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能明白其中意味的,除了四爺爺,老伯,李君閣,就連大伯都懵懵懂懂似悟非悟。
這種生活狀態,生態和心態,讓李家溝人滿意得不能再滿意了。
不過皮娃的秉性,要讓人對他如面大賓般尊重起來,確實難度太大,於是他們平日裡和李君閣照樣插科打諢地日常互懟,卻潛移默化地地將這種尊重轉移到了另一個更適合的人,阿音的身上。
這也恰恰是李君閣想要的效果,一個平易近人啥都能聊,一個處事公平讓人信服,這就給小小的村子建立了一個下情上達,上情下達,公開公正的輿情良性循環通道。
加上李君閣防微杜漸小心翼翼的糾正,四爺爺大伯等以身作則自律自清的榜樣,王婆婆王煥邦等人情練達風趣幽默的調劑,樑慧麗阿音唐少平等實心任事任勞任怨的作風,李家溝和盤鰲鄉的風氣,那真是沒得說。
再加上每年幾次合村所有人蔘與的大型集體活動,鄰里幫扶親如一家之風仍舊得以延續,使村裡人情味依然保持着濃厚。
不以犧牲周圍人利益爲代價的小康,纔是真正的小康。
法治不健全,人心有貪慾,可事情並不是就不能做,做不好。
關鍵還在手段。
因此李家溝的現狀在外來遊客的眼中,那就真如同一個奇蹟一般的存在。
自然,人文,民俗,民風,皆有可觀。
雖然前邊幾點已經很好了,但恰恰是最後一點,纔是李家溝旅遊開發區最大一項加分項。
誰見過導遊小販滿地走,拉客商家多如狗,吃瓜遊客擠罐頭,你爭我搶只爲自家好的世外桃源?
這纔是真正世外桃源的感覺嘛!
……
祠堂旁邊又多了兩棟建築。
一個是傳統生活博物館,一個是非遺博物館。
生活博物館內,展示的是古代耕讀世家從傳統用品,並在旁邊標示上文字,註明名稱,用途,用法,和相關的風俗,名人軼事。
器物分按耕讀分爲兩大類,耕指的物質生活,又細分出衣食住行四大類。
裡邊收集來的漢苗兩族的傳統農具,紡織具,廚具,運輸工具,木工,石工,打鐵,以及竹編,草編,制瓷,造紙,造墨,造筆等工具……基本上農耕文明的各種用具,都告齊全。
除此之外,還有漢苗兩族獵具,跑山用品,採藥工具……
然後是學習用具,包括文房四寶,書架,畫壇,鎮紙,臂枕,筆架,墨舔,考籃,書架……
諸多門類。
還有鄉村裡的一些相對大型的工程模型和示意圖,諸如水磨,水舂,山塘溝渠水利工程,橋樑道路工程……
之後是建築樣式,包括祭祀議會場所,學習場所,貿易場所,娛樂場所,居住場所,除了模型,還有一些對現代人來說屬於冷知識的功用性配套設施,一一標明。
龍首橋原橋板,也被移送到了這裡來。
一圈看下來,基本上對古代村寨生活就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非遺博物館裡邊,就是各項非遺的陳設了,鎮館之寶好些樣。
青珉石坊的號鼓,被移到博物館兩側安置,進門後是石雕,木器,銀器,煤砂器,各種女紅製品,苗繡……
還有民俗節禮用的各項東西,小孩子的百納衣,求雨的草龍,新春的龍燈,獅子……這些東西,也在非遺行列。
節氣對農村生活來說非常重要,因此還有大量的圖片資料,列明瞭各個節氣對應的民俗,祭祀,飲食,作物……
除了這些大樣,其實李家溝的非遺類的東西太多太多,比如制豆豉,制醬油,傳統榨油,調漆,做粉絲,這些也屬於傳統非遺的內容。
幾個非遺傳承人的得意之作,各種非賣品,和各位大師,大藝術家之間的往來酬答的作品贈品,也設了一個專廳展示。
還有他們的成就講述,以及他們日常的一些有趣的遊戲之作也展示在專廳裡。
比如各種類型的青珉石,石頭叔相應的畫樣;小石頭完成了一半的硯臺,一邊是粗雕,一邊還是石頭上墨稿。
比如篾匠叔的瘦金體書法,良子的織藝。
比如阿衝叔裝點的藤絲細柄銀護手苗刀。
比如表哥的法王寺彌勒大畫。
這些東西,讓前來參觀的遊客,看到了大師們的日常修養,讓大家瞭解到大師們鮮爲人知的另一面,認識到大師們的藝術底蘊何其深厚。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只會打石頭的,是石匠,只會刨木頭的,是木匠,斷不會成爲大師。
李君閣站在盤鰲鄉大型動態地圖的液晶屏前,看得非常滿意,上邊將各家各戶的田地名字都標明瞭,拿手指在上邊划動,可以自由地放大縮小,點擊一下,可以看到那段田土上曾經發生過的故事。
參觀人數多少不論,博物館的另一個作用是作爲實物檔案的收藏之用,至少對盤鰲鄉和李家溝今後的孩子們來說,博物館的意義也是非常重要的。
回到家中,老媽和奶奶已經開始在泡米,掛艾草菖蒲,熬藥水了。
李君閣看着就頭疼:“千瞞萬瞞,還是給他們知道了,都怪曉鬆這愛顯擺的大嘴巴!”
