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少年三傑,劉備用兵徐州

第208章 少年三傑,劉備用兵徐州

臨淄城。

學堂。

一大一小兩個少年,針鋒相對。

左邊的少年,約莫十歲,着裝氣質,與衆不凡。

右邊的少年,十五六歲,少年老成,自有一股睥睨的氣勢。

“沒想到竟有人要跟阿議比試兵法!”

“別看阿議年少,但他可是跟着季寧公上過戰場的,自幼得到了季寧公指點,兵法造詣不可等閒視之。”

“咳咳,你們誤會了,不是這人要跟阿議比試兵法,而是鄭師有事離開讓阿亮來負責考校想要求學的士子。結果阿亮躲內屋睡覺去了,就讓阿議來考校了。”

“阿亮又去睡覺了?這才什麼時辰?”

“你想睡,你也可以睡!鄭師說了,吃好了睡好了才能養足精神鑽研學問。”

“別想忽悠我,鄭師還說了,若是荒廢了學業,就會被逐出學堂。”

“哎,這少年是誰啊?有誰知道嗎?”

“好像是從淮南來的,最近淮南來的少年郎很多,也不知道爲什麼。”

“還能爲什麼?淮南袁術在淮南橫徵暴斂,大概是讓族中的傑出兒郎來青州求學避禍。”

“如此說來,跟阿議比試的少年,不可小覷啊,但他到底是誰啊?”

“對啊,他到底是誰啊?”

“不知道啊!”

衆人紛紛看向跟陸議對席而坐的老成少年。

屋內。

年少的諸葛亮,斜躺在臥榻上,閉目養神。

如今正月天,臨淄城的天氣還有些寒冷,但諸葛亮的手中卻搖着一柄小號的羽扇。

這羽扇是諸葛亮比着鄭平的羽扇製作的,除了羽毛小一號外,羽毛的根數都是一致的!

甚至連纏繞羽扇的絲綢顏色都是一模一樣的!

由於青州向各州散佈消息,大量的士民百姓涌入青州。

其中就有不少大族少年郎,要來學堂尋個機會。

畢竟,進了學堂,就成了鄭玄的學生。

優異的,還能成爲鄭玄的門生。

這機會可不多得!

不過今日鄭玄受邀去給一個新建的學堂題字去了。

青州的官學,大部分都是由民間出資。

然後在官學的門前立一塊石碑,上面會有出資者的籍貫和姓名錶字,供世人瞻仰。

以及,鄭玄的題字!

不過鄭玄題字,並非是鄭玄在石碑上刻印,而是鄭玄在帛書上題字,然後匠人拿着帛書將字刻印在石碑上。

這帛書則會成爲出資最多的一家的珍藏。

鄭玄臨走時,讓諸葛亮來考覈這羣想要求學的士子。

畢竟其他老師都有事,就諸葛亮最閒。

諸葛亮考覈了幾個後,就覺得無趣。

以諸葛亮如今的才學,已經遠超普通成年士子了,更別說一羣少年士子了。

正好。

太史慈上回去了揚州後,陸康將從孫陸議給送到了臨淄城。

這陸議雖然年少,但天資聰慧,又只比諸葛亮小兩歲,頗得諸葛亮喜愛。

諸葛亮有事沒事,就將陸議帶在身邊,指點陸議如何學習。

與其說陸議在跟着鄭玄學經,倒不如說陸議在跟着諸葛亮學習諸子百家術。

陸議對於兵法又極爲癡迷,是學堂中除了諸葛亮外,對兵法領悟最深的一個了。

蹭蹭蹭。

一陣敲門聲響起。

諸葛亮伸了個懶腰,直起身來。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瓦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咦,不對。我是午後入睡,這也不應景啊。”

“別敲了,沒關門。”

話音剛落。

陸議小心翼翼的推開門,眼神有些飄:“阿亮兄,我肚子疼,想如廁,外面還有幾個沒考覈完。”

“去吧,去吧!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坐不住。”諸葛亮打了個哈欠,沒有看到陸議那漂浮不定的眼神。

陸議得到許可,暗暗歡呼一聲,一溜煙兒的跑了。

“倒是跑得挺快的。”諸葛亮下意識的嘟囔,走出了內屋。

衆學子見諸葛亮出來,頓時呼了起來。

“阿亮,阿議說他要如廁,這藉口你也信啊。”

“嗯?不如廁他跑那麼快作甚?”

“那是因爲他輸了。”

“輸什麼了?”

