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靡費誤國削職入獄

第197章 靡費誤國削職入獄

第196章

能夠前來參加裝備展覽會的人,除了侯恂之外,還真沒有幾個是外行的人,他們都可以輕鬆發現,程世傑展示的裝備,與朝廷兵杖局的截然不同。

比如說這刀,並不是大明制式刀腰刀,也不是雁翎刀、不是苗刀,更不是戚家刀,而是早已失傳很久的唐直刀。也可以說是唐橫刀。

可以說,唐橫刀是刀中王者,也是刀中的巔峰之作,製作精良,是硬度和韌度的完美結合體,是一代兵器的傑作。

可是,這麼好的兵器卻在宋朝之後銷聲匿跡了?

答案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複雜的,首先,唐朝是一個崇尚進攻的朝代,唐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而且以騎兵爲主,僅僅朝廷圈養的官馬,在隴右和河湟地區就多達七十萬匹,民間還有大量的戰馬,在這種情況下,大唐的軍隊幾乎是一支純騎兵的部隊。

雖然也有陌刀、跳蕩兵、刀盾兵、弩兵等兵種,可問題是,這些兵種,大都是騎着戰馬,抵達戰場,下馬步戰,唐朝的士兵的單兵戰鬥力都不算弱。這除了尚武的原因之外,對士兵的嚴格訓練也是原因之一。而唐刀刀身長而狹窄,只有訓練有素的戰士,才能很好發揮出他輕盈、刁鑽的威力。就好比今天中國的寶劍,使用者沒有一定的武功基礎,根本就用不了。

另外就是軍事裝備的不夠重視,這是出於成本的考慮,生產一柄唐橫刀,可以打造十柄宋刀,即使工藝相差較大,但巨大的數量優勢也彌補了不足。所以在宋朝之後,唐刀慢慢地消失,到了後來連工藝也已經失傳了。

程世傑雖然復原了橫刀,其實是利用現在冶金工藝的加持,而不是原汁原味的唐橫刀。

再次說這槍,寧海軍裝備的槍,從單純槍、矛、槊的分類上來說,應該算是槊,而不是槍,槊和長槍最大的區別就是長度,槊遠比槍要長,而且要重,槊鋒的鋒刃的長度大大超過槍刃的長度。

槍則是由槍刃、槍桿、槍纓和槍纂構成,每一個部分都各有用處,其中最爲突出的特點是槍的槍刃短而鋒利。

槊既可用於騎兵持槊衝鋒、又可舞槊橫掃。其主要技法有劈、蓋、截、攔、撩、衝、帶、挑等。

無論是寧海軍的號稱槍,實際上的槊,還是號稱刀,實際上的唐橫刀,都有一個通用的特點,那就是要想發揮這些武器裝備的威力,必須擁有較強的身體素質。

雖然說,程世傑也知道軍火貿易可以賺錢,可問題是,這一次的武裝交易,主要是培養對方,程世傑自然不會把真正的看家老底子交易出去。

左良玉向程世傑要了一柄長槍,作爲身高超過一米八的典型山東大漢,他抓住長槍的時候,感覺長槍有些略沉,事實上非常沉。唐朝時期的長槍重約八斤,一般不會超過十斤,而明朝的長槍只有三斤重,長槍的槍頭不過二兩重。

可寧海軍的長槍卻重達二十餘斤,即使是左良玉也感覺有些吃力,他耍了一套槍法,隨後向侯恂稟告:“侯大人,這槍非常邪門,並不鋒利,但是極其尖銳,就算是頭蓋骨也照穿不誤!一旦被它刺中,傷口並不大,但是卻無法癒合,鮮血會一直噴涌,哪怕是刺在手臂或者大腿上,血液也會在一頓飯的工夫內流乾,無法救治!”

侯恂眼皮微微一跳:“真有這麼厲害?”

“千真萬確!”

