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章 電磁推力反應模型

“關心多了,想要合作就拿出真誠,趁着我還能做主,再晚一點我也做不了主。”

舒展一下胳膊,季東來沿着面前的棕櫚林往前走。波裂解技術最近已經有了新的突破,嚴格意義上說是新的應用方向。

“季總,林淑珍要的波裂解,你怎麼真的答應給他了?”

季東來和冉博在棕櫚樹下躺在吊牀上曬太陽,辛麗那邊也戴着大大的遮陽帽,穿着連衣裙走過來,臉上滿是不可思議。

按照技術中心那邊的保密等級,波裂解一直是最高等級保密,就連辛麗也只是能夠看到成果,見不到理論模型。

“呼,你也在這個牀上搖一搖,很舒服!”

望着辛麗的太陽鏡,季東來指了一下旁邊的吊牀,冉博自覺起身走向遠處,辛麗並未動身,而是站在季東來的跟前。

“執拗啊,也罷!跟你舉個例子,我做過橡膠,知道橡膠的發展路程。最初的時候人們煉製橡膠實際上就是用它的緩衝性能,腳踩上去不震腳,就是黃膠鞋。”

“直到有一個人用它做了彈弓,工程師們開始研究他的拉力模型,然後就有了現在五花八門的橡膠零部件,包括女人的假胸都是橡膠的。”

“我們研究波裂解是無意之間的發現,然後現在我們也有人建立了新的數據模型,然後我們利用這個模型做了同樣的彈弓,伱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吧?袁總團隊一直在大連,實際上不光是在做煤化工,還因爲那地方有遼寧艦……”

季東來說着拿着吊牀的繩子做了一個簡單的比劃,剛開始辛麗聽得雲裡霧裡,等到季東來說到遼寧艦的時候,辛麗直接摘掉了眼鏡。

再看看季東來比劃的模型,辛麗捂住了嘴巴。

“你在研究電磁彈射?”

想到現在網路上面一直說的神乎其神的電磁彈射,辛麗驚得半天說不出話,季東來這次沒有否認,但是也沒有進行論證。

畢竟這些東西現在還是一個簡單的理論模型,想要建立電磁彈射絕對不是簡單的一個概念那麼簡單。

現在的飛機阻攔索實際上已經非常成功,配合的蒸汽彈射幾乎把理論的物理模型建立的非常充分。

無論是阻攔索還是彈射都保證作用力的點儘量分佈在所有戰機的主承重龍骨上面,避免頻繁的起降導致飛機變形。

按照現在的理論模型,齊加衆人在深山實驗室建立的阻力實驗室。

首先戰機需要新材料,只保持龍骨是金屬高強材料,其餘部位全部可以用輕質材料,當下材料組已經按照數據模型試驗了上百種材料,並不是很理想。

按照現在戰機普遍兩馬赫左右的飛行速度,戰機表面的裝甲受力非常大,當下鎂鋁複合材料是首選,但是並不絕對。

至於龍骨,當下國際主力戰鬥機已經改用打印龍骨,絕大多數都是複合材料。

如果採用齊加的數據模型,龍骨至少要採用磁性材料,或者在規定位置能夠產生足夠的磁力團,發射的時候和對應位置的磁感應發生反作用力。

在固定值範圍內進行加速,從而達到彈射的目的。 當飛機降落的時候,在飛機落到飛行甲板上面的一瞬間,電磁團和航母的電磁反應裝置相互作用,達到逐級減速。

怎麼合理的讓兩個發生裝置清潔,輕便,及時,有效的位於戰機和航母上面是一個難題。

一元製造的工程師在這個項目上面抓破頭,很多地方都需要首都理工大學的圖教授出面協調,畢竟這裡面涉及到的東西太多。

姜昊坤當下在做無人機的時候就在一次次實驗齊加的模型構想,試驗場這些年摔了很多架飛機,也只有季東來和姜昊坤這種瘋子纔會如此嘗試,換一家民企,早就停止這種瘋狂的嘗試了。

“別人都是先軍事後民事,你倒是有意思,先民事後軍事,這讓其他人知道會奇怪你這腦袋是怎麼長得咯咯……”

從季東來的眼神裡確定了自己的猜想,辛麗拿着太陽鏡指了指季東來,季東來不置可否。

“很多東西其實很具有戲劇性,不光我們國家,很多國家的裝備其實都是先從民用裝備來,然後去做的軍事裝備。”

“只不過現在反過來了,就說我們中國人傳統裡的最尷尬的安全套,窮人的福音。後來這東西被軍隊拿去使用了,包裹鞋墊和手機,以及做防水筆記本套,很好用。說出來很多人都會感覺不可思議……”

技術方面的東西,季東來不會和任何人詳細說。

內行的人幾乎就是一點就透,外行千年攻不破。當下波裂解和電磁彈射技術季東來都在讓人做,相互之間的科研成果和方向都是有交流的。

來自歐洲的核心算法團隊,尤其尖端數學和物理學家團隊給季東來的研發團隊提供了大量的支持。

伴隨着和這幫同樣高智商人羣接觸,季東來身邊的這些精英深刻的體會到國內外科學技術方面的差距。

尤其高精尖技術方面,很多物理方面的尖端知識根本沒傳入國內。

光是一個電磁模型,北航畢業的項目組做了三個月,只算出了一個大概,海茵澀團隊利用了一個下午就超越了這幫人。

這不是智商的問題,而是算法和模型構築的方向問題。

在數據中心的時間越長,季東來越是能夠發現這裡面的差距之深。

儘管現在的大鵝已經在某些方面落後了國內,但是在系統裝備和核心數據計算方面,尤其數學和物理方面,還是超過國內不止一點半點。

很多東西是需要用生命去堆積經驗,當下國內很多從國外回來的所謂專家帶回來的東西都是理論上的,基本上沒經過相關的實踐。

基礎計算方面,海茵澀這幫人擅長從模塊化結構思考,國內的精英絕大多數習慣建立一個萬用萬靈的基礎模型。

實際上模型是隨時變化的,相互引用方面來說是最好的辦法,只不過這隻能讓這幫人慢慢習慣,真的要改掉習慣,很難。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