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是在獨水溪不是在李家溝,有這就不錯了,吃過飯衆人便趕緊過去安裝起來,然後又撤回營地早早休息。
快一點的時候,李君閣挨着輕聲叫人,將想去的人都叫了起來。
拿一個野釣時照拉餌盤的單珠LED小燈按亮,再借着月光,一羣人跟做賊一樣往灣子裡摸去。
一個小時後,設備接上了,張老師開始操作機器。
筆記本點亮了,先是模糊一片,慢慢焦距調好,上下移動了一下位置,鏡頭對準了灣子,將大灣的三分之二都納入了畫面。
衆人齊齊地倒吸了一口涼氣,任誰也不會想到,白天一片荒涼的紅砂灘,現在熱鬧得想個菜市場一樣!
好些亮亮的身影在沙灘上拿四隻腳蹼刨着沙地,那是在挖生蛋的坑,怕不有十來只。
有些生完蛋的團魚開始踏上回程,有一些又從水裡爬了出來。
李君閣這下明白了,難怪今天釣上來的都是團魚,獨水溪這一段,團魚真是太多了。
光這一片沙地下邊,這一夜過後,怕不就得埋上一兩百枚甲魚卵。
這是一場壯觀的生命競賽,在皎潔的月光下,團魚媽媽們爲了生命能夠延續,在努力拼搏着。
張老師調整着角度,選擇了一隻團魚,將鏡頭拉近。
畫面中很多噪點,並不清晰,可還是能看見團魚的尾部,一些小圓球滾落出來,掉到團魚媽媽努力刨出的小小的沙坑裡。
一枚,兩枚,剛從團魚媽媽體內出來的卵溫度比周圍都要高,比團魚媽媽身體表面的溫度也要高,因此在鏡頭裡邊顯得更亮一點。
更像一團團明亮的小火苗,裡面有生命在燃燒。
李君閣看着看着,眼眶不禁溼潤了,月光下這場生命延續的壯觀場景,讓他深深覺得,五溪河三到六月全流域封漁,實在是太有必要了。
其餘人也看得目不轉睛,直到月亮偏西,天色開始放亮,團魚媽媽們纔將蛋埋好,拖着疲憊的身軀,消失在沙灘上。
沙靜水無痕,早起的鳥兒開始啼鳴,小魚開始在水面跳躍,甚至對岸還來了一隻獐子,張開前腿在那裡低着頭飲水,昨夜的一切如同沒有發生過一樣。
不過所有來到這裡的人都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心裡總覺得有話想說,可是又說不出來。
還是李君閣嘆了一口氣,說道:“差不多了,我們回去吧。”
唯唯擦拭了一下眼角,說道:“二皮,這片地方,可一定要保護好啊。”
李君閣點點頭,說道:“必須的,不光要保護好這裡,以後,我們還要在盤鰲溪也恢復出這樣的景象來!”
衆人有說有笑地回到營地,張老師一看到丁李二教授就喊道:“丁教授,李教授,你們沒去真是太遺憾了!我跟你們說,震撼,絕對的震撼!”
說着將電腦打開,給兩人看攝影機拍下的畫面。
兩位教授一看也驚訝:“一晚上上來了這麼多甲魚?”
李君閣點頭道:“我數了一下,畫面裡前後上來了十七隻,芒種剛過幾天,這還沒到盛產期呢!”
苗娃也點頭:“四月底的芒種,到六月底的大暑,我的天,這灣子裡怕不是要孵出幾千只小團魚出來。”
李君閣說道:“自然界生存競爭很激烈的,估計野生的話,能出殼的有一多半就算厲害了。這一多半里邊,能活到成體的,估計只有一小部分。不過人工孵化養殖技術沒學起來之前,說這些都是白扯,先就這樣吧!孵卵專家,回去你就找吳老師拿資料去,技術學起來,明年我們就可以來撿蛋,孵化成功後,養到亞成體後再放回來,然後剩下的可以放在其它幾條溪裡,自己也養一部分,看看效果吧。”
苗娃氣得不行:“什麼孵卵專家,這麼難聽!還要不要人好了!”
年輕人熬一晚上沒事,大家吃過早飯,反正無事,乾脆又坐上竹筏,繼續沿着獨水溪前進。
沿途經過幾條小溪流入水口,獨水溪也越變越窄,沿途風景也是旖旎,溪邊喬木越來越高大,到後來交錯在一起,幾乎遮蓋了溪流上方的天空。
到下午四點過的時候,溪流底部變成平整的石頭,竹筏卻也沒法再前進了。
李君閣和苗娃找地方歇腳,剛開始選了一棵大樹的樹冠下邊,準備支帳篷。
結果很快就發現犯了一個主觀錯誤,日頭快要下山的時候,樹上來了一羣羣的小鳥,吵得人心慌意亂不說,還不停地往下落糞便,嚇得衆人狼奔豕突。
搬到遠離樹冠五六十米的地方,李君閣心有餘悸:“怎麼這麼多唧唧雀兒,真是要了命了,好在還沒開火,不然這飯還怎麼吃?”
