第1059章三國同盟

土民突然遭襲,全無防備,被東籲人殺了個措手不及。

各人被殺聲和慘叫驚醒,竄出帳篷,被迎面而來的東籲人射倒,只有幾人連滾帶爬的跑出營地,鑽入山林之中。

“別追了!”東籲將領大喝一聲,“把剩下的人殺光。”

無情的殺戮漸漸接近尾聲,工地內的帳篷,燃起大火,地面上到處都是死去土民的頭領、斷壁、血肉模糊的肢體。

東籲人將一具具屍體,丟入火堆中,空氣中瀰漫着,刺鼻的焦臭味。

這時,一大羣東籲人又揮舞着鋤頭,將修好的官道刨開,道路被生生挖斷,堆起高高的土堆,將官道破壞。

天亮十分,大隊的明軍,還有附近的土兵,匆匆趕來。

將士和土民們只見,滿地狼藉的營地,燒焦的屍體,被破壞的官道,而東籲人已經縮回深山。

東籲國,阿瓦城。

東籲王舉起酒杯,哈哈大笑的招呼衆人喝酒:“明人以爲本王可欺,這次便讓他們知道,東籲並非他們能夠隨便揉捏的軟柿子。”

大殿內,周國駐東籲大臣多尼,舉起酒杯,笑道:“明人狂妄自大,以爲自己能一手遮天,天下所有人都要聽從他們的命令,仰其鼻息。殊不知天下之大,豈容他們一家說的算。現今,我大周、英吉利、東籲結成同盟,就要讓明人知道,天下並非一朝之天下。”

“不錯!我們三國同盟,明朝也不能將我們怎麼樣。”東籲王白莽深以爲然,彷彿找到了組織,心中無比安心。

多尼又端起酒杯,繼續教唆東籲王,“大王可以放心,盟約既定,一旦明朝出兵,大周和英吉利,會立刻派出兵馬,直接參戰,並援助大批軍資,協助東籲作戰。”

有這話,東籲王白莽心裡就有底了,當即招呼大家一起喝酒,氣氛十分熱烈。

1664年,新年。

趙銘於南京大宴羣臣,還有諸多使節,並正是宣佈,明朝開始推行新政,提出第一個五年計劃。

在重工業上,明朝要將鐵、煤、銅等產量翻倍,在教育上,要將識字率提高一成,並在算術、自然等多門雜學上,取得進展。

明朝公佈了一個令各國使節,驚歎的計劃,令各屬國無比崇拜,一個如唐,甚至比唐還偉大的朝代,將要到來。

這時,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之中,一隊騎兵,卻疾馳從西南飛馳而來。

騎兵身後插着的背旗,讓守門士卒知道,那是邊境最高等級的加急奏報,急忙令人撤了局面,不敢阻攔。

騎兵飛馳入城,在陸軍部衙門前,翻身下馬,然後急匆匆奔馳到衙門前,單膝跪地,承上背後信筒,“西南加急奏報,軍情十萬火急。”

把守衙門的軍官,接過信筒,便急匆匆入內稟報。

南京,攝政王府邸。

顧炎武領着幾位官員,在侍衛的帶領下,匆匆進入王府。

這時,趙銘剛吃過早飯,換好公服,準備去內閣問政,見一行人過來,不禁笑道:“寡人正要去內閣,顧先生怎麼先來了。”

顧炎武行禮道:“臣有急事稟報。”

趙銘在大堂坐下,招呼顧炎武等人也坐,又讓侍女奉上茶水,“哦,有什麼急事,這麼着急。”

顧炎武舉出急報,呈給趙銘道:“攝政是西南急報,東籲人躍境,殺了我們的修路民夫,破壞了官道。”

趙銘微微皺眉,不過這其實也算不得急事,大明疆域廣大,邊境上與外敵摩擦少不了。

前不久,在外興安領,明軍就與羅剎人衝突,雙方都死了人,在蒙古,漠南蒙古與漠北蒙古,因爲草場的問題,發生大規模衝突,死傷近千人。

顧炎武看出趙銘的疑惑,補充道:“據云南巡撫揍報,東籲人之所以敢於越界,殺害我們的築路民夫,乃是因爲獲得了周國和英吉利的支持。據軍情司傳回昆明的消息,去歲年底,東籲與周國、英吉利國,先後簽訂盟約,意圖共同對抗大明。”

趙銘眉頭一挑,“吳三桂和英國與東籲結盟呢?”

“應該沒錯!”顧炎武道:“若是沒有周國和英國的支持,東籲不可能敢主動挑釁。”

趙銘聞語站起身來,在殿上來回踱步,問道:“顧先生怎麼看?”

顧炎武沉聲道:“應該是周國得知我大明攻擊東籲,目的是爲了伐周,所以才與東籲結盟。”

趙銘相信大明的國力,強於三國同盟,不過在西南地區,受到地形還有氣候的限制,明朝優勢無法發揮,還真不一定,能壓倒三國同盟。

眼下這種情況,無疑是趙銘不願意看到的,“看來吳三桂是想借助東籲來,拖住寡人。”

顧炎武道:“吳三桂意識到攝政有伐周之意,必然全力增援東籲,把大明拖在東籲,而他則安心發展,積蓄實力。若是戰爭曠日持久,我大明疲乏,吳三桂卻養精蓄銳,結果恐不利於大明。”

趙銘沉默片刻,下定決心道:“大明必須有所行動,在三國做好準備之前,各個擊破。現在吳三桂與東籲雖然結盟,但是吳三桂剛於南亞立國,國內事務想必還未完全解決,根基不夠穩固,無法真正給予東籲多少援助。東西人越境,摧毀官道,也是想遲滯我們的準備,拖延大明進攻的時間。”

顧炎武道:“殿下的意思,立刻發起攻擊!”

趙銘點了點頭,“可調集兵馬,聲稱收復西域,分散吳三桂的注意力,延遲周國對東籲的增援,讓周軍注意力和物資,掉往西域。於此同時,朝廷則秘密向西南和暹羅調兵,並派遣水師前往馬六甲,準備水陸並進,閃擊東籲。”

顧炎武聞語頷首,問道:“那臣要不要派出使者,譴責一下東籲,越境破壞官道的行爲。”

趙銘笑道:“很有必要,最好還要流露出,大明已經知道三國同盟的消息,明白東籲有了靠山,不好攻打,所以不想挑起戰爭,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給東籲人一種,大明只要他們稍微服軟,給大明一個面子,這事就過去的錯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