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指點江山(下)

劉尋又問二人:“那麼,孤王要先收服哪一個?最重視哪一方呢?怎樣才能把利益變成最大化呢?兩位軍師有何高見?”

吳濟和卻正對視一眼。

然後吳濟開口道:“微臣認爲,大將軍姜維在劍閣,而劍閣在北部。如果我們過去的話,一定會遇到曹魏的大軍。就憑現在這三千多人,只怕我們還沒有到達劍閣,就已經被曹魏大軍徹底滅掉了!而且,萬一大將軍接到陛下的投降命令,表面上投降了呢?那更不能去找他了。所以臣認爲,王上最不該動身去找他就是大將軍姜維!”

“剩下的永安羅憲和南中霍戈裡。羅憲在東北部,有可能遇上曹魏的軍隊。只是在比拼誰的速度快罷了。而我軍孤軍奮戰,沒有地盤、沒有補給,根本經不起折騰,也冒不起險。即使千辛萬苦到了羅憲那裡,兵微將寡、城破人少,而且只是流亡的身份,憑什麼讓吳國放棄攻城略地,重新成爲王上的盟友呢?”

“南中霍戈那裡則不同。一來處在南方,根本沒有曹魏大軍。二來霍將軍對蜀漢忠心耿耿,王上又帶着先帝的雌雄雙股劍、虎符金印等,很有可能得到霍戈的支持。三來南中七郡地勢複雜、地形廣闊,易守難攻,可以作爲王上的根據地。四來我們有借兵七色劍,可以向附近的南蠻借到大軍!所以,微臣認爲,先去南中七郡,掌控了那裡。有了地盤、軍隊、糧草、百姓等,纔有可能進行下一步的動作!姜維和羅憲看到了復國的希望,纔會效忠王上!東吳知道王上已經讓蜀漢復起,纔會與我們再次結盟!”

“所以王上可以親身前去南中七郡,而寫幾封親筆書信,讓火蛟營的細作送給姜維和羅憲。先在書信裡招攬他們,試試他們的態度。來日在南中復起,有了自己的地盤、勢力,就更容易讓他們效忠了!”

劉尋聽得連連點頭。有軍師就是不一樣,都不用自己動多大腦子,就能得到完善的計謀!當然,有利就有弊,軍師們往往會提不少意見,好的壞的都有,就看君王會不會選擇了!

劉尋覺得,起碼眼下吳濟給出的計策是一個好計策!

劉尋讚歎道:“隱心果然大才也!其他人還有沒有什麼要補充的?”

劉尋主要是問卻正。卻正起身答:“王上,吳隱心大才!關於戰略大勢,臣下沒有什麼要補充的了。”

不想關雲卻說:“我有補充的!”

其他人好奇的看着他。

吳濟問:“討寇將軍,你有什麼要補充的?”

關雲道:“你們只說去這裡去那裡的。可是飯呢?陳至將軍說,咱們的食物不多了。沒有飯吃,餓着肚子,我可沒法打仗!”

吳濟哈哈大笑道:“討寇將軍放心!之前討論的是戰略大勢,現在咱們就來討論討論吃飯的問題。”

吳濟微笑道:“令先先生常在朝中,對南中七郡的各郡縣情況比較清楚,還是請令先先生說吧。”

卻正也不客氣,道:“眼下要找到糧食,有三種途徑。一是想辦法讓一些城池效忠王上。城池裡面有糧倉,會貯存一些糧食。二是去附近的士族家裡借糧。士族掌握大量財富,區區三千多士兵的糧食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麼。就是不知道他們肯不肯借。三是強行徵收途徑村莊裡內,百姓的糧食。不過我不建議這麼做,這樣會敗壞王上的名譽,讓王上失去民心。而且,普通百姓家裡也沒多少糧食。”

劉尋道:“絕對不能搶奪普通百姓家裡的糧食!那樣我們還想不想復國了?”

劉尋知道民心對統治者的重要性。而且,普通百姓的民心對於他來說,比對其他的帝王更重要!因爲其他帝王會拉攏士族,憑藉士族的力量登上皇位。比如光武帝劉秀和東吳大帝孫權。

但是這樣做也會造成“皇族和士族共天下”。皇權會被士族制肘,國家甚至會被士族拖垮!

劉尋一心想用科舉制消滅式士族門閥,就要更加依賴普通百姓的支持!搶普通百姓?那不是自掘墳墓嗎?

卻正聽到劉尋一口拒絕,臉上露出笑容:“王上果然賢明!這樣的話,就只有向士族借糧和獲得城池了。此地離城池較遠,我倒知道南方不遠處有一座士族的塢堡。乃是資中馮家,一郡豪門,想來家中必有許多糧食。”

資中是一座縣城的名字。資中縣,是犍爲郡管轄的一座縣城。

資中馮家在資中縣起家,但如今已經是犍爲郡的豪門了!所以他們現在喜歡別人叫他們“犍爲馮家”。

劉尋問:“這家士族對朝廷忠心嗎?有多大的可能會借給我們糧食?”

卻正無奈一笑:“地方上的士族頗多,微臣哪裡能一一知曉?只是之前沒聽說馮家有什麼賣國的劣跡,王上做足些禮數,想來有大半的可能會借給王上糧食的。”

劉尋目光巡視一圈,只見吳濟漠然無語。他不在朝廷爲官,對地方士族更加不瞭解。

劉尋只好點點頭:“雖然沒有太大的把握。但眼下我軍急需糧食,姑且一試吧。令先,這件事情就全權交給你和吳濟去做吧。”

卻正拱手領命:“謹遵王命!那馮家堡剛好在咱們南下路上,順道就可以去借糧了。”

劉尋點了點頭,然後把黃銅食盒裡最後一口鹿筋湯喝完。

吃飽喝足,劉尋伸個懶腰。反正大軍有幾個臣子操心,也不用自己廢腦子。

因此劉尋決定好好欣賞一下這漢末時期的夜空風景。看看兩千多年前,月亮是不是比現在更大一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