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倆分別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從接到朱元璋的信開始做準備,一直到最後計劃完成。
非常的詳盡,連各種謀算都講了出來。
老朱時不時的點評幾句,哪裡做的好,哪裡還需要改進。
朱標、朱雄英和陳景恪,則只有聽的份兒了。
尤其是朱雄英和陳景恪,還是第一次聽到如此細緻的軍事剖析,都覺得受益匪淺。
朱橚則完全不感興趣,在一旁陪馬皇后坐着。
等兩人說完,老朱大笑道:“哈哈……不錯,你們兩個沒有讓咱失望……說吧,想要什麼賞賜。”
朱棡隨意的說道:“沒什麼想要的……如果爹您非要賞賜的話,就多往河西遷徙一些百姓吧。”
老朱笑罵道:“混賬東西,什麼叫我非要賞賜……”
“看在你立下這麼大的功勞的份上,咱就不和你一般見識了。”
“至於河西那邊如何發展,找你大哥商量,以後大明就是他當家做主了。”
朱棡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說道:“那感情好,大哥比爹您好說話多了。”
老朱擡起手佯裝要打,嚇唬了一下後轉頭問朱棣道:
“老四,你想要啥?”
朱棣遲疑的道:“這個嗎……”
老朱沒好氣的道:“和你爹還有什麼不好說的,只要不是要當皇帝了,啥都可以商量。”
朱棣連忙說道:“爹您瞎說什麼呢……”
朱棡打趣道:“爹您怎麼能當着大哥和雄英的面說這話呢,以後私下說。”
“哈哈……”衆人大笑不已。
朱棣坐立不安的道:“三哥,口下留情。”
眼見朱棣真的有些着急了,馬皇后笑道:
“行了行了,你們就別欺負老四了,老四有什麼想要的就說吧。”
“你爹和伱大哥都在這呢,能滿足你的肯定會滿足的。”
朱棣這才說道:“遠洋使節團不是帶回了一張地圖嗎,我看中了一塊地……”
衆人恍然大悟。
老朱非但沒生氣,反而高興的說道:“這是好事,看中哪裡了?”
朱棡插話道:“我來猜猜老四看中哪裡了。”
衆人有些疑惑,這有什麼好猜的?直接說答案不就行了。
朱棡好似沒看到衆人的疑惑,自顧自的說道:
“老四是個有雄心之人,看中的地方定然地域廣闊,且發展潛力巨大。”
“爲了大明本土的安全,周邊是不允許有大的藩屬國存在的。”
“老四肯定也懂這個道理,那麼他看中的地方離大明定然不近……”
“符合這些要求的……如果我沒猜錯,應該是天竺。”
“老四,我猜的可對?”
在分析原因的時候,他語速非常慢,說完還意味深長的看着朱棣。
在座的哪個不是一肚子心眼,頓時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這是在提醒朱棣,不要把封國選在大明周邊,否則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唯獨有一個人毫無波瀾,那就是朱棣。
聽完最後的答案,他豎起大拇指敬佩的道:
“還是三哥瞭解我,我看中的正是天竺。”
看着他一臉“純真”的樣子,衆人都很無語。
馬皇后不禁撫額,怎麼生出這麼個沒心眼的兒子。
雖然……嗯……是吧。
但見他真的選擇了天竺,衆人也都鬆了口氣。
省去了很多麻煩。
朱棣還以爲衆人是佩服他的眼光,得意洋洋的道:
“此地離大明不遠也不近,既不會威脅到大明的安全,又可以獲得大明的支援。”
“和三哥的碎葉川有異曲同工之處。”
衆人連連點頭,確實如此啊。
朱元璋一臉狐疑的問道:“老四啊,老實給咱說,這是誰給你出的主意啊?”
朱棣倒也沒有隱瞞,說道:“就是您派到北平的那個道衍和尚啊。”
老朱有些意外的道:“竟然是他,沒想到他還有這樣的才華,倒是便宜你了。”
朱棣得意不已,這確實是自家親爹送過來的人才啊。
老朱派道衍去北平,還真不是監視朱棣。
因爲當過和尚的原因,他曾經對佛教相當篤信。
爲了勸誡兒子們向善,給每個兒子的封地都派遣了一位高僧。
至於作用嗎,不提也罷。
派到北平的就是道衍。
然後朱棣和他一拍即合,成爲了親密戰友。
朱元璋下意識的將目光看向陳景恪,問道:
“景恪,你以爲如何?”
