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在生前沒有爲自己選擇墓地,可是冉明還是讓葛洪爲冉閔選擇了陵地。整個鄴城附近,風水最好的莫過於鳳凰山一帶,鳳凰山地勢座北朝南,南北落差數十米,後有玄武(水)東西有崗,左青龍右白虎,這是非常好的風水之地。
冉閔的靈柩是利用了七十二名壯漢擡着,魏國皇室和官府傾巢而出,按漢家典制,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舉萬民旗傘;接着是皇帝的滷薄儀仗隊,有一千六百二十八人之多,他們舉着各種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樣的紙紮或綢緞製作的“燒活”,浩浩蕩蕩,十分威風。擡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人,分三班輪流擡送。在棺木後面是全副武裝的魏國精銳部隊,雖然不可能全部出動。但是冉閔嫡系中的步軍,中壘、射聲、越騎、屯騎、虎賁各抽出一個曲護送。
然後是文武百官,皇親國戚和宗室的隊伍,人影交綽,連綿不斷。在送葬行列中,還夾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他身着法衣,手執法器,不斷地吹奏、誦經。整個送葬隊伍長達十幾裡,鄴城到鳳凰山到陵地,沿途近百里,每靜隔十里就搭設蘆殿,供停靈和送葬隊伍休息。這種蘆殿也是玉階金瓦,朱碧交映,十分華麗。
雖然冉閔一生節儉,可是冉明在對冉閔的喪葬規格上卻沒有吝嗇。除了官府和皇室,更多的則是自發而來的百姓,這些百姓全部穿着孝衣,爲冉閔默默送行!
作爲剛剛抵達鄴城的薩魯斯和塞維魯等,看到這一幕也非常震撼。塞維魯無比酸澀的用拉丁語道:“薩魯斯,你看這位魏國的皇帝是多麼受他們的臣民愛戴,這送行的隊伍,少數也有二三十萬人,他們臉上的悲痛都不是裝出來的。如果我們的那位皇帝尤利安像魏國這位皇帝一樣,被國民愛戴,我們也不至於流落至此!”
薩魯斯很是無語,也很是無奈。他看出這些送行的軍隊,都是百戰沙場的悍卒,他們居然非常奢侈的裝備了全部精鋼打造的甲冑和兵刃,那些戰馬也都非常神駿。薩魯斯突然腦袋中冒出一個奇怪的想法,如果這位魏國皇帝,也和尤利安陛下一樣,戰死沙場。這些軍隊恐怕會憤怒的將他們的敵人撕碎吧!
由於天子的靈柩需要七重,七重棺木重達萬斤,儘管有很多人擡棺,但是隊伍的先進速度非常慢。過了一個多時辰,這纔出了南陽門,抵達城郊。
悲慘的氣氛讓整個鄴城都像山雨欲來一般壓抑。然而這時,無人發現遠遠的一道快騎飛快的向送行隊伍衝來。
“何人膽敢如何放肆,還不住馬!”一個將軍衝遠遠而來,直衝冉閔靈柩的隊伍而去的快騎非常不滿,大吼道:“再不住馬,格殺勿論!”
擔任警戒的遊騎哨立即舉起了弩機,引弦待發。
“別放箭,自己人!”騎士大吼“看清楚,這是五色警訊,出了差池,你擔待得起嗎。”
遊騎將領這才發現對方背面揹着五面紅色的三角旗,這是最高級別的警訊快騎,和八百里快騎是一個級別,這一定是邊關出了什麼事情。遊騎將領想到這裡,道:“就算天塌地陷,也不得驚擾先帝,你快停下,待我稟告陛下,再處置此事!”
“是!”
