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不滅桓溫誓不爲人

有可以不吃肉,但是卻不能不吃鹽。只要苻堅卡斷任何一個部族的食鹽供應,吐蕃各部就完全失去生存的機會,根本不用打。

再說,苻堅麾下吐蕃六部已經歸順,這六部恰恰是吐蕃勢力較大的部落,再加上羌族和氐族,苻堅的實力完全強於吐蕃。

苻堅的政治勢力團體雖然算不上強大,就連桓溫也可以完虐苻堅,不過相對而言,一個藏區大大小小的部落總共有幾十家,這時吐蕃還沒有形成國家,甚至連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都算不上,面對苻堅這樣的政治團體,無論在凝集力還是總體實力上,都完全落在下風。

苻堅以鄧羌、呂光分別征伐,其中呂光所率領的軍隊則北上,從康城北上,遠征蘇毗王國。

這個蘇毗王國其實康延川的東女羌幾乎是相同的政治體制,還處於原始社會母系社會制度時期。蘇毗女王達甲吾居於輾噶爾舊堡,而小女王墀蚌蘇則居於悉補爾瓦之宇那(今拉薩北)。

戰爭打得就是綜合國力,苻堅以吐蕃六部爲遠征基本力量,輔以羌、氐強兵,這樣的軍隊不存在氣候不能適應的問題,以絕對的實力自然很快把南到雅隆、達波,東到達布、娘波,西到藏地、朱孤,北到蘇毗納入苻堅的治下。

在苻堅吞併藏區和青海的同時,桓溫也沒有閒着。桓溫是把荊益當作自己的根基經營的,但是在這個時候,益州從廣義上的範圍包括四川、貴州、雲南及陝西漢中盆地,然而在這個時候,漢人勢力主要是集中在成都以北,只要出了成都平原,基本上都是屬於獠人的活躍範圍,像雲南貴州,仍處於蠻荒地帶。

歷史上諸葛亮北伐,那是先把孟獲打服了。

在這個時候,南蠻人的勢力卻以獠人爲主。

獠人的起源歷史學界也沒有準確的定論,有一種觀點是說他們起源於老撾,在秦漢之際向南中(雲南、貴州及四川涼山州)地區擴散。”

公元338年,南北朝十六國時期,割據巴蜀的李壽稱帝,改大成國爲大漢國。獠人從羊柯(雲貴)入蜀,“所在諸郡,佈滿山谷”,入居臨溪河谷。獠人“鑄銅爲大鼓”(《隋書》),“擊銅鼓以祈禱”,“着斑布,擊銅鼓”,“疾病,擊銅鼓、沙羅以祀鬼神”。

“推髻跣足”(《太平寰宇記》)。“無氏族之別,又無名字,所生男女,惟以長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稱阿謨、阿段。婦人阿夷、阿等之類。皆語之次第稱謂也。”“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幹欄。幹欄大小,隨其家口之數。往往推一長者爲王,亦不能遠相統攝,父死則子繼,若中國之貴族也”。

“惟執刀持矛,不識弓矢,用竹爲簧,羣聚鼓之,以爲音節,能爲細布,色至鮮淨”(《魏書.獠傳》)。

桓溫也是一個有能力的人,現在我們所認識的南方,在古代都是蠻人的勢力範圍。像長江中下游地區,則屬於山越或百越,山越主要居住於古代揚州(現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一帶)的山嶽地帶,尤其大多分佈於丹陽、會稽、豫章、鄱陽等郡。

他們平日耕植於谷地,並懂得以銅鐵製作武器與農具。這些山越人事實上處於半獨立狀態。

東漢末年,孫氏入吳地,大小山越就成了孫氏政權的心腹之患。在這個時候,孫策以強橫的態度對付山越,以俘虜的強者爲兵,贏者爲民,數得士兵數萬。那些居住在山區的山越人,自然沒有平原地帶上過得舒服。

