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鹽湖之利,中條之險!

洛陽皇宮。

太極殿,作爲皇宮的核心,巍峨聳立,金碧輝煌,彷彿是權力與榮耀的象徵。

殿內,燭光搖曳,空氣中瀰漫着一股沉靜而又緊張的氣息。

司馬懿身着深紫色的朝服,肩披金色繡邊的披風,步伐穩健地跟隨在大內官的身後,穿過一道道繁複的門廊,向太極殿深處走去。

他的面容沉靜如水,眼神深邃,透露出一種不怒自威的氣質,額頭的皺紋彷彿在訴說着歲月的滄桑和無數的戰場經歷。

每一步都顯得那麼從容不迫,彷彿無論面對何種困境,他都能找到破解之法。

終於,大內官停下腳步,輕輕推開門扉,司馬懿也隨之踏入殿內。

一眼望去,龍椅之上,年輕的皇帝曹叡正襟危坐,眉宇間透露出一股難以掩飾的憂慮與焦躁。

曹叡身着金黃色的龍袍,頭戴十二旒冕,冕上的珠簾輕輕晃動,映襯出他略顯蒼白的臉龐。

他的雙手緊握成拳,放在膝蓋上,顯然,前線傳來的戰報讓他心緒難寧。

司馬懿見狀,立即行大禮參拜,動作流暢而莊重,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他對皇權的敬畏。

曹叡的目光在司馬懿身上停留片刻,似乎在尋找着什麼,隨後微微點頭,示意大內官賜座。

“河東被破,中條山被賊人所據。”曹叡的聲音低沉而有力,直接切入正題,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

“其可能迅速翻越中條山,進逼洛陽,爲之奈何?”

司馬懿聞言,心中一震,臉上卻依舊保持着鎮定。

他緩緩擡起頭,目光與曹叡交匯,那雙經歷過無數風雨的眼睛裡閃爍着智慧的光芒。

他花了片刻時間消化這個消息,腦海中迅速閃過各種可能性和應對策略。

“翻越中條山,非是易事。”司馬懿的聲音沉穩而有力,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

“臣下以爲,漢國會北上攻取太原郡,或是進逼上黨,以擴大其勢力範圍。”

曹叡聞言,眉頭緊鎖,搖了搖頭,語氣中帶着不容置疑的堅定:“翻過中條山,便可直指軹關,過了軹關,河南之地,其將一馬平川,直逼洛陽。”

司馬懿微微眯起眼睛,心中暗自思量。

曹叡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軹關作爲洛陽八關之一,其戰略地位極爲重要,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

但他更清楚,戰爭不僅僅是地圖上的線條和箭頭,更是對人心、對後勤、對策略的全方位考驗。

“山道艱險,後勤難以爲繼。”司馬懿緩緩說道,試圖說服曹叡。

“況軹關乃天險,豈能隨意攻破?臣下以爲,漢國此舉,或許只是想要擴大戰果,以震懾我軍。”

曹叡的目光銳利如刀,直視司馬懿:“朕與你總理抵禦漢國之任,不管是漢國從哪個方向過來,朕希望你都能擋得住!”

司馬懿聞言,眼神一閃,心中已有了計較。

他深吸一口氣,語氣堅定:“那臣下需要十萬以上的人馬,並且完全受臣下節制,方能確保萬無一失。”

曹叡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絕:“十日後,朕爲你鑄臺踐行,命你爲大將軍,率領大軍,擊敗漢軍,保衛洛陽!”

決定既定,兩人之間的氣氛似乎輕鬆了一些。

司馬懿起身,再次向曹叡行禮,表示領命。

十萬兵卒在手,便是漢帝親臨,他也有自信守住。

打不過你。

當縮頭烏龜難道還不會了?

接下來的幾日,司馬懿忙碌於調兵遣將,籌備糧草,同時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

這一戰不僅關乎國家的安危,更關乎他個人的榮辱。

每當夜深人靜之時,他都會獨自坐在書房,對着地圖沉思,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力求做到萬無一失。

十日之期轉瞬即至,洛陽城外,一座高臺拔地而起,四周旌旗獵獵,兵馬整肅。

曹叡親自爲司馬懿送行,他站在高臺上,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彷彿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大將軍,此去務必全勝而歸,朕與洛陽百姓,皆盼你凱旋!”曹叡的聲音響徹雲霄,充滿了對司馬懿的信任與期待。

司馬懿身披戰甲,手持長劍,單膝跪地,聲音鏗鏘有力:“臣定當竭盡所能,不負陛下重託,誓死保衛魏國!”

