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投降派

十月下旬。

一場秋雨之後,遼東半島漸有涼意。

臨渤海灣建安城,東面山上軍城和西面平地民城都顯得有些緊張,自數日前從北面傳來烽煙警訊,建安城主便迅速動員人馬備戰警戒,隨之從安市城傳來消息,說有唐軍自遼西營州跨遼澤襲懷遠,幸運守備警惕,及時發現,遼東城亦及時發兵救援,這才擊退了唐寇。

“據說好幾萬人馬。”

“領兵的是幽州都督程名振和營州都督張儉。”

“該死的庫莫奚王和契丹王也各率萬軍從徵。”

“這些該死的北虜!”

雖說後來警報解除,唐賊被擊敗退入遼澤,但建安城還是不敢大意。畢竟在他們東南不遠,就是唐人數年前奪佔他們的卑沙城,那裡常年屯駐不少精銳,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殺過來。

哪怕這幾年兩家一直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關係,甚至建安城與卑沙城還常年保持着貿易往來,尤其是暗地裡的走私船更是公然來往,但現在戰事一起,誰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偷襲。

好在警戒觀望一陣,發現東南安寧,建安高句麗軍民倒也漸放鬆了些警惕。

山上軍城集結的一萬兵馬,也先是解散了一半,剩下五千也開始輪流當值,而西面平地土城裡的百姓,也都恢復正常。

該放牧的放牧,打柴的打柴,甚至趁着天氣好還未入冬封凍,長城防線的工事也繼續開始。

一些高句麗商販也試探着又往秦皇島、天津、登州、大連諸港過去販賣交易。

對於唐軍突襲懷遠,又突然而去,建安城中的一衆高句麗城主、幢主們研究後認爲,這應當是跟當下高句麗聯合百濟、倭國對新羅、伽倻用兵有關。

畢竟海東地區也太平安穩了好些年,當初大唐強行扶立了伽倻,後來又扶了耽羅,故此海東形成了六國並立的局面,再加上近些年不斷向大唐靠攏的靺鞨諸部,大唐對海東的滲透控制越來越強。

高句麗當然也是無法容忍,遼東千里長城修了多年,簡直就是個無底洞,雖說有貿易和走私撐着,但也還是備感負擔,在這種情況下,聯合百濟等對新羅三國用兵,那就再正常不過。

高句麗這幾年打造新式軍械,整備兵馬,甚至在一些東投的中原士子的幫助下,改革軍制,着手建立了一支新的軍隊,大對盧淵蓋蘇文控制着遼東長城軍團,足三十萬兵馬。而國王建立了一支效忠朝廷王室的禁衛新軍,也有十二軍,每軍萬人,實力亦不弱。

這麼龐大的一支新軍,每年的軍費開支驚人,又裝備了許多新式的鎧甲、武器,當然不能只放着看,自然得找人練手。

大唐不敢輕易挑釁,那就打新羅。

實踐證明,高句麗新軍戰力提升驚人,高句麗、百濟、倭三國聯軍攻新羅,勢如破竹,連下五十餘城,搶掠了無數錢財、掠奪了許多人口,更別說城池土地。

新羅人不敵,只知道向中原大唐哭訴求援,如今大唐做爲宗主肯定得爲新羅討要點面子的,出兵來襲估計也是想教訓下高句麗,誰知道如今的高句麗已今非昔比了。

他們拉着奚契突襲,也並沒有討到半點好處。

“但願大唐這次丟了臉面,不會因此惱怒,而影響到貿易。”

城主高文信坐在建安山城的內城山堡大廳裡,錦衣絲袍,玉帶皮靴,連腰間的蹀躞七事都與中原完全無異,連頭上戴的都是秦樣襆頭,他看起來跟一箇中原大唐的士人沒什麼兩樣。

做爲城主,又是建安城主,守在遼河口,臨近渤海邊,建安城是大唐與高句麗官方通商重點通商口岸之一,更是暗裡海上走私的大埠。

高文信這個城主自然也因此得利甚多,上到城主,下到豪強軍官,整個建安城的地方官員和地方豪強們都近水樓臺先得月,享受到了這通唐的巨大好處。

短短不到十年間,大家已經都攢下了豐厚身家,甚至就連建安城的軍隊,都在經營走私,不僅爲城主等接貨送貨護衛,甚至自己也同樣夾帶回易。

上上下下其實早習慣了與大唐如今的這種明裡暗裡的關係,對於貿易和走私那都是非常喜歡,有錢賺誰不喜歡,他們畢竟靠海臨河,是遼東貿易和走私的第一站,佔着這樣的好位置,這頭遍油水都讓他們颳去了。

“要不派人去下卑沙城?總不要影響了我們正常買賣才行。”一名將領說道。

習慣了日進斗金,穿慣了綾羅綢緞,用慣了中原的瓷器,享受慣了茶糖酒,誰還願意過以前那種苦日子。

就如同現在建安的許多百姓都不願意種地、放牧了一樣,都全民經商做工了,反正有唐船源源不斷的把低價糧食運過來,誰還辛苦種糧?

