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7章 蕭蕭而下(一)
哥譚的秋天總是分外的蕭瑟,這裡從來都不茂盛的植物在失去了最後一點綠意以後,就連乾枯和衰敗都沒有足夠的分量,更多地像是扒掉了鋼鐵骨架上的溫柔外衣,讓這冰冷的城市森林迴歸本來的面貌。
用鋼鐵森林來形容如今的哥譚實在是恰如其分,在布魯斯申請博士的這段時間裡,哥譚建築改造工程一直在進行,目前爲止,東區已經全部改造完畢。
改造工程的設計思路一直是用有限的土地承載最多的人,並盡最大的可能保障他們的居住需要,爲此不惜一切代價。
所以現在整個東區以不足城市五分之一的面積解決了哥譚800多萬各階層人口的居住問題,立體城市規劃的設計思路在其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全世界各地摩天大樓基本都被用於商業辦公,而不是房屋住宅,哪怕是被稱作高層的住宅,也很少有超過40層的,更別提動不動就七八十層的超級大樓了。
顯然,這並不是開發商不想用更小的地塊裝下更多的人,而是過高的大樓已經不適宜人類居住了,保暖、隔音、建築穩定性,甚至是電梯的承載能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有解決這些問題的功夫,不如多想辦法拿幾塊地。
但是這對於韋恩集團來說並不是非常難解決的問題,在確立了整個建築改造工程的核心方針之後,這些技術問題都被一一突破。
首先,東區的建築不是孤立的一棟高樓,一個區域內的許多高樓是互相連通的。
如果非要做比喻的話,會有點像羅馬鬥獸場,柱子和石板之間相互支撐,圍出了外部區域,而在內部留有單獨的生活空間。
這樣可以讓外面的高樓能夠互相支撐,減弱對於材料強度的要求,又不用專門建造單獨的社區活動空間,就連運動場、花園、學校等民生設施也可以塞得進去。
當然老生常談的問題是採光,雖然這一代的哥譚人並不需要陽光,甚至快被那個夏天太過劇烈的陽光給曬化了,但是下一代的哥譚人總要像其他城市一樣過上正常的生活,不能逃避曬太陽。
正常的規劃設計師要麼選擇犧牲建築高度,要麼選擇繼續鑽研材料,才能保證一片有密集摩天大樓的區域正常採光。
但是韋恩集團是不走尋常路的,他們不打算挪自己的建築,他們打算挪太陽。
當然並不是真的去挪恆星,而是利用哥譚上空的烏雲來積蓄太陽光,並在指定時間進行精準釋放。
舉個例子,每一個建築總成都有其編號,編號的意思並不是這建築區域是什麼時候建的,而是代表着它們的地理位置、採光朝向和採光時間。
一旦到達編號所指定的時間,烏雲就會在那一片區域打開一個口子,把之前蓄積在內的太陽光按照指定的朝向釋放出去,確保在一整個採光時段裡,這裡是能曬到太陽的。
當然,這並不是長久之計,因爲自從烏雲可控裝置開始工作以後,烏雲就在逐步減少,據專業的檢測和統計團隊進行的調查和記錄,烏雲可能會在未來50年內逐步消散。
到那時,採光又會變成一個大問題,但是韋恩集團依舊不想挪建築,他們現在已經開始研究造太陽了。
哥譚人對此沒有任何看法,其實是因爲他們雖然住在東區,但是現在的東區基本都被改造成了住所,偶爾穿插着的一些便民商業設施也提供不了足夠多的就業崗位。
也就是說他們雖然晚上回東區住,但是白天還是要在其他區打工的。
就因爲幾乎所有的人口都被遷移到了東區,其他三個區所有的貧民窟都被徹底清除了,這騰出了數量難以想象的土地。
貧民窟就猶如美國國土上的頑痾,許多人想象當中的那種極爲破敗和混亂,沒水沒電,人們都擠在那裡等死的貧民窟確實存在,但更多的是一些隱性貧民窟。
比如一個早已沒有了物業維護的公寓社區,一個與電力公司打官司至今未通電的街區,一個沒有注意維護街道整潔,最終導致房價跌入谷底的衰落社區。
這些社區會吸引那些無家可歸者,從而讓整個社區的治安變得更加混亂,就算它們的外表看上去還很新很好,但住在這裡的所有人的居住質量直線下滑,最終逼得他們不得不加入或是逃離。
有很多這類街區的居民一直處於一種忍受狀態中,因爲他們沒有錢搬去更好的社區,又還有一定的條件讓自己不落入流浪漢的境地。
而在東區建成以後,這類人基本都被吸引到了那裡,而這類人所擁有的房子就會被重新收購和改造。
而事實就是,淪落進入真正地獄般的貧民窟和能夠住得起極高檔的別墅區的人都是少數,絕大多數的普通美國人都住在這樣的社區裡。
所以將絕大多數平民階層集中到了東區居住之後,所騰出的空間是驚人的。
