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得天獨厚的寶藏

遼東道要怎麼建設,李寬其實還有很多想法。

但是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在這一次的官員任命當中,李寬除了推薦薛禮爲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都督之外,並沒有具體查收其餘官員的任命。

而李世民也很給面子,同意了李寬的推薦。

事實上,這個遼東生產建設兵團,其他人都沒有足夠重視,再加上也不是很清楚怎樣才能搞出成績來,所以根本就沒有哪個大佬推薦人選出來跟李寬大擂臺。

薛禮本身就跟着李寬回到了遼東,馬上就可以上任。

除此之外,程處亮因爲戰功被封爲寧遠將軍,成爲名副其實的將軍;而秦善道也得了一個遊騎將軍的封號。

他們兩分別帶着五千兵馬駐紮在新城和國內城,防守着遼東道的北方。

東邊有大唐水師控制鴨綠江,半島上又進入戰國時代,短時間內不可能給遼東帶來什麼威脅。

所以別看程處亮和秦善道沒有被安排在遼東城和烏骨城,其實反倒是說明李世民在有意鍛鍊他們。

“處亮,此去新城,可就是真正的衛戍邊疆了。新城的形勢比其他地方都要複雜,不可一味的打壓某個羣體,也不可一味的善待某個羣體,要學會講究平衡之道。別看高句麗人現在是遼東人口最多的,但是經過這一次大敗之後,可謂是元氣大傷,我們要防範其他的部落藉着這個機會崛起。”

遼東城中,李寬自然也有自己的府邸。

李世民的任命下來之後,程處亮、秦善道他們馬上就要赴任,反倒是薛禮這個遼東生產建設兵團的都督,可以現在遼東城繼續待着。

“王爺,你放心!打一批、拉一批,分化一批,這個主意,可是你早就提出來的。軍事學院裡頭很多人都在研究這個理論。新城那邊地處草原深處,四周都是各種各樣的遊牧民族,我一定會充分考慮互相制衡之道。”

程處亮顯然不像他大哥程處默那樣做事毛毛躁躁,看上去讓人放心不少。

“嗯,有一個部落,你一定要保持充分的警惕。”

李寬梳理了一遍遼東道四周的部落,一下就發現了一個刺眼的名字。

“什麼部落?是室韋還是靺鞨?”

室韋和靺鞨今年出兵十幾萬,雖然被李世民打的大敗,但是也充分的展示出了他們的兵力ꓹ 讓人不得不防。

所以程處亮的第一反應就是李寬說的是不是這兩個部落。

“不是!室韋和靺鞨,一直都遵循自己逐水草而居的生活ꓹ 部落首領也不是什麼雄才大略的人。再加上他們對漢文化一直都很排斥,本王倒是不覺得他們對遼東道有多大的威脅。現在他們所在的那些區域,實在是太冷了ꓹ 太遠了,對於大唐來說ꓹ 沒有什麼吸引力,所以這一次纔沒有乘機一起滅了他們。不過ꓹ 長遠來說ꓹ 終歸還是會找機會滅掉他們的。”

室韋和靺鞨都在遼東道的北部,雖然佔地比較廣闊,後世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大片土地都在這兩個部落的統治範圍,但是短時間內,大唐確實還沒有精力去經營這些地方。

與其滅掉他們之後,新崛起一批更加有侵略性的部落,倒不如讓這兩個大部落繼續維持當地的秩序。

“王爺您說的會不會是突厥人?如今突厥人作爲遼東到的第二等人ꓹ 享受的權利不少,估計很多草原上的突厥牧民都會往遼東道而來。甚至一些其他部落ꓹ 也會爲了享受這個好處ꓹ 而投靠到突厥人的麾下。”

一旁的秦善道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都不是ꓹ 是契丹!一個實力還不算特別強大ꓹ 但是非常團結,發展很快的部落。嚴格說來ꓹ 契丹人跟室韋人是有血緣關係的ꓹ 他們都是當年東胡鮮卑的後代。自從東突厥被大唐滅掉之後ꓹ 契丹獲得了進一步的生存空間,薛延陀衰敗之後ꓹ 他們的發展就更快了。最讓人忌憚的是,契丹人的幾個首領,據說都精通漢學,專門從中原請了一些漢人去部落傳授學問。”

李寬在知道契丹這個部落,在貞觀年間就已經小有規模之後,立馬就安排王玄武去了解了一番。

結果這一瞭解不要緊,突厥、薛延陀、高句麗、室韋、靺鞨這些大部落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時候,契丹卻是一直在默默的發展,從未停止擴張的步伐。

