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

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

朱元璋頷首道:“高麗爲藩千年,當地人已經習慣了這種狀態,貿然改變會引起人心騷動。”

“且此地離大明太遠,也難以統治,若不封藩恐不久之後會步入大唐後塵。”

陳景恪點點頭又搖頭,說道:“我贊同陛下前半部分推斷,後半部分有待商榷。”

朱元璋眉頭一挑,心道咱可就喜歡聽你這麼說了。

每次你這麼一說,準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哦?給咱說說你是怎麼看的。”

陳景恪說道:“高麗作爲千年藩屬,當地人已經習慣了向國王效忠。”

“猛然讓他們向遠在幾千裡外的天子效忠,確實會有不適應。”

“大秦一統天下,推行郡縣制也面臨過這種情況。”

“漢朝吸取了秦朝教訓,採用郡國並行制度。”

“慢慢的讓百姓習慣郡縣制,最後削藩成功讓郡縣制落地。”

朱元璋點頭說道:“咱也是這個意思,先在這裡建立藩屬國。”

“至於要不要削藩,以後看情況再說吧。”

陳景恪直接反對道:“不,陛下必須要從一開始就做好削藩的準備。”

“高麗必須被朝廷直管,不可分封出去。”

朱元璋疑惑的道:“哦,爲何?”

陳景恪拿出了自己畫的一張地圖,上面有大明東部沿海輪廓,遼東、高句麗以及日本。

和當前時代地圖的畫法不同,更類似於前世那種。

這不是他第一次畫地圖,朱元璋早就習慣了,所以也沒說什麼。

指着地圖上面日本、苦葉島、蝦夷島、海參崴等地,陳景恪說道:

“陛下且看,大明想要經略這些地方,高麗就是繞不過去的戰略要點。”

“甚至我們可以說,誰擁有了此地,誰就扼守住了整個東北海域的咽喉。”

“這樣的戰略要地,必須掌握在朝廷手裡。”

朱元璋的戰略眼光自然不差,聽陳景恪這麼一提醒,也醒悟過來。

確實啊。

蝦夷島、苦葉島、海參崴這些地方雖然苦寒,可也能生存。

將來也是可以冊封一兩個子孫過去爲王。

關鍵是日本,這片土地纔是最重要的。

高麗就是通往這些地方的鑰匙,自然是掌握在朝廷手裡纔是最合適的。

可問題來了。

“此地離大明太過遙遠,就算以伱之法最終歸於朝廷,治理起來終歸是不方便,這是一個極大的隱患。”

陳景恪說道:“陛下說的是從陸地去高麗,自然路途遙遠。”

“可是從海上走,山東登州離高麗最近處不到四百里。”

“黃河迴歸故道,日後遷都洛陽,政令從洛陽宮經黃河直達渤海,然後換乘海船前往高麗。”

“從黃河入海口到旅順口不過五百里,從旅順口到達高麗也是五百里。”

“一路全是水路,往來非常方便,比起往來兩廣、雲南、四川還要方便,何來遙遠之說?”

朱元璋皺眉道:“海上風浪大,太過兇險啊。”

陳景恪反駁道:“陛下忘了新式海船了嗎,安全性大增。”

“這次護送大明使節團,山東水師就和北元遼東水師進行了一場大戰。”

“我軍主動駛入深海,利用風浪以弱勝強擊敗北元水師。”

“新式戰船纔出現半年多,造出來的多是中小型船隻。”

“據說現在正在造五千料大船,一旦成功渤海、黃海的風浪,將再無威脅。”

“而且青州已經是北方最大的曬鹽基地,稍加發展必是一座極其繁華的城市。”

“有青州作爲支撐點和抓手,可輕易控制住高麗。”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你當初設計黃河改道,在青州設鹽場。”

“還有蠱惑咱開海、組建水師、打造新式海船,是不是就已經算到今天了?”

