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第186章 定黃

第186章 定黃

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要放假了?還一放就是一個月。

新都的工期本就挺趕的,後面每個月都有兩萬人輪休。

現在再集體放假一個月,別說兩年完工,三年能不能修好都不好說了。

面對疑問,朱標給出瞭解釋:

“冬日寒冷,施工速度本就緩慢。若再趕上降雪,就要徹底停工。”

“幾十萬人在這裡無所事事,很容易生出事端,不如放假回家。”

“這次集體放假,以後的輪休取消。”

“諸位可以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是以後輪休,還是集體回家過新年。”

結果自然是毫無疑問,回家過年。

中國人對年是非常重視的,但凡有選擇,都會回家過年。

官吏們見此也只能同意放假一個月。

離家近、交通方便的,可以回家過年。

離的遠交通也不便的,可以留下看守工地。

凡是看守工地的,朝廷發放一份過年補貼。

消息一出,整個工地都陷入了一片歡騰。

陳景恪卻知道,朱標這麼做的真正原因,是在幫他推廣剃髮。

朱橚那邊進展緩慢,眼看在地方上的推廣陷入困境。

而洛陽這邊,二十萬軍卒已經全部剃髮,且接受了一個多月的防疫培訓。

已經嫺熟掌握了防疫手冊上的內容。

此時給他們放假,就是讓他們給家裡人傳授防疫知識。

平時民間交流也很少的。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這句諺語就是這麼來的。

但節日例外,尤其是過年這樣的重大節日。

百姓普遍會去集市售賣自己的商品,然後購買年貨準備過年。

哪怕是再窮,也會給家裡添一點喜慶。

說的心酸點,過年的時候,楊白勞還會給喜兒買一根新頭繩呢。

集市就是一個促進交流的場所。

到時候這些剃了發的軍戶們,一起出現在集市上,將會給地方帶去無與倫比的衝擊力。

官僚士紳們將再也無法阻止,剃髮思想進入民間。

不過這種事情全靠自覺可不行,最好讓他們以任務的形式去完成。

否則就浪費了朱標幫忙爭取的機會。

於是陳景恪又把將領們,召集到一起:

“告訴將士們,回家之後一定要將防疫知識告訴家裡人。”

“明年復工之後,我會派人隨機抽查。”

“如果查到哪一家不知道,會有相應的處罰。”

“如果有條件,我希望你們能組織人,在當地集市上宣傳一下防疫和剃髮……”

最後一句話纔出口,陳景恪就知道多餘這麼一說。

以這些將領的風格,肯定會強制攤牌。

果不其然,會議結束後這些將領就給部下下令:

回家後必須將防疫知識告訴家裡人,家中男丁全都要剃短髮。

如果發現誰家沒做到,回來重重處罰。

不光要教自己的家人,逢集市還要去集市上做宣傳。

不過去集市上宣傳比較麻煩,還有一定的危險性。

將會由總旗官負責組織。

總旗下轄五個小旗,共計五十人。

五十名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即便不允許穿甲回去,手中只有一杆長矛,也不是地方宗族能動的了的。

陳景恪雖然不喜歡這種強迫攤派,但也知道這是效率最高的辦法。

況且很多時候革新必須強制推行,否則很容易陷入無休止內耗。

二十萬將士,分批次離開洛陽返回各自的新家。

然後就是部分官吏和工匠。

很快整座工地就空了下來,只留下了一個千戶所的人看守。

朱標是最後一批離開的,陳景恪和徐允恭也跟隨他一起離開。

他們沒有直接回應天,而是乘船進入了黃河新河道。

作爲皇太子,朱標要趁這個機會,親自巡視新河道。

李祺和白英早就得到消息,早早在新河堤入口處等待,朱橚和方孝孺也在。

衆人登上船,白英負責介紹道:

“爲了穩妥起見,新河道現在只引入了三分之二的水量。”

“還有三分之一的水量,繼續沿着舊河道進入淮水。”

“等到河堤被水浸透,所有的隱患都排除,再將所有的水都引入新河道。”

“如此黃河改道工作就正式完成,舊河道就可以廢棄了。”

李祺插話道:“舊河道也不是完全無用,可以縮窄河道,作爲連通黃河和淮水的漕渠使用。”

朱標讚許的道:“李都尉倒是與景恪想到一起去了。”

“當初他設計黃河改道計劃的時候,就曾經說過,可以將舊河道改造成漕渠。”

聞言,除了白英、徐允恭和李祺,其餘人無不露出震驚之意。

什麼意思?黃河改道計劃是陳景恪提出來的?

