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須城(下)
“傳令全軍從南城撤退!”
儘管赤盞暉不想從南城撤退,更不想在夜間向濟南府方向撤退,但很多事情由不得他,嚴峻的形式逼得他不得不進行選擇,但他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按照陳慶安排好的路線撤軍。
如果他不撤軍,必然是全軍覆滅,西城約一里長的城牆坍塌,上萬西軍已從缺口處衝了進來。
他和張仲熊軍隊也有不同之處,那就是他的軍隊都是騎兵,也正是這點不同讓他心生僥倖,或許他的軍隊能突圍出去。
東胡軍如潮水般撤離,每個士兵都騎上戰馬,縱馬疾奔,從南城門衝了出去,又調頭向東沿着官道奔馳,他們就像浩浩蕩蕩的洪流,足足在官道上拉出了五里長的隊伍。
但赤盞暉做夢也想不到,此時陳慶正率領十萬騎兵在他們前方等候,佈下天羅地網。
這時,陳慶已經隱隱聽見戰馬奔逃的轟鳴聲,他冷冷下令道:“傳令全軍,不接受投降,一律誅殺!”
很快,十萬大軍接到了命令,無不摩拳擦掌。
奔跑在最前方的數千騎兵已經進入了包圍圈,陳慶當即下令道:“吹號!”
“嗚——”
低沉的號角聲驟然吹響,在原野上回蕩。
埋伏在官道兩邊的一萬弓弩手一起舉弩發射,萬箭齊發,如暴風驟雨般射向官道上的東胡騎兵。
數千騎兵頓時一片人仰馬翻,當場被射殺大半,與此同時,後方官道上燃起了熊熊烈火,足有數里長的官道都被烈火吞沒,兩萬餘東胡騎兵驚恐萬分,紛紛調轉馬頭向兩側麥田裡逃去,迎接他們的是,十萬西軍騎兵佈下的天羅地網。
這是一場極其慘烈的血腥殺戮,由十萬銅牆鐵壁般的十萬西軍騎兵對陣驚恐散亂的兩萬六千餘騎兵,慘叫聲、哭喊聲、哀求聲響徹一夜,直到天亮,殺戮才漸漸結束。
除了主將赤盞暉率領三千餘東胡騎兵拼死突圍成功外,其餘兩萬六千餘名東胡騎兵全部被殺,鮮血染紅數千畝的麥田。
天色終於大亮,一眼望去,無邊無際的麥田裡躺滿了橫七豎八的屍體,數里長的官道也被燒得一片漆黑,官道上也同樣堆滿了屍體。
雖然沒有留戰俘活口,但戰馬卻繳獲了兩萬餘匹,收穫巨大。
當然,西軍也同樣付出了代價,雖然談不上殺敵三千自損八百,但也付出了三千四百餘人傷亡的代價,其中光陣亡就達到一千八百人,重傷七百餘人,其餘都是輕傷。
上軍統制岳雲上前向陳慶彙報,“啓稟殿下,卑職已經確認,是有一支軍隊突圍出去,爲首大將極可能就是對方主將。”
陳慶眉頭皺成一團,十分不滿道:“部署得這麼嚴密,居然還會被敵軍突圍,是誰的環節出了問題?”
“彙報殿下,是統制李元的防線被突破,他在最南面,靠近濟水,對方就是從濟水最淺處衝出去,那邊恰好沒有部署攔截隊伍,以爲不可能”
陳慶重重哼了一聲道:“我有沒有說過,一個最北面,一個最南面,都是最容易突圍之處,我再三強調,不能有一絲大意,結果呢!還是大意,以爲敵軍不會跑這麼遠。”
這時,統制李元被帶上來,垂頭喪氣跪下請罪,別人都殺敵無數,唯獨他一個敵軍沒有殺死,反而讓敵軍主將鑽了空子,從他疏忽之處逃走。
“卑職大意,罪該萬死!”
陳慶冷冷看了他一眼道:“你的大意導致敵軍主將逃脫,還陣亡了百餘弟兄,你確實有罪,杖一百,降職爲上軍統領,你可有異議?”
這個處罰很輕,大大出乎李元的意料,他垂淚道:“感謝殿下寬容,卑職認罪!”
陳慶一揮手,立刻有軍法士兵將李元帶了下去。
陳慶又對岳雲和張憲道:“好好清理戰場,敵軍屍體焚燒後深埋,陣亡弟兄的骨殖帶回去給他們家人,傷者也要好生治療,儘量挽救重傷士兵。”
“卑職遵令!”
陳慶隨即帶着親兵前往十里外的須城縣。
須城縣內也恢復了秩序,兩萬士兵在各處站崗,攻城主將楊再興上前來見陳慶,抱拳道:“啓稟殿下,城內守軍不多,我們只消滅了兩千餘人,加上城牆坍塌時埋葬的七百多名士兵,大概殲滅了三千人。”
陳慶笑道:“城內你就不要給我彙報殺敵多少了,那反而是最不重要的,我關心是百姓傷亡,關心的戰利品收入,你說這兩塊就夠了。”
楊再興有些不好意思道:“回稟殿下,百姓的傷亡也有,但不多,大約有六百餘人,都是民夫,逃跑不及被亂軍所殺。”
陳慶聽他說得含糊,被亂軍所殺,這個亂軍恐怕不光是東胡騎兵,還包括西軍士兵也在內吧!
不過這種事情陳慶也不想深究了,他又問道:“戰利品呢?”
楊再興暗暗鬆口氣,雍王不再追究誤殺民夫之事了,實際上,大部分民夫都是西軍衝進城時用弓弩射殺,黑夜中也分不清東胡士兵還是普通民夫。
楊再興連忙道:“倉庫糧草物資頗豐,有糧食三十萬石,草料和黑豆三十萬擔,銅錢一百二十萬貫,還有兵器、生鐵、銅、布匹等等物資數不勝數,還沒有清點出來。”
陳慶點點頭問道:“東平府的地方官員呢?”
“知府叫做劉成,據說是劉豫的親戚,卑職沒有抓到他,據說他跟隨敵軍一起撤離了。”
如果是跟隨撤離,那麼死在亂軍之中的可能性比較大。
“通判呢?”陳慶又問道。
“通判叫蘇紀中,是宣和四年進士,濟州人,以前是須城知縣。”
“他的民風如何?問過嗎?”
楊再興欠身道:“卑職詢問了一些當地人,劉成的風評一般,比較平庸,據說只讀過一年的書,很多字都不會寫,整天就是吃喝,什麼事情都不管,範拱想罷免他,但完顏兀朮卻因爲他是劉豫的族兄而保留,做做樣子,實權是掌握在通判蘇紀中手中,在士紳中風評還不錯。”
陳慶很看重金國官員在士紳中的風評,對底層百姓的風評卻不是很看重,主要原因是金國控制,而不是雍王府控制。
雍王府控制的州縣官員他很看重底層百姓的風評,但金國不一樣,底層百姓沒有什麼油水,金國對他們也不重視,金國統治者更關心有錢的士紳和商人,千方百計盤剝這些有錢人,所以士紳和商人們對金國地方官的評價也是最準確的。
這個蘇紀中風評不錯,陳慶倒有點興趣了,便點點頭道:“帶他來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