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花錢是一門學問

身在洛陽的朱元璋、朱標、陳景恪等人,並不知道朱樉正在進行一場生死攸關的大戰。

不過就算知道也沒用,距離太遠,大明有再多力氣也發揮不出來。

大明能做的,就是按照計劃,源源不斷的將各種物資運送到秦國。

現在大明的海外貿易已經非常繁華,幾乎每天都會有幾支外貿船隊離港。

每天也都會有船隊歸來,帶回大量的錢財以及遠方的商品。

前面說過,大明是單方面的商品輸出國,外國連爲大明提供原材料的資格都沒有。

一船船商品運出去,換回的是一船船的金銀,和少量的稀奇事物。

大量的貴金屬流入,必然會導致通貨膨脹。

即便大明早就施行統一的貨幣,原則上貴金屬無法直接作爲‘錢’使用。

但事實上,有太多辦法可以取巧。

比如大宗貿易,我直接用金銀以物易物可以吧?

比如金銀拿到所謂的珠寶店,兌換成錢也可以吧?

總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可能真的完全禁絕金銀貿易。

朝廷的貨幣政策,也只是確保民間小額交易,無法使用金銀而已。

事實上,以金銀爲等價物的交易,依然普遍存在。

以前大明的金銀存量比較少還沒什麼,現在貴金屬大量流入,如果朝廷無法及時解決這個問題。

也必然會導致通貨膨脹。

陳景恪說道:“至少,大額的寶鈔會貶值。”

“寶鈔的信譽再高,也遠不如金銀能帶給人安全感和信任感。”

“所以,朝廷必須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朱元璋摸了摸鬍鬚,說道:“用寶鈔把金銀都收回來不就好了。”

朱標、朱雄英、陳景恪:“……”

朱元璋有些疑惑的說道:“咱說錯了?”

三人同時點頭。

老朱神情如常,沒有看出一點的不好意思:

“嗐,咱不懂這個,就是瞎說的。你們聊,你們聊。”

朱雄英給他倒了杯茶,又端來一盤松子,說道:

“皇爺爺,您喝茶,嗑松子。”

老朱高興的道:“還是乖孫孝順……好好好,你們快商量正事吧,別管我了。”

眼看着三人再次投入討論中去,他眼中閃過一抹失落。

他已經很努力的在瞭解新政,可隨着變革的深入,他越來越看不懂了。

現在一開口就是錯。

大孫子爲啥要給他倒茶端松子?還不是想用這玩意兒堵他的嘴。

哎,真的老了,眨眼就六十五了,不服老都不行啊。

不過……

看到朱標和朱雄英,他心中又充滿了欣慰。

後繼有人啊。

另外三人不知道他的想法,正在討論如何利用多出來的金銀。

之前朝廷一直在想辦法收購民間的貴金屬,然後藏在府庫裡不往外花。

可這並非長久之計。

府庫裡的貴金屬沒辦法往外花,否則會引起通貨膨脹。

錢再多,不能拿出去花,和石頭沒有任何區別。

長此下去,早晚有一天會演變成,國庫裡堆滿了金銀,朝廷卻窮的揭不開鍋的局面。

陳景恪如是說道:“我們必須要想辦法,讓這些錢流動起來。”

“只有流動起來的錢才叫錢,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朱標有些頭大的道:“可是,如何將這些錢花出去?”

“我們已經在不壓榨民力的情況下,拼命的花錢了。”

“可是錢就像是會生孩子一樣,一天比一天多。”

“放在十年前,誰要是給我說,有一天我會因爲錢多而頭疼,我肯定會認爲他瘋了。”

陳景恪說道:“如何花錢,對朝廷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不懂得如何花,甚至有可能因爲錢多而滅亡。”

朱標看着他,問道:“你可有什麼想法?”

陳景恪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道:“有三個國家,一個國家有了錢拼命購買奢侈品享受。”

“第二個國家拿了錢發展商業,他們的商船遍佈天下每一片海域,成爲了海上馬車伕。”

“第三個國家拿了錢發展製造業,幾十年如一日的投入,他們的製造業冠絕天下。”

“陛下覺得,這三個國家誰纔是最終的贏家?”

