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碾壓洋狗

虎門,珠江水系各幹流流入南海的八大口門之一。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沙角,通過虎門注入伶仃洋的徑流包括東江的全部徑流,西江、北江的部分徑流以及珠江三角洲本身的部分徑流。虎門是個強潮汐作用的口門,潮汐吞吐量居八大口門之首。

虎門,是珠江入海口,也是中國南大門之海防要塞,明代已置有軍事設施,至鴉片戰爭前夕,東西兩岸已建有南山、橫檔、沙角、大角、威遠、鎮遠、靖遠、鞏固、永安、大虎、新涌、蕉門等炮臺。故虎門海口有“金鎖銅關”之稱與“南海長城”之譽。然清政府**無能,鴉片戰爭伊始便屈辱求和,自毀“長城”,革林則徐之職,委琦善爲欽差大臣之任,解散水勇,拆除木排鐵鏈,拔除暗樁,英軍乘虛進犯,局勢被動,海防軍民爲保衛國土仍英勇抗敵。惟寡難敵衆,加上武器落後,又遭琦善拒援,雖經浴血奮戰,炮臺終告失守,關天培、陳連升等愛國官兵也爲國捐軀。

崇禎皇帝朱由檢這還是第一次到廣東沿海,他幾輩子都沒有來過這裡,但歷史上這裡發生的一切,他都歷歷在目一般,看着虎門炮臺上面的四國聯軍的國旗,他的眼眶溼潤了。

荷西英葡四國聯軍明顯準備不足,他們已經收到了消息,崇禎皇帝朱由檢要對他們動手,但是他們收到的消息是,二十萬明軍還在從福建往廣東來的路上,而他們的防禦陣地也主要佈置在陸路方向!沒有想到大明水師能夠這麼快的從朝鮮戰場趕到廣東!

而且,只來了二十條戰艦?雖然這戰艦都很大,但讓四國聯軍的軍官們震驚的不是戰艦的大小,而是戰艦的航速!足足是最先進的荷蘭戰艦的五倍以上!

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

馬上就有了讓四國聯軍更爲震驚的東西,就在那四百多艘軍艦還在集結。準備出港作戰的時候,大明中央水師已經發動了攻勢!讓他們震驚的是大明火炮的巨大優勢!射程是三倍,火力殺傷是五倍!完全是在被碾壓。

不到半個鐘頭。上百艘四國聯軍戰艦相繼沉沒!聯軍已經奔潰,雖然號稱五萬大軍。但這五萬人當中南亞僱傭兵佔了半數以上,還有黑人,各式僱傭兵佔了三分之二以上!而各國的國內並沒有給軍隊多少補給,資助這支軍的主要是各國在遠東的商團!如果那些商人們親眼看見這些軍隊像是螻蟻一般的被碾死,不知道該做何感想。

崇禎皇帝朱由檢用望遠鏡看着已經潰逃的四國聯軍的軍艦們,微微的搖了搖頭,露出輕蔑的微笑,“完全不堪一擊。立刻傳令下去,四面出擊,不得讓一艘戰艦逃走!不接受洋人以任何方式投降,將所有穿着軍服,沒有商人身份的洋人統統殺光!”

好笑的一幕出現了,三百多艘戰艦,跑的慢,且完全不敢反擊,一艘艘巨大的木船,就像是一堆蠢豬!這讓崇禎皇帝朱由檢又忍不住鄙視了一番!

御駕親征。皇帝已經抵達珠江口的消息,像是讓所有的廣東百姓都吃了炸藥一般,整個廣州地區都爲之瘋狂。包括老弱婦孺都拿起了反抗的武器,海軍被消滅,四國聯軍的退路已經斷了,現在連談判的機會都沒有,崇禎皇帝朱由檢和四國聯軍的領導層都沒有想到在一日之內,四國聯軍全面奔潰!紛紛往廣西方向逃竄,沿途不斷的被廣東老百姓打落水狗,中國人主動打仗不行,打落水狗是很厲害的

上萬來不及出廣州城的。還有固守在虎門的四國聯軍各色人種向崇禎皇帝朱由檢投降!崇禎皇帝朱由檢接受了洋人的暫時投降!

記住,是暫時!洋人顯然對中華文化了解的還不是很深。被崇禎皇帝朱由檢接受了投降之後,非常的高興。這也使得許多逃出了廣州範圍的洋人,忍受不了沒有糧食,而要徒步往廣西潰逃的痛苦,紛紛的回到了虎門向崇禎皇帝朱由檢投降,五萬四國聯軍大軍,就只逃出了不足兩千人,其餘的不是被殺,就是向大明軍隊投降了,前後用了不到七天的功夫。

此時,鄒維璉方纔帶着那從江西招募的軍隊,還有福建當初抵擋不住四國聯軍的軍隊,共計二十四萬人趕到!

崇禎皇帝朱由檢讓大軍將已經投降了的兩萬多四國聯軍的各色人種,趕到了廣州城的甕城之中。

鄒維璉猜到了崇禎皇帝朱由檢要幹什麼,整個廣州附近來圍觀的民衆也都猜到了崇禎皇帝朱由檢要幹什麼,而那些被綁住雙手,被大明軍隊驅趕着的四國聯軍洋人們也都猜到了崇禎皇帝朱由檢要幹什麼,但是想反抗已經來不及了,他們覺得自己孤獨的就像是一羣野狗,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每個人的眼神都流露出絕望!

崇禎皇帝朱由檢微微的一笑,用熟練的英語,用中氣十足的紀綱九毀內力喝道,“朕是大明皇帝朱由檢!朕給你們一次機會,你們互相廝殺,死到最後的一百人,朕就讓你們有回國的機會,決不食言!”

“哦,no!”

“魔鬼!”

各種怒吼同時響起,已經餓了一個禮拜的洋人們,似乎忽然恢復了氣力一般!

崇禎皇帝朱由檢笑眯眯的點燃了一顆煙,看着下面瘋魔亂舞的場景,旁邊的鄒維璉和楊嗣昌,還有陳奇瑜,陳新甲,已經詢問了那些懂英語的人,明白了皇帝剛纔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他們都是第一次聽見皇帝說洋文。

而漸漸的,老百姓們和軍隊們都明白了崇禎皇帝朱由檢到底是什麼意思,縱然洋人殺了許多的中國人,但是大明的這些軍人和百姓們還是不忍看見這樣的場景,也沒有人捨得走,都在關心事態會怎麼發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