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

第218章 改土歸流

回到住處,朱雄英就找到朱棡詢問土蠻巴優入籍之事。

朱棡很是不屑的道:“蠻夷而已何須在意,且他們叛服無常,若入了籍再行叛亂,折損的也是朝廷的顏面。”

陳景恪連連搖頭,道:“晉王此言差矣。”

朱棡對他還是很尊重的,說道:“哦,景恪有何高見?”

陳景恪知道,朱棡是很傲慢很有主見的人,想正面說服他很難。

就決定迂迴一下來勸說,於是道:

“晉王欲在碎葉川立國,那裡被異族統治上千年,真正歸屬中原王朝的時間才只有數十年。”

“所以當地人對中原並無太多向往。”

“且那裡是當地方圓數千裡,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但凡大一點的部族,都想到那裡落腳。”

“雖然我不知道那裡到底生活着多少部族,但幾十個應該是有的,總人數至少有四五百萬人。”

“且現在碎葉川歸屬帖木兒汗國,該國國主帖木兒雄才大略,手下控弦之士不下四十萬。”

“你準備如何攻打此地,又如何治理這裡呢?”

朱棡應該早就在思考這個問題,想都沒想就說道:

“帖木兒汗國乃多部族聯合而成,各部臣服他,乃是因爲他兵鋒最盛。”

“我只需正面擊敗他幾次,讓各部族認識到他的脆弱。”

“然後採取分化拉攏之策,離間他和各部族之間的關係……”

說到這裡,他猛然明白陳景恪的意思,對待異族要分化拉攏,而不是一味的歧視打壓。

但他依然有不同的意見:“大明與碎葉川不同,這裡是我們漢人的主場,蠻夷再亂也掀不起風浪。”

“在碎葉川,我們乃客場作戰,自然要拉攏他們。”

聽到他的話,陳景恪想到了一個詞,統戰價值。

誰有統戰價值,誰就受優待,沒有統戰價值的那都是屁民。

統戰價值是哪來的?

抗爭打出來的,順民是沒有統戰價值的。

這種思想,前世他真的是受的夠夠的,沒想到穿越了還能碰到。

深吸口氣,壓下心中的煩躁,他問道:

“等打敗帖木兒汗國,你準備如何治理那片土地呢?”

“將異族全都攆走,從中原遷移百萬人過去,然後慢慢的繁衍生息?”

朱棡搖頭道:“不行,那裡異族力量強大,若將他們全部驅趕走,就是逼迫他們聯合起來對抗我。”

“到那時即便我的力量再強,也扛不住的。”

“我會先穩住他們,用文化同化,讓他們變成我的子民。”

“然後將所有力量擰成一股繩,去征服更多的土地。”

陳景恪說道:“看吧,道理你都懂……大明若想征服更多的土地,內部也需要擰成一股繩。”

“蠻人和夷人確實有些部落叛服無常,但也有部落希望成爲大明的順民,安心的生活。”

“對於他們,我們也需要區別對待。”

“如此過上幾十年,大明再無蠻夷,全都是大明順民。”

朱雄英不停點頭,是這個理啊。

朱棡也陷入深思,良久後才緩緩點頭:“說的不錯,是我太狹隘了。”

陳景恪趁熱打鐵的說道:“況且,伱立國的目的是什麼?就爲了當王?然後呢?”

“我們的理想是不是可以更高一點?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讓國泰民安?”

“蠻夷也是人,也是國家的子民。不將他們治理好,又何談國泰民安?”

“別人可以歧視他們,君主不行……”

陳景恪一番長篇大論,主題思想很簡單,不能歧視蠻夷,要教化他們。

有些話朱棡並不贊同,但總體上來說,他也是贊同這個觀念的。

反倒是朱雄英,一副深以爲然的道:

“說的好,教化蠻夷使其懂禮儀明大義守律法,本就是朝廷的責任,我們又豈能置之不理。”

“我這就寫信給皇爺爺,讓他准許蠻夷入籍。”

陳景恪攔住他,說道:“別急,給蠻夷入籍說起來簡單,但操作不當反會成爲麻煩。”

朱雄英問道:“那你說該如何做纔好?”