左良玉道:“末將用它在重盾上試了,三寸厚的包鐵重盾,一槍刺穿,這要是刺中人體,再堅硬的骨頭也能輕鬆刺穿!”

就在說話間,盧象升摸向一把陌刀。

陌刀與盧象升本人的專屬武器朴刀有部分相似,大概就是長槍與長矛的區別。

盧象升的手稍一發力,一道寒光脫鞘而出,刺痛了衆人的眼睛,令他們心頭一震!

當整把刀都拔出來之後,他們都傻了,兩眼發直地看着盧象升手中的陌刀,眨也不眨。

這把刀刀身長三尺三寸,三指闊左右,有着不甚明顯但異常優美的弧度,刀背厚鈍,像一塊沉甸甸的鋼板,刀刃卻比紙還薄,刀身黝黑,哪怕是在烈日之下也不會反光,但是刀刃如雪,一泓寒光緩緩流轉,泛着冰冷刺骨的寒光。

當盧象升雙手握住那一尺長的刀柄,刀鋒揚起的時候,一股森冷的噬血氣息噴薄而出,令人不寒而慄:“好刀!好刀!”

既然是好刀,自然是要試試。

盧象升照準一根碗口粗的木樁呼的一刀,寒光一閃,一截木頭順着刀鋒飛了出去。

衆人目瞪口呆。

這可是硬邦邦的木樁,不是甘蔗啊!

就算讓一名精壯的士兵用斧頭砍也得砍上好一陣子才能砍斷吧?這傢伙居然給它來了個一刀兩斷!如此恐怖的臂力再加上這把鋒利無比的寶刀,什麼鎧甲擋得住他一刀!

盧象升頓時大喜,雙手握住陌刀,開始舞動起來,隨着刀光閃爍着,刀風呼嘯而來,衆人讚歎道:“盧大人果然文武雙全!”

左良玉道:“下官佩服!”

洪承疇眼睛眯起起來,望着程世傑道:“就算是唐朝的陌刀也不過如此吧?”

“洪大人說對了!”

程世傑笑道:“這種刀,就是仿製陌刀打造的!”

盧象升一邊揮舞着陌刀,一邊放聲大笑:“好,陌刀乃刀中之王,它傳承着漢唐的雄烈豪放,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輝煌,“身披重甲,如牆推進;一刀之下,人馬俱碎!”短短的十六個字,將陌刀可怕的殺傷力體現得淋漓盡致,手持陌刀的大唐重裝步兵成了北方騎兵的噩夢,突厥、吐蕃、吐谷渾、契丹、大食……多少輝煌一時的帝國,兇悍無比的驍騎,都曾在陌刀的寒光下絕望的哀號,它的兇悍,它的嗜血,它的豪放,令無數人爲之敬仰,爲之生畏!可惜……”

“可惜,自從宋代陌刀就失傳了,被簡陋而廉價的大斧給取代了,這是莫大的遺憾,沒想到他還能看到它重現人間!”

侯恂眼睛瞪直了:“你們挖了誰墳,盜出這柄陌刀?”

盧象升在這個時候,一刀劈向一面豎着的盾牌,一面厚厚的盾牌,硬生生地劈成了兩半。

程世傑笑道:“盧大人真是天生神力!”

“程大人,這刀是怎麼打的?”

“對不起商業機密!”

程世傑並沒有對盧象升說實話,程世傑的陌刀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陌刀,而是直接將鋼水倒進模子裡,冷卻之後取出來作熱處理,然後拋光就成了,很省事的。

程世傑道:“鋼材很有講究,得耐衝擊、耐磨損的好鋼才行,一般的鋼不成。”

“果然如此,可惜!”

盧象升伸手撫摸着陌刀的刀身,他對陌刀愛不釋手,但聽說要用上好的鋼材才能造,不禁露出一絲遺憾和無奈來,有些悶悶不樂地把陌刀還給程世傑,嘆息道:“好刀,可惜,太貴了,唉……”

“貴?”