“跟人比兵法,然後連輸三場,最後嘴犟說阿亮你纔是學堂裡兵法造詣最高的一個,喚你出來後又怕你責怪,所以就跑了。”

“既然誇我,跑什麼跑?我本來就是學堂裡兵法造詣最高的一個!”

“怪不得阿議最近越來越張狂,阿亮你別把阿議給帶壞了”

諸葛亮有些惺忪的眼神漸漸變得清澈,掃了周圍的學子一眼,隨即取出羽扇,輕輕一搖:“顯謀兄曾說,人不輕狂枉少年,心無浪蕩非君子。”

衆學子不由搖頭。

陸議之狂來源於諸葛亮,而諸葛亮之狂來源於鄭平。

鄭平之狂

衆學子欽慕還來不及,壓根不覺得鄭平很狂。

“閣下如何稱呼?”諸葛亮坐在陸議剛纔的位置,看向眼前的老成少年,拱手一禮。

少年仔細打量諸葛亮,回禮道:“淮南成德人,劉曄。”

諸葛亮目光灼灼:“亮曾聽聞,淮南成德有一少年豪傑,亦是姓劉名曄。”

“時年劉曄七歲,其母臨終遺言‘普之侍人,有諂害之性。身死之後,懼必亂家。汝長大能除之,則吾無恨矣’。”

“而劉曄十三歲時,遵循其母遺言,入室殺侍者,徑出拜墓。”

“其父震怒,遣人追劉曄問罪,但劉曄卻言:亡母顧命之言,敢受不請擅行之罰。”

“汝南名仕許劭擅長識人,聽聞此事後,斷言劉曄有佐世之才。”

“不知此人跟閣下,是否爲一人?”

劉曄眼神謙遜:“子將公昔日之言謬讚了,曄只是遵循亡母顧命之言,當不得真。”

衆學子紛紛大驚。

“佐世之才?好狂的斷言。”

“我只聽說過潁川荀氏文若公被稱爲王佐之才。”

“只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比我還小上兩歲,真不是妄言嗎?”

“比你小且比你有才的多得是,比如阿亮,比如我。”

“跟阿亮比,真不知羞啊你們!”

“別鬧了,仔細聽吧,阿亮的眼神變了。”

“看來,又要掀起一陣龍爭虎鬥了,阿亮比兵法,從來沒輸過。”

“既然是佐世之才,又贏了阿議,那一定有些本事,我有些期待阿亮會輸了,這樣阿亮就不用狂了。”

“阿亮狂也是有真本事啊,別嫉妒。”

“我不嫉妒,我就想看到阿亮輸,這樣會很有趣。”

衆學子的低語聲,傳到了劉曄耳中。

劉曄亦有比試之意:“我們要比兵法嗎?”

就在衆目睽睽、衆士子期待下,諸葛亮起身,看了一眼後面還排着長隊等待考覈的少年士子,不由多了埋怨:“比什麼比啊!就一個入學考覈,到這時辰了還沒結束。”

“怪不得阿議會跑,這是擔心我抽他啊。”

“劉曄,恭喜你,你通過了學堂的考覈!以你之才,足以成爲鄭師的門生。”

“然,學雖無先後,但入門有先後,以後我就是你師兄了。”

“師弟啊,剩下的考覈就交給你了。”

“師兄我得去尋阿議了,竟敢蒙我!”

劉曄頓時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議的看向徑自離去的諸葛亮。

“可——”

“考覈規矩你來定。”

看着疾步離去的諸葛亮,劉曄頓時愣在了原地。

衆學子也紛紛搖頭離開。

“我就知道,阿亮怎麼可能坐下來跟人比試兵法。”

“哎,又錯過好戲。”

“別埋怨了,回去溫習功課吧,鄭師回來要檢查的。”

“竟然是被子將公斷言有佐世之才的劉曄,我的名次又得降低一名了。”

“知足吧,好歹回家還能吹噓一下。”

見劉曄還有些愣神,一個學子好心提醒:“曄兄,不用驚詫,學堂的氛圍很輕鬆的。”

“阿亮的意思是,你既然被子將公稱爲佐世之才,那完成對剩下求學學子的考覈,就是對你的考覈。”

“這種不坦率的理由,想必你能稍微接受。”

劉曄嘴角一抽:“坦率的理由是什麼?”