朱雄英插話道:“那肯定是第三個國家贏。”

陳景恪笑道:“太子英明,第三個國家甚至都不需要用什麼高明的戰術,打消耗戰就行了。”

“無限制消耗戰,見到另外兩個國家的船就擊沉。”

“他的船被擊沉了也無所謂,因爲他製造業更發達,損失一艘能造十艘。”

“而第一個國家和第二個國家制造業不行,損失一艘船就少一艘。”

“最終,所有的一切,都是第三個國家的。”

朱標若有所思的道:“你的意思是,把錢投入到製造業?”

陳景恪頷首道:“對,將錢投入到製造業。”

“陛下還記得我之前說的,如何提高生產力嗎?”

朱標想了一下,說道:“要麼靠民間自發的摸索,要麼拿錢砸出來。”

陳景恪點頭說道:“對,現在朝廷有錢了,可以嘗試拿錢來砸生產力了。”

朱標問道:“那麼,這個錢要如何砸?”

陳景恪早就有了腹稿,當即說道:

“兩條路子,其一等洛下書院的理科開花結果。”

“朝廷可以建立相應的工作室,進行專項研究。”

爲啥要等理科建立起來呢?

因爲只有成了體系,纔可以真正攀科技樹。

否則,砸錢都不知道往哪裡砸。

理科現在只掌握在陳景恪手裡,他將這門學問說的如此厲害,換成一般人肯定會認爲他自吹自擂。

在座的卻都毫不懷疑。

只是可惜,理科現在纔剛剛進入打基礎階段,想出成果還需要時間。

朱標問道:“第二條路呢?”

陳景恪說道:“第二條路,扶持民間製造業。”

“說的簡單點,就是通過金鈔局給作坊主提供低息甚至無息借款。”

“讓他們拿着錢去擴大規模,去研究新技術。”

聞聽此言,一旁的朱元璋眉頭亂跳。

借錢給那些開作坊的人,還低息甚至無息,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他下意識的就想反對。

不過想到新政,他又給忍住了。

算了,他這麼說肯定有他的道理,且先看看再說吧。

朱標皺眉道:“如果作坊倒閉,收不回錢怎麼辦?”

陳景恪攤攤手,說道:“這不是朝廷考慮的問題。”“朝廷只需要建立相應的制度,交給金鈔局去執行就可以了。”

“比如,規定好什麼樣的標準才能申請貸款。”

“還要定死利息是多少……並制定好相應的獎懲措施。”

“然後就給金鈔局一定數量的錢,讓他們拿去扶持作坊。”

“他們放款給誰,怎麼收款都隨他們,朝廷定期去檢查。”

“查他們有沒有扶持作坊,扶持的都是誰,效果如何。”

“同時還要查他們的帳,看是賠了還是賺了。”

“做的不好的,就給予相應的處罰,做的好的就給予相應的獎勵。”

“一旦此事和升遷掛鉤,他們自然會想辦法將其做好。”

說到這裡,陳景恪話鋒一轉,說道:“就算作坊倒閉,出現了一筆壞賬,那又能如何?”

“更多的作坊因爲得到了資金支持,擴大了規模,生產出更多的商品,創造更多的價值。”

“對於整個大明來說,就是實實在在的實力增長。”

朱標眼睛越來越亮,最後忍不住叫好道:

“好,此實乃良策也,我這就讓戶部和金鈔局討論此事,儘快拿出一個章程。”

朱雄英自然就更沒有意見了,還不無抱怨的道:

“有此等良策,爲何不早點拿出來,你這人就是不爽利。”

陳景恪笑道:“就是怕你着急實施,我纔不能提前說,現在時機成熟纔敢拿出來。”

朱雄英翻了個白眼:“你真以爲我只會莽啊?我那是經過仔細考慮的好吧。”

陳景恪自然相信這話,他雖然有些激進,但並不是無腦莽夫。

很多想法都是考慮過得失之後才提出的。

只不過,激進就必然會帶來一定的動盪,會讓一部分人遭受無妄之災。

這是陳景恪不願意見到的,也是朱標不想看到的。

區別是,朱標不想因爲激進引起民變,那樣會威脅到皇權統治。

陳景恪則是爲了儘可能避免無辜之人遭受人禍。

大明已經領先世界,而他們又還年輕,最不缺的就是時間,沒必要這麼着急。

至少在打基礎的階段,不能着急。

等基礎打好了,再考慮適當提速的事情也不遲。

之後三人具體討論了一下金鈔局改制的事情,主要是陳景恪提出大致的方向和框架。

朱標和朱雄英進行補充。

很快就有了一個成熟的想法。

更具體的,則要等戶部和金鈔局商量之後決定了。

事實上,陳景恪對金鈔局的規劃遠不止於此。

這就是未來的央行,在管理寶鈔發行的同時,還要兼顧存貸款等業務。

只不過目前異地存取款非常麻煩,很容易被鑽空子。

關鍵是對這方面的需求還不是很大,陳景恪就沒着急弄。

先讓他們學習給作坊放貸再說,等將來再一點點改革。

解決了一件大事,朱標心情好了許多,半開玩笑的道:

