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

第175章 黃河決堤

程一民只是翻看了幾頁,就被裡面的內容所震驚。

他知道陳景恪出手肯定不同凡響,但怎麼都沒想到,比他想的還要厲害。

此時他心中就只有一個想法,難怪敢稱之爲形學。

此書一出,陳景恪就可以自稱爲形學鼻祖了。

這還真不是誇張。

陳景恪在這本形學基礎書裡,提出了很多新概念,並給出了許多新的設定以及公式。

比如角的定義。

中國很早就對角有了認識,比如觀測天象,就經常用到這個概念。

民間工匠也離不開角。

只是在民間並不叫角這個名字,而是叫倨勾。

шшш ▲тt kǎn ▲co

但百姓只知道有倨勾,卻不知道倨勾的度數。

而在數學上,也同樣並沒有清晰的‘角’概念。

反倒是道教,對這方面的研究更深一點。

但道教研究這玩意兒,是爲了方便畫各種符籙圖案,而不是爲了研究算學本身。

所以,相關研究也就僅止於此了。

沒有形成系統,也沒有進一步發展下去。

其實中國很多學問啓蒙都很早,但可惜就可惜在,沒有繼續深入。

陳景恪在這本書裡,詳細闡述了角這個概念。

並提出了很多定理。

比如,三角形內角和是一百八十度。

比如,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

這些還只是比較常見,比較淺顯的定理。

稍微深入一點的,座標系概念,更是屬於首創。

嗯,這裡只能委屈一下笛卡爾了。

……

總之,只是粗略翻了一下,程一民就再次被這本書的內容所折服。

也爲陳景恪的學問所折服。

陳景恪等他合上書籍,才笑道:

“如何?”

程一民用敬仰的語氣說道:

“陳伴讀學問之深厚,程某心服口服。”

“你的心胸氣度,更是讓我折服。”

算學只能算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推陳出新。

這門形學,完全可以看做是開山立派之作。

雖然很多內容,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髮展而來。

但前人只是零碎的發展,且不成體系。

陳景恪將其梳理成體系,還首創了很多概念。

更何況,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和是不是開山立派,並不衝突。

諸子百家,哪一家不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礎上,總結實踐得出的?

也不妨礙他們以創始人自居。

所以,陳景恪完全當的上是開山鼻祖。

這是程一民最真實的想法。

他並不知道國外已經有了《幾何原本》,但這並不構成什麼影響。

而現在,陳景恪竟然將這本書貢獻出來,給大家一起研究。

雖然他還是開山鼻祖,但功勞遠不如自己獨立出書大。

等於是他將自己的學問,屬於自己的聲譽,無償的分給了大家。

或許他對算學圈子有要求,可是和貢獻比起來,他所要求的東西根本就不值一提。

這種心胸氣度,讓程一民徹底折服。

陳景恪很滿意這種效果,笑道:

“我可不是爲了讓你誇我啊,此書能不能吸引算學大家加入?”

程一民肯定的道:“能,太能了。有此書在,天下算學高手,任憑你挑選。”

“那就好。”陳景恪笑了笑,話鋒一轉道:

“但這次讓誰加入,咱們就要好好甄別一番了。”

程一民嚴肅的道:“伱放心,我心中有數,絕不會再讓上次的事情重演。”

陳景恪點點頭:“這次的組織形式,要和上次的區分開。”

“一定要將純粹的算學愛好者維護好,他們纔是算學的未來。”

“至於別的,也可以一些招進來,讓他們當管事都無所謂。”

“但絕不能將核心研究交給他們,至少不能讓他們一個人負責核心研究。”

“防止將來有人退出,導致他負責的那一塊要重新去做。”

技術圈子,只要掌握核心技術的人在,就散不了。

陳景恪已經計劃好,等形學書籍編寫完成,就正式開始物理化學方面的研究。

之後,他又將鋼筆、新式作圖和測量工具,使用方法告訴了程一民。

“這些工具,都是我請宮裡最優秀的工匠製作而成。”

“你們仿製的時候,就以它們爲標準,減少誤差。”

