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月陳慶一直着眼於戰事,顧不上內政,桌案上堆積文書如山,好在趙巧雲替他整理得妥妥帖帖,倒也省力了很多。
陳慶有兩個記室參軍,也就是秘書,一個張軒, 一個就是趙巧雲,張軒做事謹慎,但大局觀不夠,在陳慶看來也就是知縣的水平,所以陳慶一直讓他協調外勤,而重要文書的處理, 基本上都交給了趙巧雲。
雖然趙巧雲已經是他的妻子了,但陳慶在機要文書處理上, 還是很依賴趙巧雲。
趙巧雲不僅大局觀很強,而且能從紛繁的瑣碎中抓住關鍵核心,她還很細心,把事情的輕重緩急都一一羅列出來,讓人一目瞭然,更重要是她堅持原則,從不自作主張,深得陳慶信任。
這天下午,陳慶從咸陽回來,便直接來到內政堂,內政堂屬於官衙的一部分,和他的官房相距數十步, 旁邊有一條長長的夾牆通道, 直通陳慶居住的後園,陳慶現在接待官員一般在前面的官房,但處理機要政務都放在內政堂了。
內政堂內部署了八名武藝高強的女護衛,這些女護衛與其說是在保衛陳慶,不如說是在保護趙巧雲, 另外還有幾名端茶送水的使女。
“熱!熱!熱!”
陳慶滿頭大汗走進大堂, 連聲叫喊,一名使女連忙遞上一條溼毛巾,陳慶接過毛巾擦去臉上和脖子上的汗水,抱怨道:“這個天才四月初,怎麼熱得跟夏天一樣?”
趙巧雲替他脫了外袍,笑道:“很正常啊!這段時間下雨不多,比較乾燥,都是晴天,所以就比較熱了,等下兩場雨就會涼下來。”
脫去外袍,陳慶頓時覺得清涼了很多,他坐下咕嘟咕嘟喝掉一杯涼茶,笑問道:“下午有人找我嗎?”
“肯定有啊!周署令催促官人趕緊批了今年的度支方案,蔣長史抱怨駱駝都拿去運軍糧了,沒法運貨去巴蜀。”
陳慶啞然失笑,“我倒忘記了運貨也需要駱駝,讓他想想別的辦法, 算了, 我回頭讓張軒去說。”
趙巧雲嫣然一笑,把她整理的牒文清單遞給陳慶。
“怎麼眼下最急之事是科舉命題?”陳慶看着清單最上面一行, 有些愣住了。
趙巧雲又好氣又好笑,“距離科舉還有四天,但科舉題迄今沒有定下來,勸學署那邊都急得跳腳了。”
“我不是說讓蔣彥先定題嗎?”
“官人只讓他定詩賦題,對策題你說自己來定,官人忘了嗎?”
陳慶撓撓頭,這是一個月前的事情了,他真的忘記了。
說起定題,陳慶又想起一件重要之事,連忙問道:“請你師父作爲評卷主考,她答應了嗎?”
“我師父只答應詩賦評卷,她說對策不行,她眼界不夠。”
“也行,其實我只要她的名聲,其他的不需要她勞神。”
陳慶只需要李清照的名聲,使他的科舉評卷更有權威性。
趙巧雲抿嘴笑道:“官人既然請師父了,她肯定會認真參與的,不會出人不出力。”
“隨便她吧!
陳慶攬住她的腰笑道:“說說對策題,我知道你替我考慮過了,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趙巧雲輕輕的拍了拍陳慶的手,向堂下看了一眼,堂下走廊上還站着兩名使女呢!
陳慶知道她臉皮薄,只得放開她,拉着她在自己對面坐下。
趙巧雲沉吟一下道:“我是想了兩天,我覺得還是應該着眼於實際,不能考那些生偏的題目,像河湟屯田,攻略西夏,絕大部分考生都沒有去過河湟和西夏,你叫他們怎麼寫?”
“有道理!”
陳慶十分讚許,他剛剛想到了河湟經略,被趙巧雲這一說,他又放棄了。
確實是這樣,去過河湟的人少之又少,是什麼地理風貌可能都不知道,讓士子們怎麼答題?
“繼續說下去。”
趙巧雲笑了笑,繼續道:“從另一方面說,既然是科舉,必然要有難度,其實我倒覺得可以考考漢中經略.......”
