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抵達北京的時候,正看着無數百姓,正在振臂大吼:“聖上萬歲,聖上萬歲……”
京城的百姓,似乎有些癲狂的叫:“聖上萬歲,萬歲,萬歲……”
現在百姓對程世傑這個大明攝政王非常狂熱,老百姓也希望程世傑當上皇帝,因爲程世傑不是皇帝的時候,他們心中沒有底,就像當初張居正改革的那樣,隨着張居正倒臺,所有的政策,全部被掃進了垃圾堆裡。
現在程世傑作爲大明的攝政王,先是先後廢除了前明時期的各種苛捐雜稅,現在的老百姓基本上都不用怎麼交稅,也不用服徭役,像現在程世傑舉行登基大典,在以前的時候,那些京城百姓連續服上幾個月的徭役。
可現在他們不僅不服徭役,還趁機賺了不少錢,清掃街道有朝廷的撥款,修繕城牆、街道、平整路面、清理陰溝裡的垃圾,做任何活,都可以拿到工錢。
所有官員實行終生制任制,其任內修建的道路、橋樑、水利工程、建築工程,一旦在三十年之內出了問題,哪怕已經辭職,也抓回來扔海外開荒!
如果那傢伙掛了怎麼辦?好辦,罰他子女把工程款補上,罰到他們傾家蕩產!人死債爛這招在新朝是行不通的,有勇氣胡來就有得勇氣承受帝國的鐵拳!
經過程世傑的改革,百姓是最大的受益人,他們不僅負擔更輕,徭役全免,更爲關鍵的是,所有百姓,見到官員,不必下跪。
看到程世傑在街道上,衆百姓瘋狂的涌向程世傑,如果不是他身邊的侍衛比較得力,恐怕程世傑就要被瘋狂的百姓撕成碎片了。
崇禎皇帝看着程世傑享受着狂熱的百姓擁簇,而自己這個皇帝,則沒有人關心,甚至連一個人正眼看他都沒有。
程世傑朝着順天府府尹宋獻策招招手。
宋獻策可沒有兼管務部,雖然進入內閣,卻是以順天府尹的身份進入了內閣,排名比較靠後。
宋獻策擠過擁擠的人羣,朝着程世傑躬身行禮:“臣,拜見陛下!”
“宋獻策,你在搞什麼鬼?”
程世傑指着周圍的百姓道:“你不怕他們把我擠扁了?”
“陛下的所不知,這些百姓並不是臣組織的,是他們自發過來,想一睹聖上容顏的!”
程世傑有些不大信地問道:“真不是你組織的?”
宋獻策搖搖頭道:“真不是臣,陛下請看,臣的鞋子被人踩掉了,估計也找不到了!!”
程世傑抹了一把汗,喃喃道:“老百姓啊,太狂熱了也不是什麼好事……”
老百姓當然狂熱,現在京城的百姓,大多是從外地專門過來的,能夠前來京城參加程世傑登基大典的人,肯定不是仍處於白手起家階段的苦逼一族,他們至少都是有一定的家產。
不少百姓都來自遼東,有的甚至則是從呂宋過來的,別看呂宋來一趟京城,路上花銷需要十幾兩銀子,如果吃得好點,需要大幾十兩銀子的路費。
縱然如此,依舊阻擋不了百姓們的熱情,在這個時候的百姓,淳樸而善良,對給他們飯吃,給他們地種的程世傑萬分感激,以往三年豐收,不見得可以積攢一年的儲備糧食,而現在,隨便一個百姓,家家戶戶有餘糧,有車輛和馬車的人家也不知凡幾。
僅僅一個金州人口突然二百多萬,可騾馬也有一百多萬頭,平均兩個人就有一匹馬,這兩個人,還要包括未足月的嬰兒,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僅僅遼東一地,程世傑就可以輕易拉起五六十萬騎兵。
老百姓並不傻,誰對他們好,他們是知道的,看着程世傑要登基當皇帝了,他們能不高興嗎?他們能不自豪嗎?
