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贈文

第122章 贈文

王粲折服於劉景的書法,亦折服於他的文章,特別是其中一篇文章,拿起來就不願再放下,簡直是愛不釋手。

“永元末,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長沙劉伯長,聞之,欣然規往,未果。……”

沒錯,此文便是陶淵明的代表作《桃花源記》,因爲年代不同,時間上由晉太元中改爲漢永元末,即百年之前。

文章末尾的南陽隱士劉子驥則替換成長沙劉伯長。劉伯長即劉景的曾祖劉壽,此文他亦是存有揚自己家聲之意。

潘濬看着王粲手捧的《桃花源記》,眼睛都紅了,恨不得劈手奪過來。《桃花源記》乃是一篇流傳千古的美文,加上飄逸瀟灑、雋秀天成的行書,堪稱是天作之合,任何人看到它都會生出據有之心。

更何況,《桃花源記》上提到的地方,正是他的家鄉武陵,這篇文章他志在必得,即使是王粲,也絕不能相讓。

感受到旁邊潘濬“異樣”的眼神,王粲終於回過神來,目光從蔡倫紙上移開,衝着潘濬乾笑兩聲。

他爲人素來通達脫俗、不拘小節,但他和劉景畢竟是第一次見面,直接向其索要文章,絕對是十分失禮的行爲。

相反,潘濬和劉景關係就密切多了,此文自當歸其所有。然而王粲心裡想得明白,手卻牢牢攥着文章,不忍釋之。

潘濬目光越發虎視眈眈,眼見兩人“互不相讓”,劉景笑着搖了搖頭,勸道:“不過是一篇文章而已,二位何必如此?”

王粲聞言心中一嘆,終是依依不捨的放下了《桃花源記》。

潘濬毫不掩飾的對劉景道:“仲達,此文深和我心……”

劉景笑道:“大兄何必與我客氣,喜歡就只管拿去。”

潘濬雖然知道劉景十有八九不會拒絕他的請求,可親耳聽到劉景答應,還是忍不住大喜:“仲達,那我就卻之不恭了。”

王粲再次嘆氣,世上的美好文章,絕沒有寫兩次的道理,因此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對潘濬道:“承明,此文你需借我摹寫一份。”

“此事易耳。”潘濬爽快的答應道。

事情終於有了結果,兩人的注意力立刻轉回到文章上面,潘濬忍不住好奇問道:“仲達,這桃花源是不是你臆想出來的?否則我乃武陵本地人,怎麼從來沒有聽過桃花源的傳聞?還有,不知這位長沙劉伯長是何許人也?莫非是你族中的長輩不成?”

“正是家曾祖。”劉景隨後娓娓說道:“至於這桃花源,並非全是臆想,我在整理家中書庫時,偶然翻到家曾祖筆記,裡面談及桃花源傳聞,我便是根據於此,創作而成。”

“原來如此。”潘濬恍然大悟道。

王粲博聞強記,有過目不忘之能,開口說道:“永元是和帝時年號,距今已有百年,當年聽過桃花源傳聞的人早已故去,後人不知道也不足爲怪。”

潘濬將自己心中猜測道出:“桃花源之人自謂秦時就隱居在此,未免太過駭人聽聞,難以使人信服,依我之見,他們或許皆是漢人,爲躲避郡縣賦稅勞役,而隱居於五溪某處。”

這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荊州之山賊、揚州之山越,都混雜了大量的漢人,他們無非是受不了朝廷的苛捐雜稅以及豪家彊族的欺壓,舉家逃入山野,開墾荒地,雖然過得十分清苦,卻也勉強能夠自給自足,不憂衣食。

劉景煞有其事的點頭道:“大兄的猜測不無道理。”

王粲沒有得到《桃花源記》,遺憾之色溢於言表,劉景有意與他交好,便送了他一篇同樣是陶淵明的著作《感士不遇賦》。

“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賦》,司馬子長又爲之。餘嘗於三餘之日,講習之暇,讀其文,慨然惆悵。……夫導達意氣,其惟文乎?撫卷躊躇,遂感而賦之:諮大塊之受氣,何斯人之獨靈!稟神志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或擊壤以自歡,或大濟於蒼生……”

王粲一睹此文,頓時將《桃花源記》拋到了腦後,此文意精語粹,文藻粲麗,亦是一篇難得的上品文章。最重要的是,此文太符合他此時的處境了,好像是爲他量身定做一樣。

王粲以劉表雍容君子,有長者之風,荊州安寧,特地與族兄王凱前來投奔。劉表素聞其名,曾有意將女兒許配給他,但見面之後,發現他其貌不揚,身體孱弱,性格通脫,立刻改變了主意,將女兒轉配給相貌出衆的族兄王凱。

王粲當時氣得幾乎吐血,劉表枉爲士人領袖,竟然如此膚淺,難道他就不知“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道理嗎?

然而這還不算完,情場失意也就算了,仕途也不順利,劉表心裡明顯對他存有偏見,以刀筆吏待之,不見重用。

王粲自詡天下奇才,常常爲此暗自懷傷,卻又無可奈何,這篇《感士不遇賦》,真可謂是說到了他的心坎裡。

劉景爲何不送他其他文章,偏偏送他《感士不遇賦》?相信劉景此舉絕非是無的放矢,必是對他的遭遇深表同情。

這一刻,王粲直接將劉景視爲自己的知己,心中無比感動的說道:“仲達有心了,我很喜歡這篇文章。”

一聽對方直接稱呼他的字,劉景頓時知道自己的策略成功了,笑着說道:“仲宣不必客氣。在下昔日來襄陽遊學時,就屢聞仲宣大名,只恨自己當時才疏學淺,無法與仲宣結交。今日終於得償所願,此我之願也。”

潘濬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認識王粲一年有餘,依然稱其爲“王君”,沒想到劉景初次與其見面,短短時間內就已互稱表字,這速度也太快了吧?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