朱橚震驚的道:“大哥,你說黃河改道計劃是老師提出的?”

朱標笑道:“怎麼樣,沒有想到吧?”

“景恪可不只是醫術高明,他的本事大着呢。”

“有些事情現在還不方便讓你們知道,伱們只需要知道,他是我大明不可或缺的肱股之臣就可以了。”

朱橚不可思議的說道:“老師,你到底還有多少秘密啊。”

陳景恪心下得意,面上裝作淡定的道:

“一點小小的建議罷了,不值一提。”

“多賴陛下和殿下信任,纔給了我這樣的機會。”

方孝孺先是驚訝,然後露出釋然之色。

確實,以陳景恪的才華,在宮裡那麼久豈能一點作爲都沒有。

雖然不知道他具體做了什麼,但肯定不只是黃河改道這一件事情。

之所以沒有傳出風聲,不過是陳景恪低調罷了。

而且一直以來困惑他的幾個問題,也有了答案。

陳景恪身爲太孫伴讀,憑什麼能隨意離開皇宮?

還能組建算學小圈子,光明正大的拉幫結派?

憑什麼敢不經皇帝允許,就擅自將頭髮給剃了,還要大張旗鼓的推廣剃髮。

又憑什麼能得到魏國公的青睞……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爲什麼那麼多人都對他另眼相看?

難道就因爲他醫術好?

現在終於知道原因了。

他還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之前罵人他都是收着的。

就怕罵的太厲害,那些文官集體請願罷免了他的官職。

他倒不是捨不得官職,而是沒了官身做很多事情都不方便。

現在好了,既然自家好友的後臺這麼硬,那還怕個啥。

以後火力拉滿,狠狠地罵那些腐儒。

船隊沿着新河堤順流而下,沿途能看到許多百姓在開挖水渠。

而且不是一處兩處,而是到處都是。

白英興奮的道:“這是地方衙門組織百姓開挖水渠。” “現在將水渠修好,開春就可以引黃河水灌溉田地了。”

“黃河沿岸千萬畝旱田,都將變成上好的水澆田。”

“明年河南、山東和北平南部(河北),就能實現自給自足,無需朝廷救濟。”

“三年之後,北方就可以重新變得富庶……”

聽到這番話,隨行官員皆竊竊私語。

黃河改道,從原本的風傳,到最後的落實。

其實大家心中都很擔憂的,怕黃河失控,怕最後做了無用功。

現在計劃平穩落地,黃河改道順利完成。

是好是壞不用等幾年後,只看冒着嚴寒還熱火朝天,修水渠的百姓就能知道。

此真乃萬世之功也。

一名官員心中一動,站出來大聲說道:

“人爲使黃河改道造福萬民,此乃亙古未有之事。”

“此等壯舉在我大明完成,皆賴陛下和殿下英明……”

“天下萬民,必將世世代代感念陛下和殿下恩德矣。”

不少人心中懊悔,這麼好的拍馬屁機會,怎麼被他給搶先了。

但嘴上卻不敢慢,一起跟着說道:

“陛下、殿下英明。”

朱標笑了笑,說道:“真正應該感謝的是陳伴讀和白郎中,以及所有爲此付出汗水的人。”

陳景恪趁機說道:“殿下,不若豎立一座碑,以紀念此次壯舉。”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

朱標也很是意動,左右看了看,說道:

“也好,希直的文采最好,這碑文就由你來寫吧。”

方孝孺沒有推辭,雖然修黃河沒他的事兒,可如此盛事他豈能不參與一番。

陳景恪又說道:“但‘黃河改道紀念碑’這幾個字,一定要有殿下親筆才行。”

其他人自然也知道該說什麼,紛紛表示必須殿下親筆。

朱標知道他的意思,笑道:“你呀,也學會溜鬚拍馬了。”

陳景恪一本正經的道:“這是全體臣工的心意,請殿下順應民意,莫要涼了人心啊。”

