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

接下來藍玉將大軍分成三路,再次橫掃了方圓數百里的地界。

雖然收穫寥寥,卻也極大的壓縮了北元普通牧民的生存空間。

而且春季正是牲畜繁殖季節,不利於遷徙。

在明軍的進攻下,各部落牧民只能四處逃竄,導致大量懷孕的母畜死亡。

可以預見的是,今年草原牲畜產量將會銳減。

而對遊牧民族來說,這是極爲致命的。

待做完這一切,藍玉命王弼率領五萬大軍前去和唐勝宗會和,然後雙方一併撤回遼東。

而他自己則率領十萬大軍,押送繳獲的戰利品踏上了歸程。

至於捕魚兒海,已經化爲一片廢墟。

最終藍玉還是放棄了在這裡築城的計劃,原因無他,太深入草原了。

離最近的慶州還有七八百里距離,在這裡築城必然會受到北元不間斷的襲擾。

面對北元騎兵的騷擾,所謂墾田更是無法進行,只能從後方運送糧草。

而這八百里距離,對大明來說就是死亡之路。

至於沿途修築堡壘,則代價太大且實用性也比較低。

這個戰略最佳的實施方案,是從北平、山西、陝西三省邊界同時動工。

一點點修築工事向北推進,然後形成一張網蠶食草原。

背靠三省,原材料運送之類的都非常方便,進退更加自如。

這其實也是軍方推演出來的最佳方案。

比花費巨大代價,在捕魚兒海修築城池更加可靠。

藍玉作爲高級將領,自然也是知道這個計劃的。

之前說要在捕魚兒海修築城池,不過是爲了鼓舞部下士氣而已。

這會兒真達成了戰略目標,實現了對北元王廷的打擊,自然不會幹這種得不償失的事情。

大軍後撤的路上非常安全,一路連個人影都見不到,更遑論北元的阻截了。

不過藍玉依然沒有放鬆警惕,一路可以說小心翼翼,直到回到慶州城才鬆了口氣。

然後自然就是慶祝,同時派人向朝廷彙報戰果。

戰報送到應天時,已經是六月底。

當時朝廷已經做好了遷都前的所有準備,朱元璋正準備率領文武百官前往洛陽。

戰報的到來可以說滿朝沸騰。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藍玉第一次掛帥出征,竟然就找到了北元王廷?

莫非這真的是天佑大明不成?

關鍵這個戰報還是遷都前收到了,實在是喜上加喜。

朱元璋高興的嘴巴都合不攏了:“藍玉真是好樣的,沒有讓咱失望啊。”

朱雄英興奮的道:“古往今來,有此功績者寥寥無幾,永昌侯就是我大明的衛青和李靖啊。”

