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老子蜀道山

第372章 老子蜀道山

第372章老子蜀道山

皇太極太過小看了明軍,也太過小看了盧象升的勇氣,向北突圍,意味着向北是最陌生的環境,也是更寒冷的地方。北伐明軍幾乎沒有棉衣,向北突圍,他們只會死得更快。

可問題是,盧象升卻偏偏向北突圍,着實打了建奴大軍一個措手不及。

“跟本帥進攻!”

盧象升手中的陌刀向前一指,他的雙腿夾緊馬腹,朝着關寧軍衝去,在盧象升身後則是密密麻麻的明軍步騎,此時的明軍組成了一個龐大的空心陣,最前面是盧象升麾下的天雄軍和祖大弼麾下的遼西軍,最後則是李重鎮部的天雄軍。中間部分則是民夫和崇禎皇帝。

正在衝鋒的明軍倒在地上,他們身後的明軍將士毫不遲疑,繼續壓上去,特別是作爲中間力量的長槍手,密密麻麻,幾乎人挨着着,如此嚴密的隊形,反而讓關寧軍彷彿狗咬刺蝟一般無處下手。

他們倒是可以奔射,可問題是,等他們後退想要拉開距離的時候,盧象升和祖大弼一左一右,如同雙只巨大的牛角,狠狠的契入關寧軍的軍陣中。

吳三桂朝着祖大弼嘶吼着:“二舅,你瘋了嗎?你妻兒老小還在錦州,你不想要了嗎?就不怕大舅一怒,滅伱滿門麼?”

祖大弼雙目眥裂,狂嘯:“我怕!但我更怕死了進不了祖墳!”

他手腕一擰,馬槊帶着吳三桂佩刀轉了個圓弧,再猛然發力,嗖的一下將那把佩刀絞飛,一記斜刺。就在最關鍵的時刻,吳三桂身邊的親衛擋在吳三桂身前。噝啦一下,一道又深又長的創口從那名親名的右肩一直延伸到左肋,污血和內臟傾泄而出,當即就活不成了。

吳三桂就地一滾避過祖大弼一槊,祖大弼再想殺吳三桂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他就地一滾,更多的吳家軍家丁騎兵衝上來,將祖大弼淹沒。

“祖二將軍,不要戀戰!”

盧象升朝着祖大弼發出命令,聽着耳畔傳來的鼓聲,祖大弼只能放棄殺吳三桂的打算,他帶着遼西軍騎兵朝着關寧軍和滿清騎兵衝去。

眼看着明軍就要突破北方的包圍圈,清軍騎兵也不是吃素的,他們紛紛不惜馬力,準備阻擋遼西軍突圍。

只是非常可惜,他們四五千人剛剛完成集結,還沒有來得及發動,數十條火龍沖天而去,化作流星,撲向清軍騎兵陣中,這些清軍騎兵瞬間就被火陷和爆炸的衝擊波淹沒。

遭到如此猛烈的炮擊,清軍騎兵不可避免的慌亂起來,明軍騎兵卻是士氣如虹,挾以摧枯拉朽之勢撞入他們的陣列,大開殺戒!

皇太極的拳頭捏得青筋畢露,指節發白。沒有人跟他講過這個道理,但是驍勇善戰的滿洲鐵騎被明軍炮兵像鐵錘砸甲蟲一樣砸得膿血滿地後,他深深的明白了,落後就要捱打!

清軍當然不會坐視明軍輕鬆突圍,他們從四面八方包抄而來,滾滾鐵騎讓三神山下爲之沸騰。

十幾萬明軍將士和民夫組成一個寬達數公里的巨大方陣,承受着一浪高過一浪的衝擊,強弩和複合弓在鳴放,火槍和大炮在轟鳴,火箭在空中穿飛,戰刀閃耀着寒光。

鐵騎洪流般奔涌着,一個個步兵方陣迎面相撞,殺聲響徹原野,連綿二十里的戰場都被腥風血雨籠罩,刀光劍影,射出的利箭遮蔽天空,這場面是如此的壯麗,又是如此的恐怖!

