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澳洲?炎洲!

經過幾個月的準備,銅字模終於打造好,覆蓋主要城市的運輸線路也初步鋪設完成。

大明第一份報紙在千呼萬喚中走下了印刷臺。

朱雄英和陳景恪兩人,一起出席了這重要的時刻。

拿起一份散發着油墨香味的報紙,陳景恪心中感慨萬千。

又一樣前世常見的東西,被弄出來了。

朱雄英就沒有那麼多悲春傷秋了,他也拿起一份翻看起來。

因爲是週報,所以量是非常足的,共計有十大張紙的內容。

第一篇文章是介紹週報的性質的,末尾是一份徵稿通知。

所有人都可以給週報投稿,會有專門的人員進行審稿,被選中就可以免費在報紙上刊登。

還特意強調,是免費刊登,不要投稿人一文錢。

投稿人只需要自付郵費,把文章寄過來就可以了。

這要是放在前世,絕對會被唾沫噴死。

咋,刊登我們的文章,不給我們稿費,還想讓我們出錢?

然而,在這個時代,這就是妥妥的良心。

要知道,在這個年代出書,基本都是自費。

賺不賺錢反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作品能發表,能被更多人看到,能揚名天下。

當然,也有人爲了賺錢寫書,爲數還不少。

只是這種人要麼是名士大儒,寫出來的文章水平很高,大家爭相傳閱。

要麼就是一些文人,匿名寫一些上不得檯面的玩意。

比如某瓶梅。

不論多少人吹捧這本書,都無法掩蓋一個現實,它的作者不敢署真正的名字。

現在有一個面向全國的平臺,願意刊載你的文章,不收你的錢就已經是大善人了,你還好意思要潤筆費?

陳景恪自然知道前世的規矩,可前世是前世,現在是現在。

他並沒有生搬硬套前世的規矩。

不收投稿人的錢,已經是他有良心了。

話說回來,如果真發稿費,反而不方便投稿。

在沒有銀行轉賬的年代,如何給外地投稿人付款就成了問題。

通過信封郵寄?

別鬧了,那是嫌信丟的不夠多。

所以,不收費方便你我他。

第二篇文章是摘錄老朱對吏治的看法,突出一個殺氣騰騰。

第三篇是朱標寫的,對新政的態度。說白了就是表決心,堅持新政一百年不變。

第四篇是朱雄英的,回顧了過往的歷史,然後展望未來,構建一個大一統的大華夏政權。

第五篇就是陳景恪的,標題爲大同世界。

詳細闡述了大同世界的構想,並公佈了一個標準。

物資充沛、精神富足、人人平等、法治文明等等。

在大同思想這本書裡,他對大同世界的描述是人人如龍。

但這個改變太寬泛了,單拎出來還是需要具體一點才更容易讓人理解。

然後他還逐條講解了這些標準,物資充沛包括衣食住行、醫療等方面。

人人有住房、有衣穿、有工作、能吃飽喝好,生病了能得到及時醫治等等。

精神富足,往小了說是人人能享受音樂、舞蹈、書籍,往大了說都能獲得尊重。

他重點解釋的是人人平等這個概念。

重點依據是道德經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

在天地眼中,萬物都是芻狗。

既然都是芻狗那大家都是一樣的,是平等的。

還有佛家的衆生平等,同樣蘊含着人人平等的思想。

將人劃分成三六九等,那是某些人的自私自利之舉,是違背天理的。

所以,一個真正的大同世界,是沒有壓迫剝削,人人平等的世界。

如此才符合天道倫常。

關於法治文明,他將前世的刑罰基本原則,也就是:

罪刑法定、刑罰面前人人平等、罪責刑相適應等拿了過來。

並延伸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等觀點。

論證也很簡單,自古以來就在追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還將歷史上有名的那些強項令給列舉出來,作爲證據。

以此來說明,古人早就注意到這一點了,也一直在追求法治文明。

只不過阻力太大,一直未能成功。

……

後面他筆鋒一轉,承認大同世界很難達成。

但不能因爲做不到就不去做。

正如那些先賢一樣,他們的道德之高,正常人幾乎無法達到。

難道就因爲無法達到,我們就不歌頌不追求了嗎?