因爲看過一些形學的內容,程一民更能明白這一套工具的重要性,小心翼翼的將其收起。

“還有長度單位,我也進行了統一。”

“從古人傳下來的長度單位裡,挑選了一些作爲標準長度單位。”

“爲了方便計算,我挑選的都是十進制單位。”

“裡這個單位,我們就按照兩百丈來計算,半里爲一百丈……”

“先在我們自己的小圈子裡使用,將來視情況看能不能廣泛推廣……”

研究過算學,程一民自然知道,統一測量單位的重要性。

更知道十進制百進制優越之處,自然不會反對。

將這些東西介紹完,兩人又商量了一下形學編纂組如何組建。

這一次,他們搭建了嚴謹的組織框架,明確了各個職務的權力和義務。

拿定大體框架,具體的工作就要靠程一民去做了。

不過還好,有算學編纂組的底子在,找人變得非常方便。

他直接從上一次合作的人裡面,挑選了幾個還不錯的,作爲自己的助手。

大大減輕了工作量。

而且已經返京的邱廣安,也會抽空過來幫忙。

陳景恪也沒有再和上次那般,當一個純粹的甩手大掌櫃。

時常抽空出宮,親自參與建設,讓大家習慣自己的存在。

又進一步提高了效率。

陳景恪要重新組建算學小圈子的消息,以極快的速度傳開。

算學圈子裡的人,自然非常高興,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加入。

尤其是計官體系,給予了最高關注。

之前算學圈子解散,少了這個紐帶,還沒有正式建立起來的計官體系,再次成爲散沙。

說的難聽點,在衙門裡放屁都不響。

沒人喜歡過這種日子,尤其是品嚐過好日子,再重新落魄,大家更難忍受。

所以,他們對這個圈子的關注度是最高的。

打心眼裡希望,這次的圈子能維持的久一點,

但也有少部分人,心情很複雜。

當初想爭奪話語權,結果好處一點沒落着,反倒惹了一身騷。

關鍵陳景恪突然就成了準駙馬,地位更高了。

早知如此,當初就不和他鬧不愉快了。

總之就是倆字,後悔。

外界對算學小圈子重建,反應並不大。

基本很少有人關注。

如果說有,那就是儒生了。 他們嘴上嘲諷陳景恪天真,被背叛了一次竟然還不吸取教訓。

但心裡卻再次提高了對算學的重視程度。

不過也僅此而已了,算學只是一門應用學科,在思想領域和儒家不構成任何競爭。

儒生重視,也只是覺得算學抱團了,以後不能隨意欺負了。

也就僅此而已了。

別人怎麼看,陳景恪是懶得理會的,只要不跳出來阻止,隨便別人怎麼說。

因爲有算學編纂組的底子在,這一次的小圈子組建速度非常快。

半個月後,組織架構就正式完成,形學編纂組開始投入研究中去。

辦公室,看着外面大廳裡,正埋首學習形學的數十名算學高手,程一民高興的:

“應天府周圍的算學大家,都已經被邀請過來。”

“外地還有一些,我也已經寫信邀請,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趕到。”

“到時形學編纂組纔算真正完全。”

邱廣安頷首道:“不錯,陳伴讀的形學確實高明,我都忍不住想來這裡,跟着大家一起學習了。”

陳景恪笑道:“那可不成,你要是來這裡學習,戶部怎麼辦,到時候陛下可不會饒過我的。”

邱廣安打趣道:“沒關係,讓八公主替你求求情就好了。”

陳景恪很是無語,怎麼都喜歡拿這事兒開玩笑。

看來不把媳婦娶回家,這個梗是過不去了。

“算了,不和你說了,我去給大家上課。”

形學即便是對算學大家來說,也可以看做是一門全新的學科。

靠他們自研,效率低不說,還容易出問題。

所以只能陳景恪這個‘開創者’親自上陣,先將一些基礎知識交給大家。

然後再讓他們做進一步論證和研究。

看着他的背影,邱廣安讚歎的道:

“比起當初,陳伴讀成長了許多啊。”

