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木砍伐下來後,還要經過陰乾的過程,這個過程得好幾年,甚至更久。而陰乾好的木材還要根據造船所需,進行鋸料、蒸制定型等加工。
“這個沒問題,我可以讓國中的木材商人,優先把手中儲備的柚木木料先供應呂宋,也可以根據訂單加大采伐量。”
秦琅低頭親了範琳一口。
“不過我可是有條件的哦。”
“你說。”
“首先是柚木採購價格我希望能夠按市價來,其次我希望林邑能夠優先獲得新船。”
“沒問題。”
秦琅笑着道,“我還可以讓林邑用柚木來做爲船款抵扣。”
談起生意來,女王倒也不讓下風,“我們林邑可以全力向呂宋出售柚木,除了換船,我覺得還可以用來跟呂宋交換白糖、玻璃、瓷器、絲綢這些。”
“白糖和玻璃都沒問題,不過瓷器這塊呂宋現在產量有限,絲綢更主要靠倭國自由港所產,產量更低了,沒法優先保證。”
“那就交換白糖和玻璃,放心,我們按市價換購。”
白糖和玻璃現在都是秦家掌握着獨家核心技術的產業,就算在大唐都是獨一家,而且不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是極受歡迎的貨物,林邑國拿自家的柚木換這些,當然只賺不虧,畢竟柚木南洋諸國都產,甚至驃國的質量更好。
而換來糖和玻璃,轉頭就能拿去貿易賺上一筆。
“如果林邑想要更多的白糖,我建議你們可以多種一些甘蔗,到時以粗糖來跟我們交換白糖。只要有粗糖,就能優先換取相應的白糖,如何?”
粗糖也叫原糖,就是甘蔗榨糖取汁,經過簡單的過濾、澄清,通過沸騰濃縮、煮煉結晶等粗加工製成的糖料,這屬於原料糖。
現在秦家的白糖加工,除了自己的甘蔗園產出的原糖,更多的都還是向嶺南、西南諸地的那些甘蔗種植園收購原糖,這些種植園大部份都掌握在貴族豪強或是地方土豪們手裡,他們控制着製糖的原材料上游產業,然後秦家掌握關鍵的白糖加工技術,最後秦家把白糖再分給諸多貴族豪強們分銷,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也正因爲這種產業利益的共享機制,所以秦家這幾十年來,能夠一直保有關鍵的技術機密,畢竟這好處不是秦家獨享,所以大家最後也就能容忍了。
要想擴大白糖的產量,最關鍵的還是上游原料的供給,得擴大甘蔗種植,中原那邊的白糖份額其實早就已經劃分好了,輕易不好動。
但在海外新增的原料帶來的白糖產量增加,這部份是秦家可以再分配的。
林邑的氣候很適合種甘蔗,其實蘇門答臘、爪哇等諸地都適合。
“種多少你們都收嗎?”
“白糖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的熱銷商品,不論外銷還是內銷,都是供不應求的,如中原大唐,朝廷早就把白糖列爲特種商品,特設了糖稅,但依然擋不住巨大的需求,朝廷轉運司甚至還單設了白糖倉,每年都要從秦家博買許多白糖,轉手就能賺的盆滿鉢滿。”
不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白糖這玩意都跟香料是一個級別一個待遇的,屬於稀有的高級調味料,相比起更容易獲得的麥芽糖和蜜糖,白糖更難得也品相更佳,甚至甜度等也更受歡迎,也易儲存。
在貞觀以前,世界糖料市場上坐首席之位的是天竺人的霜糖,每年無數天竺商人或是南洋商人販天竺霜糖來到中原,賺走了海量的財富。
可隨着秦家石破天驚般的白糖出現,不論是顏值還是味道都遠遠不如的天竺霜糖,一下子就跌落塵埃了,最終淪爲了秦家白糖的原料糖。
經過這些年,大唐秦家的白糖,甚至已經凌駕於南洋的丁香、肉桂、胡椒、豆蔻這幾大香料之上了。
一直到現在,秦家白糖都賣了幾十年了,但依然還是東西方的奢侈品,雖然價格上有所下跌,但仍然不是一般平民能夠吃的起的,尤其是在西方,那更是王室貴族們才享受的起的。
秦家更是有意的把糖這個產業做大做強,奢侈品級的冰糖、白糖,然後甚至炒作成補品的紅糖、黑糖、花糖,也有更貴的奶糖、果糖等,當然,也有針對中產或一般百姓的產品,如赤砂糖等。
在南洋地區,特殊的氣候條件使的甘蔗種植條件極好,但甘蔗種植不僅需要大量土地,也需要許多人手,不僅是種植,粗加工也需要很多人手。
秦琅只想佔據白糖產業關鍵的一兩個環節,而在原料供應和分銷環節,願意交給別人。
就以如今的產量,依然遠遠不夠市場所需。
這是個大有可爲的市場,畢竟白糖的消耗量,遠超於丁香、胡椒等香料,所以不用擔心市場過快飽和。
秦琅不打算把呂宋本就稀缺的人口和勞動力,都浪費在種甘蔗和粗加工糖上面,他規劃的呂宋未來,是掌握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業的,比如說造船、絲綢、瓷器、冶煉、玻璃這些行業。
農業的糧食、甘蔗、桑麻、茶葉等,只保持一個一般的規模就好。
讓林邑等盟國擴大甘蔗園,爲呂宋的糖廠提供原料糖,這當然是最好的。
“我可以讓呂宋這邊投資林邑,可獨資或與林邑這邊合資,建立榨糖廠,以保證甘蔗及時的收穫和加工,甚至可以跟林邑的甘蔗園簽訂收購協議,保證他們的收益,如何?”