程世傑隨即醒悟,對於盧象升來說,軍費太難籌集了,在歷史上天雄軍的總兵力,從來沒有超過兩萬人馬,不是盧象升不願意擴軍,是他沒有錢,人馬只要多了,養活就成了巨大的問題。

寧海軍的長槍、唐橫刀和陌刀都非常好,就是貴了一點,他就算想大量裝備,也是有心無力。

程世傑想到這裡,淡淡地笑道:“盧大人,其實吧,如果你想要,我可以賣你。”

盧象升大喜過望:“當真?不知道要多少錢一把?”

盧象升想問的問題,也是衆人關心的問題。

程世傑指着長槍和橫刀道:“這種長槍都是十五兩銀子,不帶砍價的!”

唐橫刀和陌刀的鑄造方式是一樣的,都是先用高爐煉成鋼水,經過平爐淨化,熔鍊成高碳鋼,再經過冷卻槽,注入模具內,鑄造成型,經過熱處理工藝,再經過打磨成型。

比如說橫刀,一柄的實際成本,不到三兩銀子,長槍略貴一些四兩銀子多點,程世傑含淚賺了十幾兩銀子。

盧象升自己鑄造過刀槍,知道打造一柄普通的腰刀,也需要八九兩銀子,頓時有些不解地問道:“這伱豈不是虧大了?”

“不虧!”

程世傑笑道:“這些橫刀和長槍,還有陌刀,大都是用建奴的廢舊兵器打造而成的,使用的都是舊鐵料,成本也就是工匠的工錢,不虧!”

程世傑這麼一說,衆人就反應過來,寧海軍前有海州大捷,後爲八里灣大捷,繳獲建奴的兵刃不計其數。

左良玉拉住侯恂的手,緊張地道:“要,要,要……”

盧象升想了想道:“橫刀,我要六千柄,長槍要六千支!”

十八萬兩銀子,盧象升還真拿得出來,這些錢一部分是崇禎皇帝賞賜的,也有一部分是從高迎祥手中繳獲的。

盧象升又問道:“陌刀怎麼賣?”

“這個就比較貴了!”

“有多重,說出來,讓盧某死心!”

“這種陌刀用料是三柄橫刀的,所以,至少需要五十兩銀子!”

五十兩銀子倒也沒有太黑,事實上,這種陌刀,實際成本僅九兩銀子,一柄含淚賺四十兩銀子。

“盧某要六百柄!”

程世傑現在算是正式進入了角色,向衆人推銷武器。

事實上,衆人已經被程世傑帶歪了,他們沒有人關心火器,反而關心這些威力巨大的冷兵器。

價值三十五兩銀子一套的鎧甲,左良玉要了兩千套,同時還有五千支長槍,六千柄橫刀。

價值十五兩銀子的弩機,兩千具,備箭十萬支。

洪承疇也是財大氣粗,向程世傑訂購七千支長槍,備用槍頭五千個。六千柄橫刀,還有鎧甲三千套。

就連朱大典這個漕運總督,他並沒有戰鬥上的壓力,但是爲了給自己的總督撫標親軍裝備,他還是購買了一千柄橫刀,一千支長槍,六百具弩機,兩千套鎧甲。

程世傑終於體會到了什麼叫作,人無橫財不富。

這一次爲期三天的武器裝備展覽會,程世傑共計售出二百八十餘萬兩銀子的裝備,其實訂金就收了十八萬兩銀子。

當天晚上,溫體仁就接到了這個消息,他其實不擔心洪承疇和盧象升,反而擔心徐光啓,現在徐光啓有程世傑在外掌兵,已經形成了內相外帥、互爲援應的權力格局,從而達到在朝中長居相位、屹立不倒的政治目的。

