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沒有攻不破的雄關

“可是漢太祖乃是自武關入關中。nbsp起初陳涉大軍可是在函谷關關下就被章邯擊破。”

殿中不知是誰小聲嘀咕了一句,這就是鑽牛角尖了。漢太祖就是劉邦,習慣上稱漢高祖,事實上的廟號是太祖。

杜黃裳笑着說:

“臣以爲武侍郎言之有理。函谷關是用來幹什麼的?就是用來拱衛關中,關中不保,函谷關獨存又有何意義?姜維守住了劍門關,漢祚還不是照樣不能延續嗎?臣以爲守關者,並不是獨守一關,而是要看整體,雄關只不過是戰線上的一處緊要點,若把堅守的希望完全寄託於雄關,則雄關必不可守。劉裕北伐,被阻於潼關,而沈田子自武關入,武關一破,潼關即無可守,故臣以爲雄關的守不能單守雄關。”

這是講的防禦上的點線面結合了,杜黃裳此言一出,衆人紛紛贊成,陸贄卻一直不說話,李誦就問道:

“陸相公以爲如何?”

陸贄起身道:

“不知陛下是問兵事還是問政事?”

“兵事如何,政事如何?”

陸贄道:

“若是言兵事,則就事論事,雄關攻守成敗,形勢不同,成因不同。兵員素質,統兵大將是誰,糧草兵器是否充足,內部是否上下一心,友軍是否可信,防範是否嚴密,戰術是否得當,士氣如何,均能決定戰事成敗。比如哥舒翰守潼關,己方兵疲師弱,堅守不出,則安逆破關無門,一旦出戰,三十萬大軍毀於一旦。即使事事具備,雙方實力相當,也難料成敗,比如此次,劍門易守難攻,若劉闢遣精兵銳卒,老成大將駐守,嚴秦即使能破關,也必定會付出一定的傷亡代價。”

“若是言政事,則正如武侍郎所言,天下並無攻不破的雄關。雄關能否起到作用,看的是人和。孟軻嘗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賈誼雲‘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若廣施仁德,民心所向,平地亦可起雄關,若倒行逆施,暴虐殘民,雄關不過是平地。昔者秦以函谷關爲天險,扼雄關而制六國,最終席捲天下,結果陳涉義旗一舉,天下響應。函谷關也未能庇佑強秦。”

“除此而外,昔者太宗曾多次與臣下論打天下與治天下之難易,皆以爲治天下難於打天下。如天下承平日久,則將士百姓難免生驕惰懈怠之心,若強敵猝至,則雄關也不可守。”

到底是一代名相啊!李誦努力剋制住站起來的衝動,臉上也努力保持平靜,可是他的表情卻出賣了他,其他各大臣也對陸贄的表現深感敬佩,不過誰都沒有看到杜黃裳臉上掠過一絲不快,而是聽到杜黃裳說:

“陸相果然高見!杜黃裳佩服佩服!”

不過別的大臣雖然沒有看見,但是李誦卻是坐在大臣們的對面,馬上就發現了杜黃裳的醋勁,想想也可以理解,杜黃裳熬了這麼多年才坐到執政事筆,而陸贄十多年前就是如此,而且陸贄的名望更是遠遠超過杜黃裳,此時見陸贄表現出如此胸懷遠見,心裡不擔心不嫉妒纔怪呢。不過杜黃裳雖然不爽,李誦可不希望自己的股肱重臣們把精力耗費在鉤心鬥角上,這些人能力太強,鬥起來一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陸贄當年就曾經活活玩死了另一個宰相竇參,想到這裡,李誦笑道:

“陸相公此言果然是至理明言,天下確實沒有攻不破的雄關,杜相公的胸中只怕也有百萬雄兵啊!杜相公和陸相公以及各位都是朝廷柱石,胸中有經濟大計,得相若此,真是朕的福氣。方今大唐內外皆有憂患,有諸位同心協力,何愁大唐不能重現開天盛況!”

這就是目標激勵法,一般而言,在目標明確一致的前提下,團隊內部在目標沒有達成之前,內耗不會太過強烈。李誦在這裡講的話是在告訴大家,自己不是守成之君,對大臣的要求很高的,請你們把注意力放到工作上來。內耗這種事情不管哪個時代哪個國家都有,並不像某些作者認爲的那樣只是中國特色,只要人性中有雄心或者說野心,內耗就不會消失,李誦也不指望內耗消失,相反他還認爲適當的內耗可以促進朝臣之間的競爭,因而在這裡只是特別咬重了“同心協力”四個字,相信以這一幫人精的聰明,不會領會不到自己的意思。

果然,李誦這麼一說,杜黃裳和陸贄就都回過味來,兩人率先站起來,其他大臣們有反應過來的,也有沒反應過來的,都跟着二人站起來齊聲道:

“臣等敢不盡心盡力!”

接着李誦就嘉勉了衆人一番,同時下詔,效仿太宗,讓在長安的五品以上大臣上書論時弊,每人至少十條。五品以下官員也可以越職言事。

“天下沒有攻不破的雄關!”

議事結束以後,李誦心情明顯大好,情緒也微有些激動,嘴裡唸叨着這句話。皇帝的高興讓李忠言的臉上也佈滿了笑容,忙前忙後,動作也大了許多。李誦見他無事忙,叫道:

“傳今日當值的翰林學士來見。”

“是。”

不多時,翰林學士來到,李誦吩咐道:

“將此戰例發往武學,命武學上舍討論此事,學子各抒己見,文章彙集成冊,朕要親閱。”

“遵旨。”

今日當值的翰林學士是李絳,本身就在武學中兼職,領命後馬上就準備去草擬聖旨,卻又被李誦喊住問道:

“李學士,朕交給你辦的事情如何了?”

李誦問得正是宣傳事宜,在那日出宮後,李誦將此事交給李絳籌劃,李絳曾經擬過一個條陳上奏,李誦準了以後,給李絳在禮部安排了一個實官,讓他專心此事,所以李絳雖然還在翰林院但是倒是不常當值了,見李誦問起,李絳忙回答道:

“微臣這一兩個月盡心此事,組織收羅了一些士子寫些陛下所說的話本,內容是歷代盡忠報國的英烈事蹟,交給說書藝人或戲班子,眼下長安城內正風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