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運道:“若先生想信任運,若是不相信,運也無話可說!”
裴弼道:“你身邊現在還有多少人手!”
楊運道:“算上運,還有二十一個人!個個都是以一抵十的好漢!”
“也好,這也夠了!”
裴弼道:“切稍等一會兒,弼寫一封信,你隨弼進宮!”
裴弼沒有尋找筆墨紙硯,而是咬破手指,直接用血爲墨,寫了一封數百字的血書。寫完血書,裴弼將血書塞進胸前。道:“帶着你的人,拿着兵刃,隨弼走吧!”
皇宮雖然會在晚上落鎖,但是一般情況下,冉智信任的裴弼,在任何時間內都可以進宮。同樣,他還可以帶着侍衛進去。不過侍衛需要繳了兵刃。
進入皇宮的裴弼找到了冉智,和冉智不時發生爭吵着。很久以後,皇宮裡沒有了動靜。裴弼道:“陛下留弼在宮中商議國事,就不回去了。陛下賞賜了一些財物,交給門外的那些侍衛帶回去!”
裴弼是冉智跟前的紅人,那些宦官自然不敢爲難裴弼。一個三尺寬,六尺多長的大箱子被四個小宦官吃力的擡着離開了宮殿,出了宮門,交給了楊運。
楊運裝上馬車,直接駕着馬車離開皇宮。在半路上,楊運“遇到”了王猛,王猛道:“按裴弼的意思做吧!”
楊運返回了裴府。在裴府的後花園一座假山前,楊運找到了機關,通過暗道擡着箱子,離開鄴城!
天色將明,裴弼通知外面守夜的宦官,去宣蔣幹覲見。
莫約半個時辰後,蔣幹抵達皇宮。就在一座偏殿等候冉智的召見。蔣幹一夜睡得並不踏實,看着宦官送來的茶水,直接喝了,喝了這杯茶,一個小宦官帶着蔣幹去見冉智。就在蔣幹進入宣政殿不久,宣政殿大火沖天。
魚餌的作用,就是爲了釣魚。
當魚兒已經確定不會上鉤之後,那麼魚餌也沒有了存在的必要。冉閔縱容冉智,可能冉明都沒有猜測到冉閔的真正用意。冉智就是那個冉閔手中可憐的魚餌,用來釣魚的魚餌。
當冉閔發現,士族門閥比他想象的更加狡猾。對於那些士族門閥,冉閔也不可能不教而誅。謀反是最合適的藉口,在這個大義的名份,就算殺得人頭滾滾,也保證沒有人敢說什麼。冉閔就是想借着冉智,把那些門閥牽扯起來,他密令各地駐軍坐視冉智爲所欲爲,其實就是爲了加強對方上的管制,必要的時候,冉閔就會動用這些軍隊,鎮壓那些士族門閥可能的叛亂。
但是冉閔很失望,各地反饋過來的消息,不約而同的顯示出,只要是參與冉智政變的士族子弟,都被家族逐出家門,開革宗籍。
“這些老狐狸啊!”冉閔不由得長嘆起來。冉閔是無論如何沒有想到,這些士族門閥會如此決絕,如此狠辣。冉閔當初給冉智選擇的東宮屬官,都是各大家族中嫡系子弟中的佼佼者,這些士族倒一點都不遲疑,居然說捨得就捨得。
既然釣不到士族門閥這條大魚,冉閔就期待晉國有更加出彩的表現。結果更加失望,晉國不僅沒有趁機支援冉智,擴大魏國內鬥規模。至於桓溫倒是派出了他的幼弟桓衝親自抵達鄴城,不過這讓冉閔看不上眼。桓衝不過是隻身前來鄴城,至於許諾的給冉智的援軍。
“天聾地啞”也弄清楚了,不過是區區五千兵馬,而且還不是西府軍的精銳部隊,而是荊州軍。荊州軍自古以來都不是出精兵強將的地方,五千人馬,硬是讓桓衝弄出了兩萬人馬的聲勢,與其說支援冉智,不如說是爲他搖旗吶喊。