明清交兵三十餘年,如此慘烈的血戰,聞所未聞。從用間到激將,再到誘敵,皇太極一直做得很成功,調動明軍就像調動自己的軍隊一樣如臂使指,可以說,他已經無限地接近成功了。

然而再完美的劇本也會有意外,他還是低估了明軍在絕境之中所爆發出來的血性,或者說,他低估了一個傳承數千年,歷經無數次遊牧民族入侵卻依然屹立不倒,傲視羣雄的古老民族在逆境之中所能爆發出來的能量,輕敵讓他付出了可怕的代價。

皇太極無力的看着他的部隊一個牛錄一個牛錄地被打光,一個甲喇接一個甲喇的被打殘,最後暴怒的洪流沖垮了大壩,傾泄而出,涌向三神山西北方向……

而此時,無數清軍將士坐在雪地上劇烈的喘息着,累得站都站不起來了。

看着身後的建奴,祖大弼放聲大笑,解下腰間酒壺猛灌幾口,將酒壺拋給盧象升,連聲大吼:“痛快,痛快!活了大半輩子,老子還是頭一回發現自己原來這麼帶種!”

盧象升也猛灌幾口:“現在還不是歇息的時候,重鎮,喝幾口!”

李重鎮接過酒大笑道:“風光了這麼一回,就算進了祖墳,老子也可以拿鼻孔看人了!”

明軍將士突出重圍,紛紛哈哈大笑起來,笑聲中即悲壯又帶着豪邁,但是,笑着笑着,無數將士嚎啕大哭起來。

當然這是喜極而泣,他們活下來了,這原本是必死之局,因爲盧象升的原因,他們活着出來了。

雖然盧象升帶着明軍突圍,然而,僅僅是突圍的這一個多時辰的激烈戰鬥,明軍足足倒下三四萬人。

明軍爆發的頑強戰鬥力,讓清軍瞬間感覺,大明不像他們想象中的那麼容易對付。

未來的路,似乎並不好走。

不過,大明北伐軍的路更不好走,突圍而出的明軍踉蹌而行,艱難地朝溫泉谷的方向前進。死戰袍澤的衣物,動物的皮毛,甚至敵軍的旌旗,他們已經把一切能夠保暖的東西通通都穿到身上了,可還是冷,不斷有人耗盡了最後一絲熱量,倒在了突圍的路上。

一個用屍骨鋪成的巨大箭頭以盤錦爲起點,朝着溫泉谷方向一路延伸,首尾相望,觸目驚心。

首先倒下的是民夫,民夫的待遇很差,被服、食品等生存必需品跟軍隊都沒法比,寒冷和飢餓的肆虐之下,他們也就成了第一批犧牲品,不是一個接一個,而是成千上萬的倒下,每天早上,當明軍掙扎着爬起來的時候,總會發現周圍多了一大圈屍體。

而明軍士兵也沒好過到哪裡去,他們的衣服比民夫要厚很多,但頂盔貫甲的,體力消耗很大,而有限的食品根本無法補充消耗,他們很快就筋疲力盡,每天夜裡都有很多人永遠的睡了過去,再也無法睜開眼睛。

還活着的也很快就長了凍瘡,甚至手指、腳趾壞死,只能用匕首切掉,被凍傷的士兵痛苦的號叫在隊列中迴盪着,他們肯定在羨慕死者了。

清軍小股騎兵一直像狼羣一樣在明軍周圍出沒,怎麼甩都甩不掉。剛開始的時候明軍騎兵還會主動出擊,前去驅逐他們,隨着被凍死凍傷的戰馬越來越多,明軍漸漸沒有這個力氣了,清軍愛跟就讓他們跟着,只要不撲上來攻擊大部隊,明軍都懶得理他們。