唯唯卻很開心,拿出一個軟邊帽子戴起來,扛起相機往樹下衝鋒:“這麼大種羣的白頭鵯,也算是少見了。我得走近看看。”
李君閣呵呵冷笑:“今天吃完飯大家趕緊睡覺,明天早上四點半就會開始熱鬧,這地方沒選對,我們只有根據它們的作息安排時間了。”
果然,第二天天還沒亮,幾棵樹就吵起來了,那聲音合在一起,鬧得人根本別想睡,衆人只好早早起來,收拾東西,離開這比廟會還熱鬧的地方。
竹筏順流而下,越走水流越大,速度也越來越快。
張老師不停地回頭:“真是好地方啊,皮娃等你將這裡開發出來,我還要來私家旅遊一趟,這幾天的經歷可以記一輩子了。”
李君閣在後邊撐着筏子笑道:“估計唯唯跟昭娃纔要記一輩子了,被大野豬嚇的!”
唯唯一向大大咧咧,這次卻罕見地沒有反駁,只是臉上一紅。
最奇怪的是,連林昭也跟着臉上一紅,這就有情況了。
哎喲!這兩位不會是患難見真情了吧?李君閣眼珠子咕嚕嚕直轉,這大新聞我可得第一時間告訴阿音去!
回程只用了三天時間,一行人又重新出現在了李家溝。
比預計時間提前了三天,回到李家溝的時候是五月初二。
在豐年鬥碗劉三高那裡擺了一桌慶功宴,祝賀張老師拍攝成功,送走攝製組,再送教授們和林昭回半山林場溜索那裡,回來就該準備過端午了。
不過端午準備工作多是家裡女人們的事情,李君閣這邊要做的是另一件大事,練夏花魚。
魚苗們從孵化到現在已經兩月,在李君閣,苗娃和後來加入的石頭嬸三人的精心料理下,都非常的健康,是到了該分苗的時候了。
這事情最高興的當然是大堂哥,村裡包下來的十多口魚塘,一直都養的是鯽鯉草,其中打得響招牌的,也就一個通乳鯽魚而已,這下子一下多出四樣,怎麼能不開心,因此即使城裡酒樓那麼忙,也要跑過來搭把手。
夏花魚練苗其實很簡單,本來就一直在網箱裡養着的,現在只需要將網箱解開,然後幾個人將網箱拖着,慢慢從魚塘的一頭拖到另一頭,強迫網箱裡的夏花魚遊動,一天三次,三天後,夏花魚苗們就開始適應游泳了。
好吧這其實就是人家的本能,只不過在網箱裡拘束太久忘了而已。
當然這只是一部分工作,十多口塘裡的魚密度本身就不小。因此李君閣又找人來拉了幾網,將裡邊的鯉魚草魚大鯽魚挑出一部分,分別供應給農家樂,豐年鬥碗,大堂哥的酒樓。
剩下的,租了兩個長江上的網箱船,養在裡邊農轉非慢慢賣。
端午這天分苗,林昭和吳志秋也趕來加入進來。
要科學就要有數學,農大的人做事認真,將每口魚塘做成了一個表格,包括面積大小,每種魚密度,應投尾苗數,事前都做了計算和分配。
然後按方抓藥,猛禽開過來,裡面擺滿竹筐,竹筐裡墊上厚塑料布,做成一個個水箱,然後裝上水,大家一起下水,拿白瓷碗舀魚苗,每次舀五條,每個竹筐裝四百條,再按事先計算好的筐數拉到其它塘裡去。
等十幾口塘全部分配完畢,李君閣笑道:“忙活了兩個月,後邊就輕省了,接下來就是精養了,除了一口塘使用人家萬佳水產的飼料外,其餘的還是按我們的法子來,他們追求的是單位畝產量,我們追求的是魚的品質,因此方法要有區別,生長慢些無所謂,不過要爭取達到野生的品質纔好。”
看了看林昭和吳志秋,李君閣說道:“不過人家農大和萬佳水產那一套技術要學起來,看看人家昭娃跟吳老師做事,凡事拿數據說話。”
苗娃點頭道:“嗯,這樣以後計算飼料量,換水量,是否需要加氧這些都非常方便。哈哈哈,大學生確實有一套。”
李君閣拍了拍手:“OK,這就算完事了,大家都去我家吃糉子?還有幾網箱的通乳鯽魚花子,明天得往梯田上拉呢。對了蘭場下邊那幾口育苗池我還有用處,你們給我留着,別拿去幹別的了。”
今天全國放假,連週末三天,李君閣回到家中的時候,院子裡邊擺了三個木盆,阿音在廚房裡燒草藥水,奶奶,老媽正在院子裡洗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