朱棡也看了過來,希望能學到一些東西。

陳景恪回道:“人都是有私心的,對於蠻夷部族首領來說,部民就是他們的私有財產。”

“入籍就相當於是將他們的財產充公了。”

“並非所有部族首領,都能和巴優一樣爲部民着想。”

“如果不能解決這一點,恐怕很多部族首領都不會同意入籍的。”

朱棡插話道:“確實如此,而且他們多生活在深山裡,想要出動大軍剿滅非常麻煩。”

“這也是歷代,都拿他們沒有太好辦法的原因。”

陳景恪說道:“辦法其實也有,只是很少有朝代願意去做。”

朱棡問道:“哦,不知是何法?”

陳景恪回道:“這個方法分三步走,第一步分化拉攏。”

“願意臣服朝廷的,必須獻上戶籍名冊,然後朝廷封部落首領爲土司。”

“接下來就是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化。”

“現在蠻夷各部最基層的百姓,只知道有土司,不知道有天子。”

“土司說什麼,他們就聽什麼。”

“沒有民心支持,朝廷想要治理蠻夷各部,就變得非常困難。”

“所以教化這一步尤爲重要。”

“朝廷可以許諾,不管他們內部事務,但要派遣官員去教化蠻夷。”

“使其明大義、懂禮節、知律法……”

“各部土司必須配合教化官員的工作,否則就廢除其職務。”

“只需要一二十年之功,就能讓最基層的蠻夷,知道誰纔是天下之主。”

“如此民心盡皆歸於朝廷。”

“然後就可以進行最後一步了,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不用解釋只看字就能明白是什麼意思。

朱棡忍不住擊案叫好:“好,好一個三步法,好一個改土歸流,世無景恪無解之難矣。”

朱雄英的表情一如既往,甚至有點想笑。

就喜歡看你們大驚小怪,沒見識的樣子。

看看我,多淡定。

陳景恪要是解決不了問題,那肯定是想偷懶。

之後,朱棡派人去調查巴優的身份,不能他說什麼就是什麼。

至於衙門的身份證明,也不是不能作假,還是小心求證爲好。

朱雄英則親筆寫了一封信,將安撫教化蠻夷之策告訴了朱元璋。

幾日後,一封聖旨從應天送來,着太孫全權負責此事。

晉王朱棡及各級官吏,必須全力配合。 對於這個命令,衆人都有些意外。

朱雄英才多大,朱元璋竟然將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給他負責?

只有朱棡和陳景恪知道,這是要提前讓太孫走上臺前。

朱標的身體,確實很讓人無奈。

一開始朱元璋他們還想試一試,萬一病情沒那麼嚴重呢?

畢竟朱標還年輕,用了陳景恪量身定製的療養之法,平時看起來和正常人無異。

結果自然是給大家澆了一盆冷水。

一旦過於消耗心神,朱標就會出現諸如頭疼、頭暈、噁心等症狀。

正是因爲試過,朱元璋纔不得不提前將太孫推向臺前。

否則太子尚在,就把太孫推出來,那也太不尊重太子了。

朱標自己反倒是看的很開……至少表面上如此。

和這道聖旨一起過來的,還有朝廷的邸報。

頭版頭條就是陳景恪設計的飛梭,經過馬皇后親自驗證,要求各地衙門推行。

如果是特別大的改變,衙門肯定會叫苦。

百姓都不富裕,一架織布機價值不菲,不是說換就能換的起的。

大多數百姓寧願用老式的,也不會用新式的。

但這次只是改了一下飛梭,本錢幾乎等於零,推廣起來毫無阻力。

這種好事,衙門自然很喜歡幹。

所以,飛梭正以驚人的速度在大明擴散開來。

此時還沒有人意識到,這一個小小的變動,在開海後會帶來多麼驚人的財富。

且說當下,拿到聖旨之後,朱雄英非常高興。

他很清楚這意味着什麼。

只要能順利完成此事,攜帶大功還朝,就能從紙面太孫,變成真正的太孫。

所以他對這件事情,自然很是上心。

立即就召見了巴優。

巴優也已經知道,這個小少年就是傳說中的太孫。

這幾天又是高興,又是惶恐。

再次見到朱雄英,他立即大禮參拜:“蠻夷之人巴優,參見太孫。”

朱雄英一臉莊嚴,說道:“巴首領免禮。”

待他起身,才又說道:“你的來意我已知曉,對於你的拳拳忠心我心甚慰。”

陳景恪在一旁幫腔說道:“陛下已經命太孫,全權處理蠻夷入籍之事。”

巴優有些驚訝,皇帝竟然將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一個少年?