程一民深以爲然的道:“是啊,現在的他越來越有大將之風了。”

“最可喜的是,他的心沒有變。”

邱廣安沒有說什麼,只是點點頭表示認可。

陳景恪處理算學小圈子的手段,並不算高明。

大家都能看的出來,他想將不聽話的人踢出去。

只是這個圈子,是靠他的學問才組建起來的。

所以沒人能指摘什麼。

真正讓邱廣安刮目相看的,是這一次小圈子的重建過程。

陳景恪親自參與,各種手段用的非常嫺熟。

既凸顯了自己的地位,又不讓人反感。

和上一次的榮譽總編纂不同,這一次他是真正的小圈子領頭羊。

所有人,都是凝聚在他的大旗之下。

不知不覺間,陳景恪竟然已經成長到這種程度。

這讓邱廣安不禁有些恍惚。

現在陳景恪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年輕,還沒到扛旗的時候。

否則,此時的他已經可以拉一批人馬,打出自己的旗號了。

不過這也是他的優勢所在。

時間是站在他這一邊的,可以慢慢佈局。

太孫伴讀,駙馬,未來不可限量啊。

只可惜,自己年齡大了,或許等不到那一天到來了。

算學小圈子很快就步入正軌。

陳景恪親自授課,學生全是算學大家,所以進程非常的快。

只用了不到一個月,基礎方面的知識,就已經學的差不多了。

陳景恪已經準備着手,進行下一階段教學。

算學小圈子外的事情,他也在關注。

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

軍方按照計劃,一個軍一個軍的放還民籍,此時已經完成三分之一的工作。

預計兩年內完成全軍轉型。

不過軍功的重新審覈,已經完成了六七成。

最遲年底會拿出完整的名冊。

也就是說,今年過年朝廷必然會進行一次大授勳。

可以說是萬衆期待。

行政方面的改革進程就更快了,鄉官已經基本就位。

不過配套的吏員,還需要慢慢選拔。

但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官不夠用了。

即便將恩蔭官全都填進去,又通過舉薦從民間遴選了一批,缺口也非常大。

於是吏部就請旨,讓一部分舉人直接出仕吧。

舉人也是可以出仕的,但一旦授官也意味着,不能再參加會試。

所以,只有放棄考進士的舉人,纔會選擇直接出仕。

而且一般只能當輔佐官。

如果當主官,最多能做到縣令一級。

恰好現在缺的就是大量輔佐官,正好適合。

朱元璋也是沒辦法了,只能同意。

這才勉強緩解了官不夠用的難題。

不過這並非長久之法,還是要培養更多後備官員才行。

朱元璋已經下旨,明年二月將再舉辦一次恩科。

時間很快就進入到了八月份,陝西、河南等地普降大雨。

對於缺水的兩地來說,這本是一件好事。

然而雨水也導致黃河水位暴漲,於是在開封決堤了。

所幸,這次決堤的地方,正好在黃河新河道的下方。

這一帶的居民,大部分都被遷走了。

沒遷走的,居住點地勢也比較高,所以並未造成多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而且,爲了減少黃河改道帶來的風險,白英在黃河上修建了一道巨大的水閘。

一點點增加放水量。

同時利用適量的水,搞‘束水攻沙’,沖刷新河道。

此次下方有決堤,他就將位於上方的閘門打開,減少下游水量。

然後率領修建黃河的役夫,不慌不忙的趕過去,將缺口給堵上了。

等到這邊的口子堵住,再將閘門落下來一些,控制水流量。

一場本應該造成重大損失,並被鄭重記錄在史書上的大事件,就這樣戲劇性的結束了。

朱元璋及羣臣得到消息,無不感到震驚。

然後就是欣喜。

朱元璋下旨對白英進行了表彰,同時還調撥糧食,犒賞了所有參與的役夫。

但羣臣並沒有高興太久,很快一個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入應天。

黃河役夫中爆發了疫病,已經有數千人感染。

陽了,現在感覺人都是飄着的。這一章寫了七個多小時。

真的很無語了。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