如今,契丹部佔據的草場,雖然從面積上來看,遠遠比不上室韋和靺鞨,但是從肥沃程度來看,卻是要強了不少。

“契丹族?王爺你不提醒的話,我還真沒有注意。不過,你放心,契丹族居然對大唐有威脅,我就去解除這個威脅。反正遼東馬上就要大規模的修建作坊、水泥道路,正是需要勞動力的時候。到時候我也仿照涼州和登州那邊,扶持一個捕奴隊,重點去契丹族的領地裡捕奴。”

程處亮佔據天時地利,根本就沒有把尚未崛起的契丹部落放在眼中。

事實上,只要大唐有意打壓,契丹部落還能不能跟歷史上一樣茁壯成長,還真是不好說。

“你心中有數就好!反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凡是還保留着自己部落習俗,不願意學習我們大唐的先進文化的部落,統統都要打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也是爲了他們好!”

李寬大言不慚的說道。

而一旁的秦善道看到李寬一直在指點程處亮,也趕緊趁着這個機會問道:“王爺,那國內城呢,您覺得我應該注意什麼?”

“國內城的局面相對新城來說,又有所不同。西邊的地盤,名譽上是屬於北高句麗的,但是現在應該還在淵蓋蘇文的控制之中。這淵蓋蘇文,雖然控制的北高句麗國土面積還不小,但是境內沒有特別有名的城池,資源也相對匱乏,百姓相對貧困。

所以你要關注的就是淵蓋蘇文跟北高句麗之間的戰事進展。一旦淵蓋蘇文的處境不利,你可以適當的通過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駐紮在國內城的人員,去售賣一些物質給淵蓋蘇文,可以適當的擴大一下雙方的貿易規模。

靺鞨人和淵蓋蘇文都有貿易的需求,而離他們最近的大唐城池就是國內城,所以國內城可以發展成一座邊貿城市,藉着鴨綠江的水路優勢,及時的把我們大唐的物產運輸到這裡傾銷,再把靺鞨和淵蓋蘇文手中的原材料運回大唐,把他們的命脈捏在手中。”

李世民的這一番話,讓秦善道茅塞頓開。

作爲遊騎將軍,他原本以爲自己只要帶好手下的幾千將士,把國內城和附近的城池守衛好就行。

現在看來,李寬對自己的期待比較高啊。

不過,越有挑戰性的工作,秦善道越感興趣。

“王爺,那淵蓋蘇文不是我們大唐的敵人嗎?”

秦善道還沒來得及說什麼,程處亮倒是先提出自己的疑問了。

“處亮,善道,你們要記住了!不管是遼東,還是放眼整個大唐,亦或是整個世界;我們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那個淵蓋蘇文,以前肯定是我們的敵人,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被打的落花流水的淵蓋蘇文,已經不配作爲我們大唐的對手。

但是他的領土又跟北高句麗、新羅接壤,對我們平衡半島局勢還是很有用處的。說白了,我們不能任由南北高句麗或者新羅人坐大,不能讓他們任何一個國家統一半島,否則遼東道的安全就會受到威脅。怎麼實現這個目的,就需要考慮很多手段了。”

這兩人一個是自己的大舅子,一個是自己徒弟的兄弟,李寬自然不吝賜教。

“王爺您這麼說,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反正不要讓北高句麗和淵蓋蘇文過上好日子,讓他們不斷的折騰去就是了。”

秦善道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使命之後,心裡面反倒是輕鬆了幾分。

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幹什麼。

“王爺,處亮和善道分別駐紮在新城和國內城,我們遼東生產建設兵團應該要怎麼才能配合他們呢?”

薛禮自然知道李寬幫自己爭取了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這個職位,是有深意的。

不過,該怎麼配合發揮建設兵團的威力,薛禮卻是還沒有什麼頭緒。

事實上,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這個機構,在很多人眼中,並不是什麼好去處。

屯田!

帶着一幫放下刀劍的士兵去種地,能種出什麼名堂來?

哪怕是薛禮自己的心中,有時候也會有這個想法。

“衣食住行,這是遼東穩定,乃至大唐穩定最基礎的條件。衣服就不用說了,有河北道的棉花源源不斷的運輸到遼東,這裡的冬天禦寒不是問題;至於食,自然是生產建設兵團發展的重點了。不過,我們跟漢朝時期的屯田不一樣,我們不僅僅是爲了解決戍邊將士的糧食問題,而是要解決整個遼東道乃至大唐的糧食問題。

只要經營妥當,十年以後,遼東道一地出產的糧食,就可以養活八成的大唐百姓,並且還能讓糧食成爲跟周邊部落貿易的一個新利器。一直以來,中原王朝跟胡人之間沒有太大的糧食貿易,並不是因爲胡人有牛羊肉吃了就不需要糧食了,而是邊疆本來就不怎麼出糧食,從產量地運輸糧食過來的話,成本太高。

