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稅收分級分紅無
小廣擡手接到蒜:“其實陛下早已知曉,不然也不會有現在的明朝。
元朝後期時候的,是從根上爛的,所有官員就沒有一個不腐敗,哪怕是一個管理市場的小管,也要弄到錢,管治安的衙役更不用說。
看上去管治安的、管市場的衙役腐敗是低層的,實則是上面腐敗,上面清廉他們如何敢?
他們腐敗的時候一手抓權、一手抓錢,兩手都要抓,沒有一個放鬆的。
另外則是商人蔘與其中,還是氏族、士族、世族,他們兼併土地。
錢全叫他們拿到手裡,百姓要錢沒錢,要糧沒糧,這就是貧富兩極分化。
一旦出現天災,還有某個人站出來造反,天下必然從者如雲。
莫說是造反,即便外來夷人攻打元朝,百姓也要幫着夷人一起打。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咱們得想辦法讓百姓稍微均一點。
故此,商人的利潤不能拿走太多,得給幹活的人,否則商人的錢太多了,心思也就多了。”
小廣說完,把手上剝好的蒜咬一口,趕緊吃串,和大蒜一起嚼,越嚼越香。
朱元璋喝口酒:“是啊!當初咱家咋那麼窮?全被他們拿走了,看從和林城取回來的金銀珠寶,等以後咱把它們珠寶和綾羅綢緞換成金銀。
要說做人,還得是咱的義惠侯劉繼祖,仁義。
商人確實應該少賺,不然他們就會欺負其他錢少的人,說不定將來還要造咱的反。
賺多少合適?如一個商人僱傭一百個人手,一個月下來賺到五百貫,給那一百個人一人幾許?”
朱元璋說着問里長,他也知道不能平均分配,商人以後投入,而且商人出主意難道就不能多拿?
里長琢磨幾息的工夫:“陛下,五百人一人一貫到一貫五百文就差不多了。”
“商人賺三百五十貫?他們越賺越多,豈不是要富可敵國?”
朱元璋之前還規定三十稅一,現在他發現工業賺錢,商人的利潤噌噌增加,怎麼成呢?
別人辛苦幹活,一個月拿一貫錢,每天累得要死,商人拿幾百貫,吃得好、穿得好,大家豈不是都想去經商?
朱元璋看到了下丘村的發展模式,村子已經儘量控制利潤,工廠的廠房卻一個接一個蓋起來。
每當一有錢就蓋工廠,把錢花了,僱傭更多的人手,給別人發工錢。
只要停下來擴張,這些工廠每天給下丘村的錢就嚇死人咧!
下丘村的買賣賬單獨放着,並不把錢提出來,故此村民的家中的錢看着不多,一家百十來貫。
實際不是那麼算的,下丘村只要一分紅,一個個村民立即人手五百多貫,包括還吃奶的小寶寶。
就這,還是村子不停給圖書館補貼的結果,那可是三千多的孩子,不,還有免費借書的。
當然,大頭是自己賺了,自己佔八成份子,到現在沒結算,錢就給個賬,自己也不查。
哎呀,按照這麼算,自己至少能拿到二百多萬貫,下丘村的一系列買賣都不參與跟夷人的貿易就這麼有錢?
“陛下可以加稅,賺得多交的稅也多,不交不行,劃出不同的比例。 比如一年資產增加一百貫交,還是三十稅一,二百貫則是三十稅二,五百貫三十稅三。
多少咱們得看具體情況,有的資產增加,現金少,還得發展,而且商人又提供了很多就業崗位。
到時候咱收了稅,看符合某種條件,就把稅退回去一部分,必須是先交後退,否則到年底都成固定資產,沒錢交稅了。”
里長按照學到的部分知識來講,到現在他還沒學全,只學了一點點,關於稅的具體步驟和計算方式,非常複雜。
尤其是符合大明當前情況的稅率變動,其中包含了退稅這一項,有退稅就得增加監管。
“那要如何算?呃……先不急,宜長,你說咱分紅能分到二百萬貫不?”朱元璋想到之前的事情。
“沒有的陛下,工業區的場地不花錢,工匠要給錢,用料有成本,咱造的東西又沒賣出去。
一艘船的大型蒸汽機要多少成本?農耕機多少?明年放到兩湖、廣東耕作用。
加上小的蒸汽機船,哦,小的有利潤,往來運輸東西,租賃給商人。
其他的包括運來的藥材、冰塊、海鮮幹,全變成非現金資產了,海鮮咱沒少吃。”
里長把投資的方面提一下,宮裡未出錢,宮裡的錢用來當發行寶鈔的抵押品。
朱元璋一拍腦門:“對,忘了那麼大個工廠區,原來錢挪到那邊去了,嘿嘿嘿嘿!”
“由於農機給百姓用屬於補貼性質,故此沒有直接利潤,倒是百姓家中有牲口的要在明年借給沒有牲口的使喚。
今年所有的利潤都要搭在建造機械設備上,明年回報的是兩湖耕種地區和廣州那裡平原的糧食。
這個屬於直接收益,給山東等地用的機械設備,能夠提高畝產,借出去的大牲口同樣可使其他百姓增加產量。
這個屬於間接收益,畢竟整體國力增加,百姓手中餘糧多了會消費,換取其他生活物資。”
里長怕朱元璋又給忘了,專門說一說今年剩啥東西,明年有什麼可以拿回來。
農機管百姓要錢,百姓捨不得掏,寧願就那麼種,對於新事物,百姓、接收、認同能裡差。
那東西別說收錢,若不是有宮中背書,告訴百姓免費用,百姓能站到地頭說‘你要麼就從我身上壓過去,要麼就退回去’這樣的話。
如此絕對收不上來錢,交換一下,讓百姓把牲口借給別人,有損失的話宮中補償。
朱元璋略作思忖,點頭:“反正錢花出去能拿回來東西就好,設備大不了壞了還能修,維修費用不高是吧?
一年多一點機械設備,咱先把山東、河南、河北、北平、關中等有平原的地方都大規模用上。
牲口還得養,不然不夠的,山區設備弄不過去,全靠畜力,人拉犁有累死的呀!
咱親眼見到過,本來就吃不飽,還要拼命耕地,人倒下後再沒起來,剩下扶犁的媳婦兒和孩子。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