在士族和晉國這兩條大魚都不上鉤之後,冉閔自然也沒有玩下去了心思。當冉閔想要結束這個內亂時,事情又超出了他的意外。鄴城皇宮宣政殿,蔣幹居然被一杯茶迷翻,空有一身武力無處施展,結果被裴弼用繩子捆綁起來。然後點燃了紗幔。
冬天本來就是天氣乾燥,容易引起火災,更何況宣政殿的主體建築還是以木材爲主,再潑上燈油,自然一發不可收拾。
宣政殿那場大火燒得莫名奇妙,但是效果卻非常顯著。冉智、裴弼還有蔣幹都葬身火海,和他們一起陪葬的還有三十幾個宦官和宮娥。
整個宣政殿雖然撲救及時,然而整個宮殿都是燒過燈油的,即使熄滅的大火,這個宣政殿也完全報廢了,只留一座基臺。
蔣幹部的軍士失去了蔣幹這個主心骨,也失去了他們效忠的對象冉智,自然而然,選擇了投降。鄴城各個被沙石封堵上的城門也依次打開,鄴城文武百官也都出城迎接冉閔復位。
冉閔望着神情忐忑的文武衆臣,腦袋裡卻是想着冉智的面容。冉智居然死了。接到這個消息,冉閔怎麼也不敢相信。冉智聯合慕容垂暗殺他時,冉閔並沒有生氣。
石虎收養了冉瞻,在石虎的影響下,冉閔身上或多或少沾染了胡人習氣。以子弒父在漢人的傳統禮法中,這是十惡不赦的重罪,也是慘無人性的何現。可是在胡人眼中,這都是非常普通的事情。在任何一個遊牧民族的部落權力交接中,其實都是伴隨着血腥。當一個首領年紀老了,雄風不再時,將會出現一個更加年輕,更加勇武的人來爭奪首領的權力。這和血統無頭,只和能力有關。在冉閔的理解中,這是冉智急着上位。這是一頭小馬駒,想要掙脫冉閔的束縛,想要無拘無束的奔跑。
冉智派出劉科、蔣幹逼迫他時,他也沒有生氣。
如今冉閔開創了這些基業,自然會交給一個有能力的兒子手中,否則就會像劉淵選擇的太子劉和一樣,被劉聰幹掉。又或者石勒選擇的太子石弘一樣,被石勒幹掉。一個沒有能力的兒子註定是別人的獵物。當冉智不遺餘力向冉閔伸手,搶奪權力時,冉閔不僅沒有絕望,反而欣慰。
在這個世界上,敢向他下手的人,要麼是瘋子、要麼就是天才。其實瘋子和天才並沒有明顯的界限。成功了,那就是天才,失敗了就是瘋子。真理只掌握在少數手中。
因爲成長環境不同,所以冉閔的思維方式不同。冉明自以爲高明的爭既不爭,不爭既爭政治智慧,在冉閔眼中,其實非常可笑。
如果遇到危險,漢人通常都是青壯頂在最前面,婦孺次之,老弱是最寶貴的。尊老愛幼就是漢人的傳統美德。可是胡人可這樣,如果糧食不夠,分到食物最多的,反而是青壯。婦孺次之,老弱都會被丟棄。站在漢人的立場上,胡人的這種做法,無疑就是禽獸行爲。可是胡人也在笑話漢人迂腐,青壯都死光了,老弱一樣也活不下去。區別只是早一會兒,晚一會兒而已。只有青壯和婦孺,只有他們纔有能力延續未來,創造希望。
可是站在胡人的立場上,就算是那些被拋棄的老弱,他們同樣不會有任何怨言。對和錯其實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就像權力交接這種事情,在胡人的觀念中,這就是弱肉強食,這就是強者爲尊。就像是後世那一句非常著名的格言,不管白貓還是黑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