你總不能一斤粟米賣的價格跟一斤羊肉一樣吧?那樣還有誰買?但是,如果我們遼東道出產的糧食價格,比關中還要便宜,那麼意義就完全不同了。那個時候,淵蓋蘇文也好,靺鞨也好,室韋也好,都會很樂意的用牛羊馬匹來換大唐的糧食。只要大家都有飯吃了,願意拼命的人就變少了。”

李寬的這個想法,還沒有好好的跟誰提過。

畢竟說遼東這麼一個大家眼中很是荒涼的邊疆,能夠產出滿足大唐八成人口需求的糧食,實在是很難讓人相信。

不過,薛禮作爲遼東生產建設兵團的都督,李寬自然要跟他說清楚。

薛禮:“王爺,遼東這麼冷,不管是種植粟米還是水稻,亦或是麥子,產量不可能很高吧?”

“不,恰恰相反,遼東這裡的糧食產量,不管是種植粟米還是水稻,都會比關中要高;唯一可惜的就是,這裡太冷了,種水稻的話,不能跟嶺南那邊一年兩熟。”

後世的東北大米,可是鼎鼎有名。

現在薛禮跟李寬說遼東不大適合種植,李寬自然要好好的給他洗洗腦。

“仁貴,這糧食的產量,除了跟氣候有關係,還取決於土壤是否肥沃,灌水是否充分。我之所以篤信遼東道適合大規模的種植糧食,是因爲這裡有着大片的肥沃土地。你去遼東城外隨便找一處荒地,用鋤頭往下挖一挖,你會發現掘地三尺,土地都還是黑色的。這是一片上天賜予的黑土地,是我大唐得天獨厚的寶藏啊。”

高句麗人雖然在遼東也高一些農牧種植,但是他們的農耕水平跟大唐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哪怕是如此,半農半牧的高句麗,都已經是東北地區最強大的存在。

不搞農業的室韋和靺鞨,實力就遠遠不如高句麗。

“黑土地?”

薛禮顯然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沒有搞明白它背後的含義。

“沒錯!黑土地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得天獨厚的寶藏,它跟你經常看到的土地不一樣,是一種性狀好、肥力高,非常適合莊稼生長的土壤。同樣的情況下,一畝水稻的產量,在黑土地和普通土地上面種植,至少可以多兩成!最關鍵的是,遼東這裡地廣人稀,可以使用駑馬配合新式耕犁,以及觀獅山書院下屬的機械研究所研製出來的簡易自動插秧機和人力打穀機,人均可耕種的土地面積大大增加。”

李寬暫時沒有辦法像後世那樣搞大規模的農場,但是小農場卻是完全可行。

中原地區,一個人能夠耕種的土地,其實不會超過五十畝。

這還不是精耕,如果像是後世那樣的精耕,一個人頂多只能搞定三十畝。

但是,如果配合各種牛馬和建議機械,一個人平均管理一百畝土地,完全沒有問題。

最關鍵是可以通過種植大豆和水稻,來岔開兩者農忙的時間,讓一個人可以管理的土地變大。

“這麼說,王爺您是準備讓生產建設兵團在遼東大力種植水稻?”

薛禮雖然還不理解黑土地是不是真的那麼厲害,但是李寬的意思,他是懂了。

“沒錯,水稻是主要的種植作物,除此之外,就是大豆!”

“大豆?大規模的種植大豆的話,全部用來餵馬似乎有點浪費啊。”

薛禮有點困惑的看着李寬。

雖然從漢朝的時候就已經有豆腐了,但是大豆在大唐最主要的用處還是作爲戰馬的添加飼料。

可是大唐不缺養馬的草原,對於使用大豆來給馬匹補充營養,需求不是很旺盛。

“餵馬也好,製作豆腐也好,其實都不是大豆最主要的用處!”

“啊?”

