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去長安,大唐對跟我們新羅聯手對付高句麗,還是很感興趣的。前幾天也有東海漁業的人員跟我們聯絡,說是唐軍有計劃討伐高句麗,我覺得乾脆藉着這個機會,好好的跟高句麗和百濟過過招。”
金德曼比新羅女王金勝曼要年輕幾歲,對於老是欺負新羅的高句麗,早就一肚子氣。
誠然,單打獨鬥的情況下,新羅肯定不是高句麗的對手。
但是高句麗不可能舉國之力來對付新羅,而新羅卻是可以舉國之力來抗擊高句麗的入侵。
所以戰事正的打起來,絕對不是一兩個月可以結束的。
再加上這兩年東海漁業明裡暗裡都在幫助新羅,擁兵近十萬的新羅,還真是有跟高句麗一戰的實力。
“德曼,東海漁業的人有說唐軍什麼時候回出征高句麗嗎?我是擔心別到時候我們在死命的對抗高句麗,等到亡國了,人家大唐纔出兵,那就一點意義都沒有了。”
金勝曼作爲新羅女王,自然不想爲大唐作嫁衣裳。
雖然她很仰慕大唐的文化,在國內不斷的鼓勵官員百姓學習漢學,推廣大唐的官職,學習大唐的技術,但是這並不表示她對大唐沒有防備之心。
“具體日期他們也不知道,但是說是唐軍已經出征了,想來短則一個月,長則三個月,大唐肯定會跟高句麗發生衝突。”
金德曼在長安城待了差不多大半年時間,對於唐人如何看待高句麗,心中也是比較清楚的。
很顯然,大唐與高句麗不僅有深仇血恨,也有現實的邊境衝突。
不管是當今天子李世民,還是朝中大臣,都希望大唐能夠打敗高句麗。
“大王,末將認爲聖骨的這個判斷還是比較可信的。這幾年,大唐實力提升的非常快,從東海漁業那些商家販賣的商品就可以看出一般來。如今淵蓋蘇文做出如此無君無父的事情出來,算是給了大唐最好的出兵藉口。再說了,眼下已經不是考慮我們是不是要抗擊高句麗和百濟聯軍的問題,而是要考慮怎麼來抗擊,避免戰事陷入不利的局面。”
金庾信作爲新羅名將,自然對邊疆地區發生的情況有所瞭解。
看高句麗和百濟的安排,這一次人家顯然不是小打小鬧的騷擾新羅了。
“沒錯!爲了轉移高句麗國內的矛盾,淵蓋蘇文必定會發動一場戰場。要他們主動去挑釁大唐,估計很有難度;再考慮高句麗如今在我們邊疆陳兵三萬,對方的目的幾乎已經確定無疑了。”
金德曼看到自己的堂姐還在猶豫,忍不住有點着急。
這個時候,作爲女王的金勝曼,千萬不能有任何猶豫啊。
否則連她的抗擊意志都不堅定,底下的將士們估計就更不用說了。
那新羅還真是有可能被高句麗給吞併了。
這絕對不是金德曼希望看到的局面。
“呼!”
金勝曼閉上眼睛深呼吸一口氣,臉上露出一陣決然的表情,“既然如此,金將軍,本王就委託你全權負責抗擊高句麗和百濟聯軍的事宜,在唐軍與高句麗發生正式作戰之前,一定不能讓高句麗的大軍深入我們國境,否則哪怕是最終贏了,國內也被打的千倉百孔了。”
“大王英明!末將一定不辜負大王的信任!”
……
“這水泥道路的優勢,在長途行軍的情況下,實在是太明顯了啊。”
李績跟在李世民身邊,遙望背後漸漸消失的幽州城,忍不住發出感慨。
從長安城到洛陽,再從洛陽往北前往晉陽,經朔州後前往幽州,一路都有水泥路,大軍只不過花了十天時間,就完成了過往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的行程。
可是,出了幽州城繼續往東北而去,就沒有那麼幸福了。
河北道很大,但是過了幽州,其實就是一片荒涼了。
甚至連幽州本身,都不是什麼繁華的州府,不要說跟長安、洛陽相比,就是跟如今的朔州比起來,也差的遠了。
“這次打下遼東,一定要安排俘虜先把幽州到營州的水泥路給修起來。作爲深入遼東的前沿重鎮,營州的繁華關係着遼東未來的穩定。按照寬兒的說法,營州四周都大量的良田尚待開墾,我們參考開拓朔州的方法來發展營州,似乎很有可能成功呢。”
李世民對這一次的戰事充滿信心,所以一路上更多的是在跟李績、岑文本他們討論戰後的事情。
所謂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難。
李世民對此深有體會。
“如今我大唐修建水泥路的經驗已經非常豐富,只要人手充足,明年內修好這條水泥路根本不是問題。聽說朔州那邊今年種植棉花的面積比去年翻了一番,到時候棉衣的價格必然會進一步下降,讓百姓進入遼東過冬不再需要擔心禦寒問題。甚至爲了鼓勵大家開發遼東,朝廷可以給每個進入遼東的百姓發一件棉衣,這樣既刺激了棉花種植,又能發展遼東,可謂是一舉兩得。”
李績可不是隻會打仗的將領,說他能文能武,一點也不誇張。
李寬在宣政殿中宣揚的觀點,李績是完全聽進去了,並且覺得非常值得嘗試。
一直以來,大家都害怕帝王窮兵黷武,就是因爲打仗都是虧本的事情。
打贏了,是虧本;打輸了就更不用說了。
如果李寬能夠改變這種局面,那麼對於大唐來說,意義實在是太不一般了。
別看大唐四周已經沒有什麼像樣的敵人了,但是認真說來,其實也沒有什麼朋友。
不管是哪一年,邊疆都沒有完全安穩過。
區別只是是否有大戰而已。
“沒錯!從長安一路而來,水泥路兩邊的州府都愈發的繁華。從輿圖上來看,遼東北邊還有非常非常廣闊的土地,我們只有把遼東開發成一個穩定的後方,纔有可能進一步控制北邊的土地;要不然的話,如此遙遠的距離,不用過個幾十年,這裡又沒有我們大唐什麼事了。”
李世民不會天真的幻想着憑藉着自己天可汗的名氣,就可以讓四夷臣服。
“陛下,末將願意戰後留在遼東鎮守邊疆,給我大唐增加一個繁華的遼東道!”
“此事再議!”李世民沒有立馬點頭,反而看了看東邊,“也不知道寬兒那邊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