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心眼真多啊
大明當前的情況,讓陳景恪想起了萬曆時期。
前世流傳一個說法,明實亡於萬曆。
這位萬曆皇帝,鬥不過文官就開始擺爛。
你們文官不是厲害嗎?
老子不給你們授官,看你們能怎麼辦。
官位出現空缺,那就空着唄。
最嚴重的時候,六部尚書和九寺卿只有不到一半人在任。
六部給事中只有四個人,主事全部空缺。
十三道御史只剩下五個人,要負責巡視全國。
要知道,按照規定六部給事中應該是五十餘人,都察院應該是一百餘人。
地方衙門主官空缺就更多了,很多府縣都是次官在掌管政務,而且一管就是一二十年。
後果有多嚴重,只要想一想就知道了。
地方官升遷無望,又沒有人來監督,就和地方士紳勾結,大肆撈取錢財。
萬曆擺爛,卻不耽誤他撈錢。
派出鎮守太監,去各個地方坐鎮撈錢。
這些太監又和地方官、地方士紳勾結在一起,上下其手,榨取百姓最後一滴血汗。
最終的結果是,大明徹底失去了對地方的掌控。
萬曆死亡二十四年後,大明滅亡。
他身體力行的踐行了一句話: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眼下的大明,和萬曆時期何其相似。
大量官員空缺,地方大戶攫取了當地權力,大肆侵害百姓利益。
只不過萬曆是擺爛導致的惡果,朱元璋是殺伐過重造成了當前局面。
但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都必須要儘快解決,否則後果會很嚴重。
不,惡果已經出現了。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土地兼併加劇,士紳大戶將賦稅轉嫁給百姓。
權力這種東西,讓出去很簡單,收回就難了。
尤其是土地兼併,一旦到了大戶手裡,再想讓他們吐出來,就千難萬難了。
除非大開殺戒……
等等,陳景恪忽然愣住了,大開殺戒?
朱元璋貌似已經開始對地方大戶動手了。
臥槽,不會吧。
老朱竟然將自己隱藏的這麼深?
之前他還以爲,朱元璋是因爲趙瑁案,纔去動的這些大戶。
現在看來,並沒有那麼簡單啊。
有沒有一種可能,朱元璋已經察覺到了這種情況。
所以才決定藉助趙瑁案,將這些大戶清理一遍?
越想陳景恪就越覺得這種可能性很大。
再回想一下朱標的態度,也很可疑。
除了最開始勸說朱元璋不要大開殺戒,之後貌似就不聞不問了。
這次朱元璋對地方大戶動手,他在做什麼呢?
忙着建設倉庫籌集物資,無暇顧及朝政,連內閣差事都暫時放下了。
所以他沒有發表什麼看法。
這完全不符合他的性格。
還有馬秀英,確實勸說朱元璋少殺點人,兩人還大吵了一架。
然後呢?
她被禁足,朱元璋該殺還是繼續殺。
不正常,十分有十二分的不正常。
這一家子不會是在演戲吧?
至於目的,一是爲了隱藏真正目的,二是保持人設。
殺大戶需要一個理由,總不能直接說伱搞土地兼併,所以我殺你吧?
哪怕是漢朝,也會找個修皇陵的理由遷徙地方大戶呢。
朱元璋也同樣需要一個理由。
那就是趙瑁案。
你們這些地方大戶和官吏勾結,證據確鑿,當殺。
如此一來,天下人最多也就是抱怨皇帝殺心過重,不會有別的想法。
至於保持人設……主要是想保住馬皇后和朱標的人設。
老朱本來就是殺伐果斷的性子,人設就擺在這裡的。
殺再多人,大家都習以爲常。 馬皇后的人設是什麼?
仁慈啊,百官最後的庇護者。
但不會真的有人以爲,她是個聖母吧?
她確實有仁慈的一面,不喜歡過於苛責人。
但能輔佐老朱奪得天下,必然也是殺伐果斷的主。
在大局面前,她自然知道該做什麼。
朱標的人設呢?
仁厚之君。
但這個仁厚只是相對於老朱來說的。
如果只是單純的仁厚,又豈能降服那羣驕兵悍將,又豈能讓兄弟信服?
他的能力和手腕也非常強。
只不過他不喜歡搞擴大化,那樣不利於國家建設。
且做事也比較講究,會給大家都留一個體面。
開國功勳犯罪了,朱元璋會將人下詔獄,狠狠拷打折磨,連最後一點臉面都不給人留。
朱標則不然,他覺得這些人畢竟爲大明立過功。
殺就殺了,應該給人留個體面。
這有點像西漢初年的君臣關係。
西漢初期,功勳和三公九卿犯罪被抓進監獄,如果皇帝認爲他必須死,就私下送一封信。
不論信裡寫的是什麼,在見到信之後,那個功勳就會自殺。
然後皇帝就會下旨,講一下他的功勞,說一下他的過錯,讓他按照諸侯之禮下葬。
事情就體面的解決了。
朱標應該是很喜歡這樣的君臣默契,他的仁也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
朱元璋大開殺戒,如果馬皇后和朱標不聞不問,就屬於人設崩塌。
現在馬皇后確實勸說了,也保下了一些罪責較輕的官員。
然後被皇帝禁足了。
即便在禁足期間,她依然在勸說皇帝。
人設保住了。
朱標在忙別的事情,人設也保住了。
但朱元璋依然再殺。
該死的人一個沒逃掉,隱患也解決了。
如果猜測是真的,那這一家三口的心眼可就太多了。
合起夥演戲,將天下人都玩弄於股掌之間。
當然,這個猜測過於陰謀論了,也將馬皇后想的太虛僞了。
陳景恪至少能肯定一點,馬皇后確實不喜殺戮,她勸朱元璋少殺人也是出自本心。
具體到這件事情上,估計她也是無奈。
地方大戶趁官吏空缺,攫取地方權力,這是事實。
她確實想保住這些人,可當前弊病除了將這些大戶掃蕩一遍,別無他法。
所以她也只能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至於朱元璋,估計是真的謀定後動。
將所有事情都串聯起來,他不停的掀桌子,殺掉大量官吏。
缺少足夠的後輩官吏填補空缺,於是重啓科舉。
發現地方大戶有失控危險,就藉着趙瑁案殺一波。
查抄的土地可以分給百姓,財產可以充實國庫。
然後科舉選拔上來的人才,填補空缺。
哦,還有錢幣改革。
查抄大戶的資產,剛好可以用來填補虧空。
完美解決所有問題。
想到這裡,陳景恪已經傾向於,朱元璋是故意爲之。
難怪能靠着一個碗奪得天下。
這心眼是真多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