作爲同樣的兒子,冉閔其實並沒有太過偏愛某一人。冉閔就算知道冉明纔有能力,如果他竟爭不過冉智,冉閔仍會坐視冉明被冉智幹掉。
雖然說出來殘忍,這卻是最符合這個時代的生存法則。現在冉智死了,他反而有點傷感。原本鄴城其實他還留下了很多暗手,包括冉智借慕容厲之手,血洗衆臣時,冉閔如果當時想出手製止,冉閔其實也有能力。冉氏乞活軍,也是冉閔的根本力量。這個力量的交接,只有一點,冉閔如果死了,他們纔會自動把忠誠轉嫁給冉智。冉閔活着,他們是不會效忠冉智的。
如果不是冉閔有意爲之,劉科當時就無法調動軍隊,更別說威逼冉閔了。可是冉閔卻一直做視着冉智行爲。
冉智現在死了,只剩一個冉明,現在冉裕、冉操、冉睿的年紀太小,還看不出什麼。就是冉明那個性子,守得住這個江山嗎?不過冉明還很年輕,可塑性強,冉閔有信心把冉明,調教成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帶着這樣矛盾的心情,冉閔進入了鄴城。
鄴城出了這麼大事情,如果不殺幾個人那肯定不符合一個皇帝的性格。蔣幹雖然死了,可是他的家眷仍在,蔣幹的長子蔣矩、次子蔣林、幼子以及蔣幹族兄、族弟、子侄共二十七人全部斬於午門,四十餘口女眷也發配爲奴。
至於魏國原東宮屬官、冉智的嫡系人馬,包括那些向冉智效忠的衆臣,冉閔既沒有追究,也沒有過問。不過至於被冉智殺害的忠臣如司空條攸,則追贈太保,加賜汾陽郡王。張乾則追賜司寇,加則西平郡公。中書侍郎蕭荃、黃門侍郎宋斌、大理寺少卿鄭博等皆追賜官階一級,加賜傳國候。
古代的爵位制度其實也不像永遠的固定的,比如郡公傳下去就會降一等成縣公。再傳一世則鄉公。候爵同樣爲三等,既縣、鄉、亭。也就是如果後世子孫沒有什麼建樹,最多九代,就能從公爵降成伯爵。但是傳國候則不一樣,這種爵位是不會降級的。
冉閔頒佈大召宣佈廢除太子冉智,包括太子妃在內的冉智家眷一律貶其庶民。恢復王簡尚書令之職,謝安侍中之職,同時,董潤爲五兵尚書,加張艾爲司隸校尉、衛將軍,石越爲代替蔣幹成爲徵南將軍。
冉閔在整頓朝堂的時候,冉明同樣沒有閒着。儘管王成在得知冉智死亡,冉閔復立的消息後,就解開自己的褲腰帶,吊頸自殺了。不過,對於王成吞併的張詢、劉原的家產,他卻帶不走,這些都成爲冉明的戰利品。
冉明當既改組華夏商盟以張詢、鄭簡、盧仲密、崔子安等二十三巨頭,組成新一屆華夏商盟的理會會。冉明還更改了理事會權限,任何決議以少數服從多數,只有二十三位理會半數一樣贊成,決議才能通過。
當然在這個時候,王猛也見到冉明。冉明見到王猛那一刻,這才明白。王猛揹着冉明,做了很多事情。把劉科當成反間,安插在冉智身邊。帶着天眼假意炸開河堤,嫁禍冉智。
聽到這些,冉明一陣後怕。當然,冉明也很憤怒。
他的憤怒來自王猛的自作主張,雖然這次內亂,損失不算太大。但是劉原、條攸還有很人都死了,特別是因爲冉智縱容慕容厲,造成了慘重的後果。在這一刻,冉明殺了王猛的心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