他們慢慢就習慣了漢人的生活模式,也慢慢成了漢人。如果沒有孫氏的數代經營,東晉南渡恐怕也沒有立足之地。從此之後,這也成了後世統治者最常見的方式。

桓溫也是採取這種馴化的方式,桓溫也是麾下精鐵全出,以鄧遐徵犍爲郡、江陽郡、周撫徵巴郡、涪陵郡,長子桓熙徵漢嘉郡。

桓溫自己親征汶山郡。

獠人雖然生性悍勇,能吃苦,更善戰,但是他們的裝備太差了,以竹弓、木矛爲主,佐以少量劣質刀劍,這樣的裝備,根本沒有辦法和桓溫麾下的西府軍抗衡。

況且獠人沒有民族,通常以宗族爲戰,各不相幫,反而易被桓溫各個擊破。在這個時候,桓溫西府軍的裝備恰恰是這個時代最精良的,大量不遜色於魏國的精鋼兵刃、甲冑,甚至還有火藥。

每一支鐵軍雄師都是用勝利餵養出來的怪獸,桓溫就是用這些裝備低劣,而且悍勇無雙的獠人來練軍。

桓溫決定武力征討獠人,其實還是因爲他已經有了前車之鑑。晉元帝南渡建康,所率北方士族與江南士族妥協,分治晉國。

但是晉朝朝廷很快穩定了南方,但是桓溫卻知道晉元帝卻給東晉朝廷從此埋下了禍根。

東晉朝廷就是一個北方士族與南方士族妥協的產物,無論皇帝還是宗室,都沒有實權。皇帝想做什麼事,根本無法統一南北意見。南遷北方士族倒是有不少人想着迴歸故里,但是南方士族卻不幹了。

花着我的錢糧,去收復你的老家,名、利什麼都讓你們佔了,我們反而出力不討好。一旦收復故土,朝廷肯定要還都洛陽,這樣以來,朝廷的中樞就會從南方遷到北方。

償到了執掌中樞權柄的南方士族肯定不想被邊緣化。

自從被封爲蜀王,益州就成了桓溫自己的封地。在自己的封地內,桓溫可不想自己像東晉皇帝那樣,只成爲一個外來勢力與本地勢力的提線木偶。益州自李特在西晉末年建立成漢國以來,李氏爲了維持統治,就採取了兩手準備,既拉攏巴蜀漢人豪強和士紳,像青城範長生、成都閻式、華陽楊褒等都效忠了成漢。

範長生多謀,閻式則好直諫而楊褒則德才兼備。成漢成立之初,事實上就是以範長生、閻式、楊褒爲三駕馬車,管理着成漢這個國家。

當然,在成漢這三大家族之後,也有數量衆多的既得利益的豪強,除了擁護氐族李氏的漢人豪強之外,當然還有衆多的獠人。

漢嘉(地名)的獠人(少數民族)王衝、涪陵朱提雷炤、建寧爨畺投降成漢,都受到了李雄的重用,這些獠人,皆示李雄爲天人。

此時,成漢雖亡,但是獠人的勢力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持續擴大。

當然也和晉朝當局的政治策略有關,晉朝的政治策略就是避免矛盾激化,爲了避免胡人鬧事,所以就對漢人施酷法,而同屬胡人的獠人則施寬鬆之法。漢人需要繳納重稅,則獠人不需要或少交稅,這樣以來,蜀地漢人一看稅務太重,根本承受不住了。

這些漢人宗族族老們一合計,得了,咱們也不當漢人了,直接收起祖宗靈位,披頭散髮,以顏料塗抹面部,直接涌進山年,他們和獠人一樣,開山田,畜養家畜,自產自給。

無論真獠還是假獠,反正整個益州除了大小城池之外,漢人已無立足之地。這些獠人生性悍勇,跋山涉水如走平地,穿林過澗如同猛虎,漢官怕事不敢惹,漢人自然更加惹不起了。除了實力較大的豪強和士紳,只數獠人的實力最大。

除了獠人的勢力,就是士紳豪強了,可是士紳豪強都是更根深蒂固的本地勢力,他們在益州都經過了數代或十數代人的經營,勢力早已深入到了各個領域。如果動士紳豪強,這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動本地豪強和士紳,桓溫不敢,也沒有那個實力。若動益州士紳,不僅會將以前結下來的香火之情斷送掉,還會置身於萬劫不復之地。

思來想去,桓溫還是決定動獠人勢力。不動沒有辦法啊,如果不動獠人勢力,桓溫拿什麼收買人心?如果分封西府衆將帥?

