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二袁爭鋒,青州豈能不來
青州銳士雖然成軍不久,但有劉備和鄭平對於禁的支持,已經初具雛形。
不僅保留了兇戾之氣,也對軍紀有了敬畏之心。
“青州銳士原本有五千人,經過這幾個月的考覈篩選,踢掉了不合格的銳士千餘人,目前尚有銳士三千七百二十一人。”
“這個月的訓練結束,我準備再踢掉三百人。”
于禁的話聽得諸葛亮一陣心驚,忍不住問道:“能選入青州銳士的皆是兇猛之士,踢掉這麼多人會不會太嚴苛了?”
“而且這些人被踢掉,若是再讓他們迴歸屯田,恐怕會滋生事端。”
于禁有些驚訝諸葛亮的敏銳,解釋道:“兵貴精不貴多!年底的考覈後,青州銳士只會剩下兩千人。”
“被踢掉的人不會迴歸屯田的,他們會繼續參與訓練,直到合格後編入預備營,用於青州銳士戰損時的補充,以及臨時徵召。”
“這也是讓青州銳士能儘可能保持戰鬥力的方式。”
“沙場征戰,避免不了戰損;若是隨意徵募士卒補充,會破壞青州銳士的作戰風格。”
五千人只選拔兩千人成軍!
這種精兵的訓練方式,讓諸葛亮除了震撼外,多的是深深的思考。
鄭平則是看着眼前的銳士,腦海中有了新的打算。
“於司馬,若要讓青州銳士投入戰場,還需要多少時間?”
“誰負責統兵?”
“使君親往!”
“一個月即可。”
“那就一個月!一個月後,挑出兩千最精銳的銳士。”
于禁頓了頓,眼神多了一絲期待:“別駕,末將能否隨使君同行?”
鄭平不答反問:“你若離開,銳士營可有人能約束軍紀?”
于禁頓時黯然:“尚無能將。”
牽招雖然是兵曹從事,但只負責銳士營的兵甲武器糧草等方面的協調,並不直接參與銳士的訓練。
鄭平笑道:“於司馬不必惋惜,以後多的是機會。”
“待使君返回,你再去詢問使君青州銳士的實戰效果。”
“這纔是你要爭取的!”
鄭平的提醒讓于禁醒悟。
跟劉備交流青州銳士的實戰效果,可以讓于禁拉近跟劉備之間的關係。
這不會比跟着劉備出征受到的恩信差。
于禁連忙拱手道:“末將謝別駕提點。”
這心中鬱結消失,于禁在鄭平的授意下,帶着諸葛亮在銳士營視察,耐心的解釋諸葛亮提出的任何疑惑。
于禁不是一個不懂人情世故的武人。
諸葛亮十歲出頭,就得到劉備和鄭平如此的器重,很明顯是要重點栽培的。
如果以後還要跟着劉備,那麼結好諸葛亮是有利無害的。
至於私藏練兵之術?
于禁根本不需要私藏!
難道還要去擔心一個十歲出頭的稚童跟自己搶功勞嗎?
相反,具言相告,不僅讓諸葛亮承受這份指點之情,也能得到劉備和鄭平的好感,這以後遇上事了也能幫襯。
諸葛亮在軍營待了兩個時辰,從一開始的拘謹謹慎、對士卒兇戾之氣的下意識畏懼,到現在已經基本適應了軍營的氣氛,也能時不時的跟于禁探討一下書上得到的軍事知識。
而諸葛亮舉一反三的敏銳,也讓于禁更堅信了自己的判斷:一定要結好諸葛亮!
一直到了黃昏,諸葛亮這才意猶未盡的離開銳士營。
不過在離開之前,鄭平讓于禁給了諸葛亮一塊銳士營的出入令牌。
小心翼翼的將令牌放進懷中,諸葛亮的小臉兒更是興奮。
這意味着,以後可以隨時出入銳士營來印證書上學來的知識了。
“兄長,阿亮會認真貫徹知行合一,將書上的知識跟實際結合,避免成爲紙上談兵之輩。”諸葛亮抱拳行禮。
鄭平搖着羽扇,向于禁吩咐道:“本以爲阿亮會忍不了苦,沒想到答應得這麼幹脆。”
“於司馬,我不要求阿亮能如驍將悍卒一般策馬殺敵,但這軍旅的基本訓練不能懈怠了。”
“自今日起,每隔三天,讓阿亮來銳士營訓練兩個時辰,以打熬氣力爲主,輔之以騎術、弓箭和長劍。”
“只要不死不殘,一切以銳士營的規矩來。”
話音一落,諸葛亮的小臉兒瞬間變得慘白:“兄長,我還要參加訓練?”
