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考校亮遜,宗太公爲本謀

第261章 考校亮遜,宗太公爲本謀

荀攸心有感激,隨即舉樽一禮、向鄭平敬酒。

雖然荀攸有主動投效劉備之意,但在這之前,荀攸已經多次婉拒了劉備的延請,若是貿然去跟劉備說今後要效力劉備,這面子上難免有些尷尬。

而鄭平卻告訴荀攸,劉備在臨淄城桃花泡酒以待賢士,化解了荀攸的尷尬。

若以桃花酒爲引,因酒論勢,明主賢臣心心相惜,也就水到渠成了。

自荀攸的宅院出來,鄭平的心情變得很愉悅。

荀攸歸心,青州再得一大才!

在鄭平心目中,荀攸是比荀彧更不可多得的大才。

荀彧過於愛惜自身羽毛,對於自身安危、家族傳承重於國家大事。

而荀攸卻多了幾分豪俠之氣,國家大事更重於私人安危。

因此。

在同樣面對董卓亂政時,荀彧選擇辭官回潁川遷徙家族去冀州,而荀攸直接聚義士密謀誅董。

於青州而言。

一個私慾重於國家大事的荀彧,是不合適跟着劉備的。

荀彧及其代表的潁川士族力量,會衝擊青州現有的秩序。

一個國家大事重於私慾的荀攸,更適合替劉備謀大勢。

劉備有仁德信義的優點,但也有遲疑不決的缺點。

鄭平若在劉備身邊,劉備能用納諫如流的優點來彌補遲疑不決的缺點。

可鄭平若不在劉備身邊,劉備就很難果斷的決斷大事。

沮授和田豐雖然也有決斷之能,但如今劉備家大業大,沮授跟着太史慈去了揚州,而田豐也去徐州輔佐關羽去了。

劉備身邊除了鄭平外,又少了能斷大事的。

荀攸知能過寧武、德可配顏淵,又有良、平之謀,膽略亦是不輸勇卒,能謀能斷能撫寧內外。

劉備若能有荀攸,亦如光武有鄧禹一般。

在諸葛亮未長成之前,荀攸是鄭平不在臨淄城期間,最適合替劉備謀斷之人。

也正因爲如此,鄭平在探得荀諶入青州後纔會親自來臨濟城,跟荀攸來了三場智者之間的大勢對弈,最終讓荀攸下定了投效劉備的決心。

“兄長!”

尋思間,兩個俊朗少年,策馬而來,正是詐稱“臨濟城劉亮”的諸葛亮和詐稱“臨濟城鄭遜”的陸遜。

“愚弟的表現如何?”

諸葛亮手搖小一號的羽扇,談吐之間的愜意、眉宇之間的智慧,讓諸葛亮看起來如世外謫仙一般。

陸遜則是腰間挎着齊肩高的佩劍,小小的身板兒披了一層皮甲,亦有一股儒將之風。

“還有我!”陸遜亦是不甘落後、昂首挺胸。

雖說兩人都是天才,但諸葛亮和陸遜依舊還是少年郎,跟大部分人家的少年郎一樣,都希望得到父兄長輩的誇讚。

“能騙過荀諶,阿亮和阿遜在詭術一道,已經頗有水準了。”鄭平也不吝誇讚,隨後又問道:“阿亮,你且說說,這次爲何能誆騙荀諶?”

諸葛亮見鄭平有心考校,細思片刻,道:“我以爲,能成功誆騙荀諶,是因爲荀諶犯了三個錯誤。”

“第一,荀諶一路喬裝打扮,自以爲騙過了冀州入青州沿途關卡驛站的軍兵,卻忽略了青州的明哨暗探對過往客商行人的監察,此爲自矜之錯。”

“第二,荀諶欺我和阿遜年幼,只將我和阿遜視爲臨濟城比較有天賦的士族少年,卻沒能猜到我跟阿遜會有意誆騙,此爲輕敵之錯。”

“第三,荀諶尋訪公達先生之心太急,亦或者說荀諶並無當探子的經驗,一個有經驗的探子是不會如此急躁的表現出尋訪公達先生的心思的,此爲急於求成之錯。”

“荀諶自矜、輕敵、急於求成,有此三錯,焉能不受我和阿遜的誆騙?”

鄭平撫掌而笑:“阿亮對於人心的洞察,更甚以往了。阿遜,你可還有別的想法?”