這種事情,竟然都要詢問他的意見?
朱棡和朱棣都有些詫異,就連朱橚都有些驚訝。
他們知道陳景恪的能力和地位。
可畢竟很少在京城停留,對細節瞭解的並不清楚。
今日才知道,這位妹夫在皇家的地位,比他們想象的還要高的多。
陳景恪其實也挺意外的,沒想到朱棣會將目光放在這裡。
在澳洲和美洲被發現之前……更準確的說,是美洲被發現之前。
碎葉川和天竺,應該是最適合有雄心之人施展拳腳的地方。
朱棡選擇了碎葉川,並不意外。
朱棣這種滿腦子都是打仗,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人,竟然知道選擇天竺,確實出人意料。
不得不說,他撿到了一個寶。
道衍這種妖孽,直接被送到手上。
上輩子兩人聯手掀翻了朱允炆,開創了永樂盛世。
這一世自然是沒這個機會了,不過道衍就是道衍,在這種情況下竟然還在幫朱棣謀劃。
而且一眼就看中了那塊風水寶地。
之前陳景恪就一直在思考,要如何經略天竺。
次大陸乃膏腴之地,沃野千里,水熱條件最適合農耕。
不拿下這裡,簡直就對不起最強種菜民族的頭銜。
只是,雖然天竺人的戰鬥力非常感人,可畢竟人家也是幾千萬人口的次大陸。
大明屬於勞師遠征,還是要小心一些的。
最終,根據前世英國殖民印度的經歷,他初步制定了一個計劃。
只是這個計劃需要一個合適的人去執行。
之前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現在朱棣主動請纓,問題就解決了。
當然,不是讓朱棣去經略哪裡。
他不會玩陰的,幹不來這種細緻活兒。
可是姚廣孝這個大和尚合適啊。
這位妖僧有一千個心眼,玩弄阿三哥還不是和玩弄小孩一般。
想到這裡,他頷首道:“燕王眼光獨到,此地確實是作爲封國的不二之選。”
“而且從天竺往西北可通西域,能和晉王的封國互幫互助,聯手經營西域。”
到時候兄弟倆聯手伺候極西諸國,那可真是諸國的福分啊。 朱元璋回想兩地的地勢,也不禁連連點頭。
確實如此啊。
本來還有些擔心老三勢單力孤,被極西諸國聯合起來欺負。
老四也過去,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極西諸國也只有捱揍的份兒。
朱標自然不會拒絕這個提議,老三老四一個比一個有野心。
將他們的封國放在大明附近,對誰都沒有好處。
現在這種情況,是大家都樂於見到的。
但隨即朱元璋眉頭一皺,說道:“你三哥要經略河西,你再走了,咱靠誰來打北元?”
朱棡替自家兄弟說道:“我大明兵精將廣,區區北元又豈是對手,就算沒有老四也一樣能掃平漠北。”
朱棣連忙說道:“我還是想打北元……我是這麼想的……”
他就將當初和姚廣孝商量的策略講了一遍。
現在大明需要休養生息,暫時沒能力對外擴張。
他們可以先發展水師,組建自己的班底。
等大明實力更強,有能力對外擴張了,再去經略天竺。
“到時候高熾也學有所成,讓他帶着道衍去天竺,我依然留在大明掃平漠北。”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如此也好……景恪,如何經略天竺,你可想好?”
陳景恪點點頭,說道:“先佔領錫蘭島,將這裡打造成前進基地。”
“然後出兵攻打天竺大陸上的國家,不要一口氣消滅他們,而是將他們的王室和貴族變成傀儡。”
“如此就可以削弱他們的貴族的抵抗力度。”
“下一步就是做奴隸貿易,用他們的壯丁幫我們完成工業奠基。”
“如此既可以削減他們的人口,又可以增強我們的實力。”
“同時還要在當地宣揚華夏思想,等時機成熟,再徹底兼併那裡。”
還有一點,和天竺的人口結構有關。
高種姓是外來的雅利安人,其實就是古波斯人,低種姓都是本地人。
作爲高種姓的雅利安人,從來沒有把本地人當人看過。
大明可以藉助高種姓的手,來減少低種姓人口。
可以節省大量的統治成本,還能減少自己雙手的血腥。
雖然有點掩耳盜鈴的感覺,但人嗎,總是喜歡自我安慰。
將大致的計劃講了一遍,大家都覺得很不錯。
只有朱棣覺得麻煩,在他看來直接出兵滅國不就行了嗎。
這麼麻煩做啥?