隨着一聲令下,鼓聲震天,戰馬嘶鳴,大軍浩浩蕩蕩地出發,向着未知的戰場進發。

司馬懿騎在戰馬上,背影挺拔,他的心中充滿了必勝的信念,以及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這一戰,將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役,也將是魏國曆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司馬懿率軍抵達函谷關的那一刻起,天空似乎都爲之變色,陰雲密佈,預示着即將到來的風暴。

關隘之上,旗幟獵獵作響,士兵們嚴陣以待,氣氛緊張而凝重。

司馬懿站在高處,目光如炬,審視着遠方模糊的地平線,心中盤算着即將展開的戰局。

情報如雪花般紛紛而至,每一封都承載着前線緊急的軍情。

漢軍竟舉兵十萬,兵分兩路,一路如猛虎下山,直撲河東;另一路則如蛟龍出海,直指弘農。

這兩路人馬聲勢浩大,卻難以窺其虛實,不知哪一路纔是主力。

更令人不安的是,漢國皇帝劉公嗣竟親自坐鎮華陰城,其決心之大,可見一斑。

司馬懿眉頭緊鎖,雙手揹負身後,目光在地圖上緩緩移動,心中迅速盤算着應對策略。

中條山地形險峻,若漢軍真的翻越此山,軹關將成爲第一道也是最爲關鍵的防線。

於是,他當機立斷,命令一萬精兵即刻前往軹關,在邵亭駐紮,嚴陣以待,以防漢軍偷襲。

這一萬精兵,皆是經過嚴格挑選,訓練有素,士氣高昂,他們的任務是死守軹關,絕不能讓漢軍有絲毫可乘之機。

部署完畢,司馬懿又轉身望向弘農方向,那裡將是主戰場。

他深知,漢軍既然分兵兩路,那麼弘農方向的壓力必然不小。

於是,他命令其餘大部兵馬,立即向弘農進發,準備迎戰即將到來的漢軍。

至於太原郡與上黨郡方向,司馬懿並未派兵前去,因爲他心中已有計較,那兩處地形複雜,易守難攻,漢軍若想攻取,必將付出慘重代價,而自己只需集中兵力,應對眼前的威脅即可。

當然

真正的原因是,曹叡現在怕極了,根本不讓他分兵太原與上黨。

但實際上,此二地相隔太遠,便是分兵了,也無太多作用。

現在最關鍵的是,要知道漢軍的主攻方向!

雙方斥候在戰場上穿梭如織,不斷蒐集着對方的情報。

這些斥候,皆是身手矯健,機智過人,他們在戰場上如魚得水,來去自如。

他們帶回的情報,如同一幅幅拼圖,逐漸拼湊出戰場的真實面貌。

原本迷霧重重的戰場,也在這些情報的匯聚下,漸漸變得清晰起來。

司馬懿坐在營帳中,手中緊握着一份剛剛送來的情報,眉頭緊鎖,沉思良久。

此戰重要非常,他必須謹慎行事,不能有絲毫的疏忽。

他擡頭望向帳外,只見天色已晚,營火點點,士兵們正在忙碌地準備晚餐。他們的臉上,既有對即將到來的戰鬥的緊張,也有對勝利的堅定信念。

司馬懿站起身來,走出營帳,來到士兵們中間。

他環視四周,沉聲道:“將士們,漢軍即將到來,這一戰,我們將爲魏國的榮耀而戰,爲我們的家人而戰。此戰,必勝!”士兵們聞言,紛紛振臂高呼,士氣高昂。

“此戰必勝!”

“此戰必勝!”

“此戰必勝!”

喧囂過後。

夜色漸深,營地裡一片寂靜,只有偶爾傳來的馬嘶聲和士兵們的低語聲。

司馬懿躺在牀榻上,卻難以入眠。

他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戰場的畫面,心中盤算着各種可能的情況和應對策略。

這一戰,他可絕對不能輸啊!