陸遜眼神興奮:“阿亮兄所言的三錯,只是針對荀諶而言。愚弟以爲,兄長故意放出公達先生在臨濟城的消息,纔是誆騙荀諶的關鍵。”

“若非如此,荀諶也不會來臨濟城。”

鄭平亦是讚道:“阿遜的分析也很出色,可還有其他原因?”

陸遜搖頭:“其他的都被阿亮兄說完了,愚弟沒得說了。”

諸葛亮搖着羽扇,鄙視道:“阿遜,什麼叫我說完了,你就沒得說了?”

“我分明爲了照顧你,故意給你留了兩個誘因,而你卻只說了一個。”

陸遜頓時瞪大了眼睛:“還有一個?”

鄭平笑着看向諸葛亮:“阿亮,阿遜比你晚來青州,接觸的信息也不如你多,你可不厚道啊。”

諸葛亮不假思索地道:“兵不厭詐,兄長對我的考校,亦是我對阿遜的考校,讓阿遜能認知到自己的不足,以後也能認真唸書。”

“不是誰都可以好讀書,不求甚解的。”

陸遜頓時有些氣鼓鼓的:“阿亮兄,愚弟天天喊你兄長,你竟然還存了考校之心。你都能不求甚解,爲什麼愚弟就不能不求甚解?”

諸葛亮反懟道:“我不求甚解,是因爲我讀書多,可以舉一反三;而你不能不求甚解,是因爲你看書太少,只會囫圇吞棗。”

“你若只去專精兵法,以後的成就也只能當個統兵之將,而無法跟我一樣,上馬可治軍、下馬可治民,既有管仲之能、亦有樂毅之才。”

“唯有如此,才能繼承顯謀兄經世致用的學問,以文治國安民,以武定國安邦。”

陸遜頓時泄氣。

諸葛亮又道:“這第五個原因,也是最關鍵的一個原因。”

“顯謀兄長要拉荀諶入局,借荀諶之手去打亂袁紹在幽、冀、並三州的原本佈局。”

“以人爲棋,借力打力,達到兵法之中上兵伐謀的效果。”

陸遜愕然的看向諸葛亮:“阿亮兄,你這分析得也太偏了些吧?兄長只是讓我們回答這次爲何能誆騙荀諶的原因,你的答案卻偏離太遠了。”

諸葛亮將羽扇輕輕敲了敲陸遜的額頭:“這就是爲什麼,我說你讀書少的原因。”

“讀書不是讀死書,不是讓你在書中尋找幾個固定的答案,而是要舉一反三。”

“兄長不過是隨口問了個問題來考校你我,若你我按部就班的回答,又如何能跟兄長討論這問題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

陸遜低着頭,低語嘀咕:“阿亮兄你也太不坦率了,想跟兄長討論這問題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直接問就行了。非得說這是第五個原因,還說什麼最關鍵的一個原因。”

“也就欺負我年幼你兩歲。”

諸葛亮的羽扇頓時一滯,脖子上也多了層薄薄的紅暈。

“哈哈!”

鄭平的大笑聲,在官道上回蕩。

良久。

鄭平的笑聲漸小,輕讚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求學之路,不可拘泥於舊制古法,阿遜,這一點你要多跟阿亮學習。”

“我知你專好兵法,然而這兵法之道,以略爲上,以術爲下。”

“只專精於術,成就也僅限於攻克城池、擊敗兵馬,而無法凌駕於術之上。”

“倘若不能明其勢,一個小小的離間計,都可能讓你功虧一簣,甚至於性命不保。”

“昔日樂毅連下齊國七十餘城,論其術,當世罕見。然而樂毅專精於術卻忽於略,雖知如何讓七十餘城歸心燕國,卻不知如何進退纔不會讓燕王起疑。”

“最後讓田單反間連環,火牛破敵,盡復齊國七十餘城。”

“而田單亦是如此,能以術破樂毅,卻也不能以術保全自身。”

“反間連環,讓燕王驅逐了樂毅;而田單也同樣中了離間計,被齊王驅逐。”

“善用兵者,既要通小術,也要明大略,二者缺其一,皆不能稱之爲兵道大家。”

“即便術強如韓信、吳起,最終也枉死於小人之手,不可不察啊!”

“縱古觀今,能同時精通兵法中的術和略的兵道大家,也只有興周滅商的姜尚一人。”

“太史公亦言: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爲本謀!”