不死不殘都說出來了,這真的是訓練嗎?
鄭平微微斂容,大手輕輕拍在諸葛亮左邊的肩膀上:“阿亮啊,大丈夫之志,當在天下!要定天下,文事和武事缺一不可。”
“而知行合一,也更需要一個強健的體魄!”
“身體纔是實現人生大志的關鍵啊!”
“伱放心,銳士營的醫官,還是我專程向元化兄借來的,醫術雖然不及元化兄高明,但治療一些訓練時的傷勢還是可以的。”
“於司馬也不會讓你跟着那些悍卒訓練兇險的科目,除非你從馬背上摔下來,否則是不可能傷殘,也不可能喪命的。”
鄭平雖然在述說事實,但聽在諸葛亮耳中,卻讓諸葛亮下意識的打了個寒顫。
“我今天,爲什麼要跟着來銳士營啊!”諸葛亮暗自長嘆。
諸葛亮十歲出頭,正是修習文武的最佳時機。
鄭平對諸葛亮寄予厚望,不希望以後諸葛亮因爲身體不行而累壞了。
身體有多重要?
無數人告訴我們,身體纔是幹大事的本錢。
瞧瞧司馬懿。
硬是憑着硬朗的身體,將諸葛亮活活給拖死了。
因此對於諸葛亮的培養,鄭平一開始就是將諸葛亮按文武全才的標準來的。
返回學堂的路上,諸葛亮詢問起青州銳士投入戰場的事,眼神有些躲閃:“兄長,你剛纔說,使君要親自統兵?”
“你想去?”鄭平一眼看穿了諸葛亮的小心思。
諸葛亮被道破心思,一本正經地道:“所謂知行合一,就不能只訓練,不經歷實戰。兄長十四歲就仗劍殺人,因此纔會臨危不懼、臨危不亂。”
“阿亮雖然年幼,但也想效仿兄長一般,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
“因此,並非阿亮想跟隨使君前往,而是想借機練膽,避免以後見了血都會害怕!”
“膽怯之輩,是不能成大事的!”
諸葛亮說得有理有據,聽起來彷彿跟真的似的。
鄭平轉向,佯道:“原來如此,那就帶阿亮去府獄吧,近日府獄抓了幾個窮兇極惡之輩,阿亮要不殺了他們?”
諸葛亮一本正經的表情瞬間兜不住了,牙幫都有些僵硬了:“兄長,阿亮說的是戰場。”
鄭平卻是一本正經的看着諸葛亮:“阿亮啊,這見血也得循序漸進啊!你未經生死,倘若在戰場上失態,豈不是墜了使君的威風?阿亮啊,你也不想在使君面前失態吧?”
“這”諸葛亮頓時遲疑:“真要見血嗎?”
鄭平點頭:“必須見血,大丈夫豈能怕血?跟我來吧!”
諸葛亮心情忐忑的跟在鄭平身後,這內心反覆不斷的糾結。
真的要見血嗎?
可,可,可我不會殺人啊。
他們是窮兇極惡的罪犯,殺了是替天行道。
但我不是劊子手啊。
兄長十四歲殺人,我亦何懼?
可兄長是因爲親人受辱,這才被迫出手。
還未等諸葛亮想明白,鄭平卻已經停下了。
“阿亮,要不要來試試手?”鄭平回頭看向一直低着頭的諸葛亮,語氣多了戲謔:“你不會不敢吧?”
“我,我,我”諸葛亮胸脯起伏、心臟猛跳。
鄭平故意輕嘆:“哎,都十歲了,連殺個雞都不敢。”
“殺,殺雞?”諸葛亮擡頭,瞪大了眼睛。
掃了一眼周圍,這裡不是府獄,而是不怎麼起眼的宅院。
院子中的雞籠中有幾隻一看就很兇惡的公雞。
“雞也算窮兇極惡之輩?”諸葛亮氣鼓鼓的。
一路糾結擔心了這麼久,結果是來殺雞的。
鄭平指了指旁邊一個個子高大的少年:“瞧,連阿平都被啄了好幾個包,難道不能稱之爲窮兇極惡嗎?”