桓溫可沒有冉明那種點石成金的本事,柿子撿軟的捏,只要選擇了獠人部落。

桓溫就開始大刀闊斧的進行從正而治益州。古代作戰講究師出有名,所以桓溫就讓郄超寫一篇檄文。這篇檄文文辭不算華麗,但是卻霸氣外露。

“大晉蜀王、太尉、安西大將軍桓溫告益州父老、諸藩將帥: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屬我華夏之臣妾,此非漢家之霸道,乃萬古之常理。自八王之亂以來,華夏分崩離析,諸胡作亂,毀我社稷宗廟,南蠻諸族亦朝貢不至,此使我輩子孫愧對列祖列宗與九泉之下。至匈奴劉淵羯族石勒、鮮卑慕容俊、氐族李雄、苻健雜胡竊篡我華夏萬里河山,此乃漢家奇恥大辱。是可忍熟不可忍,氐族李氏已平,鮮卑慕容也滅,復我河山,就在當下。溫雖不才,亦有衛霍之志,驅逐胡虜,匡扶華夏,北伐復土一戰再所難免,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內,獦獠不臣之心昭昭,不服者當誅之。一屋不掃何以掃平天下,溫在當前,先平獦獠,肅淨益州,而後北伐。凡我漢家子孫,尚存一絲血性者俱當響應北伐,無力響應者亦當爲我軍禱告,若有冥頑不靈者,敢阻我爲國除污穢者,是爲國賊,國賊當道,溫必誅之。”

此檄文傳繳各地,然後桓溫三路大軍齊出,征討獦獠。不過當冉閔看到這封檄文之時,已經是一個多月以後的事情了,這個時候桓溫先頭部隊已經跟獦獠幹上了。

冉閔拿這封檄文時,手不僅微微一顫抖,嘆道:“想不到桓溫也是一個英雄,傳朕旨意,我大魏但凡與荊益兩州邊境之線,沿途息兵止戈,不得越境半步。”

冉閔不是第一個看到檄文的人,當然也不是最後一個。這件事情,到了東晉朝堂,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特別是東晉徐揚八郡,就連婦孺百姓也都知道了,至於讀書人,那更加是人人必談。

晉朝的讀書人不是沒有血性,相反他們非常有血性,只是遇到了一個沒有血性的朝廷。特別是桓溫檄文裡的那句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屬我華夏之臣妾,此非漢家之霸道,乃萬古之常理。這句話都已持在了每一個人嘴上。至於桓溫那句,溫雖不才,亦衛霍之志。衛霍是誰,不說那還是千古大英雄衛青、霍去病了。

這篇檄文在百姓和士紳看來,特別提氣,不過在年少的司馬聃看來,這簡直就誅心之極。特別是八王之亂那句話,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臉啊。司馬聃破口大罵:“豎子,豎子”

這也不怪司馬聃,只是教授司馬聃的都是大儒和大家,學問非常好,出口不帶髒字,所以這個環境裡成長起來的司馬聃,卻不能像潑婦一樣罵街。嘴裡反過來倒過去就是豎子,匹夫之類的話。

盛怒之極的司馬聃不僅咆哮着,甚至把皇宮裡的貴重陳設都砸了。占城國進貢的那個他最喜歡的三尺高的珊瑚,如今變成了幾十塊碎片,就連冉明送給他的一柄百鍊精鋼打造的橫刀,如今也砍在石柱上火星四射。

司馬聃把檄文撕得粉碎,扔得遍地都是,他指着成都方向,憤恨道:“桓溫這個老匹夫如此囂張,朕若不滅他,就不配爲武帝的子孫!”

就在這時,周圍的宦官和宮娥都悄悄離去,四下裡都靜了下來。陸皇后挺着大肚子進來道:“陛下這火急可不小啊,臣妾來得不是時候,看樣子,臣妾要等陛下火消了再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