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宮,立政殿。
這是皇后的寢殿,秦琅跪坐在殿中,有些顯得不合時宜。
長孫皇后在泡茶。
“這四十兩黃金一斤的茶葉,真是飲一口都能抵百姓三年之糧啊。”
李世民端着茶杯,望着裡面的茶湯嘆道。
秦琅恭敬的接過皇后泡好的茶,“陛下,真細算起來,還不止呢,如今這茶外面都炒到一百六十兩黃金一盒了,一兩茶十兩黃金,這一杯茶起碼值兩萬錢。一般的平民百姓,三年未必能用兩萬錢。”
“太奢侈了!”李世民道。
“陛下,事情要辨證的看,這茶葉雖貴,但也並非人人都飲的起。能飲的起此茶的,非富即貴。就比如說懷化郡王,最近就花了一百六十兩黃金從別家求購到一盒此茶。對懷化郡王來說,一百六十兩黃金貴嗎?不貴,他有牛羊數十萬頭,他不缺錢。”
李世民細抿一口茶湯,聽秦琅繼續說。
“對於懷化郡王來說,這茶一百六十兩黃金也罷,還是十六錢也罷,其實對他來說都沒太大區別的,正常花銷而已。”
“有錢也不應當如此奢侈!”長孫皇后道。
“陛下,勤儉節約是我中華傳統美德,但也不是說要過份的節儉,對如懷化郡王這樣的有錢人來說,總不能要求他們跟貧民百姓一樣的生活開銷。若是那樣的話,他們的財富又如何開銷,那積攢的財富又有何意義?或者換個角度來說,難道要他把錢如許多地主一樣,都積攢起來然後埋到地底下?”
其實古代許多人都提倡節儉,甚至是反對消費,這種觀念不能說錯,但並不是放哪都對。
人人不消費,對經濟沒啥好處。
“陛下,臣也反對奢糜,但如果是量力而行,其實於國於民都是有好處的。人若只維持生存,一日兩餐,粗茶淡飯就行了,布衣也能蔽體,簡易的草屋也能生活,但陛下想過一個問題沒有,若人人如此,那麼百姓種桑養蠶所織之絲綢絹帛又要賣給誰?而建築房屋的工匠也要失業,若是人人不飲茶,茶農將失業,工商不行,工匠商人都失業。”
“而一個國家,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就如這一杯茶一樣。
正因爲有懷化郡王這樣的富人消費購買,則茶商們賺得經商販運之利,茶農們賺得種茶炒茶之利,朝廷則收得茶稅。茶商茶農們賺了錢,又可購買消費其它商品,帶動其它商人工匠百姓們賺錢,於是又有了其它的稅收,帶動更大的市場。
“陛下,工商帶來稅收,工商帶來活躍啊。”
“所以臣反對奢侈之風,但不反對大家在自己的能力之內的正常消費,這種消費是良性的,能活躍市場,能夠爲朝廷增稅,能爲百姓增加財富,這是好事。就算是窮苦百姓之家,若是遇到豐年,也會殺只雞慶祝一下。”
“朝廷要做的,就是引導好,比如這茶是好茶,只要官府從中課稅,那麼這一杯茶雖說能夠抵百姓一家三年之糧,但是,朝廷課了稅,也能用之於民。換言之,就算懷化郡王不買這茶,難道他的錢就變成百姓的了?恰相反,他買了茶,纔是真正帶活了相關產業,也爲朝廷增加了稅賦啊。”
長孫皇后倒沒想到秦琅會從這個角度說此事,聽了也不由若有所思。
“地主們買田置地、放貸收利,甚至是經商販貨,他們擁有錢生錢的有利條件,他們能賺到比普通百姓更多的錢,所以朝廷應當允許他們花錢,甚至是鼓勵他們花錢,因爲他們有錢,有錢不花埋在豬圈裡,那只是死錢,甚至會讓朝廷無錢可用。若是鼓勵他們消費花錢,則能帶活市場,增加錢的流通,更重要的是,消費還能帶來稅收。”
秦琅的這套理論,當然是後世通行法則。
在這個時代,有一些侷限性,但也還是有些道理的。
有錢人賺的錢,不會白分給百姓,也不會白捐給國家,要想讓他們的錢發揮更大作用,不能靠打土豪,允許甚至是鼓勵他們消費,哪怕是奢侈的消費,這也是個方法。
就如這茶一樣,雖然說這種十兩黃金一兩的茶其實只是極稀少的,但茶葉確實有不少是面向中高產的消費品,而朝廷不禁茶,改爲稅茶,則這些喝茶的人,每喝一口茶,朝廷都能收一筆稅。
同樣的,茶市場的擴大,茶農也將增加,這也等於是爲天下百姓增加了不少工作崗位了。
同理,酒糖等都是如此。
靠自己賺錢的人都有資格享受,唯有當皇帝和官員的人沒資格,因爲他們是要百姓供奉的。
當然,這話秦琅沒說。
“聽說你小子最近又上竄下跳?”