除了能讓投資商建造更多的商業空間之外,哥譚的工業復甦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雖然在很多漫畫當中,哥譚都有極爲嚴重的污染,但卻很少介紹過這座城市到底有什麼種類的工業。
其實這麼嚴重的污染正是來自於哥譚發家致富和立足的化工業,甚至不是在整個東海岸首屈一指,而是在美國乃至世界層面都鼎鼎有名,也是韋恩集團這個超級集團的主動脈。
除此之外,哥譚還曾經擁有非常輝煌的船舶製造行業歷史,但是可惜距今有一定的距離,現在船舶製造行業已經成了大都會的支柱。
不過在此類製造業當中,後發優勢還是存在的,哥譚輝煌時期的幾十家造船廠雖然在上個世紀就已連續破產,但在韋恩集團的強力輸血之下,重新收購併整合的三家哥譚造船廠還是在逐步復甦。
在化工業依舊是整個城市的工業支柱的情況下,污染問題就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可能有人會期待韋恩集團拿出什麼驚人的科技,讓化工污染瞬間消失無蹤。
但實際上,污染處理也是一個行業,也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污染檢測、污染處理、污染排放,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人手,也能誕生許多企業,同樣是維持城市運轉的重要環節。
現在哥譚處理化工污染的主要方式還是排海,不過他們在海里有人。
綠燈俠哈爾利用之前得到的大量綠燈能量在哥譚與海接壤的三個方向上佈置了能量濾網,分解掉剩餘的污染物,亞瑟派出海族,在哥譚周圍定點監測,確保過濾後的海水沒有問題。
這種系統除了能讓排出來的廢水基本不會危害到海洋環境,也能讓控制着這個系統的布魯斯·韋恩以最快的速度抓到那個想排污的內鬼。
而一旦他有了如此靈敏的監測手段,就讓那些在其中渾水摸魚不好好治理污染的內鬼企業無所遁形,而也就逼着哥譚各家污染處理行業進行技術內卷。
畢竟如果你沒有足夠好的技術,排出的污水不達標,立刻就會被韋恩集團點名,爲了維持自身在行業中的地位,他們也得真乾點實事。
在哥譚四個區域當中,最早發展也是最先衰落的西區擁有大量類似的衰敗社區,在東區的居住體系建成以後,很多遺留在西區的居民都選擇賣掉房子去東區住新房。
而西區其實原本就有很大一片區域是老工業基地,再算上現在新騰出來的空間,70%以上的西區區域都可以用來建新的工業園區。
於是無數化工業及其下轄的周邊工業的廠房在這裡聚集,此外韋恩集團等超級集團也在這裡建立了高新園區,主攻醫療、核電、電子芯片、半導體、新能源等高新產業。
而與西區相當的則是北區,這裡曾經黑幫雄踞,是十二家族的大本營,大部分產業都圍繞着黑幫建成和發展,曾一度是黑灰色產業的銷金窟。
不過在音樂節前夕,教父法爾科內遭遇刺殺,至今下落不明,十二家族幾近分崩離析,能夠成功上岸的那些家族大多也轉成了現代公司制,不再標榜自己是黑幫家族,他們是建設北區的主力軍。
因爲本身北區就有許多供黑幫老大消費和娛樂、供黑灰色產業人員銷贓的娛樂區域,所以這裡依舊是以娛樂業爲主,模式效仿帝王城,以博彩業和博彩旅遊業爲支柱產業,還囊括了酒類、煙類和違禁品銷售,也有一部分遊樂園、歌舞廳、劇院等民生設施。
而又因爲北區與陸地接壤,有大片待開發的郊區土地,所以高爾夫球場、馬場、大型綜合體育會場等較爲高端的娛樂場地也在陸續建設。
而西區與陸地接壤的那一部分則用來搞農業,不過哥譚是那種就算拋開人爲因素的污染,自身土地和氣候條件也不是很適合發展農業的城市,所以農田的面積比較小,更多的是一些帶有遊客接待性質的綜合性農莊。
哥譚市內區域西高東低,且越往南地形越凹凸不平,西部區域的郊區基本都是丘陵,地下水條件也不夠好,水資源不如東部豐富,所以就算現在既有陽光也沒有污染,還有帕米拉這個植物專家在旁保駕護航,所產出的農產品也只能說是圖一樂,都比不上大都會幾年前才搞的農田項目。
不過哥譚的室內種植項目倒是搞得有聲有色,在韋恩集團的投資之下,與哥譚大學生物和化學系進行合作,在西區投資建設了一個植物特殊培養產業園區,主攻名貴和逆氣候的高端觀賞植物的培育,倒是在建成不到一年之後就盈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