這樣的權力格局,對溫體仁是非常不利的,可是侯恂居然也想學着徐光啓這樣,他大力扶持左良玉,一次性爲左良玉投資了三十五萬兩銀子,這可讓溫體仁着實緊張了一陣子。

對於徐光啓,溫體仁還不至於擔心,他雖然形成了內相外帥,互爲援應得權力格局,但是徐光啓智謀有餘,而機變不足,更何況西法黨只有小貓兩三隻,難以形成氣候。

可是侯恂卻不一樣,這可是東林黨人,影響力巨大,東林黨一旦捲土重來,下臺得可不止溫體仁一個,溫體仁非常瞭解東林黨,這個東林黨一旦得勢,他們就是屬於瘋狗的,逮住誰咬誰。

權傾朝野的魏忠賢魏公公,還是名揚天下的孫承宗,或者是皇帝,只要不是東林黨人,他們都咬。

可是,如何對付侯恂呢?

溫體仁馬上就有了主意。

要知道現在的侯恂可是侯半城,當然,他不是在京城的半城,而是他的老家歸德府,侯恂的祖宅位於睢陽驛館之南的東北隅,歸德府府衙之北,侯府的面積居然比歸德府府衙還大三倍。

歸德府的府衙面積約合五十畝,相當於歸德府的六十分之一。而侯半城的家就佔了一百多畝,其子侯方域還在城南建了一座壯梅堂,這座壯梅堂裡面有假山三座,院落三十二座,停歇十六座,高臺一座,奇花異草不計其數(現梅園,爲復原仿古建築,佔地五十畝)

如果說從前,對付侯恂其實不太容易,現在崇禎皇帝抄家品嚐到了甜頭,如果崇禎皇帝知道他的戶部尚書是侯半城,佔據了歸德府府城將近六分之一的區域,在歸德府擁有七十餘萬畝田地,崇禎皇帝會怎麼做?

溫體仁並沒有直接彈劾侯恂,而是採取了一個辦法,就是利用復社四公子好名張揚的性格特點,先是讓一名與四公子之一的陳貞慧相熟的江南仕子尤子英,前往陳貞慧的老家打着拜訪陳貞慧的名義。

陳貞慧的老家在宜興,建了一座豪宅,叫陳園。這個陳園是一座半山別院,臨山而建,有山有水,佔地幾百畝。

這個尤子英去了陳園以後,就寫了一篇駢四儷六的文章,這篇文章叫《陳園賦》,尤子英將此文投到溫體仁門下,溫體仁這個內閣首輔看了之後,大爲讚賞,聲稱尤子英的這篇文章可以江南駢文第一,若是下科科舉,定然高中榜首。

當然,這是溫體仁利用他的身份和影響力爲尤子英造勢,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溫體仁的評價,讓尤子英這個小透明,瞬間成了江南網紅,身後粉絲小迷弟不知凡幾,順帶着陳貞慧的陳園,也成了江南的網紅地。

於是,江南言必陳園,談必陳園賦,這讓復社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感覺非常不舒服,陳園雖然佔地五六百畝,可是陳貞慧並沒有居住,內裡破落,早已不復當年的奢華。

爲了揚名,侯方域邀請秦淮八豔之一的顧橫波,此時的顧橫波並沒有嫁給龔鼎孳,但是才名冠絕江南,號稱南曲第一。

除了顧橫波,侯方域又邀請大批江南讀書人,以及歸德府名流,聚集數百名讀書人,號稱千仕遊梅園。

這一下侯方域成功了,大家在看到梅園的奢華之後,對梅園大加讚賞,一時間梅園的名號響徹大江南北,就連平時不過問這些破事的程世傑也聽說了此事。

在晚間吃飯的時候,朱微媞問道:“夫君您聽說過歸德府嗎??”

程世傑淡淡地笑道:“自然聽說過,歸德府位於河南東北部,與山東和北直隸接壤,屬於三省交界處,也是俗稱的三不管地帶,民風比較彪悍,自古有“江淮屏障”“兵家必爭之地、商賈雲集之所”的美譽,就像在漢朝七國之亂時,樑王劉武在樑郡,也就是現在的歸德府,以樑國弱勢之兵,硬抗七國亂軍二十餘萬人,打了將近一年時間,這才讓漢景帝贏了這場戰爭!”