“陛下這話說的,臣又不是猴子,哪來的上竄上跳啊,臣只是聽懷化郡王訴說今年的天災無情,新歸附的豐州天子牧民們日子艱難,所以纔想到聯絡一些人,看能不能湊點錢採購一批商貨,運往豐州,收購牧民們沒草吃的牛羊駱駝。”
“這些牧民們減輕了負擔,避免了損失,而我們把這些皮毛奶肉運回中原,皮毛可做避寒之衣,奶肉可做充飢之糧。”
李世民呵呵笑了兩聲。
他早就聽到了鎮撫司百騎司等的奏報,知道了奏琅又打着東宮的旗號,聯絡了不少山東新貴們在做這事。
這事肯定也是賺錢的,還能大賺一筆。
不過也算不得什麼事,畢竟那些世家門閥哪家不是這樣行事的。
他只能說秦琅行動比較迅速而已,而且還知道拉上東宮牽頭。
李世民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他允許別人賺錢。
“朕打算讓你去趟豐州。”
“去豐州?”
李世民呵呵笑着,“你小子不是喜歡上竄下跳,不是喜歡賺錢嘛,朕這次就成全你,你親自去趟豐州。朕授你爲豐州撫慰大使,去安撫那些歸附的鬱射設部突厥部衆,秦國忠暫時留在京中,你便檢校豐州都督,朕讓李大亮檢校豐州刺史協助你。”
秦琅跟着李世民時間也不短了,對這位比較瞭解,現在李世民一撅屁股,秦琅就知道他要拉什麼屎。
好好的讓他去豐州當檢校都督,這擺明了是皇帝想要借秦國忠入朝之際,往豐州這塊新附之地安插勢力,說白了,就是李世民覺得豐州這塊地方太重要了,唐初雖然好不容易收復,可後來又失去了。
現在終於隨着秦國忠的歸附,這塊地又回到大唐了,但還只是名義上歸附,所以李世民要趁機去實際控制他。
但動作又不能太大,免的鬱射設的部衆不服,甚至生亂。
所以現在就讓秦國忠的義弟秦琅過去代他檢校豐州都督,秦國忠依然是豐州都督、刺史,只是暫時皇帝留他在京,因此讓秦琅過去。
另一面,秦琅又正好組織了許多商貨錢糧到豐州去跟牧民們做買賣,收購他們的牛羊皮毛,這樣鬱射設部衆的牴觸心裡肯定也會降到最低。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李世民比較信任秦琅的辦事能力。
之前檢校幽州都督,表現就十分好。
李大亮這個刺史人選,李世民也是鄭重挑選的,這位爵位是武陽縣男爵,別看爵位很低,但辦事能力可是非常強的。
李大亮也是出身關隴,他爹是隋朝的朔州總管李充節,如今已經五十多歲的李大亮履歷跟秦瓊差不多,早年也是正經隋朝軍官,後來跟秦瓊一樣在攻打瓦崗軍時兵敗被俘。
當時他運氣好,俘虜他的瓦崗將領張弼把其它俘虜全殺了,卻覺得他很特別於是獨留下了他,李大亮也就留在了張弼的手下上了瓦崗。
不過在瓦崗時,秦瓊隨裴仁基歸附後,是深得重用,擔任驃騎將軍,統領騎兵。而李大亮當時卻僅是張弼手下的一個校尉,因此在瓦崗的時候,李大亮是聲名不顯的。
後來李淵攻入長安,李大亮聽聞之後,便立即脫離瓦崗跑到長安去投李淵了。李淵對他也沒啥重用,僅僅是授了他一個縣令之職。
但李大亮倒也踏實當他的縣令,一心發展生產,勸降胡人,以功授金州司馬。
後來參與平王世充有功,遷安州刺史。而那個時候,秦瓊卻以平王世充之功,封翼國公爵位了。
李大亮後來又以平輔公祏之功升越州都督。
李世民繼位後,出任交州都督,然後調回朝檢校太府卿。
是個能文能武的,只不過因爲沒什麼山頭,所以到現在也僅僅是個武陽縣男,還是之前皇帝即位時,給所有五品以上實職無爵官員一起封的虛封男爵。
李世民看中的是李大亮踏實肯幹,且能文允武,尤其是在招降胡人,安撫民衆方面比較有突出能力上,特調他去協助秦琅的。
這也透露出李世民對於豐州的突厥降部,態度重心還是安撫爲上。
“朕讓你去豐州,第一,你得安撫好秦國忠的部衆,第二,得提防頡利,不能讓頡利把這十萬人馬給吞了,更不能讓頡利把豐州給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