陳景恪倒也沒有隱瞞,說道:“陛下英明,不過要說專門爲了算計高麗倒也不至於,不過是摟草打兔子罷了。”

“畢竟黃河改道受益最大的,還是河南、山東、北平南部以及整個淮北地區。”

朱元璋搖搖頭,說道:“英明個屁,被你小子騙的團團轉。”

“走一步看兩步的是人才,看三步的是天才,你小子走一步能看五六步。”

“你準備怎麼安排這塊地,一併說吧,也別一點一點往外擠了。”

陳景恪‘嘿嘿’笑道:“是陛下安排,我只是提點小小的建議。”

朱元璋嗤笑道:“行了,別拍咱的馬屁了,快說。”

陳景恪這才正色道:“陛下擔心高麗復叛,我以爲可能性不大。”

“唐朝時,高句麗、新羅、百濟和中原的交流並不頻繁,當地人對中原也並不嚮往。”

“尤其是高句麗和百濟,更是與中原敵對。”

“就算是新羅,也只是迫於高句麗的壓力,纔不得不向大唐稱臣。”

“所以纔有了後來的降而復叛,讓新羅撿了個便宜。”

“但也正因爲大唐曾經徹底征服過他們,讓他們對中原生出了敬畏之心。”

“即便新羅攫取了勝利果實,也依然不敢真的生出叛逆之心。”

“他們始終向中原稱臣,主動學習中原文化和習俗。”

“經過數百年的同化,尤其是程朱理學的傳入,讓高麗大部分人都心向大明。”

“《華夏簡史》的傳播,消除了雙方之間最後一點隔閡。”

“這也是我建議陛下派出使節團的原因。”

“可以說,此時的高麗就是一顆熟透了的果子,等着大明去採摘。”

一席話說的朱元璋也不禁連連點頭:

“有道理,細思確實如此,那你覺得該如何實施統治呢?”

陳景恪說道:“按照陛下之前的計劃,將潭王封在此地。”

“但他這個王只是個傀儡,是過渡性質的。”

“所以,在制度上要做出改變,不能弄成先秦時期的封國,最好效仿漢朝。”

“藩王雖然有極大的權力,但相國等官吏,需要朝廷派遣。”

“然後遷徙高麗百姓到中原定居,現在河南、山東兩省加起來,不足一千萬人口。”

“完全可以在這裡安置百萬人。”

“再從南方人口稠密的地方,遷徙一部分百姓去高麗。” “這次人口清查,定然會查出很多隱戶。”

“這些隱戶都是無地之人,去高麗就給他們分田分耕牛,再分一個婆娘,他們肯定會願意去的。”

朱元璋再次點頭,當初要飯的時候,誰要是給他分田分婆娘,讓他去哪都願意。

“還有大戶人家的奴僕,大明繼承了遼金宋元三朝太多的糟粕。”

“漢唐時期朝廷努力減少賤籍奴隸,隋朝隋文帝更是公開和貴族搶奪人口,不允許貴族蓄奴。”

“據說唐太宗年輕時,因爲家中奴僕太少,土地沒有人耕種,其母太穆竇皇后帶領他們親自種田。”

“只是遼金元乃蠻夷建國,還保留了這種制度。”

“至於宋朝我都懶得再鄙視他們了,他們是第一個主動增加賤籍人數的朝代。”

“甚至一度將平民的地位,貶低到和賤民同等,就這還好意思說自己以文治國。”

“後來大明立國,您老人家日理萬機,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沒顧得上這一塊。”

“這些糟粕制度就被保留了下來。”

“這些奴僕雖然生活在大明的土地上,卻並不能算是陛下的子民,而是他們主人的私有物品。”

“這叫什麼?這叫與君搶民,他們搶奪了本屬於您的人口。”

朱元璋越聽越覺得不對勁兒,聽到後面一腦門黑線,打斷道:

“行了行了行了,咱知道你愛民如子想廢除奴籍。”

“不用拐彎抹角,這件事情又不影響國體,咱就答應你了。”

“你直說,準備怎麼改?”

陳景恪心下一喜,說道:“廢除奴籍,將奴僕改成契約制。”

“契約時間爲五年、十年、十五年不等,期間要保證奴僕的薪酬和基本的權益。”

“時間到了之後,如果雙方都同意,可以到衙門續約。”

“如果雙方有任意一方不同意,則不能續約。”

朱元璋突然沉默不語,讓陳景恪很是擔憂,莫非他不同意?