小股騎兵後面是大部隊,一旦有哪支明軍掉隊了,清軍馬上像餓狼渴望鮮肉一樣猛撲上去,將其團團包圍。

圍住之後也不發動攻擊,就這樣圍着,包圍圈裡的人凍死的凍死,餓死的餓死,都死得七七八八了他們再過去撿戰利品,幾天的較量下來,負責追擊的清軍裝備從頭到腳都換了一遍。

清軍有時也會超越明軍,有前方設伏阻擊明軍,也不硬拼,遲滯個大半天立即就撤,讓明軍空有一身力氣都沒處使。在清軍不間斷的襲擾、阻擊之下,明軍一天最多隻能走四十里路,而且隨着時間推移,越來越慢了。

八九十里的突圍之路,沒有辦法,凍死凍傷的士兵越來越多,損失的騾馬戰馬更是數不勝數,很多物資只能靠人扛,速度能不慢嗎?

看着明軍將士和民夫成千上萬的倒下,崇禎失聲痛哭。現在他總算明白了“天子一怒,血流千里,萬戶縞素”的含義,而他也真的做到了,只是流的是自己人的血!

就因爲他一怒興兵,幾十萬條生命就這樣消失了,無數冤魂在秋風中盤旋呼嘯,縈繞不散,化作可怕的噩夢一次次將他從夢中驚醒。他的白髮以驚人的速度增多,整個人衰老得極快,整個人都快要崩潰了。

如果崇禎知道關內的情況的話,他可能會徹底崩潰。明軍大敗的消息很快就傳遍關內,那幾十萬大軍怕是回不來了,直北南隸都爲之震駭,對建奴那深入骨髓的恐懼再次被這空前慘敗喚醒,朝野內外都驚愕萬分。

“這幾年不是節節勝利、捷報頻傳的麼?”

“建奴不是被牢牢壓制,動彈不得,眼看就只比死人多一口氣了嗎?”

“怎麼一下子就吃掉了大明幾十萬大軍,就連天子和帝國戰神冠軍侯也……”

一些恐怖的流言迅速傳播開來。

“有這樣的慘敗,不是因爲明軍不能打,而是大明氣數已盡!”

這些流言剛開始是從一些喜歡裝神弄鬼的神棍嘴裡流出來的,很快就傳遍了京城,以驚人的速度向全國擴散,所到之處,掀起滔天駭浪。

言官、清流、縉紳紛紛跳出來推波助瀾,舉筆揮毫,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大明爲何會遭此劫難?

都是因爲崇禎親小人,遠賢臣,信任程世傑這個誤國佞臣,對朝中的正人君子大加貶斥,聽不進逆耳忠言!

身在遼東的程世傑又是無辜躺槍,當然在文士和言官又開始舊事重提:“都是因爲程世興興賤業,遠農耕,重用奸邪小人,虐待縉紳士子,迷戀奇技淫巧之術,鄙視道德文章,實是比魏忠賢、劉謹還要壞上千倍萬倍,短短几年就耗盡了大明的氣數。”

“這樣的人,真的是罪該萬死!只有痛下決心,撥亂反正,大明子民才能重見天日!”

不得不說,這些言官、清流、縉紳在大明的影響力確實很恐怖,顛倒是非黑白,筆利如刀,句句誅心,把局勢攪得混亂到了極致。

老百姓簡直難以相信,一個帝國棟樑,怎麼就成了誤國奸臣了呢?然而現在大明大半精銳之師盡喪,清軍隨時可能入關,人心惶惶之下,很多人不免動搖了,聽信了這些鬼話。

清流們咬牙切齒的叫:“寧海軍乃是亂臣賊子之爪牙,大明之大害!寧海軍不除,將有亡國滅種之災!”

