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渭水河畔。
寒江孤雪,一蓑獨釣。
遠出輕騎踏雪而來,打擾了這難得的寧靜。
“三郎,百騎來了。”
秦琅嗯了一聲,收起了釣竿,雪天冰釣,本來是個樂事,卻也還是難逃打擾。百騎司到來佔據各處要害位置,沒一會,李世民來了。
皇帝今天一件裘衣,騎一匹將馬鬃修剪成五瓣的五花馬,身後是錦衣少年晉王李治,還有幾位老者,卻是蕭瑀、李靖、宇文士及和楊恭仁這四老。
“懷良真是好興致啊。”李世民遠遠笑道。
“閒來無事爾。”秦琅上前相迎。
“免了,在這裡用不着大禮,收穫如何?”李世民笑問。
從一個冰洞提起一個網兜,裡面魚獲不少,肥胖帶須的鯉魚,巴掌大的鯽魚,還有體型修長的白魚也叫混子魚,另外還有沒鱗的刀鰍魚,甚至還有蝦。
“這都你釣的?”李世民喜歡射獵,喜歡騎馬追逐獵物,對於釣魚倒不是很喜歡,但偶爾也會釣釣,甚至自覺水平還不錯。可一看秦琅這收穫,也不由的驚訝。
“嗯,這冬日渭河冰封后,其實魚倒更好釣了。”秦琅倒說的實話,釣魚這東西千百年來都是一種雅好,可不管用什麼竿什麼餌,其實釣魚也都是有一些決竅的,掌握了這些決竅,甚至古今通用。
不同的水域,不同的地形,不同的魚,用不同的竿和餌,再加上耐心,便足夠了。
秦琅選擇的這個地方就是一個不錯的回灣,水挺深卻緩,這種回灣裡魚多,冬天打冰洞冰釣下餌,很容易收穫。
李世民便乾脆也直接坐在一個冰洞前的小馬札上,提起一支魚竿開釣。
“你們也來試試。”
李靖等於是也都笑着坐下,各挑了個冰洞下竿。
這裡秦琅可是提前選的好位置,事先都打了好幾次窩了,所以魚口子很好,李世民雖然並不是真心來釣魚的,三心二意邊釣邊聊,卻也接連上魚,這讓皇帝非常高興。
尤其是還釣起來一條赤鯉。
皇帝提着這條赤鯉非常高興,甚至還捉到胸前比劃,讓跟隨的一衆史官、侍者隨從中擅畫的散騎常侍、將作大匠閻立德把這畫下來。
“這赤鯉長的可真好。”李世民抱着魚左瞧右瞧好半天,最後才笑呵呵的將魚放回了渭河之中,說話自從李家得天下之後,對祖宗也是一直追溯到了老子那去。
只是由於武德、貞觀兩朝都對佛道採取抑制政策,所以貞觀朝如今倒也沒太過於尊道,甚至相比起武德朝時還更冷淡了些,可畢竟老子那都是李家的老祖宗了,所以近些年也有那些愛拍馬屁的,向朝廷進言,說因當禁斷捕鯉食鯉。
一來鯉李同音嘛,二來這鯉魚在道家那稱爲赤鯉公的,而且民間也有鯉魚躍龍門的傳說,說這鯉說躍過龍門是能夠化龍的,皇帝則是真龍天子,所以提出應當禁止天下百姓捕捉、食用鯉魚。
這事一出,朝野議論紛紛。
秦琅甚至還特意上了一本,斥責那官員諂媚胡說。
在這個年代,鯉魚不僅僅是最大的自然野心淡水魚種類,而且也是大唐百姓人工飼養魚類裡的第一名,特別是在北方,食鯉那不僅是歷史悠久,而且也確實是主要的食用魚類了,你一句禁斷採捕食用鯉魚,這可是對民生影響巨大,百姓餐桌要少了一樣重要的食物,還要讓無數人的一項謀生產業丟失,這不是造孽嗎?
這年頭,可還沒有四大家魚當道。
放着這麼豐富的自然淡水魚類資源,這就是亂來。
反正李淵以前沒幹過這種混帳事,李世民當皇帝十多年也沒幹過,李世民甚至都早有詔令,只要世民二字不連用就不用避諱的,百姓們世啊民啊,你用了也沒關係,並不直接禁止的,你取名叫萬歲,叫龍啊彪也沒事。
不得不說李世民在皇后病逝後就回到長安,一呆就是一年,但對於這種事關民生的事情,也還挺重視的。
最後是李世民親自下了詔令,只禁捕禁食赤鯉,其餘的不禁。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 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看熱門神作 抽888現金紅包!