老百姓嘛,都非常清楚,皇帝讓誰做,基本上輪不到他們來做,他們當然希望那些有能力的、善待百姓的官員,程世傑官升越高的時候,他們就高興,希望程世傑能夠步步高昇,越來越強大,爲自己提供更好的保護,謀取更多利益啦。
面對老百姓熱烈的歡呼和掌聲,這一刻,所有人的心都被自豪塞滿了。
當然,只有崇禎皇帝內心裡是酸的。
正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甚至比用兵還重要。皇帝靠它垂範天下,教化民衆,約束官員。
其實,在程世傑看來,祭天不過是一次表演,和歷史上的祭天不可同日而語,不過,熱鬧而瘋狂的百姓,卻把這些第一次來到大明的洋鬼子嚇了一跳。
幾名洋鬼子盯着平整的水泥路面,脆趴在地上,用一把短刀反覆的敲着地面,就差沒有舔一舔是什麼味道了。
“堅如磐石!這地面比岩石還要堅硬,那幾個神父沒有說大話,這種混凝土真的存在!”
“何止存在,人家都已經用它鋪出又闊又長的公路了!”
“明國人的思維還真是怪異,這麼好用的東西不拿來修築要塞,反而拿來修路,我簡直無法理解他們的思維!”
“有如此強大的軍隊在,他們用得着修要塞麼?要修也是他們的敵人修吧?”
登基大典之前,程世傑在北京城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作爲大明唯一一個歐洲藩國,弗朗切斯科·埃裡佐感覺極有面子,他作爲特邀嘉賓隨行,可以近距離觀看閱兵儀式。
安定門外,早已是人山人海,穿青衣短衫的普通百姓,儒冠摺扇的士子,穿金戴銀的顯貴商賈,都站在安定門兩側,翹首以待。
安定門城樓上,衣朱紫懸金印的高官貴胄濟濟一堂,談笑風生,彷彿整個北京城的人都到這裡了似的。
北京城內九門外七門皇城四門,合計二十座城門中,安定門就作天子檢閱凱旋之師,誇功耀威之用的,只是自明朝中葉以來,文臣獨大,武將倍受打壓,獻捷耀威這等盛事再也沒有發生過了。
其實程世傑的這場閱兵規模並不算大,明朝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閱兵,當屬明成祖階段的永樂大閱兵!明代始建,北有蒙古族侵犯,西是帖木兒王國志在必得,東有日寇持續稱霸一方,國際局勢並不開朗。
有鑑於此,明代一面修復和發展經濟,一面持續向外擴張,尤其是增加對蒙古族的嚴厲打擊幅度。朱棣篡位後,進一步開始擴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爲徹底震懾周邊政權,永樂19年,即1421年,明朝正式遷都北京,同時舉行規模空前的“永樂大閱兵”。 爲了讓各國使節開開眼,朱棣精心挑選十萬精銳,“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表演了騎兵包抄、步兵突擊、步騎合擊等項目,另外還從雲貴調來“土狼兵”、白桿兵等演練了步兵勁弩齊射、長槍步兵刺殺訓練等“軍事科目”。
史載“軍容齊整”、“步調如一”、“兵甲鮮豔”,“列國使節俱驚”。明朝除展示軍容,還展示了大量的新式火器,如“虎威炮”、“火龍槍”、安南銃、“一窩蜂”、“火龍車”等,極大地震懾了各國使節。閱兵結束後,朱棣在土木堡行營再次接見了各國使節。而這一次,帖木兒國宰相阿爾都沙帶頭下跪磕頭,“叩首觸地”,甚是恭順。
程世傑在登基大典之前,舉行閱兵儀式,其實用心跟當時的朱棣差不多,大明雖然兵力強大,可是目前已經三線作戰,不可能在歐洲開闢新的戰場,而威尼斯這個藩國,也不能不護着。
在不能開闢新戰場,用戰場的方式顯示大明的實力,最好的辦法,還是閱兵。
程世傑也沒有虧待前來觀禮的百姓,他還專門撥了一筆錢,只要前來參加閱兵觀禮的百姓,可以免費領兩顆大白饅頭,一碗熱氣騰騰的奶茶,還有一聽罐頭。
其實所謂的奶茶,就是大桶煮好,百姓吃完罐頭,用罐頭盒盛奶茶,就衝着這兩個饅頭,和一聽罐頭肉,衝着程世傑自組建寧海軍以來,百戰百勝,大家說什麼也要來捧場啦。
隨着鼎新朝以來,現在大明軍人的地位也是最高的,不僅福利好,任何涉及軍隊的問題,地方政府是沒有資格來管的,就逄是軍人犯了法,也是軍事法庭處理,而不是地方政府。
“轟轟轟……”
禮炮突然打響,山呼萬歲中,意氣風發的程世傑、程家龍、向慧、朱微媞、楊芸娘在一衆朝臣的陪同下快步走上安定門,就連很久沒有露面的徐光啓、孫承宗這老巨頭悉數登場,亦步亦趨,着實讓所有人知道了什麼叫氣場。
城門上下的軍民頓時下意識的跪在地上,山呼萬歲。
程世傑微微皺起眉頭道:“不是說不讓他們跪了嗎?”