朱微媞憨憨一笑,她現在發現程世傑跟她關注的點,不在一條線上。

程世傑接着道:“其次還有睢陽之戰,睢陽也是歸德府城的舊稱,在唐朝的時候,這裡叫睢陽!睢陽之戰是唐代安史之亂時期的一場著名戰役,發生在唐肅宗李亨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時任河南節度副使的張巡,率領七千唐軍死守睢陽孤城,硬抗叛軍二十餘萬人,硬守十個月有餘……”

程世傑這才發現朱微媞有些心不在焉,他笑道:“公主對此不感興趣?”

“不是,我只是想知道歸德府梅園!”

朱微媞將最近聲名鵲起的歸德府侯氏梅園的事情告訴了程世傑,程世傑馬上就反應了過來,現是一個局。

這就像後世的某些官二代或富二代在炫富,只要是網上炫富,肯定就會出問題,現在梅園名聲搞這麼大,這不是上趕着給敵人送刀子嗎?

並不是說侯方域傻了,他這是當局者迷了,就像後世那些炫富的二代們,他們也不是傻,就是當局者迷,不出事的時候,什麼都好說,可是一旦出事,誰也保不住,這就是輿論的威力。

程世傑淡淡地笑道:“侯恂要倒黴了!”

朱微媞長嘆了口氣,她跟程世傑的思維始終不在一個頻道上。

在程世傑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其實侯恂也知道了,侯恂也意識到了不妙,他急忙讓人返回歸德府,讓侯方域閉門讀書。

只不過這已經遲了。

現在崇禎皇帝想錢都想瘋了,別看程世傑賣裝備賣得風生水起,可問題是,崇禎皇帝卻也想買,最好是將京營二十萬大軍換上一遍。

可問題是,這需要錢。

程世傑的裝備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就算他想要,程世傑也不可能給他變出來,就在這個時候,傳出了侯方域炫富梅園的事情。

“高伴伴!”

“奴婢在!”

“你聽說歸德府梅園了嗎?”

“奴婢聽說了,這是歸德府第一豪宅,靡費數百萬兩銀子建起來的!”

“數百萬兩?”

崇禎皇帝的眼睛瞬間就直了。

他不敢直接逼迫程世傑把裝備交出來,這是因爲寧海軍是大明第一強軍,就像當初的關寧軍一樣,一旦惹毛了他們,鬧出兵變,這可不是鬧着玩的。

但是,侯恂不一樣,他是文臣。

雖然大明文貴武賤,可是在崇禎皇帝眼中,文臣沒有反抗力量,可殺,可武將不行……

這是崇禎皇帝的邏輯,崇禎一共殺了十八位官員,分別是七位總督,十一位巡撫,這些都是文臣……

崇禎六年二月底,崇禎皇帝下旨命海國公啓程遼南,但是聖旨卻讓程世傑自登州返回遼南,這個奇怪的聖旨,讓程世傑想笑。

這簡直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擺明了想要收拾侯恂,登州距離歸德府雖然不近,可問題是,軍隊可以逆流而上,經黃河直接抵達歸德府。

崇禎六年,三月初六,程世傑就正式啓程前往遼南了,當然,樂安公主朱微媞也要跟着前往遼南。

崇禎皇帝出城二十里相送,也算是給足了程世傑面子。

在臨前的時候,崇禎皇帝道:“程卿,若有不臣,你會如何?”

程世傑鄭重地道:“但凡陛下所指,臣憑三尺青鋒,爲陛下蕩平不臣!”

在程世傑抵達登州的當天,也就是崇禎六年三月十七日,崇禎皇帝受宋之普彈劾,侯恂以靡費誤國之名,削職入獄。

PS:昨天下班太晚了,過了十二點,結果寫到了兩點多,睡着了,這一章算是昨天的,晚上還有。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