當然,清流們其實並不知道,他們眼中的大明大害寧海軍正在高歌猛進,進入遼西。此時的遼西,正在秋收,關寧軍雖然從朝廷收到九十多萬石糧草,當然這些糧草卻不足以給十數萬關寧軍食用,除了關寧軍糧食,他們還有一百多萬家眷。

於是,在遼南開始屯田的時候,祖大壽也開始屯田,抄遼南的作業,在寧海軍渡過遼河,兵分六路進入遼西的時候,看到的則是一片繁忙的景像。

收豆子的收豆子,收紅薯的收紅薯,還有部分種植晚的麥子和大豆也開始發黃了,程世傑身邊帶着近千名官員,這些官員,大部分都是青年學生,甚至有的僅僅才上了兩年學,沒有辦法,程世傑無人可用,只能趕鴨子上架。 孫之澋看到這一幕,微微皺起眉頭:“大帥,關寧軍雖然反了,可這些百姓正在秋收,莫不如推遲半個月,要不然,這些百姓恐怕要損失慘重!”

“不用,這場仗跟他們無關,打不起來!”

“打不起來?”

李信有些不太相信。

然而,就在田地裡正在忙碌的遼西百姓,看到大批的寧海軍將士浩浩蕩蕩過來的時候,當地百姓一點都不怕,甚至還揮手打招呼,而寧海軍將士也揮手迴應。這是一幕詭異和諧共處的畫面。

李信異常不解地問道:“這些百姓怎麼一點都不怕我們?”

“他們怕我們做什麼?大家經常往來,也比較熟悉,他們都知道,身穿黑色戎服的寧海軍士兵,從來不仗勢欺人,買東西給錢,說話和氣,自然一點都不怕了。”

果然沒有走多遠,就遇到一個戍堡,關寧軍原本有三百多餘的小型戍堡,現在稀稀拉拉站着一百多名老弱病殘,他們沒有防守,甚至沒有任何戒備的意思。

一名關寧軍百總帶着衆人列隊迎接,關寧軍迎接寧海軍統帥程世傑,這一幕,看得孫之澋有些莫名奇妙:“這是怎麼回事?”

李信更加無語,寧海軍這是西進遼西,搶地盤的,你們好歹也拿出點叛軍應有的素質來吧?難道你們就一點也不緊張,不害怕?

程世傑身邊除了上千名官員,可是帶着寧海軍剛剛組建完成的第七個旅,這可是近衛旅,近衛旅與主戰部隊旅不太一樣,因爲這個旅下轄八個團,其中四個團的騎兵,都是原騎兵都司,其中第三十七團是戚顏擔任團長,他麾下一千餘人在蘭州打到最後,只剩下五十三人,其中十一人殘疾,戚顏用他的行爲向程世傑證明了他的忠誠。

兩萬多名大軍,連建奴都不是他們的對手,皇太極看到了也會頭大如鬥。

不過,現在寧海軍的裝備嘛,顯得有些另類,這麼一支兩萬三千餘人大軍,也不是沒有盾牌兵,但是隻有一個連的盾牌手,擔任程世傑的親衛護衛,卻取消了寧海軍的長槍兵,沒更沒有弓弩手了,一人一支崇禎八年式栓動步槍,外加一把刺刀就完事了。

每個人還揹着一大包行李,被服臉盆什麼的全在裡面,行李包外面還掛着一把一米長的工兵鏟,工兵鏟一面有鋸齒,另一面開了刃,照着腦袋揮上一下能將整個腦袋劈開兩半!

如果不用他肉搏,用它挖掩體,砍柴切白菜開西瓜,甚至煎個牛排也是勝任愉快的,至於在路上刨個大坑那更是小意思。腰間的防水睡袋裡還插着四個木柄鐵頭,這副行頭真是大明獨一份。

“可是程帥當面?”

“正是本帥!”

“不知,程帥虎駕駕到,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程世傑淡淡地道:“本帥可沒有功夫給你們扯淡,要麼開城投降,要麼老子殺進城裡你們投降,自己選!”

關寧軍百總淡淡的笑道:“不知這上面寫的是不是真的?”

“你眼睛瞎嗎?”

程世傑沒好氣的道:“上面蓋着本帥的大印,本帥自然說話算話!”

“我們還是軍戶,給我們分田?”

