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想要好多糧食!

吳濟也是覺得這個感覺不錯,就頗有興致的說了起來。

當然,因爲不是正式的朝會,劉尋吩咐太監宮女們搬來了一些凳子給大臣們坐,畢竟站久了也腿麻。

吳濟道:“這二妾中,一是譙家的女兒,名字叫譙薔,乃是譙家的嫡女!想當初,微臣才二十歲弱冠的時候,家父前去譙家提親,只想着娶一位譙家的庶女爲妻便好。不想卻被譙家趕了出來,說微臣不過是吳家庶子,而且毫無才華,頗有污名,鳳凰焉能配野豬?”

“想想當時,真是被羞得無地自容!不過嘛,自皇上登基,微臣成了尚書令之後,譙家的家主便親自帶着禮品過來,站在門外等候。眼巴巴的想把女兒嫁給微臣,以維持自己家族的地位呢!”

“然後呢?”廖成問:“譙家可是頂級的世家!譙家的女兒即使想嫁給你,也是想當妻子吧?怎麼成爲妾室了?”

吳濟看了下劉尋,道:“你們又不是不知道皇上的計劃。皇上不會容忍那些損公肥私的世家門閥。要是我娶了譙家的女兒爲妻,等以後皇上看譙家不順眼的時候,豈不是給皇上添麻煩?因此只能娶爲妾室了。”

他這話,就涉及一些機密了。好在今天來的人,都是劉尋的心腹。那些不是心腹的人,雖然知道劉尋有後了,但卻明白他們的身份是沒資格今天就來道喜的。

吳濟有些得意道:“開始譙家還有些不願意。可他們看到我大漢朝廷越來越穩固強大,世家都被趕到陰平兩郡去了,也就只好妥協了!哈哈,看到譙家家主那一臉無奈痛苦便秘的表情,我就覺得心情特別舒暢。玩兒起小妾來,也更有力量了!”

杜烈道:“看你說的這些話,多污!怪不得年少的時候污名遠揚,只怕不僅僅是別人陷害吧?對了,你的妻子是誰?哪家的女子?”

吳濟答:“是夏侯霸的小女兒,夏侯援。之前夏侯霸來大漢的時候向我老孃提的親。想來也是有讓兩國更加親密,共同抗擊晉國的原因在內。”

說到這裡,吳濟又對劉尋道:“皇上,魏國皇帝夏侯氏,肯定還要派出一位公主,來跟皇上聯姻!皇上的妃嬪,只怕又要添一位了。至於微臣的事兒,想來只是一個緩衝。不過,夏侯霸在我大漢國做官十幾年,本來也是淵源頗深。跟微臣聯姻,倒也實屬正常。”

劉尋一聽,這剛有了孩子,馬上就要有一個新的妃嬪了!不錯不錯,雙喜臨門啊!

關雲在吳濟說話的時候也到了。這時候對劉尋說:“皇上,我家宋婉也懷孕了,估計跟皇子差不多時間出生呢!”

劉尋知道,關雲跟宋婉感情很好。關雲並不嫌棄宋婉以前當過寡婦。而宋婉可能是因爲第二次嫁人了吧,也不像小女孩那樣害羞,在牀上各自手段,侍候的初經人事的關雲十分滿意。

劉尋對着關雲點頭:“那麼以後,你的孩子也可以送到皇宮中,陪皇子讀書或者練武。”

關雲大喜:“謝皇上隆恩!”他之所以這麼專門提出來,不還是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爲皇子的陪讀嗎?

接下來的幾天,陸續有臣子向劉尋道喜。而螢火懷孕的事兒,也傳播到了全國各地,讓全國各地的官民都安了心。

而這些天,進入南中的崇山峻嶺中找礦的人也有了不少收穫。

山嶺之中多礦石。礦工們找到了煤礦、鐵礦、竟然還有一座金礦!

因爲這個,劉尋派了很多人力物力,到深山峻嶺中去開礦。

其中有一種礦他們不認識。把特點描述出來之後,劉尋覺得那應該是天然氣。

但是劉尋不是理科生,不知道怎樣更好的利用天然氣。於是只好讓相關方面的匠師研究研究,看看怎樣更好地利用天然氣來鍊鐵之類的。

於是匠人的規模再一次地增大了。

今年百姓們種下去的水稻長勢很好,綠油油的。因爲溝渠被修繕了一半多,灌溉也變得便利起來。看樣子今年是一個豐收的年份。

不過劉尋還是不滿意,覺得這些糧食不夠。雖然能夠讓國人都吃飽了,但是,劉尋可是要收服很多蠻夷的!那樣的話,肯定就需要更多的糧食呀!

今年有蕨根粉,糧食憑空比以前多了三層。可是明年咋辦呢?

當然了,由於很多郡縣的門閥士族都被消滅,他們原先所掌握的大量財富都成了國家的。他們從來不用納稅的土地,也變成了需要納稅的百姓的土地。所以即使正常情況下,朝廷的收入也比劉禪時代多兩成。但是,劉尋還是覺得不夠!

如果這個時候能夠把玉米或者土豆或者紅薯引進過來該有多好啊!

劉尋知道,玉米是完完全全的舶來品,東亞的大地上原先是不生長的。但是,土豆在中國漢代的山區就有所發現!

只是,一些飢餓的人吃了變綠的土豆,發現會上吐下瀉,因爲這是有毒的,就毀了它們。

這樣,讓本來就很稀罕的存在於山區的土豆,完全沒有了被規模化培養和進入百姓餐桌的機會!

但是劉尋知道土豆的正確吃法呀!他知道土豆什麼時候能吃,什麼時候不能吃,用什麼方法能夠既好吃又沒有毒。所以劉尋準備派遣許多斥候,去四國的大地上,去尋找那些被當作毒物的土豆。

如果能夠找到帶回來,經過劉尋的培育和指導,就能夠成爲大量的食物!

而且,紅薯的原產地是在歐洲。可是歐洲並不是去不到!早在西漢時期,絲綢之路就已經開通了。那會兒就有商人能夠去到歐洲了。

不過,商人們往往着眼於那些能夠賺取大宗利潤的上等貨商品。對於紅薯,根本不會當做商品專門帶回來。或許他們會帶一些在路上吃,但在長長的絲綢之路上肯定會把這些紅薯全部吃光。就算非常偶然的情況下帶回來一兩個,也只是給親友們嚐個鮮,都吃光了。

就像明朝的玉米,本來在大明時期就有傳教士帶着他們傳入了。可是沒有人重視他們,以至於帶來的玉米被吃完之後,根本不會被規模化種植!

可是劉尋,可不會被這些帶有時代性的短淺目光給阻擋住!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