哪知,朱元璋卻幽幽的問出一個問題:

“你可聽說過納妾救人的說法?”

陳景恪搖搖頭,納妾和救人有什麼必然聯繫嗎?

朱元璋嘆道:“當人活不下去的時候,有人遞過來一根稻草,都是活命的希望。”

“尤其是亂世,百姓無立錐之地,男人都活不下去,女人更是悽慘。”

“哪個大戶人家,要是肯廣納妾室廣收奴僕,即便他再刻薄,也會被視爲大善人。”

陳景恪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是害怕有些窮人,連做奴僕的機會都沒有。

對於這個想法,他只能說很幼稚。

“陛下,大明現在地廣人稀,還遠未到考慮此事的時候。”

“前朝有丁稅,大明準備攤丁入畝。”

“不用繳納丁稅不用服徭役,就算失去土地,百姓還能靠做工勉強餬口。”

“況且,大明未來要給皇子皇孫們建制立國的,又需要大量的人口。”

“就以晉王爲例,他想在碎葉川立國,就算給他五百萬人都不夠用。”

“您有二十幾個兒子,太子現在有三個兒子,未來會更多。”

“太孫也會有很多兒子,太孫的兒子也會有很多兒子……”

“就大明這點人口,就算再翻十倍,都不夠用。”

“現在咱們多解救一個人,未來就能繁衍出十個人來,緩解大明的人口壓力。”

“我們現在面臨的,是與之前任何一個朝代都不一樣的情況,不能再用以前的老思想去衡量問題了。”

“陛下,這是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需要您拿出魄力,做前人連想都不敢想之事。”

朱元璋被這一句‘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給說的熱血沸騰,恨不得馬上推行變革冊封諸王。

然而老朱畢竟是老朱,很快就冷靜下來:

“嘿嘿,一不小心又差點被你小子給忽悠了,什麼做前人不敢想之事。”

“咱只要大明國祚能多延續幾年就滿足了。”

“不過你這個提議確實有幾分道理,攤丁入畝之後,大明百姓身上的重擔減輕了許多。”

“就算真的失去了土地,也能活的下來……”

“嗯,咱想起來了。還要開海,在民間推廣手工業,生產很多商品……”

“如果能賺到錢,肯定會有人擴大規模,僱傭人手做工。”

“如此一來,失地百姓憑藉做工也能活下來。”

“嘿……你小子的算計可真深啊,環環相扣……”

“你能給咱說說,你還設計了那些環節,讓咱也漲漲見識……”

陳景恪憨笑道:“陛下真的太高看我了,有些真不是提前設計好的。”

“世界的規則本就是一張環環相扣的大網,牽一髮而動全身。”

“大明之前的變革,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朝局和民生。”

“之後的每一項改革,其實都是之前變革的延伸罷了。”

朱元璋略微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露出釋然之色。

要是陳景恪真能算那麼遠,他反而要寢食難安了。

只是他不知道,陳景恪是穿越者,是站在歷史高度來做的佈局。

已經不是走一步看五步,而是看的全局,看的幾百年後。

不過陳景恪已經說服了他,廢奴確實會引起權貴和大戶的反對。

可比起當年隋文帝,從士族、勳貴、豪強手裡搶奪人口,難度要小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廢奴的時機也確實成熟了。

以前有人頭稅、有徭役,還有其他各種限制。

真全面釋放奴僕,反而是害人。

現在這些全都取消了,百姓的生活壓力減小。

而且大明現在確實地廣人稀,有足夠的土地分給百姓。

廢奴反而有助於恢復生產,爲後續分封諸王打基礎。

最後一條纔是關鍵的,人口自然優先給子孫後代的封國,你敢和咱的子孫搶人口。

你家族譜是批發的不成?

“好,此事咱會和太子商議,讓他一併拿出改革章程來。”

“等人口和土地清查完畢,和新稅法一起頒佈。”

陳景恪欣喜的道:“陛下聖明。”

朱元璋無視了他的馬屁,說到:“高麗之事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