只是他的意見被大家無視了——雖然這是他的封國。
不過他依然很高興就是了,畢竟要求得到了滿足。
事情商量好之後,朱標開口表態道:
“建立國家需要大量的人才,我以爲可以讓三弟四弟開府建牙,自命僚屬。”
“如此他們就可以更好的培養人才打造班底,爲將來建國打基礎。”
朱元璋欣慰的道:“你能如此想就好……聽到了嗎?莫要讓你們大哥失望。”
朱棡和朱棣自然非常感激。
之後衆人又討論起了經略天竺和碎葉川的細節,除了軍事,大家還討論了文化思想方面。
天竺沒啥好說的,現在也就剩下一個種姓制度了。
武力打破,強行推廣華夏文明就可以。
麻煩的是西域。
現在西域是伊教的天下,大大增加了朱棡統治這裡的難度。
要麼他拋棄原來的信仰,選擇建立一個伊教國家。
但他自然不願意幹這種背祖棄宗之事。
“所以,晉王有兩個選擇……其一,建立一個多信仰的國家。”
“尊重所有人的信仰,然後引入佛道與其競爭,爭奪人心。”
朱標冷笑道:“我選第二個……伊教每征服一地,就毀滅其文字和傳承,強迫其改信伊教。”
“當初西域是佛教的天下,他們用屠刀,在兩百年完成了換天。”
“我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讓他們也嘗一嘗自己的手段。”
陳景恪倒也沒有反對,用什麼辦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統治。
第一種辦法相對容易一點,但會留下禍根。
第二種辦法開頭會很難,但一旦完成就一勞永逸。
這時,馬皇后似乎想到了什麼,突然開口問道:
“景恪,你對儒家思想多有不滿,到底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思想,來統治大明呢?”
朱棡、朱棣和朱橚三人面露不解,怎麼突然問起這個問題了?
朱元璋、朱標和朱雄英,則露出期待的表情。
陳景恪沒想到馬皇后會突然問這個問題。
不過,不論自己想要如何改造儒家,都需要經過他們同意才行。
而且經過這麼久的思考,他也確實有了一些想法,正好溝通一下。
想到這裡,他開口說道:
“司法獨立失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思想決定了形式。”
“司法系統如此,國家也是如此。”
“我們想要建立一個偉大的時代,就必須要有一個偉大的思想做指導。”
“否則,最後都會淪爲君主個人的文治武功,最後人亡政息。”
“漢唐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
漢唐因爲君主個人對文治武功的追求,選擇了對外擴張,打下了遼闊的疆土。
然而因爲缺乏相應的思想做指導,最後又迴歸了保守。
“現在的儒家思想,太過於保守,已經無法滿足大明的需要了。”
“所以,我們需要尋找一種全新的,能滿足我們需求的思想。”
聞言,朱棡似有所悟。
朱棣和朱橚則一臉懵逼。
什麼司法獨立?什麼新思想?你在說什麼啊?
馬皇后繼續問道:“新思想是什麼樣子的?你可有頭緒?”
陳景恪微微頷首,說道:“已經有了一些想法。”
朱元璋精神一振,追問道:“什麼想法,快和咱說說。”
朱標和朱雄英,也豎起了耳朵。
陳景恪斟酌了一下,說道:“新思想不能憑空出現,否則會和華夏文化相沖突。”
“解決這種衝突,就需要耗費我們大量精力,可謂得不償失。”
“所以,最好在華夏原有思想上推陳出新。”
“儒家思想是最合適的,它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非常符合華夏人的傳統習俗。”
“這個優點,我們不能拋棄。”
朱元璋有些急切的道:“你說的這些咱都知道,直接說怎麼改吧。”
陳景恪有些無奈,不再做過多講解,直入主題的道:
“給儒家制定一個更宏偉的終極目標。”
“然後圍繞這個目標,重新解釋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