隨便在碼頭搬運,或是工坊裡做工,或是去挖礦,賺的工錢不遠超種地放牧?

這麼簡單的賬,就算沒讀過書的高句麗人也一樣會算的。

而更聰明點的,藉着地利之便,隨便販賣些商貨進內地去賣,也能賺不少,哪怕本錢少,可以賒貨欠賬,賣完再本利一起還啊,人家唐人都是這樣乾的。

反正這些年下來,建安城已經儼然成了遼東城的工商貿易大埠。因爲要賺錢,所以很多建安人都不願意種地放牧,更不要說當兵或做役了,他們也聰明的學到了唐人的精明,開始拿錢僱人代役。

到內地去僱人來代替自己做役或是當兵值守,本來建安城軍籍名冊上是有一萬人的,另外還有兩萬人是登記在冊,平時那一萬人分番輪值訓練、守城、巡邏,另外兩萬則遇戰事等,則優先徵發。

都是青壯,且以往也都是年年受訓的。

可近年來,因爲商業之風大興,建安人都不願意費時間去當這沒好處的兵,或是做苦役,於是花錢請人替代。

找來的往往都是一些老弱少年,或乾脆就是殘疾等,甚至直接給錢賄賂軍官們,直接就是虛名空籍等情況了。

而這些年的太平安定,也讓建安城上下都自認爲高枕無憂。

沒有人在意這些,大家都在忙着賺錢。

“嗯,確實,這船停一天,咱們可就損失許多,得儘快恢復貿易往來。”

最近唐船已經有很多天沒來了,建安城主等也沒多想,畢竟再怎麼說,那邊剛打了仗,風頭上肯定得停一停嘛。

但也不能停太久,否則大家都吃不消,都指望着這唐船來,靠着這貿易吃飯賺錢呢。

高文信有一個著名的觀點,經常跟手下說:因爲弱小,所以需要發展;因爲需要發展,所以需要和平;因爲需要和平,所以絕不能跟大唐開戰。甚至他還跟心腹們說過如果大唐真打來,直接投降就好了。

高文信與大家又閒聊了幾句,便打着哈欠道,“一會去泡下溫湯,關於派人去唐家的事,你們安排,不僅要派人去卑沙,登州、天津、秦皇島等幾處港最好也都派人去一下,眼看着就入冬了,我們得趕在渤海封凍前加勁幹,好過個肥年。”

安排好,高文信便出去了。

建安內城又叫金殿堡,因爲坐落在建安山城山谷中的金殿山上,這山不到十丈高,也不大,上面剛好建起一內堡,充做了城主府。

不過要不是因爲先前烽煙起,其實高信文平時是不住在這內堡的,甚至他都不住建安山城中,山城雖說周長十里,把一座山谷沿山脊圍了起來,但畢竟裡面不規整平坦。

周長十里,東西長三裡,南北寬二里的建安山城,其實就是座山谷,裡面很簡陋,做爲軍事防禦,倒是不錯。

但論起舒適自然遠不及西面的平城。

西面平城原只是一座小土城,這些年因工商大興,貿易之利,而使的城池不斷的擴大,到現在早超過了建安山城,城周超過十五里,十分巨大。

尤其是裡面商鋪店面林立,倉庫作坊無數,特別是唐人還在城裡有一塊聚集居,稱爲唐人街的,別提多熱鬧繁華了。

各式各樣精美的商貨,應有盡有,而什麼青樓賭檔茶肆酒樓就更別說,只有唐人才是做的最好的。

高信文平時就也在山下平城居住,他在那裡有僱請唐人設計建築的精美園子,十分舒適,另外他還在北邊山裡建了一座溫湯別墅,佔據了一眼天然溫泉,經常去泡泡溫湯,那是相當享受。

使喚着溫馴的新羅婢,再有倭國奴,還有波斯姬,菩薩蠻,崑崙奴,再配上一個中原唐人管家,這生活,國王幾次召他回平壤朝中升官,他都推辭不去。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 號【書友大本營】 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平壤哪有這繁華舒適?

再說了,去了平壤,這建安城這大好買賣,哪還有他的份了呢?

自然是不能去的。

一百輕騎衛隊騎着突厥大馬,內襯大唐明光甲,外罩波斯鐵索甲,腰挎烏茲寶刀,手持黑漆唐槊,威風凜凜的護衛着身着錦衣玉帶的城主高文信騎青海龍駒往城外溫泉別墅山莊而去。

這一百精騎衛隊,是高文信的排場門面,也是他花費了大價錢裝備起來的,每人身上這套裝備都花費不菲,全是好東西。

帶着這支重金裝備的騎兵衛隊,他覺得能夠震懾建安的唐人。

路邊,一個茶鋪裡,茶鋪掌櫃和夥計使了個眼色,年輕夥計點頭,轉身而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