老媽喜滋滋地道:“幾個月不見了,還挺想他們的,你就不想他們?”
李君閣說道:“這麼大老遠飛過來得多累啊?”
奶奶慈愛的笑道:“累不累要看乾的事情喜不喜歡,喜歡乾的事情就不覺得累!你看我給他們準備香囊和布猴子,就一點都不累!”
李君閣舉手投降:“得,我說不過你們!我還是去葫蘆溪那裡看看吧,順便接他們回來。”
兩艘躉船張燈結綵,打扮得喜慶非凡。
這裡是明天龍舟的始發地,到時候四艘龍舟會順着五溪河向下,劃到盤鰲鄉河上搭出的青棚爲止。
王良厚和唐少平正在忙活着讓龍舟入舟棚,可不能就在水邊上扔着,明天還有一溜的儀式要進行。
沒一會兒,盤鰲鄉和白米鄉的龍舟也划過來了,小夥子們喊着號子將龍舟拖上來,擡入舟棚。
閔鄉長和王八之氣老族叔是兩支隊伍的舵手,四支隊伍一到齊,河灘上就是兩百多號精壯小夥兒,一個個這一個多月在水面上都曬成了小麥色,一笑起來就是上下倆排白牙。
幾支隊伍都不陌生,盤鰲鎮現在是大集,有事兒沒事兒大家在那裡都是低頭不見擡頭見,相互間熟悉的不少,現在都扎堆地相互打着招呼。
樑慧麗從電瓶車上跳下來:“老族叔不讓我上船!二皮你評評理!”
李君閣腦袋好疼,耐心解釋道:“這是老風俗,龍舟上不能上女人,就跟阿衝叔忌諱上樑木頭被女生跨過一樣,這理兒沒地方評去!”
說完一指邊上訓練用的八人小龍舟,聽說美嫺他們要回來,李君閣讓篾匠叔把那艘船也裝飾了出來:“要不一會兒美嫺他們回來,你們去那艘船上玩去?”
樑慧麗一臉的不高興:“你就想我幫着帶孩子!爲什麼苗家的龍舟就可以上女人?!”
李君閣納悶道:“哪裡?”
樑慧麗伸手一指:“那裡!”
李君閣一把將那苗女打扮的抓過來:“你看清楚,自家小叔子都不認識了?”
樑慧麗定睛一瞧:“二準?!哎呀你怎麼成這樣了?哈哈哈哈笑死我了……等等我給你拍一個發給秋丫頭……”
司星準一身節日的苗女盛裝,白眼一翻不但不難看,還有點賣弄風情的意思在裡頭:“死二皮把我騙了過來說是有好事兒,然後被阿代和阿音不由分說就弄成這樣了……”
李君閣笑道:“這也是風俗,阿衝叔說要找個男娃來扮苗女,我立馬就想到你了,嘖嘖嘖,這打扮出來,直的都能給掰彎啊……”
樑慧麗笑得捧着肚子蹲在地上了:“不行了,二準你別翻你的白眼了行不,實在是太勾人了哈哈哈哈……”
司星準忐忑地說道:“明天我可以戴墨鏡不?我現在好歹也是公衆人物……”
李君閣說道:“這麼好的梗,豈容墨鏡玷污!說好的幫你求婚成功,你就答應我一件事情,就這件了!不準戴!”
司星準委屈得不行,喃喃道:“你個死二皮……你就把我往死裡坑吧……”
這時候五溪三號到了,娃子們的小腦袋正湊在船舷邊上看着一路隨行的江豚。
阿里木最懂事,擡頭看見碼頭邊上烏泱泱一羣人,揮着手喊:“二皮叔叔!我們在這裡!”
然後一羣娃子都擡起頭來,看着河邊的人又叫又跳。
煥邦叔一下子好緊張:“關棚關棚,上鎖上鎖,鬧塘魚們回來了!”
一船孩子除了阿里木,亞瑟和王美嫺,還有阿音特意從夾川縣城裡接過來回家過端午的孩子們。
這下河灘上邊更加的熱鬧了。
李君閣蹲下來挨個抱,笑道:“還說不讓你們知道的,結果消息跑得那叫一個快!”
王美嫺看見司星準,說道:“咦?星準哥哥到底是男的是女的?啊難道是花木蘭?”
司星準喊道:“不是!這都是你二皮叔害的!”
李君閣趕緊打岔,這男女區別還是要教育一下的,說道:“這就是小銀子他們民族的一個風俗,就跟阿里木只吃牛羊肉一個道理,走走走跟二皮叔回家,吃過飯再來學習划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