少年今年十三歲,正是關羽早年失散的長子關平。
流落途中,聽聞關羽在青州,半個月前跟其母胡氏來到了青州。
劉備不認識胡氏和關平,但也不敢疏忽,畢竟敢冒認關羽妻兒的可能性太低。
於是劉備將胡氏母子安頓在這個小宅院後,就遣人去陳國送信,將胡氏和關平的生辰和過往告知關羽,確認了胡氏母子的身份。
但因爲關羽還在陳國,一時之間也回不來,胡氏和關平就在這宅院住下來了。
關平見到鄭平,連忙小跑過來:“顯謀叔父,能帶侄兒入軍營嗎?咦,阿亮叔父也來了。”
諸葛亮板着臉:“阿平,你比我大,不用叫我叔父。”
關平卻是不在意地道:“阿亮叔父你放心,侄兒會保護你的!阿亮叔父能帶侄兒入軍營嗎?”
諸葛亮頓時感覺頭都大了,對諸葛瑾認鄭平當義兄的事也更怨念了。
鄭平卻是搖扇輕笑:“阿平,你的阿亮叔父想見見血,要來幫你殺雞。”
關平連忙搖頭:“不行!不行!阿亮叔父身子骨太弱了,要是被啄得滿頭是包,母親會訓斥我的。”
諸葛亮額頭的青筋暴起:“不就是殺個雞嗎?有什麼難的,看我的!”
片刻後。
諸葛亮捂着額頭,怏怏不語。
關平連忙安慰道:“阿亮叔父,彆氣餒。先餓他們幾天,就可以殺了。”
談笑間,鄭平向出來的胡氏行了一禮。
“別駕,不知尋我母子有何要事?”胡氏亦是知書達理。
鄭平正色道:“使君準備讓阿平去銳士營待一個月,以後跟雲長父子相見,也能給雲長爭些臉面。”
這父子久別重逢,自然是越優秀越好。
“大兄有心了!”胡氏面有感激,又看向關平、勸誡道:“阿平,你一直都嚷嚷着要去軍營,這次去了軍營可別喊苦喊累。莫要讓人小覷了!記住,你父親可是個頂天立地的英雄漢,虎父當有虎子!”
關平挺着胸脯:“阿孃放心,孩兒一定會刻苦訓練的!”
將諸葛亮送回學堂後,鄭平這才返回府邸。
華緝已經在府中靜候許久。
“顯謀兄,有兗州的情報送來。”華緝拱手一禮:“正平尋訪到了山陽郡的滿寵滿伯寧,滿伯寧已經在來青州的路上了。”
“正平特別強調,滿伯寧清廉嚴法,不畏權貴,若不能給予足夠的信任,滿伯寧可能又會棄官而逃。”
鄭平聞言一笑:“滿伯寧一來,青州銳士的軍正官也就有了。”
“若要論信任,這天下間誰又比得上使君呢?”
早在鄭平組建青州銳士的時候,就已經有以張飛爲將、張紘爲軍師、于禁爲副將、滿寵爲軍正的設想。
因此密令禰衡在兗州尋訪滿寵。
如今滿寵到來,這統帥青州銳士的核心人員就足備了。
“還有其他消息嗎?”鄭平邀請華緝入席坐下。
華緝點頭坐下:“正平說,最近東郡出現了大量的流民。東郡的郡丞陳公臺斷言黑山賊可能會在秋收的時候來搶糧,於是建議東郡太守王肱在城外設置粥棚、並對流民登記造冊,同時派遣郡兵巡視邊境提防黑山賊劫掠東郡。”
“不過王肱並未採納陳公臺的建議,認爲黑山賊即便要劫掠也是劫掠魏郡,不可能渡過黃河來劫掠東郡。”
鄭平微有遺憾:“陳宮臺倒也是個人物,這之前也對青州多有幫助。可惜他是兗州豪族,不會如滿伯寧一般來青州。”
想了想,鄭平囑咐道:“子誠,你親自去趟東郡告訴陳公臺。倘若王肱守不住東郡,可讓陳公臺前往陳國見雲長等人,迎陳國之兵北上。”
“青州不會忘記陳公臺的恩情!”
“陳留文禮公如今賦閒在家,你再拜訪傳訊,就說家父在臨淄城以文會友,希望文禮公也能赴會。”
借鄭玄名頭吸納名仕,鄭平已經用得十分嫺熟了。
鄭玄以文會友,吸引不了陳宮這樣想在兗州出仕的名仕,但一定能吸引邊讓這種賦閒在家、又喜好文章的名仕。
畢竟閒賦在家本來就挺無聊的,這能跟鄭玄這樣的天下名仕以文會友,那可是難以拒絕的誘惑。
鄭平目光灼灼:“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二袁爭鋒,青州豈能不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