鄭平的諄諄教誨,頓時讓陸遜多了幾分羞愧。

“兄長教誨,愚弟謹記。”陸遜正色一禮:“愚弟今後,必將用心讀書,既專術,也學略。”

雖然陸遜一開始有不屑之意,但相繼被諸葛亮和鄭平教誨後,這內心也明白瞭如今在求學路上的偏頗之處。

陸遜的態度,讓鄭平也頗爲滿意。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任何朝代都避免不了由盛轉衰的命運。

鄭平亦深知,以個人的力量雖然能中興漢室,但卻避免不了漢室再次由盛轉衰。

當劉備時代的人相繼故去,繼任者還能繼承先輩的思想,鎮撫內外嗎?

鄭平改變不了盛衰洪流,卻可以讓盛衰洪流的起伏變得更小。

一個盛朝急劇衰敗的原因,大抵在於第一代人逝去之後,第二代人既不能改革創新、也不能繼承先輩智略、反而頻頻犯蠢,如過山車一般將一個盛世皇朝拉入低谷。

想讓盛衰洪流的起伏變小,關鍵在於繼承人!

不僅僅是皇帝的繼承人,也包括文武臣子的繼承人。

鄭平不設局殺孫堅,其核心在於孫堅有個好兒子孫策,孫策又有個好兄弟周瑜。

這二人尚未及冠,只要善加引導,必然能在大漢中興後成爲國之棟樑!

孫策周瑜之後,又有劉曄、諸葛亮、陸遜等小輩。

只要傳承不斷,不斷的有豪傑志士繼承先輩之志,這盛衰洪流的起伏,就會變得平緩。

改變不了盛衰洪流的核心,卻可以影響盛衰洪流的運行,這便是鄭平應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盛衰洪流的對策核心。

回到臨淄城,鄭平來見劉備,將荀諶入局一事以及荀攸有投效之意告知劉備。

劉備聞言大喜:“荀諶入局,即便救不了伯圭兄,也能救下伯圭兄的家眷,公達先生替我反說了荀諶,亦是大功。”

“既然公達先生要來,我又豈能不在桃園備酒靜候!”

自從沮授去了揚州、田豐去了徐州後,劉備就深感軍政諸事的決斷,十分頭疼。

鄭平在的時候,還能詢問鄭平;鄭平不在的時候,劉備只能自己去想。

可劉備總是會在青州的一些重要軍政大事上遲疑不決,這不僅影響了效率,也讓劉備辦公署內的文書積壓越來越多。

鄭平雖然名義上還是青州別駕,但鄭平的職責重心早就已經轉移了。

往日裡青州別駕府的文書及相應審批權限,都已經直接歸屬到了劉備手中。

鄭平更多的時間,是在策謀大勢,助劉備統轄三州的人力、物力、財力,而非將精力放在青州的軍政諸事上。

荀攸若來,劉備就輕鬆了。

劉備目光灼灼,腦海中已經預演了倒履相迎、把臂同遊、桃園品酒、促膝長談、抵足而眠、織蓆編鞋、委以重任等一系列的求賢技巧了。

鄭平沒有驚擾劉備的沉思,而是返回了鄭氏別院。

如今已經是興平元年六月,劉備的長女劉奕已經能奶聲奶氣的喊一聲“顯謀阿叔”了。

而鄭平跟孔素也成婚一年了。

不過鄭平成婚之後不久,就一直在謀劃徐揚而州。

這一年,鄭平跟孔素聚少離多。

對於結髮之妻,鄭平多少也是有些愧疚的。

孔素遠離了父母孤身跟着鄭平來到這臨淄城,而鄭平又忙於國家大事疏於兒女情長。

然,這亂世之中,能活下來已經是極爲不易。

哪怕鄭平能謀全局,這每日裡也少有空暇的時候。

即便是靜坐垂釣,鄭平腦中想的也是如何提防袁紹曹操等人的算計,以及如何去算計袁紹曹操等人。

以天地爲棋盤,衆生爲棋子,只求早一日助劉備匡扶漢室、定鼎天下。

看着歡喜雀躍、眼中沒有半點兒埋怨和責怪、正匆忙的將飯菜端上桌子的孔素,鄭平的眼中閃過一絲柔情。

常言道,家和萬事興。

似鄭平這般立志於天下大事的人,註定是很少有機會去享受小家溫情的。

而孔素卻沒有因此而耍小性子去幹涉鄭平的公事,只是默默的在鄭平背後支持。

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來電了,連夜寫的稿子。小作者還是誠意滿滿的吧,感謝兄弟姐妹們的月票!

今天三更不會少,咳咳,欠更的補不了求體諒。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