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

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

“承惠,三百六十五文……客官您是用寶鈔還是銅錢?”掌櫃的客氣的道。

朱雄英拿出一張五百文的寶鈔:“寶鈔,原價是吧?”

看到寶鈔,掌櫃的臉上笑容又燦爛了幾分,忙不迭的道:

“原價原價,面額是多少,我們就按照多少計算。”

朱雄英滿意的點點頭,將寶鈔拍在桌子上:“好,找錢吧。”

掌櫃的似乎怕他反悔,搶奪似的把寶鈔收起來,快速拿出一串銅錢:

“給您一百三十五文,您收好……”

一同遞過來的,還有一個包裝好的小木匣,裡面裝的是那支金釵。

朱雄英皺眉道:“這麼多銅錢,沒有百文寶鈔嗎?”

掌櫃的陪笑道:“哎呦您海涵,我們這裡還真沒有百文寶鈔。”

朱雄英不樂意的道:“可是方纔我明明看到,抽屜裡有很多寶鈔。”

掌櫃的面色不變:“客官您肯定看錯了,我們這裡真的沒有百文寶鈔了。”

朱雄英搖搖頭,也沒有再說什麼,收起銅錢和金釵就離開了。

陳景恪和徐允恭緊隨其後。

走到一處人少的地方,朱雄英高興的道:

“你們看到了嗎,現在各家店鋪都收寶鈔了,還是原價,皇爺爺的新政生效了。”

陳景恪搖搖頭道:“那是因爲鹽商在大肆收購,若鹽商停止收購,寶鈔的價格馬上就會降下來。”

“到時再想用寶鈔購物,恐怕那個掌櫃就是另外一副嘴臉了。”

徐允恭也頷首道:“鹽商們爲了爭搶寶鈔,已經將價格提高了面額的一成。”

“那五百文寶鈔,他轉手一賣就是五百五十文。”

“所以你剛纔問他要一百文的寶鈔,他纔會假裝沒有。”

朱雄英的興奮勁兒消失了,嘆道:“你們兩個,就不能讓我高興一會兒嗎。”

“哈哈。”兩人都笑了起來。

陳景恪安慰道:“不過新政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百姓對寶鈔的看法。”

“等新寶鈔發行,將能更快速的建立信任。”

朱雄英點點頭,隨即又疑惑的道:“爲何不趁現在,百姓最信任寶鈔的時候發行新鈔,而是等到三個月後呢?”

徐允恭也不解的看向他,此事金鈔局的人也大多都很疑惑。

陳景恪解釋道:“如果現在發行新鈔,是否允許鹽商用新鈔購買食鹽?”

“如果允許,那發行新鈔將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不允許,鹽商就只會收購舊鈔,不會收購新鈔,百姓會怎麼看待新鈔?”

朱雄英兩人略微一思索,頓時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鹽商甚至溢價收購寶鈔,若是允許用新鈔購買食鹽,多少都不夠他們收的。

發行新鈔也就沒了任何意義。

若是不允許,那鹽商只收舊鈔不收新鈔,兩相對比,百姓就會認爲新鈔不行。

提前發行,只會起到反作用。

等兩人都想清楚其中的道理,陳景恪繼續說道:

“三個月後發行新鈔,恰好趕上徵收夏稅,百姓可以直接用新鈔交稅。”

“只要朝廷按照面額,回收百姓手中的新鈔,就可以初步建立信譽。”

“再有朝廷修建的倉庫做配合,新鈔就能正常流轉起來……”

“一旦百姓習慣使用寶鈔,信譽自然而然的就建立了。”

朱雄英點點頭:“原來如此,我明白了。”

陳景恪趁機展開了教學:“新政的施行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

“若考慮不到位,施行不得法,良政也會釀成惡果。” “王安石變法就是如此,他的初衷是好的。”

“可他的很多政策過於理想化,施行也不得法,最終反而讓百姓損失慘重。”

“新鈔也同樣如此,早發行三個月,晚發行三個月,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結果。”

朱雄英一副受教了的模樣。

陳景恪又補充了一句:“更何況,對百姓來說寶鈔也算不上什麼良法。”

“啊?”朱雄英和徐允恭都驚呼出聲。

這話可就有點大逆不道了。

關鍵,陳景恪自己就力主推行寶鈔,現在又爲何會說這樣的話?

陳景恪笑道:“不能理解對嗎?”

朱雄英和徐允恭同時點頭,太不能理解了。

陳景恪嘆了口氣道:“有沒有寶鈔,對百姓來說有影響嗎?”

“沒有寶鈔還有銅錢,況且百姓本來就很窮,平日裡也用不到什麼錢幣。”

“沒有錢影響也不大,大不了用糧食、布帛交換物品。”

朱雄英反駁道:“朝廷不允許將糧食、布帛,當做錢幣使用啊。”

都不用陳景恪說話,徐允恭就出聲解釋道:

“民間其實一直都是以物易物,朝廷根本就管不了。”

見朱雄英無法理解,他想了想又說道:

“百姓種了糧食,如果拿去賣錢,會被糧商壓價,白白損失一部分。”

“所以他們需要什麼東西,都是直接用糧食換。”

“需要鐵器,就拿糧食去鐵匠鋪換。”

“需要布,就和會織布的鄰居換……”

“朝廷總不能派人去鄉下,挨家挨戶的盯着他們吧?”

說到這裡他忽然停住了,腦海裡閃過一道靈光,頓時明白了陳景恪的意思。

朱雄英則撓了撓頭,沒想到鄉下竟然是這種情況。

同時也隱約明白了一個現實,朝廷對民間的掌控力其實並不強。

不過這會兒他並未多想這些,而是問道:

“可是,寶鈔給誰用了?”

陳景恪說道:“給城市裡的人用了。”

“只有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對錢的需求才比較大。”

“朝廷的禁令,真正約束的是他們。”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們也有的是辦法規避。”

“沒有寶鈔,他們依然有別的辦法來應對。”

“大不了使用粗製濫造的私錢,自古以來都是這麼過來的。”

“而有了寶鈔,他們還要承擔貶值的風險。”

“所以我才說,對於百姓來說,寶鈔還真不一定就是良法。”

朱雄英默然不語,他懂了,可心裡並不開心。

“既然寶鈔非良法,爲何朝廷還要發行寶鈔呢?”

陳景恪說道:“因爲寶鈔對朝廷有利……”

“如果朝廷的政策得法,也是能惠及百姓的,只是沒有那麼直接。”

“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一時半會兒我也很難和伱講清楚。”

“等回去了,我再慢慢給你解釋吧。”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