孫之澋滿臉苦笑道:“勸不住,根本就勸不住!”
程世傑雙手虛扶:“都平身吧!”
欽天監看了看沙漏,拖長聲音叫:“吉時到,大典開始!”
城門上的禮炮又轟轟轟的打了幾炮,孫之澋走到城堞前,展開聖旨,抑揚頓挫的唸了起來:“……朕以五運推移,上帝於焉眷命;三靈改卜,王者所以膺圖。朕起自側微,備嘗艱險……大明不慎爲其所乘,痛失遼東,遼東百萬漢民,幾被殺掠一空,屠戮之慘,駭人聽聞………
值得一提的是,這道聖旨並非孫之澋一個人在念,這年頭可沒有什麼擴音設備,就他一個人,就算他吼到破音也沒幾個人聽得見。每隔一段距離就有數十名大嗓門在豎起耳朵聽着,孫之澋每念一句,他們便一字不改的大聲複述,一層層的傳遞下去,頗有點唱詩班的味道。
隨着唸完,衆百姓和大臣們開始山呼萬歲。
程世傑道:“閱兵儀式正式開始!”
“咚咚咚……”
率先走進城門前的是兩千餘名重裝騎兵,一共兩千近衛騎兵,戰馬毛色油亮,高大健壯,馬蹄馬鞍鑲金飾銀,馬上騎士身披鐵甲,甲葉片片鋥亮如鏡,甲光耀眼,防禦能力什麼的先不提,光是這氣勢就夠嚇人了。
讚美如潮,近衛騎兵將士越發的自豪,腰桿挺得筆直,每走幾十步便齊呼萬勝,聲音直上雲霄。
程世傑看得清楚,笑着道:“這就是朕的近衛鐵騎!”
兩千多人同時翻身下馬,拜倒在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程世傑開懷大笑:“平身,平身!將士們辛苦了!”
“爲陛下效死!”
隨着近衛騎兵隊伍整齊走過安定門,接着出場的則是近衛炮兵部隊,一匹匹高大的夏爾馬,拖着着一輛輛三寸炮。
對於後世來說,三寸炮屬於中型或者是輕型火炮,但是對於現在而言,三寸炮已經算是重炮了,足足三十六門三寸炮,三十六門四寸炮,三十六輛十六聯裝火箭炮,三十六門十二聯裝火箭炮……
面對整整齊齊,一步不差的炮兵前進方陣,這些洋鬼子使者和代表們,感覺呼吸急促起來。
馬蹄整齊的擡起,又整齊的落下。
後面是兩千多步兵,黑色的鬥蓬,黑色的軍裝,刺刀如林,刺刀寒光閃爍,跟隨着將旗一層層的向前推進。
這支部隊甫一露面,全場便一片寂靜,所有人都不敢置信的看着那個黑色步兵的方陣,彷彿被催眠了似的,腦海裡只剩下一個念頭:“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雖說每一支軍隊都會有行伍訓練,但還沒有哪一支軍隊能夠做到如此整齊,如此默契。大明皇家陸軍和皇家海軍,完全是照着近代軍隊的操典訓練的,加上訓練時間不短了,已經非常顯著了。
“這是……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對啊,戰馬訓練好了,還可以做到整齊劃一!”
“可問題是夏爾馬……”
這麼多的火炮同時出現,着實讓衆歐洲代表們震撼到了,他們有的目瞪口呆,有的瞠目結舌。
程世傑看着這一幕,非常自豪,就是喜歡看伱們這種沒有見過市面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