學子笑道:“無他,阿亮急着去尋顯謀先生。我倒是挺羨慕你的,一來就能讓顯謀先生知道你的姓名。”

劉曄眼神一動,明白了學子的好意,隨即拱手一禮:“曄,多謝了。”

而在另一邊。

諸葛亮騎上小馬駒,帶上明顯被揍過一頓的陸議,來尋鄭平。

陸議雖然也自幼學習強身之術,但氣力和招式明顯比不過在軍營接受過於禁訓練的諸葛亮。

再加上陸議誆騙諸葛亮在先,被揍了也只能悻悻的忍着。

掃了一眼陸議,鄭平不由輕笑一聲:“阿議啊,你好歹也是季寧公的從孫,怎麼老是被阿亮揍?”

陸議似乎多了些勇氣,氣鼓鼓地道:“顯謀兄,阿亮兄以大欺小。”

鄭平放下手中的文書,搖扇一笑:“阿亮比你大,註定以大欺小;然而這兩碗水端不平,阿議你難免也有怨氣。”

“這樣吧,自明日起,你跟阿亮一起去於副將的軍營訓練吧。”

陸議的小臉兒頓時變得慘白:“顯謀兄,剛纔是戲言。”

鄭平笑眯眯的道:“無妨,兵者詭道也,若連戲言都不會,就不配學習兵法。這也是之前我不讓你去軍營的原因,如今你學會了戲言,就表示已經入門了,可以去軍營接受真正的鍛鍊了。”

陸議頓時呆住。

鄭平不理會呆立的陸議,又看向諸葛亮:“急着尋我,有什麼事?”

諸葛亮微微斂容:“學堂來了個少年,是淮南成德人、曾被許劭斷言有‘佐世之才’的劉曄。阿議跟其比試兵法,連輸三場。”

鄭平眼神一動:“淮南劉曄,這倒是個意外的收穫,不過淮南劉氏是大族,劉曄孤身來青州,必然有其他緣由。”

“先探探劉曄來青州的目的,能不能從劉曄口中得到淮南的情報,就看你的本事了。”

諸葛亮自信泰然:“顯謀兄放心,亮定然不負所托。”

正說間。

侍從急急來報:“別駕,使君請你立即去府堂議事。”

鄭平不疾不徐,點頭起身:“阿亮,阿議,你們先回學堂。”

吩咐完,鄭平徑直來到府堂。

府堂內,除了劉備,還有糜竺。

“子仲兄,你什麼時候來的臨淄城。”鄭平眯着眼睛打量糜竺。

此時的糜竺,風塵僕僕,一臉疲憊,一看就是策馬疾行過的。

糜竺氣息有些不穩:“陶使君跟曹操打起來了!”

鄭平眼神一凜:“細說。”

糜竺微微喘氣:“十日前,曹操遣沛相袁遺,索要小沛等城池。陶使君自然不願給,回絕袁遺的使者說‘除非拿壽春來換’。”

“陶使君擔心曹操會來搶小沛,於是派遣許耽統帥兩千丹陽兵進駐小沛。”

“五日前,曹操遣曹仁、曹洪進攻小沛,許耽出城迎戰,但被曹洪一刀斬首,小沛也被曹操佔得。”

“陶使君大怒,不顧衆人勸告,親率大軍去搶小沛了。”

鄭平不由冷笑:“陶恭祖這是自尋死路啊,強佔小沛本就不義,曹操先禮,陶恭祖反而故意挑釁。”

“那曹操在蒙城大敗袁術,將袁術的勢力驅逐出豫州,兵威正盛,也是志得意滿的時候。”

“偏偏這個時候去招惹曹操。”

糜竺也道:“我也是這般想。倘若陶使君不敵曹操,曹操又趁機兵進徐州,徐州如何能抵擋?故而快馬來尋劉使君。”

劉備凝聲道:“青徐本有結盟之義,若陶使君不敵曹操,青州不能不出兵相救。”

“只是陶使君有錯在先,青州若是不明是非,難免會落人口實。”

鄭平輕搖羽扇:“出兵徐州,未必就是救陶恭祖。”

“這東海還有十萬青州鄉民在屯田呢,焉能讓曹操和陶恭祖之間的私怨而禍及青州鄉民?”

劉備會意:“天下皆知我劉玄德義救青州五十萬鄉民,在東海屯田的鄉民受難,我劉玄德豈能不救?讓誰統兵去徐州比較合適?”

鄭平眼中閃過殺意:“可讓雲長率先登營前往東海,翼德率銳士營借道泰山郡駐兵南城,遙望小沛。”

“若曹操贏了陶恭祖後,繼續進兵徐州,就令翼德直取小沛,斷曹操歸路。”

“徐州,不是曹操想來就能來的地方!”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