李寬的答案讓大家感到意外。

就連程處亮和秦善道都忍不住盯着李寬,看看他會給出什麼解釋。

“把大豆壓榨之後,可以製作出大豆油,供百姓們食用;而壓榨之後剩下的豆粕,則是家畜最好的飼料,不管是雞鴨鵝也好,還是豬狗,吃了豆粕之後,長勢都會變好。如今大唐的百姓已經漸漸的遠離了餓死的風險,一些地方的百姓慢慢的對肉食有了更加強大的需求。

這個時候,進一步發展養豬、養雞產業,也是很有必要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百姓們的肉食變多了,對糧食的需求就會減少,也算是間接的解決了糧食問題。”

楚王府可是十年前就開始安排人養豬、養雞,如今是長安城最大的肉食供應商。

雖然這些年,楚王府的養殖規模沒有繼續擴大,但是養殖技術的進步,卻是一直都沒有停滯。

特別是如何預防大規模的瘟疫,這是觀獅山書院農學院的重點研究課題之一,書院裡長期都有一幫學員在楚王府的養豬場、養雞場裡進行研究。

在結合了觀獅山書院醫學院的一些東西之後,學員們慢慢的摸索出了一套相對有效的防疫措施,儘可能的減少大規模養殖生豬和雞鴨帶來的風險。

像是楚王府還好,哪怕是碰到一些意外,也能承受損失。

如果其他的百姓孤注一擲的投入到養殖事業,一旦遭遇不幸,立馬就垮了。

這也會打消許多百姓投身養殖業的積極性。

“這大豆居然有這麼大的用處?”

薛禮覺得很是意外。

稻、黍、稷、麥、菽,作爲五穀裡頭的菽,大豆在華夏的種植歷史可謂是非常悠久。

但是,種植規模一直都非常有限。

最主要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面,大豆的作用趕不上其他莊稼。

也就難怪薛禮他們會覺得意外了。

“沒錯!大規模的種植大豆,很佔用良田,在關中地區是很難推廣的。可是遼東就不一樣了,這裡有的是無主的土地。到時候遼東生產建設兵團直接在各地圈一大片土地,大規模的種植大豆,將大豆產業打造成遼東道的支柱產業。”

水稻和大豆,可是李寬爲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量身打造的兩個拳頭產品。

“王爺,聽您這麼一說,我恨不得現在就帶着將士們去開墾土地了。”

薛禮想象了一下李寬描繪的藍圖,覺得自己要是帶着生產兵團實現了這個目標的話,絕對可以名傳千古,甚至有機會進入朝廷,封侯拜相。

“快了!陛下已經在讓房相安排將士們的賞賜事宜。這次就地轉移到生產兵團的將士,都是有軍功在身的。不管功勞大小,肯定都會有一些賞賜,到時候不管是土地、奴僕還是牲口、農具,都會有。不過,你這個帶兵打仗的將軍,就要先跟黑土地做一番鬥爭了!”

李寬倒是沒有想着要讓薛禮直接從武將轉爲文官,這實在是太浪費人才了。

而是生產建設兵團,本身其實就有一半的軍事屬性,在大唐暫時沒有大的戰事發生的情況下,讓薛禮在建設兵團建功立業,其實反倒是對他最大的支持。

“王爺你放心,只要能解決我們大唐的糧食問題,哪怕是讓我薛禮天天去耕地,我也願意。再說了,您不是說生產建設兵團的將士們,仍然隸屬於兵部管理,除了配合州縣剿滅土匪和流寇之外,也可以在有需要的情況下,隨時拿起刀劍作戰。”

薛禮倒是很快就接受了自己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都督的職位。

雖然這是一個新職位,但是他一定也不擔心李寬會坑自己。

“嗯,這段時間,我也安排觀獅山書院農學院的學員跟在你身邊,好好的在遼東城四周轉轉,先確定第一片耕種的區域;趁着冬天來臨之前,把土地開墾出來,把住宿的問題給解決了,要不然到時候大雪紛飛,可就頭疼了。”

遼東的冬天,可不是長安城可以比的。

李寬雖然沒有親自經歷過,但是畢竟後世網絡那麼發達,大體的情況還是瞭解的。

他可不想薛禮帶領的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還沒有種植一粒糧食,就在過冬的時候損失慘重,那可就真是笑話了。

緊接着,李寬再跟薛禮、程處亮和秦善道幾個交代了一番,就讓他們各自忙碌去了。

而他自己,則是突然間似乎空閒了下來。

似乎,可以考慮班師回朝了?

就是李世民不動,他也沒有辦法動。

所以李寬乾脆就帶着王玄武和王玄策幾個,去遼東城裡轉悠。

如今的遼東城,可真是一日不同一日。

城裡不斷得涌入一批又一批的冒險商人,都不想錯過這場盛宴。

而這段時間遼東城中發生的事情傳到各地之後,商家們來遼東的熱情就更加高漲了。

這個時候,哪怕是反應再遲鈍的商人,也能意識到去遼東可以掙錢。

反正大唐皇家運輸集團已經開闢了公共馬車線路,沿途又有各種客棧和驛站供大家歇息,去一趟遼東,花費的錢財還算可以接受。

走,去遼東!

這成爲商人們最熱衷的一件事情。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