這些孤獨的道德標準,在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大同世界也是一樣的。

雖然它很難達成,但有一個正確的目標,我們才能知道該如何治理國家,如何引領華夏走向繁榮富強。

這篇文章,陳景恪已經很收着寫了。沒有抨擊任何思想,連影射都沒有。

只是單純的描繪了自己心目中的完美世界,並用諸子百家,以及古之先賢的事蹟做爲論證。

告訴世人自己不是胡謅的,而是根據先賢思想事蹟推導出來的。

並且還承認無法達成,只是希望能給爲政者提供一個參考。

確保不會引起世人的反感和抨擊,更是爲了避免過早刺激到理學。

他希望能借助這一篇文章,引導世人來思考,大家需要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如果接下來有相關的投稿,他會利用自己的特權,挑選幾篇刊登出來。

如果沒有相關投稿,他就化名寫幾篇刊登。

以此來引導更多人蔘與進來。

等到參與的人多了,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人多了。

他再推出大同思想。

到那個時候,即便對大同思想不認可的人,也會忍不住來翻閱。

只要他們願意翻閱,就足夠了。

理論成熟、論據完善的大同思想,會給他們深深的上一堂課。

這就是陳景恪的計劃,堪稱四兩撥千斤。

方孝孺與人肉搏完全不同。

當然,陳景恪也沒忘記方孝孺。

這份報紙上面,刊登了好幾篇唯物論的文章。

這是朝廷舉辦的期刊,此舉可以說將朝廷對唯物學的態度,明明白白的擺在大家的面前。

而朝廷的態度,最能左右讀書人的選擇。

畢竟讀書就是爲了做官,自然是學習朝廷支持的學問,才能更好的做官。

當年漢武帝並沒有禁絕百家,他只是給儒家開了後門,允許儒生優先出仕。

然後諸子百家就紛紛消亡了。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文章,滿滿當當的寫滿了十大張紙。

大致翻看了一下內容,陳景恪就問出了一個核心問題:

“成本如何?”

解縉回道:“第一期總共刊印了五千份,成本在四十五文左右。”

陳景恪眉頭微皺:“貴,太貴了。”

解縉反駁道:“已經很便宜了,同等內容的書籍,要好幾百文錢。”

陳景恪說道:“但書籍只需要買一本就可以了,週報要經常買。”

“四十五文看起來比書便宜,但一年算下來價格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起的。”解縉無奈的道:“已經將成本壓縮到最低了,再便宜就賠錢了。”

陳景恪摸了摸手中的報紙,說道:“這個紙質量太好了,換成草紙。”

解縉驚訝的道:“啊?這……草紙質量太差了,怎麼能用來印書呢。”

陳景恪解釋道:“報紙的特點就是向讀者傳遞最新消息,並不是讓他們拿回家當經典進行研究的。”

“看完就扔,纔是常態。”

“所以完全沒必要用這麼好的紙張,質量稍微好一點的草紙足以。”

其實前世的報刊雜誌,都是這種思路。

用的都是低品質的紙,就爲了降低成本。

當然,一些珍藏版的特殊期刊除外。

還有些主打所謂高端的期刊,也會弄各種噱頭炒作,維持高價割韭菜。

但這些都不是正常報刊了,不具有借鑑性。

正常的報刊,都會用低質紙壓縮成本。

這時朱雄英也認同的道:“我認爲陳伴讀所言甚是……”

“報紙的目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向讀者傳遞最新消息……”

“只要做到這一點就足夠了,別的不需要考慮。”

“況且,報紙刊載的內容如此廣泛,讀者不可能每一篇都喜歡,大多其實都是看完就扔了。”

“如果他們特別喜歡哪一篇,可以剪下來夾在書頁裡保存,或者乾脆抄錄下來。”

見太子都開了口,而且說的確實有道理,解縉也只能答應下來。

然後重新計算成本,價格直接壓低了一半還多,只需要二十文就能買一份。

陳景恪依然不滿意。

各個方面壓縮成本,並將第一期的印刷量提高到了六萬份,終於將售價壓低到了十文錢。

這個價格不算便宜,相當於一名普通勞工大半天的工資。

但基本已經是極限,沒有什麼壓縮的空間了,陳景恪也沒有再強求。

這個年頭讀書人大多都不缺錢,對他們來說這個價格完全可以說很便宜了。

全年買下來,也才五百多文而已。

解縉又提出了另外一個擔憂,六萬份是不是太多了?

陳景恪告訴他,完全是多慮了。

大明識字的人超過五百萬,六萬份報紙輕鬆就能消化掉。

而且這個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很慢,渠道也很狹窄。

一年前發生的事情,在某些偏僻的地方,可能還是新聞。

所以不用擔心報紙過期什麼的。

除了那幾個大城市,壓根就沒有過期這一說,早晚都能賣出去。

——

倆人剛把報紙的事情處理完,還沒走出大門,就見一內侍急匆匆跑來。

太上皇和太后回來了,請太子和陳伴讀即刻去幹清宮見駕。

兩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意識到情況不對。

老朱和馬娘娘這次出巡,雖然大多數時候都是微服私訪,可一直在向洛陽通報行蹤。

更何況是回京這麼大的事情,正常來說就算不是大張旗鼓,也應該事先告知。

這邊纔好做迎接的準備之類的。

可現在他們竟然沒有任何通知,突兀的就回來了。

而且一回來就緊急召見二人,很顯然是出了什麼事情。

可是,又能出什麼事情?難道是馬娘娘舊疾復發?