“老弱病殘進屯田軍戶,有技術的進工程軍戶,年輕力壯,經過考覈合格,才能成爲寧海軍士兵!”

“那好,我們馬上投降!”

說到這裡,這名百總一揮手,一名嘴裡塞着破布條的守備被兩名關寧軍士兵架着走了過來:“程帥,這是祖帥的親兵出身,祖家的死忠,誰都能投降,就他不會投降……”

那名守備剛剛獲得嘴巴的自由,一邊哭喪着臉道:“程帥,我願意投降,我也願意投降……”

就這樣,這座戍衛堡就這樣拿下了,緊接着隸書於寧海軍總參謀部武裝局馬上開始對這些關寧軍士兵進行篩選,能夠成爲寧海軍戰兵的自然歡田喜他,落選的則是如喪妣。

程世傑就這樣帶着大軍,一路直接撲向錦州城,沿途的城堡,一座接着一座投降,而且是投降得越來越快。這些城堡也知道程世傑的習慣,不僅僅趕緊清理了城堡中的垃圾,還把街道和路面打掃得非常乾淨。

人員名冊,各種裝備和各種物資,全部準備好,直接接收,非常順利,這讓李信感覺難以置信,恍若做夢。

距離錦州還有十數裡,李信擔心的道:“大帥,我們是不是要再等等!”

“等什麼?”

李信道:“咱們的炮兵還在後面,現在恐怕錦州城門已經緊閉,沒有火炮,我們如何拿下錦州這座堅城?”

“錦州其實也不用打!”

程世傑淡淡的笑了起來。

早在崇禎八里灣之戰的時候,程世傑就開始給關寧軍佈局了,一支可以用利益拉攏的軍隊,建奴可以拉攏,程世傑同樣可以拉攏。

雖然說寧海軍的裝備比關寧軍要好,戰鬥力也比關寧軍要強,可是,只要是開打,寧海軍多少都會有傷亡。

能不打就不打,因爲沒有必要。如果可以用銀子解決的事情,對於程世傑來說,其實並不是問題。在大明,哪怕在後世,錢對大部分人都是不可能抗拒的。

事實上,不僅僅是程世傑在往關寧軍裡放棋子,朱微媞也利用她的身份,影響關寧軍將領的女眷。

與朱微媞不一樣的是,程世傑拉攏的是大部分的普通關寧軍將士,無論祖大壽,還是吳襄,他們的錢,其實不足養活所有的關寧軍將士,十數萬關寧軍將士,只有三分之一是屬於家丁兵級別,享受到不錯的待遇。

而超過三分之二的關寧軍普通士兵,他們過得僅僅比衛所兵稍強一些,就是屬於餓不死,也吃不飽的狀態。

因爲寧海軍與關寧軍經常打交道,特別是寧海軍裡有八千餘名出身遼西的士兵,他們會把他們在寧海軍的待遇,以及福利和寧海軍的各種政策,告訴他們的親戚和朋友。

在關寧軍沒有造反的時候,寧海軍也不會敞開大門招募遼西籍的士兵,所以,一直以來,關寧軍與寧海軍相安無事,其實關寧軍內部早已積攢了太多的怨氣。

時機到了,這股怨氣就會爆發出來。

在程世傑抵達錦州城的時候,城裡的關寧軍早早的關閉了城門,城牆上黑壓壓一片全是人頭,無數顆腦袋在攢動,對着寧海軍指指點點。

隨着寧海軍抵達錦州城下,程世傑招招手。

侯肆上前:“大帥,請吩咐!”

“話筒!”

侯肆恍然大悟,他急忙讓人準備好那十幾個大傢伙,把音箱接通,程世傑策馬來到城下,距離不到一箭之地。

“大帥,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程世傑試了試話筒,然後朝着錦州城大喊道:“老子蜀道山一二……”

程世傑的三字還沒有開口,錦州城門瞬間大開。

孫之澋瞠目結舌。

李信目瞪口呆。

PS:今天下班晚了,只有一更,有點頭疼,先睡了,不要再等了,明天繼續。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