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旋渦(下)
山海衛扼守中原門戶,事實上,距離北京卻沒多遠。書童常樂在幾名家丁的保護下快馬加鞭,只用了一天一夜,就趕到了目的地。
然而,令他非常鬱悶的是,又足足等了四天,他才終於等到了獻捷隊伍優哉遊哉地入關。更令他鬱悶的是,當他費勁曲折見到了隊伍的主將李彤,並且小心翼翼彙報了京師中正在涌動的旋渦,以及自家主人爲了同窗常浩然好友所做一切,後者卻只是笑着請他回去後,向常浩然轉達自己的謝意,然後就徹底沒了下文。
“此事,此事背後肯定有人在暗中推動,甚至,甚至有可能涉及到閣部之爭。將軍您雖然是凱旋而歸,卻需要小心,他們,他們會顛倒黑白!” 不知道李彤是真的信心十足,還是對權力鬥爭的危險缺乏認知,書童常樂在臨出門之前,又硬着頭皮轉過身來,用蚊蚋般的聲音提醒。
“多謝!” 知道對方是出自一番好心,李彤再度笑着拱手,“既然是神仙打架,李某這種小人物想要阻止也阻止不了。所以,眼下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李某自問投筆從戎以來,對得起大明,亦對得起良心。別人再想顛倒黑白,總得有個由頭才行!”
“他們…” 書童常樂語塞,轉念一想,李彤說得倒也沒錯。參將雖然在大明已經是高官,但是在吏部和內閣那些真正的大佬面前,恐怕連說話的資格都沒有。這種情況下,李彤有所作爲,和什麼都不做,結果恐怕也沒任何分別。
“無論結果如何,你家主人的這份情誼,我們兄弟記下了。這裡有兩把倭刀,皆是陣前斬將所得。俗話說,寶刀贈英雄。還請你帶回去,送給你家主公!” 張維善的態度,多少比李彤熱情一些,笑着取出兩把長柄倭刀,交給書童常樂。
“多謝兩位將軍厚賜!待兩位有了空閒,我家主人一定會擺下酒宴,爲兩位將軍洗塵!”常樂喜出望外,大聲拜謝,然後雙手捧着倭刀,轉身告辭。臨行之前,卻又忍不住在心裡偷偷嘀咕:“人都說李將軍少年意氣,所以當初在南京受了委屈,纔會做出投筆從戎之舉。怎麼今天看來像個老頭子般,好像對什麼都不放在心上?!”
他哪裡知道,私下裡派人向李彤示警的,不止是他家主人常浩然一個。而李彤、張維善和劉繼業三人最初得知有人爲了一己之私打算顛倒黑白,將東征戰績全部抹殺,也曾經氣得暴跳如雷、只是後來三人聽了贊畫袁黃的規勸,才做出了以不變應萬變,這個艱難的選擇。
“那些人,最擅長的便是操縱輿論。無論你們做沒做錯,他們都能從雞蛋裡跳出骨頭來。而京師百姓,看熱鬧之時只怕事情不夠大,哪有心思去深究孰是孰非?!是以,你們幾個身爲局中之人,此刻無論是還嘴,還是還手,都會落了下乘。” 雖然已經決定辭官回鄉,但是對於指點幾個官場菜鳥如何應對傾軋這種事情,贊畫袁黃還是非常樂意。特別是得知攪事的一方,乃是以顧憲成兄弟爲首的那夥所謂的清流,更是竭盡全力。
“那就什麼不做,任由他們潑污?!”
“我等在陣前出生入死,憑什麼受這種委屈?!”
“奶奶的,倭寇是他親孃老子不成,他如此對待咱們?!”
第一次聽到袁黃提議的時候,李彤,張維善和劉繼業,都無法接受,相繼梗着脖子反問。
“三位莫非沒聽說過,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放棄了繼續追求個人前程的袁黃,從頭到腳透着股子出塵之意,笑了笑,低聲反問。“爾等未曾做過任何對不起天子,對不起大明百姓之事,任他們再潑髒水,有幾樣能抓到真憑實據?爾等若是還了嘴,或者被挑撥得安耐不住,還了手,頓時就讓他們有了把柄!至於百姓那邊,只要你們不做迴應,大夥天天聽他們的車軲轆話,聽着聽着自然就煩了。待獻捷之時,見了那成車的倭寇頭顱和大隊的俘虜,有了新熱鬧可看,自然就知道,先前清流們肆意放出的謠言,全是狗屁!”
“對,我大哥也說過。這事兒咱們幾個根本不夠資格摻和,只管遵照皇上的吩咐就好!” 李如梓身後,另有高人支招,也對袁黃的意見深表贊同。
“謹受教!”聽到李如鬆持同樣意見,李彤終於怏怏地向袁黃拱手。
“這事兒關鍵,還是在聖上自己。” 見他和張維善、劉繼業兩個臉色都很鬱郁,袁黃猶豫了一下,又將話頭轉向了數日之前,“如果聖上堅持繼續打下去,清流再折騰,也掀不起多大風浪。如果皇上自己懈怠了,咱們這些做臣子的,再努力證明東征軍未曾吃過敗仗,又能如何?清流一句“見好就收”,就能吃得咱們死死的。若是再加一句“師勞無功”,甚至“窮兵黷武”,就足以令將士們的血戰之功,全都化作流水。你們別急,且聽老夫把話說完…“
唯恐三個年青人沉不住氣反駁自己,快速強調了一句,袁黃繼續小聲補充,”所以啊,咱們現在迫切需要做的,是給聖上多一點兒信心。至於跟清流扯皮,犯不着去做,做了也適得其反!”
“還請贊畫賜教,該如何才能讓將士們的心血不至於白費!” 聽袁黃點明瞭關鍵所在,李彤猶豫了一下,非常認真地向此人行禮。
“如何做,還不是現成的麼?” 袁黃又笑了笑,隱約之間,竟有了戲臺上諸葛孔明的三分味道。“把將士們的真實面目,以及真實想法,原封不動地展示給聖上和天下百姓看。嘴巴再能顛倒黑白,終究抵不住親眼所見。聖上之所以召你們回來獻捷,想必也有這種意思。至於如何展示出來,才更有說服力,就看你們這些年青人了。老夫終究是個文官,對此一竅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