兩人也不敢多耽擱,立即趕往幹清宮。

到了大殿,發現朱元璋、馬娘娘都好好的坐在那裡,正和朱標有說有笑的談話。

兩人心中都鬆了口氣,這才上前行禮。

老頭老太太許久沒見孫子,那自然是少不了一番噓寒問暖。

過了好一會兒才談起正事。

“有商人在南洋東南發現了一座島嶼,非常的大。”

“他們沿着海岸線行走了五六天,都沒有看到盡頭……”

“咱已經派人去哪裡打探情況,這次回來是商量一個章程出來……”

聽着老朱的介紹,朱標和朱雄英表情越來越凝重。

這一切要是真的,那這座島嶼可就不一般了。

就算不是全新的大陸,也是一座巨型島嶼,值得朝廷慎重對待。

陳景恪則是心中一動,莫非是澳洲?

馬娘娘一直在留意他的表情,見此露出果然如此的樣子:

“景恪,你是不是知道那是什麼地方?”

朱元璋三人都向他看來。

陳景恪心下無奈,馬娘娘實在太聰明瞭,在她面前真是一點異常都不能露出來。

大腦急速轉動,很快就有了說辭:

“陛下可還記得,我曾經看過一本遊記。”

朱元璋點點頭,這事兒他自然記得。

陳景恪剛入宮的時候,曾經說他看過一本遊記,上面記錄了從高麗到日本,再到南洋的航線。

大明初步探索海洋,就是從這本傳說中的遊記開始的。

“那本遊記裡,提到過那個大島?”

陳景恪用不確定的語氣說道:“那本書裡說崖州去東南萬里,有一大洲名爲炎洲。”

“他們曾經去尋找過,只是因爲船小物資有限未能到達,還對此表示了深深的遺憾。”

“等等……”老朱疑惑的道:“炎洲?十洲三島裡的炎洲?”

十洲三島是華夏神話傳說裡的東西,三島就是方丈、蓬萊、崑崙。

十洲就是十個大洲,炎洲是傳說裡位於南海的一座大洲。

澳洲是西方人取的名字,都穿越了陳景恪自然不會再用。

那塊大陸氣候確實偏炎熱,又多荒漠,叫炎洲名副其實。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不知道,書中說有商人遭遇風暴偏離航線,到達過那裡。”

“最開始那些商人也以爲是一座島嶼,經過仔細勘察才發現,這是一座大陸。”

“其大小應該與北宋的疆域差不多。”

“只是那座島嶼無比的炎熱,缺水多荒漠,只有西南和東南兩個角上有草原森林。”

“於是那些商人就爲這裡命名炎洲。”

“對了,據書上所說,炎洲之上有很多奇特的動物,不爲他處所有。”

“比如,有嘴巴和鴨子嘴巴一樣的小獸,卵生卻以母乳哺育幼獸。”

“還有很多動物,肚子上長有口袋,它們會把幼獸放在口袋裡哺育長大。”

朱元璋、馬娘娘四人越聽越覺得玄乎,什麼長着鴨子嘴的小獸,卵生還吃奶?

還什麼肚子上長口袋的野獸……

這不是扯淡嗎?

但越是如此,他們反而更加相信了陳景恪的話。

傳聞嗎,懂的都懂,自然是越傳越玄乎。

朱雄英追問道:“後來呢,那些商人回來之後沒有上報朝廷嗎?爲何後來再無聲息了?”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不知道,那本遊記裡沒有寫。只說他們也是道聽途說的,不知真假。”

朱標卻若有所思的道:“我猜,他們回來說了,應當是沒有人相信。”

“且島上蠻夷貧困沒有貿易價值,那些商人也就沒有再去,此事也就成了傳說。”

陳景恪補充了一句:“遊記的主人也認爲,應當是商人胡說,我當時也沒放在心上。”

“方纔陛下提起有人在東南發現了大島,我才陡然想起此事。”

這個解釋就合情合理了,至少朱元璋四人沒有再追問,而是選擇了相信。

老朱表情既興奮又凝重,說道:“如果傳言爲真,那裡真的是一塊不亞於大明的大陸……”

朱雄英亢奮的接話道:“那真是天佑我大明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