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借古諷今,論官尸位素餐

第43章 借古諷今,論官尸位素餐

陳紀深諳官場的人情世故,做任何事都會留有一線,不會過分的去得罪官場某個人。

對個人羽毛十分的愛惜。

但過分的注重私名,同樣會影響世人對陳紀品行的評價。

南朝劉宋史家范曄曾在《後漢書.陳寔傳》中對陳寔、陳紀、陳羣祖孫三人有過評價:天下以爲公慚卿,卿慚長。

意思就是說,陳羣儘管在曹魏時期擔任過三公之一的司空,但論品行是比不過擔任過漢九卿之一的陳紀的。

而陳紀的品行,又比不過擔任漢太丘長的陳寔。

《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這是一種德行標準的判斷方式。

意思就是說,立德、立功和立言纔是永垂不朽的,祖先的高官厚祿,算不得不朽。

不朽的準則,最高的是樹立起道德的規範,其次是建立起不朽的功勳,再次是留下不可湮滅的文章。

陳寔有德,但這德卻不是顧全私德,往往顧全大局。

黨錮之禍時,陳寔受到牽連,主動投案,原因是“我不入獄,大家都會有危險”。

中常侍張讓權傾朝野,其父親死後無名仕送葬,但陳寔卻獨自前往弔唁,這讓當時的名仕都引以爲恥。

結果遇上第二次黨錮之禍,張讓念及陳寔的情誼,得以讓潁川名仕保全。

即便在鄉間時,陳寔曉譬曲直,退無怨者。

鄉民更是言:寧爲刑罰所加,不爲陳君所短。

可見其德行。

陳寔雖然沒有建立不朽的功勳,也沒留下不可湮滅的文章,但其德行足以稱得上君子。

相對而言,陳紀就差了些。

身處濁世,重私名而獨善其身,雖然也可以稱得上是君子,但比起陳寔而言,少了捨己爲人的務實。

因此,在見到鄭平的十二策論時,直言了當的告訴鄭平。

策論是好策論,但不論是陳紀還是焦和,都不可能執行。

因爲這策論,涉及到了執行者的名聲。

一旦執行後,又不能解決青州的黃巾禍事,就可能身敗名裂!

就如同劉備在高唐縣聚糧於城一樣,看似可以堅壁清野遏制黃巾的壯大,然而一旦在執行上出現失誤,就可能讓劉備背上一個禍害一方的惡名!

這要是惡名加身,以後劉備就別想在士人圈混了!

如陳紀和焦和這般有名聲的,又怎麼可能輕易犯險?

只要不做,就不會錯!

不錯,名聲就不會毀。

陳紀暗暗搖頭。

還是太年輕了啊!

如此不諳人情世故,只會害了自己。

“陳相,可曾看過《漢書.朱雲傳》?”

就在此時,鄭平卻是忽然開口,瞬間讓宴席的氣氛變得緊張。

陳紀愕然的看向鄭平。

西漢元帝時期,有個叫朱雲的縣令多次上疏,彈劾丞相韋玄成安身保位、庇護奸臣,不能管治百官。

結果被判了刑。

漢成帝時,曾經是漢成帝老師的張禹當了丞相,但沒有真才實學,而令百官不服。

朱雲又上書求見漢成帝,當着大臣的面說張禹上不能匡正皇帝的過失,下不能有益於百姓,真可謂是尸位素餐。

甚至還讓漢成帝賜尚方斬馬劍,要斬殺張禹,以警其餘。

漢成帝想處死朱雲,但朱雲卻怒懟漢成帝,要當夏朝的關龍逢,商朝的比干。

最後因爲左將軍辛慶忌死保,這才被免了罪。

尸位素餐這個詞,也因此成了諷刺一些庸官的專用詞。

鄭平問陳紀是否看過《漢書.朱雲傳》,肯定不是在將陳紀比作朱雲,而是將陳紀比作了尸位素餐的張禹。

陳紀還未開口,側位的陳羣卻是站了起來,喝問道:“鄭縣丞,你借古諷今,是想說自己是朱雲,而家父是韋玄成、張禹之流嗎?”

“只是不採納你的策論,你就敢這般無禮的辱我父親?”

劉備的整顆心也懸了起來,正要替鄭平辯解時,卻又見鄭平微微搖頭示意,只能忐忑的將話又憋了回去。

劉子平看向鄭平的眼神,多了幾分欣賞。

敢說陳紀尸位素餐的,別說這平原郡了,便是全天下的士人都沒多少!

“公祐,伱不擔心嗎?”劉子平壓低了聲音,看向一旁氣定神閒的引着白水的孫幹。

孫幹微微搖頭,也不回答,只是給了劉子平一個靜聽的手勢。

面對陳羣的喝問,鄭平眼神如一,如雲淡風輕一般:“聖人云,君子疑則不言,未問則不言。”

“陳郡丞,不如一觀策論,再與我言如何?”

陳紀擅長借古喻今,鄭平同樣以古論今。

這一回答,是在告訴陳羣:君子在是非沒有辨明前不要發表意見,沒有研究清楚前也不要發言。

連策論都沒看,就說鄭平是在羞辱陳紀,這有違君子的德行。

而陳紀父子,又向來以君子德行約束自己,這一反問,直接讓陳羣啞口無言。

陳紀掃了一眼氣勢落入了下風的長子,暗暗搖頭。

長文還是太年輕啊,怎能因爲一時之怒而忽略了君子的德行?

“長文,不可無禮!”

“正好,你也一觀這鄭縣丞的策論如何。”

將策論遞給陳羣,陳紀靜靜的看着瓷碗中的白水,心也如止水一般。

陳紀的愕然,在於鄭平居然用《朱雲傳》來暗諷自己,而非覺得受到了羞辱,但這愕然也僅僅持續了片刻。

陳羣如今只是個二十多歲的青年,雖然學問才智都不俗,但缺少歷練。

再加上鄭平借古諷今,暗指陳紀尸位素餐,這才動了怒氣,丟了方寸。

得了陳紀的提醒,陳羣靜下心來,一觀鄭平的十二策論。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將鄭平這十二策論看完,陳羣這才明白爲什麼陳紀不願意執行了。

如果祖父陳寔在,陳寔不會顧及這私名有損。

但自家父親.

陳紀都六十多歲了,一旦這策論失敗,那就真晚節不保了!

然而,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鄭平暗諷陳紀尸位素餐,倒也沒有真的在羞辱陳紀。

畢竟陳紀如今是平原相!

有良策不執行,卻擔心晚節不保,這不是尸位素餐是什麼?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