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這天底下誰人最會打機鋒,那當屬出家人。
即便是兩世爲人的葉辰,真要比起來,其實還是論不過眼前的老和尚的,因爲人家就是吃這碗飯的,若肚子裡沒點名堂,腦筋轉得不夠快,還不能張嘴閉嘴都流露出禪意,怎麼做出家人?
所以說,從一開始,葉辰就不會贏,當本就通曉禪機的出家人,又玩起了心眼,你怎麼可能說得過人家……
這老僧在鬥法失敗後,還‘邀請’葉辰等人來見他,不是想開誠佈公,根本就是他想套出葉辰等人來此的真實目的,
就這樣的,葉辰本還想着套人家的話,那真是多想的。
那麼,現如今,葉辰又爲何發笑呢?
恩,這首先是自己笑自己,笑自己居然那麼蠢,還以爲第一個了悟眼前老和尚是想以禪機跟自己交鋒有多麼了不起,殊不知,人家就是在引你上鉤,偏偏,葉辰直到現在才意識到這點!
其次,他是笑這老和尚自己作死!難道這廝就沒想過,一旦葉辰發覺自己入了套,還能按照這廝預想的節奏辯論下去麼?
辯論就是這樣的,不懂的人聽着感覺雲裡霧裡,好厲害的樣子,可實際上,大多辯論的關鍵根本不在於雙方討論的是什麼!
而是你能否找到一個令對方無可辯駁的話題。
這話題可以是任何事,有關的最好,無關的也不是不行,總之天上地下,無甚事不可辯,不可說,哪怕是毫無意義的……
辯論跟戰鬥一樣,過程從來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
葉辰會戰鬥,不是想要勝利,而是一定得取勝,所以才戰鬥!
眼下,他選擇了辯論的戰鬥方式,那麼他只管按照自己的性子來就好,你是出家人,禪意很足,那我偏偏就要用禪機勝過你,而不是像之前那樣,想着投機取巧,把話題岔開,讓你無話可說。
“聽好,我現在只有一個問題,若‘大師’你能回答我,我任你要求,若不能,還望‘大師’莫要再把自己束之高閣……關於這裡,我
想知道一切你知道的。”不容多說,葉辰很快鄭重道!
這是他今夜以來流露出的最鄭重的表情,不是嚴肅,也不是沉然,而是鄭重其事,這事,今夜必須要有個了結。
一切冗餘或有用的廢話機鋒,就到此結束吧……
“如施主所願,老僧且聽着。”
破敗和尚見狀,亦是臉色微變,該是感其鄭重,理應動容。
“問菩薩爲何到做,嘆衆生不肯回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葉辰未再多講,只直接說出了他的問題!
這個問題,並非他的杜撰,而是很久流傳下來的一句禪語,據說原出處恰自江南某寺,作爲楹聯使用,當時,曾有很多人慕名前去觀覽,並以此延伸出了許多說法,其中尤以一種最受用。
因衆生迷惑顛倒,故菩薩現顛倒相告誡衆生轉身即是正道!
“阿彌陀佛……難得施主能知道這句禪語,此語說的是雞鳴寺的觀音與衆不同,爲一尊倒坐觀音菩薩像,面朝北而望。”
聽着葉辰的問題,破敗老和尚亦是出場以來,頭一次吟誦出出家人的法號,由此可見他對這個問題也是萬般鄭重,只是拿這樣的問題問他,豈非正中下懷?這衆生怕是不完全能明其中意!
可他作爲道行不淺的出家人,豈能說不出這裡面的道理?
“衆生與菩薩的區別就是迷與悟的不同,所以,用菩薩倒坐喻指只要衆生能夠回頭,由迷轉悟,即成爲菩薩。”
不出意外,破敗老和尚接踵的回答,猶如教科書般無懈可擊!
然,葉辰聞言,嘴角笑意不減,反而愈發濃烈了幾分……
“是這樣麼!那敢問‘大師’,這迷與悟,又是誰來認定?”
葉辰嘴角帶笑的追問道。
“自然是菩薩。”
破敗和尚想也沒想的回答道。
“哦?爲何菩薩能認定衆生迷與不迷,悟又未悟?”
葉辰同樣毫不猶豫的說道。
“這……菩薩本
是求道求大覺之人,求道之大心人,又以智上求無上菩提,以悲下化衆生,修諸波羅密行,於未來成就佛果,如此成就者,豈不能認定芸芸衆生孰迷孰悟?”
這次,破敗老和尚無由遲疑了會,這纔給出近乎圓滿的答案。
只是,這看似圓滿的回答纔剛落下,葉辰的追問轉瞬即來:
“‘大師’如此言辭鑿鑿,莫非是見過菩薩真身麼?”
這話一出,破敗老和尚身子怔了徵,原本就有所動容的臉色更顯微抽,顯然是難以回答了!有誰見過菩薩真身?
開玩笑,別說菩薩了,這世間連仙人的影都沒人覓得,便是最爲接近的崑崙仙境傳說,也都是幾百年甚至千年以前的事了!
即便破敗老和尚是當世滄瀾少有的會使佛教大手印的僧人,又豈敢妄稱自己見過菩薩真身?出家人不打誑語,他說不得。
說不得的話,便是沒人見過,沒人見過,就是不存在——
你怎麼能拿一個都不能被證實存在的菩薩,來認定鮮活活的衆生孰迷孰悟……
“怎麼?答不上來了?”
葉辰把破敗老和尚沉默的樣子看在眼裡,嘴角帶笑的同時,心裡也在冷笑!不就是玩心眼麼?打機鋒我未必打得過你,可玩起心眼,好歹我也是死過一回的人!這輩子再不精明點還能行?
“施主這是謬論,老僧不予評論。”
接着,破敗老和尚開口了,開口不是答話,而是不予評論。他不會去評論自己不曾親眼見過的事象,這便是承認無以辯駁了,但又提出了葉辰的說法是謬論,這繞了一圈,又回到起點了?
記得之前就是這樣,使得葉辰提出的論點觸礁!
這次,還會毫無進展麼?
不!葉辰要說出的,還不只是這樣。
“天地浩蕩,衆生皆有所愛,道家縱也供奉各類真神,可但凡走下山的,起碼都是有真本事能救人的,而你佛家呢?天天把佛掛在嘴邊,逢人不是說菩薩就是講羅漢,可又有誰見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