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章 白曉文的第一班謀士

白曉文笑着說:“我已經能猜測出一二,不過爲了集思廣益,還是向荀彧等人問計,畢竟是我的第一班謀士。”

當下,白曉文便派遣軍校,從百官車馬之內,請出荀彧、婁圭、董昭、司馬懿這四名才士,詢問道:

“自從我軍離開許都北上,已經過了一日(注)。此前還有敵軍頻頻阻攔,過了新鄭地界,行進百里卻沒有碰到任何敵軍。四位都是胸懷韜略,腹藏甲兵之士,對此有何看法?”

四人都是無言,似乎還沒有轉變過來身份。

這也很正常,婁圭等三人,都是荀彧按照約定,拉過來的許都人才。其中婁圭算是隱士;司馬懿尚未出仕,只有董昭有官職在身。

他們被白曉文挑中,內心深處,估計也是懵逼的。

白曉文其實也想挑點更好的人才,可是此時的許都,賢臣謀士基本上都被曹操帶走了,他也只能退而求其次。

婁圭、董昭都是普通的文士型首領,屬於那種能夠處理政務、治理郡縣,但不適合戰鬥的人才。

至於司馬懿,白曉文用洞察看過之後,險些不敢相信,一度以爲自己看錯了。

此時的司馬懿,居然只是7級首領!

沒錯,不是領主,連稀有首領都不是!

不過他並不是純文士的輔助型首領,而是文武兼備,可以上戰場的儒將。

白曉文思前想後,只能將原因歸結於,現在還沒到司馬懿發揮的時候。

就跟曹彰一樣,沒有經歷過一系列靈界事件的“歷練”,尚未成長起來。

靈界規則的這種設定,其實很科學。

如果不管人物際遇,能力值全部固定,那就極有可能出現投機取巧的情況,畢竟這是一個歷史演義類的位面,很多覺醒者都有一定程度的先知優勢。

想想看,如果有覺醒者在三國亂世前期切入,去南陽把十幾歲的諸葛亮殺了,能不能得到領主寶箱,海量靈能點,以及一系列聲望的提升?顯然不符合常理。

不過,眼前這個青年司馬懿,也是白曉文很看重的潛力股。雖說沒有經過歷練,眼界也比巔峰期差得多,但畢竟人家的底子在這裡,而且已經成年,智力上是沒問題的。

白曉文對於四人沉默的情況,其實也有心理準備,他直接點名:“荀令君,你覺得如何?”

荀彧躬身拜道:“在下已經把印綬留在許都,從此不再是尚書令了,公子今後不必再稱呼在下令君。另外,事關曹公之事務,請恕在下不能進言,以公子之才略,應該能看出一二。”

“令君此言差矣。令君是漢官,尚書令也是朝廷所封,不是他曹操私設官職。等遷都鄴城之後,我還是會向陛下保舉,仍用你爲原職的。”

停頓了一下,白曉文說道:“既然令君不願就曹操事務建言獻策,那我便不強求。”

“多謝公子包涵。”荀彧臉上,也並沒有什麼感謝神色,只是平平淡淡的,彷彿萬事都不足介懷。

白曉文隨後問婁圭:“久聞婁公乃長者,見識廣博。今日之事,必有高論。”

婁圭搖頭:“老朽年邁昏聵,不知公子爲何點名,讓我這把老骨頭離開家鄉。眼前之事,老朽也不明所以。”

司馬懿一直很小心地在旁恭敬而立,見到兩人都已經推辭,他便開口說道:“仲達不過一藉藉無名之人,得蒙公子垂詢,銘感五內。只恨自己年少無知,不能爲公子解憂。”

白曉文最後看向董昭。

董昭雖然面色不變,但從他的呼吸心跳之中,白曉文能感覺到一絲忐忑。

原因很簡單,董昭原本是袁紹帳下參軍,而且立過一些功勞。他和荀彧一樣,認爲袁紹不是明主,所以棄之而去,後來在曹操迎奉天子的時候,歸入曹操帳下。

白曉文對這一節,也是瞭如指掌,笑道:“董議郎曾在父親帳下,現在得歸舊主,應當高興纔是。”

董昭只能拜道:“待罪之身,惶恐之至。”

白曉文笑了笑:“父親求賢若渴,必不會拘泥於此等小事。再者,四位今後是輔佐於我,並不是輔佐父親,大可不必擔憂。荀令君如此,閣下亦是如此。”

董昭稍稍鬆了口氣。

婁圭等三人,還是第一次聽到白曉文有意圖自立的“大志”,都露出了驚容。

不過白曉文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三人對此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白曉文又說道:“對於司州守軍的異常舉動,董議郎有何看法?”

董昭說道:“公子這是考較在下。我聽說司州主政長官名爲鍾繇,出身潁川世家,文資武略兼備。他想必是見到公子兵鋒銳利,各城守軍的一一阻攔,如同蛛網塵埃,輕易便可拂去,沒有任何作用,所以集中軍力,在公子北返的必經之路截擊而已。”

白曉文笑着說道:“董議郎所言有理。那當下應該如何應對?”

董昭說道:“觀公子行軍路線,應該是前往孟津渡河。推想過去,鍾繇所集結的司州軍隊,也應該在孟津一帶設伏,其餘州郡城池,兵力空虛。公子只需反其道而行之,不急渡河,轉道滎陽、成皋,威脅洛陽,則司州五郡,都如同公子的後花園一般。”

白曉文心裡倒是有些稱奇,這個董昭所言,頗有敵後游擊戰之精髓,可見古今軍事智慧,都有共通之處。

荀彧皺眉說道:“如此一來,司州百姓,又將遭遇一場兵禍!而且在司州耽擱時日,於大局有害無益。”

原本荀彧是不想說話的,關係到司州百姓,他還是沒忍住。

董昭說道:“天下攻曹,拖延下去其實對公子有利。等曹公退軍回許都,大司馬必然進兵佔據官渡,打開河南門戶,到時候曹公自顧不暇,又有什麼精力來管公子呢。”

荀彧搖頭不語。

白曉文嘆了口氣,董昭還是不如荀彧。

曹操既然敢對豫州司州各地的守軍下令,讓他們封鎖自己北逃的路線,就證明官渡的戰局已經發生了極大變化,曹操至少掌握了一定主動權!

只不過大軍行進,消息暫時還沒有傳來而已。

荀彧一定是從曹操的這道命令中,看出了一絲端倪,所以才說“耽擱時間對大局不利”的話。

如果按照董昭之計,在司州耽擱,用不了多久就會碰到曹軍主力。

白曉文說道:“兩位的意見,我都考慮過了。鍾繇在孟津設伏,所集結的司州兵馬,最多數萬人,且多是老弱守城之軍。我又有何懼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要打破孟津,活捉鍾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