陳景恪也覺得驚訝,尤其是得知他們是如何打探到北元王廷所在的時候,更覺得不可思議。

還是那句話,農耕文明攻打草原民族,最大的問題是怎麼找到人。

這情報直接送上門,這還真是天意啊,合該他們立着一大功勞。

然後他就想起了一件事情,貌似上輩子藍玉就因爲這個功勞得意忘形。

私分北元王廷財物,姦淫北元王妃,更是縱兵毀壞了喜峰關。

只希望這輩子,他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

明軍遠征漠北,搗毀北元王廷的消息很快傳出,應天沸騰。

不知道多少人高呼吾皇萬歲,天佑大明。

因爲遷都引起的一點點人心動盪,也徹底平息。

本來因爲大明連年征戰,內部頻繁改革,而有所異動的各異族部落,也紛紛消停了下來。

大明依然是那個大明,威勢更勝從前。

唯一能對他造成威脅的北元都被摁着頭打,其他勢力就更不是對手了。

要說高興的還有一個人,徐達。

徐允恭這一戰可一直衝鋒在前,立下了很多功勞。

關鍵是,他發現了北元王廷所在,是頭功。

僅憑這一份功勞,就足夠讓他在軍中站穩腳跟了。

有句話說的好,前半生看父敬子,後半生看子敬父。

現在徐達正處在兩者之間,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時期。

能不能繼續獲得尊敬,就看徐允恭的表現了。

而徐允恭交上的答卷相當完美。

以後徐達也能拍着胸脯驕傲的說一句:徐允恭,我兒子。

朱元璋很快就擬定了對主要功臣的封賞。

藍玉晉封護軍、樑國公,王弼爵位不變,勳位從第四等的庶長晉爲第三等的都尉。

其他將領也各有賞賜。

至於徐允恭的封賞,不外乎就是升官賞賜財物。

勳爵之類的就不用想了,作爲嫡長子他只能等待繼承老父親的爵位。

關鍵是,一門雙爵乃至多爵,一般只存在於開國那一批人。

後來的享國者再想實現這個目標就非常難了。

這只是關於高級將領和大功之人的封賞,下面一般將士們的封賞,還要等詳細的戰報送過來。

由五軍都督府會同兵部、禮部共同擬定。

朱元璋很懂得拿捏時機,一邊命人召回藍玉大軍,一邊啓程前往洛陽。

他要在洛陽,爲凱旋大軍舉辦一場盛大的歡迎儀式,以此來爲遷都造勢。

同時也讓當地人感受一下,什麼叫大明天威,什麼叫國運昌隆。

這種方法是非常管用的,能迅速穩定人心,有效的避免許多小麻煩。

七月初一,是欽天監選定的黃道吉日,宜出行、遷居。

朱元璋在這一天,率領文武百官,從應天港口登船前往洛陽。

隨行的船隊綿延四十餘里,可見規模之龐大。

登上龍舟,看着港口站的密密麻麻的百姓,朱元璋也是感慨萬千。

“咱在至正十六年進入應天,眨眼就三十二年過去了。”

馬皇后也感慨的道:“是啊,那年你才二十九正值壯年,今年已經六十一了。”

“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

朱元璋說道:“咱的半輩子都在應天度過,若不是爲了大明的長治久安,真不願意離開啊。”

羣臣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纔好。其實他們又何嘗不是如此。

應天是大明的龍興之地,也是他們這羣人的起家之地啊。

他們的半輩子,也同樣是在這裡度過的。

之前還不覺得什麼,這真要走了才發覺,是如此的難捨。

這時朱雄英出來說道:“皇爺爺纔不老,您和皇祖母都能長命百歲,以後日子還長着呢。”

“況且洛陽和應天有水運連通,往返非常方便,您以後可以隨時過來走走看看。”

看到寶貝孫子,朱元璋心中的惆悵頓時消去了許多,笑道:

“哈哈,還是英兒會說話,那皇爺爺就努力活到一百歲。”

皇帝情緒好轉,羣臣纔敢說話,紛紛發表自己對應天的不捨。

然後就是對新都的期待,同時也是對未來的期待。

陳景恪默默的站在後面,他對應天也有極深的感情。

畢竟從出生到現在,也在這裡生活了十八個年頭了,驟然離開自然有諸多不捨。

最不捨的其實還是老一輩,陳遠和馮氏兩口子走的時候,那纔是一步三回頭。

不過他們並不是跟隨大部隊一起走的,而是提前半個月就由福清帶着去了洛陽。

其目的自然是去好好打理一下新家。

不只是他們家,大多數人家其實都是如此,先一步派人過去打理。

等他們到了,可以直接入住。

只不過人家家大業大人口多,可以派遣管家之類的過去。

陳家人丁稀少,只能福清親自過去。

朱元璋也不是婆婆媽媽的人,感慨了一番之後,很快就收拾情緒下令開拔。

船隊緩緩啓程,從長江進入大運河一路向北。

而這也意味着,大明的政治中心北移,也代表着一個全新的格局即將呈現。

等路過山東段的時候,朱元璋站在船頭說道:

“京都放在洛陽,確實很有必要恢復隋唐運河,不知道白英那邊計劃的如何了。”

陳景恪回道:“早就計劃好了,只是大明連年征戰,內部又變革不斷,實在不宜上馬大工程了。”

朱元璋點點頭:“這幾年確實苦了百姓了,接下來你可有什麼大計劃?”