但此時他也顧不上多想了,連忙再次下拜道:

“陛下聖明,巴優願攜全族入籍,請太孫首肯。”

朱雄英卻淡淡的道:“巴首領莫急,爾等入籍事關重大,我需調查清楚方可……”

他一番言語雖略顯稚嫩,可仗着主動權在握,也將巴優拿捏的死死的。

讓巴優徹底明白,太孫年幼卻不可欺。

心中不禁想起了之前的種種傳聞,感嘆道,果然不愧是天命太孫啊。

有此太孫在,大明未來五十年無憂矣。

這更加堅定了他入籍的決心。

同時也產生了一點小小的私心,如果能趁此機會抱緊太孫的大腿,日後說不定能有一番作爲。

於是,他對朱雄英就更加的恭敬。

當朱雄英提出,想要了解都有哪些部族願意入籍的時候。

他立即請命,願意前往各部打探情況。

朱雄英要的就是這個結果,見他如此上道心中也很高興,面上卻不動聲色的道:

“如此就辛苦巴首領了……很多部落首領對入籍之事,會心有疑慮。”

“巴首領可代我邀請他們出山,選一安全地點,我親自前往與之會面,共同商議此事。”

這就是讓他作爲太孫使者,去勸說各部了。

巴優自然欣喜若狂,立即保證一定會完成任務。

之後他就帶着朱雄英的使節,前往江西各蠻夷部落,宣揚朝廷的旨意。

但朱雄英依然不滿足,他想要的不是江西一地,而是整個南方的蠻夷全部入籍。

陳景恪知道他正雄心勃勃,欲要大展拳腳,就安撫道:

“欲速則不達,不要着急,一地一地的來。”

“先解決江西的問題,將這裡做成樣板,再去經略其他地方,就會容易很多。”

“且,到時咱們還可以藉助江西土司,去聯絡其他地方的部落首領。”

“你只需要坐在家裡,等着心向朝廷的部落首領,前來朝覲就可以了。”

朱雄英還是很信服他的,按捺主了躁動的心。

不過他們也沒有真的坐等,有些事情還是需要提前準備的。

比如,陳景恪就提議,爲所有入籍的蠻夷百姓取一個漢名,並頒發一塊身份標牌。

“取漢名是漢化的一部分,且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至於爲何給身份牌……他們大部分時間,還是要生活在自己的部落裡,使用的是自己原來的名字。”

“時間長了,很可能會忘記自己的漢名。”

“有了身份牌就不一樣,看到牌子就能想起自己的漢名。”

“牌子還能時刻提醒他們,已經是大明的子民,上面還有天子。”

“這個牌子最好做的考究一點,首領的用黃金鑄造,官吏用銅片,普通百姓鐵片。”

朱雄英和朱棡都被說服。

不過朱棡提出了一個建議:“蠻夷入籍人數不會少,不論是用銅還是鐵,需求量都非常大,且鑄造困難。”

“土司和官吏用金銅製作,普通百姓用木料雕刻即刻,大不了選用名貴一些的木料。”

朱雄英也認同的道:“造船廠就有很多樟木,邊角料就足夠製作身份牌的了。”

“而且樟木還有驅蟲的效果,百姓隨身攜帶,還能防蚊蟲叮咬。”

陳景恪也知道自己有失考慮,從善如流改變了意見。

身份牌分三種,首領用黃金鑄造,官吏用銅,普通百姓用樟木。

一面雕刻有戶籍地信息,另一面是持有人的姓名。

牌子做的不大,可以掛在腰上,也可以當項鍊掛脖子上。

設計好造型後,朱雄英就命人去寧波造船廠,取用木材製作身份牌。

如此一個半月後,巴優終於歸來,並帶回一個好消息。

有十三個部落首領願意率部入籍。

但他們希望覲見太孫,當面獲得承諾。

朱雄英早有準備,立即邀請諸部首領前來南昌會面。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