而另外一邊。

華陰城。

城外,聯綿不絕的軍營如同巨龍般蜿蜒,帳篷一頂接一頂,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彰顯着大漢大軍的雄壯氣勢。

在這片喧囂與肅穆交織的土地上,龍帳之中,一位年輕的帝王正端坐其中,他便是大漢天子劉禪。

劉禪身着一襲金黃色的龍袍,衣襟上繡着繁複的雲龍圖案,金色的冠冕在陽光下閃耀着耀眼的光芒,映襯着他那張略顯稚嫩卻又不失威嚴的臉龐。

他的眼神時而凝重,時而閃爍着睿智的光芒,彷彿能洞察一切。

此刻,他正專注地聽着前方不斷傳來的戰報。

軍營內,燭光搖曳,映照出一張張緊張而專注的臉龐。

加之間軍司的密探們如同幽靈般穿梭於敵我之間,不斷刺探着魏軍的動向,將一份份珍貴的情報送到劉禪的手中。

這些情報如同拼圖一般,在劉禪的腦海中逐漸拼湊出一幅完整的前線局勢圖。

魏軍主力如今正囤積在弘農一線,如同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守護着魏國的門戶。

而中條山方向,亦有魏軍一部駐守,山勢險峻,易守難攻,想要翻越這座天然屏障,無疑是一場艱難的考驗。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太原郡與上黨郡,魏國卻似乎並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兵力空虛,防守薄弱。

諸葛亮此刻正站在劉禪的身側,他身穿丞相袍服,面容清癯,眼神中透露出深邃的智慧。

他朝向輿圖,手指輕輕劃過地圖上的山川河流,彷彿在尋找着那決定勝負的關鍵所在。

“陛下。”諸葛亮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彷彿能穿透人心。

“進取弘農,難度極大,魏軍主力集結於此,強攻之下,恐損失慘重。翻越中條山,亦是艱難,山路崎嶇,糧草難運,士兵疲憊,難以持久。不若經略太原、上黨,此二地魏軍防守薄弱,短時間內,我軍定能有所收益。”

劉禪聞言,眉頭微蹙,目光在地圖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權衡着諸葛亮的建議。

他的心中,其實早已有了計較。

曹叡這是怕了,怕漢軍突破弘農、翻過中條山,直驅洛陽,將兵力都放在此二地了。

但.

現在的時間站在他這邊,每一場勝利,每一個戰果,都能讓魏國的國力一點點被削弱,讓勝利的天平一步步向他傾斜。

甚至時間的流逝,漢國都能佔據主動。

原因很簡單。

他佔據了中條山。

中條山因其險峻的地勢和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它不僅是防禦外敵入侵的天然屏障,也是進攻敵方的重要通道。

在戰國時期,魏國就曾利用中條山的地理優勢,迫使秦國向西發展。

在東漢時期,大將鄧禹在中條山北大敗王匡軍,爲劉秀在洛陽建立北部防線奠定了基礎。

唐末時期,朱溫控制了中條山地區,使得唐朝皇族無法反抗。

金末時期,中條山更是成爲金、蒙雙方爭奪的焦點,雙方在此地展開了長達十多年的激烈戰鬥。

佔據了河東,便是擁有了中條山的所有權,劉禪已經具備戰略主動了。

更不用說,漢國終於可以完全利用中條山下的鹽池之利了。

中條山下的鹽湖,史學家稱它囊括了“九分天下鹽“,誰能夠佔領這裡,就意味着誰就能掌握天下的命脈。

所以,從黃帝起源時代一直到唐、宋、明,無數統治者都派重兵重臣守護着這條山脈,捂緊自己的錢包。

夏商時期,人們已經聚集在中條山一帶,從事採掘銅礦和煉鑄生活。

佔據中條山爲後勤基地,進可圖中原,退可守關中——這是周人崛起之時,周武王姬發的戰略規劃。

與姬發有同樣想法的,還有春秋時期晉國的晉文公,以及戰國時魏國的魏文侯、魏武侯:晉國佔據運城盆地,藉助中條山快速發展,當國力強大之後,得以率軍向南進入黃河谷地,圖謀中原;而魏國憑藉中條山的銅礦,率先崛起於戰國七雄之中。

漢國大可藉助鹽池之利,發展經濟,讓漢魏兩國的差距越來越大。

思及此。

劉禪緩緩開口:“丞相所言極是,弘農、中條山,雖爲要地,但魏軍重兵把守,強攻不智。太原、上黨,兵力空虛,正是我軍進取之機。傳令下去,即刻調集兵馬,準備攻打太原、上黨。”

隨着劉禪的一聲令下,軍營內頓時忙碌起來。

將領們紛紛領命而去,士兵們也開始忙碌地準備戰鬥。

諸葛亮則繼續留在劉禪身邊,爲他出謀劃策,確保這場戰役的萬無一失。

夜幕降臨,華陰城外,軍營中的燈火依舊通明。

而劉禪不求速勝,而是穩紮穩打,一口一口的將魏國吃進肚子裡面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