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國都、年號。

大宴三日,用的還是抄士族的家抄出來的物資,劉尋也很開心。

有吃的有喝的有郭紫馭和螢火以及衆位宮女玩,還有萬人之上的獨尊地位,擱誰身上誰不開心?雖然南中七郡以外的士族門閥以後肯定會視自己如仇寇,南中各少數民族現在也沒有管理好。但是人生哪有十全十美,現在的形勢已經挺讓人開心了不是嗎?

郭紫馭還身着紅紗,爲劉尋舞了一套紅雨劍法。話說紅雨劍法舞起來真好看,嫩白少女肌、透光薄紅紗、輕躍起皓足、揮劍化晚霞。舞劍者就跟在雨中跳舞的精靈一樣,讓人感受到春雨的淅淅瀝瀝、秋雨的點點滴滴,竟能影響到人的情緒,忽而喜悅,忽而幽愁。

劉尋不禁想,等以後湊足七名妃嬪了,七劍起舞,赤橙黃綠青藍紫,咱的王宮不就成天宮了?

說起來東吳的和親使者又來了,帶來了各個公主或者郡主的意願。劉尋就在今天晚上召見他,然後名正言順的給自己選妃嬪。

至於登基的事?放心,這種事兒會有臣下操好心的。

吳濟的長史府裡,就聚集了不少官員。大家聚會討論的事兒只有一個——怎樣“逼迫”劉尋儘快登基。

其實這差不多是劉尋暗中授意的,他自己也想快點登基。畢竟現在蜀中士族聽說他把南中士族都給消滅了,又驚又怒,恨不得現在就把劉尋趕下臺,再找個願意跟士族共享天下的皇子登基。

只是因爲姜維軍團和霍戈軍團等大軍的壓制,再加上其他皇子全都逃跑或者死去了。蜀中士族才暫時捏着鼻子認了劉尋。而且對劉尋絕對是不搭不理,搞非暴力不合作。一旦有機會,就要搞暴力不合作了。

所以劉尋得趕緊登基當皇帝,繼承了大漢正統。到時候就算劉禪回來,也能給他一頂太上皇的帽子,讓他到一邊兒享福去就行了。而當了皇帝之後,蜀中士族再想反,壓力也會增大許多。

吳濟府裡,他自己率先開口道:“王上功高蓋世、德行彌天,又是傳承了四百餘年的大漢皇子。值此國家戰亂之際,正該榮登大寶,登基稱帝,以安天下人心!不過王上心懷謙虛,自認爲功德還不夠登上皇位,所以竟然推遲了兩次。這雖然是王上的美德,但卻不能因此讓天下的百姓失望。所以,我等做臣子的,應該想盡辦法,讓王上登基,好讓國家有主,好讓天下百姓安心!不知諸位有什麼好辦法?”

好辦法大家當然都知道。無非就是讓各個階層的人前來勸說、請願,擺出一副“你不登基,就是天下的損失,就是對臣民的不負責任。”的樣子。最終“逼迫”劉尋爲了天下蒼生,爲了對臣子和百姓負責任,不得已只好當了皇帝。

不過,這個誰都知道的方法,由誰說出來,誰就有了這一份從龍之功。所以不是誰都有資格說的,得是劉尋看重的臣子,纔好拿這一份白送的功勞。

就見顏淵拱拱手,站起來道:“吳大人所言甚是。下官雖然愚鈍,但搜腸刮肚,也想了個法兒:王上既然認爲自己功德不足,那咱們就讓王上看到自己的彌天功德!一是,讓咱們王宮官員,和地方官員,和天下百姓代表,和南蠻代表,和軍方代表和各蠻夷代表等等人物一起,集合全國之力,共同請求王上登基!讓王上看到他的功德惠及到了天下人!二是,咱們就跪在王宮門口請願。王上要是不答應,咱們就長跪不起!讓王上知道,他登基稱帝,就是對天下臣民的恩惠,不登基,就是對天下臣民的拋棄!”

顏淵說完,其他人都鼓起掌來,紛紛讚歎道:“顏兄所言,果然在理!如此,王上定然登基。我等皆是開國功臣也!”

吳濟便微笑道:“既然顏弟想出了這樣的妙法,那就指揮各官員去做吧。”

顏淵向吳濟拜道:“多謝吳兄成全。”卻是感謝他把功勞讓給了自己。

吳濟並不在意。以他和劉尋的關係,這些天立下的功勞,並不在意剩下的這點兒從龍之功。

開完了會,吳濟和武安家等幾個心腹大臣就來到王宮,跟劉尋商討國都、年號之類的事兒。這種真正的核心圈子,顏淵、王訓等人還進入不了。

到了王宮,劉尋剛好處理完今天的政務。眼下最要緊的事兒就是各郡縣的賦稅徵收。畢竟秋收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賦稅該收上來了,要不然你讓朝廷吃啥喝啥。

當然還有之前離職的各官員的補任等亂七八糟的事兒。

吳濟等人進來,朝劉尋叩拜了,就笑道:“王上,衆臣行事甚是迅速,最遲兩天,便能要求王上登基!”

劉尋點點頭:“成。”然後一人給他們賜了個座,讓宮女送上一杯茶。自己也端起一杯茶喝了一口,道:“那麼來說說國都和年號的事兒吧。你們怎麼看?”

吳濟皺起眉頭,道:“王上,年號好尋,都城難定!臣建議,chengdu城不能回。否則,我大漢基業將失啊!”

劉尋笑道:“你說的,本王都知道。些許小事,還能比咱們春天裡剛逃出chengdu城時更艱難不成?”

吳濟聽了,也笑了:“的確如此。那王上,咱們先來說年號。眼下大漢沿用蜀漢的年號“景耀”,但王上登基後,年號必須改。臣認爲,王上能在國破之後還能復國,實在是上天庇佑,萬民歸心。因此臣想了兩個年號,一個是“天佑”,一個是“民順”。兩個年號寓意都很美好,不知王上覺得如何?”

劉尋還沒說話,武安家就表示不滿:“老吳啊,王上能復國,那明明是靠自己的英明神武!你怎麼老是把好的原因推到其他地方?要我說,就該用能體現王上聖明的!比如“神武”,還有“聖靈”等。王上你說對不對?”

劉尋未置可否只問廖化和陳至:“二位覺得呢?”

廖化笑道:“臣出身黃巾,沒讀過多少書,不大知曉。不過王上能復國,又那麼英明神武,足以讓我大漢國運昌隆!嗯,王上你看把“昌隆”二字當年號如何?”

陳至更是直接道:“臣的意見,他們三人都差不多。”

於是數人都看向劉尋,等待着他的最終確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