陳慶眼睛一亮,好題目,漢中位於川陝之間,考生都瞭解它,都可以做題,但要做深做好,難度就大了,它不僅涉及川陝,還涉及南陽、荊襄,也涉及熙河路,更重要是,漢中現在百廢待舉,正需要由頭腦的人出謀劃策。
陳慶心中高興,便一把摟過趙巧雲,在她脣上重重了一下。
“呀!官人當心,我可能....可能有身孕了。”
陳慶一怔,繼而大喜,“真的嗎?”
趙巧雲羞澀地點點頭,“我估計就是官人出征之前那些天,這幾天我有點睏倦,也總是感到噁心,早上我給夫人說了,她有經驗,說我十有八九是懷孕了。”
“那趕緊請王醫師過來看看。”
“她今天正好不在京兆,去臨潼了,明天會過來。”
陳慶一拍額頭,苦惱道:“你若懷孕生子,誰來幫我整理文書啊!”
趙巧雲愛憐地摸摸陳慶的頭髮,柔聲道:“我畢竟是家眷,不能過多幹政,大家嘴上不說,但心中都會有想法的,所以這次科舉希望能找到一些真正有才華的年輕士子,我再堅持兩三個月,然後交給新人。”
陳慶點點頭,“不用兩三個月,把這些都交給張軒,遇到頭痛的事情我再找伱幫忙,你要多休息,不能熬夜。”
“也行,張軒其實也能幹,你要多多培養他。”
“他是比一般人能幹,但比起你就差遠了,他確實不適合做我的記室參軍,找到適合人選,我就換掉他,讓他去州縣做官。”
這時,使女在門口稟報道:“二夫人,夫人派人來說,王醫師來了,讓你趕緊回去。”
陳慶笑道:“你趕緊回去吧!這邊暫時不用你管了,注意休息纔是要緊之事。”
把趙巧雲安排回去,陳慶這才翻開一本本牒文,按照趙巧雲給他寫的備註,一一進行批示。
陳慶嘆口氣,把筆放下,這些牒文上的備註寫得多好,簡單幾句話就把事情說清楚了,抓住了問題實質,怎麼解決問題,也給了自己很好的建議,尤其是橫寫,很適合他的閱讀習慣。
就算之前的記室參軍朱遂也做不到這樣妥帖。
其實這裡面不僅僅是一個才華問題,更多是一種信任,他對趙巧雲可以毫無保留的信任,對別人做得到嗎?
陳慶考慮再三,自己可以大量減輕趙巧雲的負擔,也不用她來內政堂了,但一些重要的牒文還是需要她替自己把關。
這時,一名文書在堂下道:“啓稟宣撫使,勸學署趙署令求見!”
“知道了,我馬上過來!”
........
勸學署的署令叫做趙復生,原本是應天府太學博士,京兆府鄠縣人,汴梁淪陷後,他便帶着妻兒回到家鄉,關門做一名地主,陳慶奪取關中不久,韋氏老家主韋湛便向陳慶推薦了趙復生。
陳慶親自上門聘他出山,主管陝西路和熙河路的教育,趙復生畢竟還是中年人,讓他這麼早就居家養老,他心中也有所不甘,便欣然接受陳慶的邀請,出任勸學署署令。
趙復生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勸學署改成國子署,勸學署這個名字讓他有點抓狂,所以他每次見到陳慶都要提這件事,要麼就是要錢,不過現在他什麼事都顧不上了,科舉最重要的題目到現在還沒有出來,他急得有點跳腳了。
“啓稟宣撫使,試卷就來不及印刷了。”
陳慶搖搖頭道:“爲什麼要印刷試卷,你就不怕泄露考題嗎?”
“回稟宣撫使,刻雕版的人和印刷試卷的人都會隔離,不可能讓他們泄露試題。”
陳慶還要搖頭反對,“這個方案不妥,只要利益足夠,看守他們的士兵就會和他們勾結,把題目泄露出去,我還是要求考試開始時才能拆封題目。”
“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只能用白紙答卷,士兵用木板舉題給世子們。”
“這樣不是挺好嗎,爲什麼不採用?”
趙復生無奈道:“這樣的話,好多規則都要改掉,卑職回去和屬僚商量一下,當時主要是考慮在大帳內考試,舉題的話需要很多人手。”
陳慶微微一笑,“你若需要十萬士兵,我都可以給你!”
“好吧!宣撫使的題目就不急了,卑職告辭!”
陳慶又道:“等考完這次科舉,就把勸學署改名爲國子署,就算朝廷不高興,我也要改了。”
趙復生大喜,“多謝宣撫使!”
“趙署令先別急着走,我還想了解一下這次科舉具體的考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