也就是紅色的鯉魚被視爲是一個特別,這種遇到了要放生不能吃,吃赤鯉發現了要被打板子等,但其餘的鯉魚仍然任由採捕食用等,不得不說,這條詔令還是很接地氣很體貼百姓的。
當然,也不排除將來他的子孫們會不會亂來,反正歷史上唐朝真正開始禁捕禁食鯉魚的,也確實是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時候開始,而這也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
李家建立唐朝,李淵雖尊老子爲祖先,也對道教比較尊崇,但武德時的整個環境是佛教勢大,所以李淵是崇道來平衡佛家,後來控制不住,才幹脆下沙汰佛道令,釋道兩家一起打壓。
而李世民宮變上臺後,爲了穩定時局,爭取人心,所以是罷撤了李淵的沙汰佛道令的,他對於佛家和道家都沒有特別的偏向。
到了武則天之時,她爲了建立武周,於是就各種大造祥瑞,甚至宣揚借勢佛家,在武則天時代,朝野和民間崇佛都到達了一個頂點,然後李玄基兵變稱帝后,爲清除當時武家等的勢力,於是又採取崇道抑佛的態度,甚至還弄了許多事情,比如封老子爲皇帝啊,弄出老子託夢,指示挖出了碑文等等,禁鯉也正是在當時的這種政治大環境下出現的。
崇佛崇道或是禁鯉、滅佛,這種事情其實都是有着深層次的政治因素的。
就如現在,皇帝坐在這裡與秦琅冰釣,肯定不是閒的沒事。
“吐蕃的使團已經抵達洛陽了。”
皇帝又上一條魚。
秦琅卻只是嗯了一聲。
秋天的那場大戰過後,秦琅其實便親自帶着噶爾東贊、瓊波邦色等上千名俘虜的吐蕃貴族公卿入京獻俘。
這場大戰在貞觀十一年的秋震驚了整個天下。
一開始秦琅的捷報飛入兩京時,朝野都是不敢相信,畢竟殲敵二十五萬,陣斬二十萬,還俘虜了近五萬,這種陣仗誰也不敢相信啊,尤其是唐羌卻只傷亡了四萬不到,唐軍自己更是前後加起來戰死不超三千。
這簡直就是神績了。
以致於當時捷報公開後,朝廷中立馬有人開始彈劾秦琅,說他謊報軍功等等。
然後洛陽那邊監國太子承乾和宰相長孫無忌、馬周、李大亮等也是立即就派出了一個宣慰使團前往劍南。
其實也是去一探究竟,看看究竟是什麼情況。
他們快馬加鞭的趕往河曲,不辭辛苦的清點了所有的醃製起來的吐蕃首級,甚至去查看了那些無首的屍骨京觀,又清點了俘虜,戰利品,提審了許多俘虜的貴族將領等,對唐羌兩軍的許多軍官士兵進行採訪·····
反正是非常認真,這支宣慰使團來自洛陽三省六部以及御史臺等諸多衙門,由衆多官吏組成,聯合調查。
但最後他們派快馬回報朝中,卻是驗證了戰績屬實。
當然,他們也查出了一些不實之處,比如二十萬並不全是陣斬,其中起碼有四萬是殺俘等一些問題。
這個報告傳回洛陽朝廷後,又是引起了巨大的震動。
沒有人想到,還真就把二十五萬吐蕃軍全殲了,雖然沒能擒斬吐蕃王,可這戰績,已經是貞觀,不,是大唐開國以來最大的勝仗來,論交戰兵力之巨,殲敵斬首的數字,都是最大的。
當年李世民東征西討,圍洛陽,戰虎牢,也不過是十幾萬的規模,打突厥,卻也只是防禦爲主,能擊退就不錯了,後來滅東突厥,也不是殲滅戰。
倒是秦琅當年滅吐谷渾伏允一戰,也是場驚人的殲滅戰,但當時無論是交戰兵數還是斬首數等都是遠不如這次的。
有人驚歎秦琅果然不愧是百姓公認的護國戰神。
但也有人馬上彈劾說秦琅殺俘,濫殺等等。
秦琅在不久後押送俘虜入京,獻俘闕下。
再然後,秦琅以戰事結束爲由,辭去所有職事,回到長安爲父丁憂守喪。
雖然承乾想留秦琅在洛陽朝中輔政,可秦琅的理由也很充分,先前那是大敵入侵,他剛好在鬆州,於是才臨危受命,接受了皇帝的奪情起復,可如今戰事即平,他當然應當繼續去職丁憂,這是盡人子之孝。
秦琅沒有理會朝中的紛紛攘攘,辭去一切職務回了長安,閉門謝客,麻衣布鞋,讀書著說。
“吐蕃大使是論科耳,松贊干布的叔父。”
“臣知道此人,吐蕃九大臣之一,三尚一論王公會議裡的那一論,當年朗日論贊被毒殺後,正是此人與娘尚囊還有瓊波邦色一起聯合輔佐才十三歲的松贊干布繼位平亂的。”秦琅道。
“吐蕃使者倒是姿態低下,稱願意以後年年納貢,並同意孫波自立。朕想聽聽你的意見?”
孫波,也叫森波,也叫蘇毗,反正一個地方多個譯名,做爲曾經高原三雄之一,蘇毗也是拉薩河流域的舊主。
吐蕃吞併蘇毗也就是在朗日論贊時代,其實到現在也不過二三十年時間,秦琅在河曲殲滅了吐蕃二十五萬人馬後,吐蕃可以說是有了亡國滅族之危。
雖然秦琅沒有趁機追擊到邏些城去,可他讓娘氏等附唐自立,卻更加要吐蕃的命。吐蕃本就只是山南小邦,是一步步的從山南對外擴張,吞併了無數高原上的小邦纔有了今天這衛藏之主的氣度,甚至還壓制象雄等。
可如今秦琅俘虜了大批的吐蕃貴族,勸說他們自立。
娘氏剛被松贊干布一口氣誅殺無數,這會自然是要抱大唐腿反吐蕃的,有娘氏帶頭,韋氏、農氏等蘇毗舊臣們這會自然也是動搖了,當年吐蕃強盛,他們反蘇毗主動投奔吐蕃,如今兵敗大唐,大唐讓他們自立,還給他們冊封授職,這些人當然沒有什麼不願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