陳景恪搖頭說道:“暫時沒有了,我準備好好經營書院。”

開書院傳授新式學問,這是早就計劃好的,朱元璋也同意了的。

就連書院都有朝廷親自籌建,和洛陽新城一起修築的。

所以朱元璋並不奇怪,而是揮退跟在身邊的人,問道:

“你對大明接下來的政策,有何建議?”

陳景恪說道:“有,我建議接下來五年,大明以休養生息爲主。”

朱元璋眉頭一挑:“哦?這和你以前的激進完全不同啊。”

陳景恪解釋道:“說起來也不怕您生氣,以前的大明在我看來,就像是一座四處漏風的房子。”

“雖然您已經在盡力修補了,但您實在不擅長修房子。”

“表面看這座房子在您的修繕下已經穩固了,實則留下了大量的隱患。”

“在這種時候,我只能用激進手段將有隱患的地方拆除,然後重新夯實地基,並重新加固。”

這話要是別人說,朱元璋肯定會嗤之以鼻,什麼玩意兒也敢說咱的政策有問題?

但陳景恪說,他卻覺得理所當然。

“是啊,若非你出現,咱還不知道大明有如此多的隱患。”

“你現在建議緩一緩,可是覺得地基已經夯實?”

陳景恪點頭回道:“是,也不是。如果大明的目標是漢唐,這些已經足夠了。”

“要想走的更遠,想實現帝國計劃,還需要做的更多。”

朱元璋並不意外這個答案,而是繼續問道:“那爲何你要緩下來呢,需知時不我待啊。”

陳景恪回道:“張弛需有度,之前我們連年對外征戰,內部又進行大變革,已經讓百姓不堪重負。”

“現在是時候讓他們好好歇息一下了。”

大明連年征戰,國庫和民間都已經沒有存糧了,再打下去就會陷入漢武帝的窘境。

內部變革雖然都比較順利,但也帶來了動盪,極大的影響了生產力。

比如強迫百姓遷徙,雖然稀釋了部分地區的人口,讓更多百姓分到了土地。

可那些土地不會自己長出糧食,需要人花費三五年的時間,把荒田改造成良田,然後才能生產出糧食。

說白了,大明表面看強盛無比,內裡實則已經被掏空。

現在需要時間重新積蓄力量。

“而且很多新法的推進其實並不徹底,很多地方依然是新舊法並行……”

“大明也需要時間將新法貫徹到每一個人……”

“開海之後必然帶來工商業的發展,朝廷也需要時間來適應這種變化……”

“交趾需要時間才能消化,楚國也需要時間才能打造好……”

“雲南那邊的土司叛服不定,也需要時間去處理……”

“這一切都需要時間,而這個時間我預計是五年。”

“所以接下來五年,大明需要保持一個相對平穩的政治環境。”

朱元璋眼睛裡露出一絲讚賞,繼續問道:“爲何是現在呢?”

陳景恪回道:“因爲北元,不把北元徹底打痛,他們是不會讓我們休養生息的。”

“而且我們休息的同時,他們也在積蓄力量……”

“到時候雙方就會陷入無止境的拉扯中去。”

“現在永昌侯一舉擊潰了北元王廷,雖然讓僞帝逃走,但直屬於僞帝的部衆損失慘重。”

“他已經無力再彈壓下面的大貴族……”

“據我所知,也速迭兒一直對汗位虎視眈眈。”

“如果我是他,定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所以接下來幾年,北元內部大概率會陷入內亂。”

“這正是我大明坐山觀虎鬥的好時機。”

朱元璋反問道:“難道大明不應該趁此機會擴大戰果嗎?”

陳景恪搖頭道:“如果大明繼續進逼,面臨生死存亡,他們反而會放下成見聯合抵抗。”

“只有他們感覺安全了,纔會斗的更狠。”

“不過草原人有個習慣,爲了彰顯自己的強大收穫人心,必然會南下劫掠。”

“所以我推測,接下來幾年有志於競爭汗位的草原大部落,必然會頻繁南下叩關。”

“大明最好做好防守反擊的準備。”

“而且咱們也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計劃了那麼久的碉堡網計劃,也可以慢慢的實施了。”

朱元璋終於大笑道:“哈哈……好好好,你已經是一名合格的宰相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