其他人紛紛道:“是啊是啊。”

朱標無奈的道:“真是拿你沒辦法,以後不許如此了啊。”

陳景恪笑道:“是……那誰,還愣着做什麼,快吧筆墨拿過來。”

шωш▪ⓣⓣⓚⓐⓝ▪C○

馬上有內侍取來筆墨,朱標揮手寫下了幾個大字。

不過不是什麼‘黃河改道紀念碑’,而是‘定黃碑’三個字。

“雖然知道是奢望,但我還是向蒼天祈禱,從此黃河能再不起禍患。”

衆人自然又是一片馬屁聲,殿下宅心仁厚什麼的。

之後方孝孺又一氣呵成,寫下了一篇碑文。

講述了事情的經過,讚美了朱元璋和朱標,又表彰了陳景恪、白英、李祺等人的付出。

豎碑的事情自然不需要他們操心,自有李祺這個名義上的總負責人去操辦。

順着新河道一路向東,進入山東地界。

朱標沒有停留,而是直接進入了大運河,準備南下返回應天。

之前大運河山東段一直半通不通,究其原因還是北方缺水。

少了黃河這個主要水源,靠零星的河流,根本不足以支撐大運河。

前世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用了永樂年間。

朱棣派人修繕山東段。

白英也就是在那個時候纔出仕,幫助朝廷成功修好了大運河。

結果自己也累死了。

可是這次修繕大運河,是以犧牲整個山東的水資源爲代價做到的。

本就稀缺的寶貴水資源,就這樣順着大運河流入淮水,然後流向大海。

加劇了山東地區的旱情。

這一世黃河改道成功,完美化解了所有問題。

雖然黃河的年流量並不算特別大,卻能滿足當前的社會需求。

既能灌溉土地,還能支撐起航運事業。

雖然多年後,黃河還會面臨泥沙淤積的情況。

生活在兩岸的百姓,時刻都要擔心黃河決堤。

可比起沒有水,所有的災難都是可以忍受的。

更何況,下一步就是在黃河上游植草種樹。

盡最大可能減少泥沙淤積,控制決堤的次數。

所以,對生活在這裡的百姓來說,利是遠遠大於弊的。

穿越這麼多年,經過這麼久的謀劃,終於爲北方爭取到了一線生機。

看着新黃河,陳景恪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到了這裡,白英和李祺一起下了船。

他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眼下還不是回京覆命的時候。

朱橚則要跟着一起回京去過年。

方孝孺也決定迴應天去看看,用他的話來說,去會一會那羣‘老朋友’。

陳景恪知道,這是嫌寫文章罵不痛快,想當面去噴人了。

陳景恪本來決定留在河南,他要親自盯着防疫推廣工作。

但朱標卻將他勸了下來:

“事情到了這一步,你能做的都已經做了,剩下的就交給將士們吧。”

徐允恭也勸道:“是啊,二十萬將士,加上他們的家眷就有百萬人。”

“這麼多人要是都做不成,你留下也是無用。”

陳景恪知道他們說的是對的,就收起擔心,跟隨船隊一起返回了應天。

——

事實上,情況比他想象的要順利的多。

而且任務完成的還很戲劇化。

經歷過數百年動亂,北方被人銳減。

洪武十四年河南才只有三十一萬戶,一百八十幾萬人,堪稱是地廣人稀。

所以,在這裡安置二十萬軍戶超百萬人口,是很輕鬆的事情。

根本就不會出現土地不夠用的情況。

因爲這裡是未來的京畿之地,戶部和五軍都督府都非常用心。

摻沙子的時候一點手腳都沒敢動。

那真的是每一個普通村子旁邊,安插一個軍戶組成的村子。

軍戶雖然是外來的,可他們都經歷過軍事訓練,戰鬥力更強,也更加的團結。

真要打起來,普通村子根本就不是對手。

這些將士回家後,先是跑去查看了分配給自己的土地。

每一戶都是足額三百五十畝。

都是上好的土地,只是因爲無人耕種荒蕪了。

只要勤勞一些,不出幾年就能成爲當地殷實人家。

看到實打實的土地,將士們頓時就動力十足,對朝廷的忠誠度也是直接拉滿。

然後就熱血沸騰的,投入到防疫宣傳中去了。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