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知識傳播之基

紅薯雖然高產,但是想要發揮作用,起碼要等到明年甚至後年了。

按照一年兩季來算。這一季是七畝,下一季是七百畝,再下一季是七萬畝。只有到七百萬畝的規模,才能大量供應大漢的軍民。

至於雅思馬哈和雅瀘月,劉尋賜了一棟宅子給他們,並且以郡王爵位的禮儀待遇對待他們。等啥時候需要了,或者劉尋想了,就把雅瀘月納進宮中。

安置好了糧食的事兒,下一步就是全面推廣紙質書籍!

這個時候世家爲什麼那麼猖獗牛逼?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壟斷了知識。壟斷知識的原因,就是他們壟斷了竹簡類書籍。

竹簡製造非常麻煩,也沒有竹簡印刷術,都是人力一個字一個字寫上去的,造價極其高昂,只有世家纔有可能擁有。世家之間,擁有竹簡的多少,直接體現這個世家力量的大小。

紙雖然在蔡候大太監時期就被造出來了,但是一來原生的紙非常粗糙,很難被用來造成書籍。二來,即使後來紙的質量越來越好,世家也全體對它極其抵制!

爲何?因爲紙書一旦流傳天下,寒門甚至普通百姓不是也能得到知識了嗎?那世家的壟斷不就破產了嗎?世家高高在上的地位不就會被動搖了嗎?這種事關自己切身利益的事兒,怎麼能不抵制呢?

人都是自私的。世家纔不管紙書對於整個社會的發展有啥好處,反正只要對自己有好處就行了。就像當年愛迪生抵制交流電一樣。愛迪生髮明瞭直流電,但是後來的交流電更牛逼,他卻千方百計打壓交流電的發明者,把人家弄得身敗名裂。當然,最後全世界還是都用了交流電。只是它的發明者,卻已經默默無聞,一生潦倒了。

劉尋之前在滇城,對發行紙書進行了一波小小的實驗,效果非常好。在這些天裡,由於工匠們得到了朝廷從物質到精神的全方位大力支持,所以無論是造紙術和印刷術,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紙書更是經歷了整整兩代的升級換代,現在,已經可以照出來能夠,正常閱讀並且保存時間比較長的書籍了。

劉尋回來之前,工匠們爲了報答朝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可能地造出了更多的紙質書籍。這種庫存,也讓劉尋接下來進行的知識知識大傳播有了堅實的基礎。

開運二年九月初一,尚書僕射顏淵在朝會上提議,在全國實行縣級學堂、郡級書院、京城百家學院的三級全民教育制度。

在獲得當今皇上劉尋和尚書令吳濟的支持之後,文武百官全都支持了。

於是政令通行。

在各個縣,紛紛建立起了學堂,主要學儒家。在各個郡,紛紛建立起了書院,包括四個學堂,分別是儒道法墨四家。在京城,有百家學院,百家學說並進。

沒錯,劉尋在滇城的時候,就已經下令,全國學說,以儒家爲主,百家爲輔,共同進發,不再獨尊儒術。

這樣做自然是得到了以儒家學說高人一等的世家的竭力反對。所以,劉尋就把他們給滅了。當然,也遭到了如今大漢官場幾乎所有官員的明裡暗裡反對,因爲他們都是靠着儒家學說來謀取現在的地位的。奈何現在劉尋掌握了軍隊,不服的統統殺光!

這些儒家文人,在屠刀面前,心甘情願當蒙古人和韃子的奴才走狗,現在,自然也反對不了劉尋。

更何況,劉尋的百家徵召令早就發出去了。自漢武帝一來,遭受打壓的百家還沒有完全消散,私下裡的傳承還沒有斷絕。只是,國家朝廷不歡迎他們罷了。要是暴露了,就會遭到打壓。

如今,劉尋擺明車馬地支持他們,他們自然是從整個東亞大地上,想方設法地來到大漢。

劉尋也沒有辜負他們,都對他們委以重任。要麼科研,要麼教人,要麼爲官。靠着這些,劉尋也不怕儒家的反撲!

畢竟,現在大漢只有益州一州之地,地盤小,洗牌什麼的比較容易。要是等一統天下了,那會兒固有利益已經分配完成,再想動他們的蛋糕,可就比現在麻煩多了。

各地學堂都在熱火朝天地建造,這都需要人力物力。劉尋這傢伙吧,覺得現在蜀漢剛剛走上正規,百姓的生活也纔剛剛好一點,不能太過壓榨百姓。就下令這次建造學堂,不能當做徭役,也就是說,不能讓老百姓白打工。起碼,人家過來建造學堂,官府得管飯啊!

要知道徭役,那都是老百姓自己帶着衣服、飯食,白給官府打工的。這種徭役當然不能廢。要不然,以封建時代的官府力量,很難完全支付有償打工。再說,老百姓也不能太慣着了,要不然,人的慾望是無窮的,升米恩鬥米仇啊。

當然了,朝廷讓老百姓無償打工,也不能無限期。一般來說,都是有固定時間的。這次劉尋讓造學堂,那完全是額外的徭役。雖然官府有權力這麼做,但是額外徭役給額外報酬,到不怕壞了規矩。

因此,大漢官府好不容易攢下來的一點存糧,就這樣消耗了一大半……

這還是因爲劉尋歸來,極速滅了叛亂的緣故。要是戰爭拖着時間,消耗軍糧,那糧食早就沒了。

各地學堂,以很快的速度建了起來。各地學子,也早就已經招生完畢。按照劉尋的要求,並沒有設置任何障礙。只要家裡的孩子年齡合適,自家也能養得起孩子,無論男女都要。

至於人數太多了怎麼辦?那當然是優勝劣汰了。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有考試,考試最差的那一部分,就要被趕走。

就這樣,在劉尋的大力支持和監督下,在開運二年十月初,大漢的知識教育體系,就已經初步完成了!

皇宮中,劉尋聽到御林軍的報告,知道這事兒已經完全辦好了。長出了一口氣:這下子,等朕以後擴展了,就不擔心沒有人才治理朕廣大的疆域了!也不用哄着靠着士族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