“國庫裡堆滿了金銀,只靠扶持作坊花不了多少,景恪可還有什麼好主意?”

朱雄英迫不及待的插話道:“開展大項目吧,大運河改道,各地基建都搞起來。”

還是那句話,他早就對慢騰騰的變革進程感到不滿了。

時刻想加快進度。

朱標卻搖頭道:“欲速則不達,無序的開展項目,會讓良策變成害民之策。”

朱雄英很是失望,又是這一套說辭,耳朵都聽出繭子來了。

但沒辦法,皇帝是他爹,他只能聽着。

哪知道,陳景恪摸了摸下巴,說道:“太子的話也有一定道理。”

朱雄英沒想到竟然支持自己,驚喜的道:“伱小子終於想通了。”

朱標也投以詢問的目光。

陳景恪點點頭,說道:“以前我們嚴格把關,一是爲了杜絕有人藉機貪腐。”

“二是大家還都不熟悉五年計劃,怕他們爲了政績亂作爲。”

“經過這麼久的學習,大家至少知道了什麼叫五年計劃,也知道了朝廷想要做什麼。”

“是時候稍稍放寬一些審覈標準,多批一些項目下去了。”

“民間每多修一條路,多建一條渠,都是朝廷的固定資產。”

“百姓靠着給項目做工,可以額外賺取一筆錢。”

“有了錢就會去消費,帶動商業的繁榮,刺激生產……”

“如此,作坊生產出來的商品,才能賣的出去。”

“作坊主纔有動力去搞擴張……我們扶持製造業的計劃才能落到實處。”

“這就是一個循環,我稱之爲大內循環。”

“如果再將外貿算進去,就是內外雙循環。”

對於這個內外雙循環的概念,朱標和朱雄英都非常的感興趣。

一旦建成,大明的經濟將實現真正的騰飛啊。

看來,是時候放寬項目審覈了。

以前不願意大動干戈還有個原因,怕耽擱了糧食生產。

現在有了南洋糧倉,這方面的隱患解決了,完全可以抽調一些民力去做別建設。

朱雄英自然是一萬個支持,他對目前緩慢的變革,是極爲不滿的。

但朱標卻穩如泰山,做事往往謀而後動,從小處着手一點一點去改變。

儘管心裡已經同意此策,可還是問道:

“貪腐的事情如何解決?這麼一大筆錢發下去,不知道有多少能落到實處。”

陳景恪說道:“陛下的擔憂很正常,說句喪氣的話,發下去一貫錢,能有五百文用到實處就已經不錯了。”

“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有這五百文落到實處,就足以讓百姓的日子好過許多。”

“經年累月下來,國家就會變得大不一樣。”

一旁的朱元璋聽的直皺眉,終於忍不住說道:

“怕什麼,敢貪這個錢咱誅了他九族。”

“將錦衣衛全都撒出去,監視所有項目的執行。”

“過完年咱就和你娘微服私訪,幫你盯着地方。”

“咱倒要看看,是咱的刀利,還是他們的脖子硬。”

朱雄英也激動的說道:“革新就應該大刀闊斧,不要怕遇到問題。”

“革新遇到的問題,就用革新去解決。”

“左右不過是逢山開山,遇河搭橋。”

朱標終於點頭,項目資金被貪這是必然的,但只要有一部分被用到實處就足夠了。

而且官員貪了錢,就相當於是有把柄掌握在朝廷手裡。

如此,他們就只能更加效忠朝廷,或者說效忠大明這個系統。

否則這個系統隨時能將他殺死。

都不用另外找理由,直接查貪腐就可以了。

想到這裡,他終於點頭說道:

“好,那就通知內閣,放寬審覈標準。”

“還有,那個內外雙循環,你詳細解釋一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