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柿子要揀硬的捏(上)

“這個吳少誠,勤於政事,精於軍事,真是個人才啊!”

看完了吳少誠資料的李誦不禁感慨道。

點子不是一般的扎手啊

。一個割據二十幾年的人,富有謀略,部下組織嚴密,兵精將勇,而且對官軍有巨大的心理優勢。這個人物已經屬於不可挽救對象,只能實行無情的專政,而且專政要快,猛,狠才能對其他各鎮形成威懾。歷史上的元和中興,在憲宗死去僅僅幾個月,原來歸順朝廷的各個強鎮就復叛,原因何在?除了鞏固不夠外,朝廷的軍功水分較大威懾力不夠只怕也是一個方面。

元和的幾次討伐,楊惠琳是被部將所殺,西川軍和淮西軍、河北軍、淄青軍比起來都不能算強悍,劉闢也是廢料一個,李琦是被部將所擒。討平淮西是在吳少誠死後,花了三年多時間,耗費五百萬緡財物,最後還是靠着李愬出奇兵一錘定音,討伐淄青是靠着淄青內亂,劉悟投降,魏博是田弘正心甘情願聽命朝廷,討伐成德半年勞而無功,費錢百萬緡,還折損了酈定進,最後是李師道被殺嚇乖了王承宗,這些軍功換了李誦也不會放在眼裡,何況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呢?

柿子還是要揀硬的捏呀。不過捏硬柿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朝廷也需要時間積蓄力量,整訓軍隊,於是李誦一方面開始了積極籌備,另一方面開始準備迎接一個影響深遠的日子。

永貞元年四月十三日,是一個寫進了歷史的日子,這一天朝廷策試製舉之士,在“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中校書郎元稹、白居易,監察御史獨孤鬱,前進士蕭俛、沈傳師等人脫穎而出。不久,朝廷任命元稹爲右拾遺,獨孤鬱爲左拾遺,白居易爲周至縣慰,集賢校理,蕭俛爲右拾遺,沈傳師爲校書郎。

白居易打破腦殼也想不明白爲什麼自己去年和元稹一道立下功勞,今年卻不能像元稹一樣留在朝廷擔任諫官。只得在周圍一片唏噓聲中,離開了長安,來到了周至這個離長安不算遠的地方。他哪裡知道,皇帝懷有私心呢?

這一段時間,李誦對宰相重新進行了分工,本來輔助陸贄的李吉甫開始獨當一面。在會議過後,由於確定了主攻淮西,李誦考慮再三,決定讓太子李純負責對淮西的準備工作。

李誦的考慮其實很簡單,歷史上李純做皇帝時殺伐決斷,英姿勃勃,可是兒子穆宗一即位就把他十幾年努力的成果敗個精光,原因何在呢?聯繫到歷史上許多英明的皇帝(李誦提前把自己歸入了此列)繼任者大多出息不大,原因就在於由於權力的分配,爭奪問題,太子往往得不到有效的鍛鍊,而且無所事事,精力過剩難免會做點不求上進傷風敗俗的事情來,造成繼任者耽於玩樂,興趣不在治國上,能力也不足以治國服衆,所以李誦決定提前讓李純擔負點責任。

當然,李誦之所以這樣安排確實也是因爲李純開始出現了類似二世祖的苗頭,當太子一年不到,三四月份李純已經給李誦添了兩個孫兒~~

現在李誦在宰相中選擇李吉甫輔助李純收集淮西情報,制定對淮西的戰略方針,在翰林學士中也分派王涯負責聯繫

。在李誦確定了國策後,已經對飛鷹進行了改組,飛鷹開始由一個秘密組織轉變爲半公開組織,這個半公開指的是李誦說服了宰相,說服了李巽,給了個名目含糊的編制,叫糧秣度支司,歸兵部直轄,但是負責官員卻在翰林院掛職,又是對皇帝直接負責了。內中又分爲五曹,分別負責江南,淮西淄青,河北和吐蕃回鶻以及其他鎮。這衙門看起來是跟後勤部一樣,收集的範圍不只是軍事人事,還包括經濟民俗等等。比如江南曹,李誦給他們的命題就是研究嶺南移民問題。

能進翰林院的沒有一個傻子,翰林學士歷來號稱內相,眼前宰相里出身翰林的就有陸贄和李吉甫。那時候資訊不發達,知道多一點的就是專家,大家都明白現在蒐集這些資料研究分析,等到朝廷要用到的時候就是自己大用的時候,一個個都歡歡喜喜接受安排,讓李誦本來的擔心化爲烏有,還以爲這些人天生喜歡秘密工作呢。不過這些人是爽了,李誦可是心疼了,糧秣度支司的開銷可不是一般的大啊!李巽給的錢不夠,還要從內庫出一部分呢。

飛鷹既然半公開了,苟勝以刑餘的身份就不適合繼續待在裡面了,文人們是恥於在宦官手下做事的,歷史上李庸因爲被大宦官吐突承璀推舉爲相,覺得是對自己的侮辱,結果堅持不就任,搞得憲宗沒辦法,只得讓他去相。李誦改革飛鷹說實話也是出於對明朝宦官故事的擔心,於是就用心思縝密,謀慮深遠的李絳總其事,以王涯和新召進的翰林學士崔羣佐之。

至於苟勝的安排,李誦着實犯了難,之所以犯難是因爲和苟勝的情分,李誦現在體會到爲什麼歷代皇帝都捨不得宦官了,貼身服侍的,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能隨便舍掉嗎?故而李誦升苟勝做了內侍少監,爲了補償苟勝,又給了苟勝一筆賞賜,但是苟勝的失落是顯示在臉上的。馬斯洛的心理學把人的心理分爲五個層次,苟勝現在就處在追求被人尊重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心理層次上,畢竟宦官也是人。苟勝雖然接受了調動,但是內侍少監和飛鷹掌門比起來感覺差了不是一點半點,一個嘗過了權力味道的人會不會甘心收手,李誦不敢保證,李誦後悔讓苟勝暫時掌管飛鷹了。

後悔歸後悔,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要捏硬柿子,就要有好手勁好牙口,李誦眼前的事情有兩個,都和淮西有關係,一個是官,一個是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