女王覺得秦琅真是個體貼的人,非常高興的親了他一口。
秦琅哈哈一笑。
在林邑等甘蔗種植地區出資建立榨糖廠,其實對呂宋也是有好處的,既能保證這些甘蔗及時的加工提煉,也能保持質量,更能保證在上游產業的話語權,不過被原料供給商卡脖子。
相比起種甘蔗需要大量的土地和人工,榨糖廠這塊就要相對輕鬆些。
而對林邑來說,這當然也是好事,種植甘蔗能夠給百姓帶來更多的收入,建榨糖廠,也是保證甘蔗種植的收益。
甚至林邑朝廷,還能在這些環節中增加稅收,確實是互贏的局面。
“其實你們還可以種棉花,棉花的需求如今也是越來越大,絲綢的話,呂宋現在是沒能力供應給你們,但是棉布卻是可以的,只要你們能夠種植棉花,到時便可以用棉花來換棉布份額。”
棉布正成爲新興的一種紡織品,在中原大唐越來越受歡迎,成爲繼絲、麻之後的第三大紡織品,尤其是對於如今的大唐來說,打下了遼東、朝鮮,征服了奚契、漠南等地後,冬天寒冷,需要更多的棉被棉襖棉鞋等,不僅是駐守的邊軍需要,遷移的邊民也更需要。
市場前景廣闊,需要極高。
而就算對南方來說,棉布也是不錯的紡織品。
秦家攻關了棉花的脫籽、紡織方面的一些難題後,棉紡的收益大增,秦家也成了推動棉花種植、紡織的大贏家。
在絲綢這方面,秦家競爭不過朝廷,也爭不過一些老牌的世家豪門,更別說蘇杭湖等地早形成的巨大產業規模,所以秦家在呂宋主搞棉花產業,更換賽道,引領風騷。
“沒問題。”
林邑這些年的改革也是很成功的,女王復國後,全面緊跟大唐,深入改革,如今號稱小中華,工商興盛,經濟發達,堪稱南洋一霸,過去遠強過他們的真臘,如今也不敢輕易的碰林邑。
林邑背靠中原,國力日盛,女王的威望自然也是十分強的,女王在位的時間也長,林邑內部安穩,各方面都是很強的。
本身藉着海上絲路,發展海貿,這些年甚至吸引了許多大唐的貴族豪強海商們過去投資,成了許多唐商們的避稅天堂,尤其是一些中原受限制的產業,紛紛跑到林邑搞,比如說採礦,銅器加工等等。
不過林邑雖然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卻也有一些先天不足之地,比如說他們其實缺少一些過硬的技術,比如在手工製造業等方面,就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東西,造船啊冶煉等等,基本上都是買買買。
他們比倭國強一些的地方在於,他們不僅有不錯的資源出售,比如說香料啊木材啊礦產啊,還守着大唐海上南下的重要貿易航線,做中轉貿易等,也是穩穩的收益的。
這方面其實也是大唐有意限制導至的結果,比如說造船、冶鐵、紡織等產業,朝廷對他們技術限制很嚴格,連瓷器、陶器啊這些產業,也是一直限制的,目的也很簡單,讓林邑這樣的鄰國一直成爲小老弟,甚至成爲大唐的原材料、礦料的供應者,同時成爲大唐手工商品的銷售區。
秦琅也無意改變這個,現在他跟林邑談的甘蔗、棉花種植和粗加工,都是在這個框框裡的,並無意要把核心技術放到林邑。
甘蔗粗加工後以原料糖運回呂宋精加工,而棉花種植,最後也頂多是紡成棉紗然後運回呂宋再紡織成棉布。
甚至就是木材,都不會把最重要的精加工步驟放到林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