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免役
市掾心裡是半點也不信劉景的說辭,隨他一同而來的隨從,便有近十人,此輩皆負刀劍、乘良馬,光是養活這些人,就不是區區縣長俸祿能夠負擔得起。
這不過是說辭而已,然而“損己肥公”,亦是常人所不能。
劉景這麼做的目的並不難猜,無非是想要在百姓間獲得一個好名聲,市井也會因此而受益。
最重要的是,他如果能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得到劉景的青睞,日後必能平步青雲。
市掾越想越是興奮,滿臉欽佩地道:“下吏素知明廷‘躬耕養客’、‘質書救鄰’之名,又聞明廷治縣,‘德化爲理,不任刑法。’今又以自身俸錢爲市作屋,下吏從未見過像明廷這樣視民如子、勞心諄諄的君子。”
劉景不由失笑,這馬屁拍的有水平,讓人聽得心情愉悅,他如今身邊盡是一羣大老粗,嚴肅又是一個“敬上而不媚上”的人,平時裡很難聽到這樣的話。
市掾又躬身說道:“明廷,此處人多眼雜,恐有滋擾,不宜久留,明廷請上樓。”
劉景點點頭,隨其沿梯而上。酃縣的市樓僅上下兩層,逼仄狹小,採光也差,視線昏暗,並且此樓好像年久失修,腳踩在樓梯上,竟能聽到“吱呀”、“吱呀”的異響。
劉景神情變得小心翼翼,唯恐一腳踩塌,從上面摔下來。
市掾趁機和劉景訴苦道:“下吏上任之初,見市樓殘破,曾向縣寺報告,請求修繕市樓,奈何縣寺無錢,便一直拖到了現在,真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市樓都破舊成危樓了,與建築“新麗姝甚”的縣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真是窮的窮死、富的富死。劉景問道:“你們自己籌集不到修繕市樓的資金嗎?”
市掾連搖頭帶嘆氣,市樓很久之前就已經失去了收租之權,現在的市樓,可謂是一窮二白。
市樓居然沒有收租之權?這聽起來就像笑話一樣可笑,偏偏卻是事實,直令劉景哭笑不得,說道:“此事我會親自過問,一定會給市井一個交代。”
市掾聞言心中一喜,劉景可是一縣之君,他親自開口,誰敢違之?市樓必能收回收租之權。不過他如今心思已不在市井,更多放在如何討好劉景上面。
走入掾室,劉景當仁不讓坐到主位,問市掾道:“足下久在市井,必定消息靈通,足下可知道酃縣之中,有哪些孝子、順孫、賢婦、烈女……”
市掾微微一怔,回道:“下吏確實知道一些有德行的人。”
“大概有多少?”劉景問道。
市掾好一番搜腸刮肚,回道:“大約十餘人。”
劉景頷首道:“這樣,足下可擬一份名單給我。”
“諾。”
市掾當即取出蔡倫紙,提筆而書,沒過多久便寫好了。
劉景接過來,看着上面一個個或名或字,或詳或簡的介紹,滿意地點了點頭,“很好。”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這是萬古不變的道理,劉景新到酃縣,當然也要做幾件“大事”。
除了爲市作屋,他還準備收集一些有德行的人,免除他們的徭役。賦稅是國家擬定的,他沒權力免除,徭役就沒問題了。
得知劉景的用意,市掾又是一通馬屁。
劉景很快就坐不住了,他怕自己再待下去,市掾就要將他比作當世聖人了。
臨上車前,劉景謂市掾道:“招募匠人,宜早不宜遲,最好今天就開始,錢糧的事不必擔心,本廷明日一早便派人送來。”
“諾。”市掾鄭重其事道。
“勉之。”劉景最後勉勵其一番,接着登車離開。
從市井出來,劉景一行出酃縣南郭門,往西南而行,行出數裡,繞過一座形如巨象一般的高山,便可望見浩渺的酃湖。
酃湖何止萬頃,寬時“周匝四十三裡”,小時亦“闊可三十里”,相當於十個酃縣城郭。
今日驕陽當空,萬里無雲,酃湖一望無垠,湖面不起漣漪,水色清晶,宛如明鏡。
劉景在房中悶了幾天,猛然見到酃湖這般壯麗的景色,心神不由爲之一震。
只是今日天氣難得晴朗,因此前來酃湖踏青者甚衆,亦不乏有人盪舟坐舫,遊於湖中。
劉景礙於遊人過多,沒有離開馬車一步,他如今可是穿着官袍,一現身,必會引起轟動。他剛到任,尚未做出任何成績,現在還不是與民同樂的時候。
匆匆觀賞一番酃湖風光,劉景便返回縣寺,第一時間找來褚方,將市掾擬的名單遞給他,問道:“子平,這些都是我打探到的賢德之人,你看看如何……”
褚方雖是酃縣本地人,可也不是什麼消息人士,加上之前跑到山上爲母守孝三年,上面記載的人只識得一半。
不過這顯然難不倒褚方,他讓人喚來兩名手下,這二人都是從小長於酃縣的輕俠一流,城中就沒有他們不知道的事情。
市掾提供的名單還是比較靠譜的,上面的人都得到了兩人的肯定。
眼前就有兩位“包打聽”,沒道理放着不用,劉景又讓他們推薦一些有德有行的人。
兩人沒有辜負劉景,令名單一下子擴大到超過四十人,而且範圍不再侷限於酃縣城內,涵蓋了都鄉、臨蒸鄉等地。
這件事,劉景交給褚方去做,交給其他人,他實在不放心。
此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更能獲得一個好名聲,褚方不缺名聲,但名聲這種東西,當然是多多益善,誰也不會嫌多,因此十分痛快的答應下來。
隨後劉景罷退外人,與褚方密語良久……
…………
翌日,素來冷清的市井,突然間熱鬧起來,原因只有一個,新任縣君劉景,途經市井,見市中無屋,自出俸錢,爲市作屋。
昨日便應募的市中諸工,一得到錢糧,立刻熱火朝天的幹起活來。
中午時,或有百姓持茅竹、材木來到市井,爭赴趣作,聲稱“縣君以自俸惠民,可謂賢矣,我等安可坐視之?當盡綿薄之力。”
數十板竹之屋,不日而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