很快身在悲痛之中的冉明就接到了邊關警訊。國喪期間不徵,似乎是從周朝以來形成的規矩,但是這個規矩也不是沒有人觸犯,前提條件就是你的實力足夠強,可以一舉滅掉對方,這樣就可以將對方最後的尊嚴撕下來。
可是魏國是一個小國嗎?顯然不是,就算把全天下數得着的諸候都算上,桓溫、苻堅、司馬聃他們綁在一起,恐怕也不見得可以滅掉魏國。偏偏,晉朝卻在這個時候動了。
冉明看了急報半響,臉上不見任何表情。慢慢的冉明將手中的急報遞給了身邊的中常侍尤義,然後讓尤義把急報送給王簡、謝安、董潤、籍羆、張溫和謝艾、石越等文武大臣傳閱。
王簡看到急報的表情也非常精彩,先是不可思議,接着是怒髮衝冠。幾乎咬牙切齒的吼道:“卑鄙小人!”
董潤太尉突然衝張溫吼道:“南陽被晉軍連克三城,宛城都告急了,這是怎麼回事的,怎麼會出現這麼大的漏子!”
張溫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按說南陽郡各城的各種防禦工事早已完備了,應該不會出錯。事實上張溫卻漏掉了人心,國喪不徵,幾乎是墨守成規了。張溫所部將士,都在駐地爲冉閔守哀悼,特別是爲了顯示自己的對冉閔的敬意,那些將士還戒掉了葷食,每日粗茶淡飯,很多人也都茶飯不思,結果倒好,幾乎所有的將士都把自己搞得虛弱不堪。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如果一個月,鐵打的人也承受不住,就這樣,南陽郡各地駐守幾乎弱得風吹兩邊倒,又沒有防備,自然就被晉軍有機可趁了。
籍羆看了以後道:“陛下,您的意思是?”
冉明淡淡的道:“不作死就不會死,一旦作死,那肯定會死。”
“先帝喪禮繼續進行!”冉明又慢慢的搖搖頭,衝滿場文武道:“朕想不到了,先帝這才大行一個月,就連接丟城失地,離開先帝,你們都不會打仗了嗎?”
冉明的話語雖然聲音很輕,但是意思卻像重錘一樣打在衆將領的心頭。張溫沒有辦法推脫,畢竟南陽郡是他的防區,偏偏出了這種事情。
“這叫什麼事情知道嗎?這叫打臉!”冉明拍着自己的臉道:“這是打朕的臉,這是打魏國的臉,這是在你們大魏所有臣子的臉!”
主憂臣辱,主辱臣死,這是定理。
“臣,萬死!”張溫誠惶誠恐的道。
隨着張溫衝冉明下跪,其他文武大臣也都山呼“臣死罪!”
冉明突然吼道:“別給朕提什麼萬死不萬死的屁話,你的命只有一條,萬什麼死。現在就最正確的是馬上趕回南陽,穩住局勢,如果宛城再丟了,局勢繼續惡化,你就不用回來了!”
“末將遵旨!”張溫滿臉煞氣的道。
冉明道:“尚書令王簡何在!”
“臣在!”
“馬上準備,去起草一份聖旨,朕要昭告天下,大魏國喪期間,晉國對大魏進行了無恥的偷襲,驚擾了先帝,這對魏國是奇恥大辱,魏國與晉國所有的合約立即作廢,魏國對晉國正式進行宣戰,舉國之力,征伐晉國!”冉明道:“諸位將軍,馬上返回,去作征戰的準備。朕要在鄴城,看到你們把司馬聃小兒和桓溫那個老不羞擒到鄴城,朕要讓他們二人跪在父皇陵前謝罪!”
儘管冉明沒有證據證明桓溫在這裡面充當了什麼作用,但是冉明卻相信司馬聃的腦袋如果沒有進水,肯定不會在這個時候發動襲擊。因爲這是自取滅亡。冉明雖然沒有證據,事實上他根本不需要證據。
後世美國要打任何國家,根本不需要證據。打了再說,勝了自然可以找到證據,就算找不到證據,那也沒有人可以說什麼。不算再怎麼說,也改變不了已經存在的事實。
所謂的證據,其實很沒有必要。法理上的公道,不要也罷。冉明和冉閔都是務實的人,有一個懷疑就夠了,根本不需要證據。冉明其實早就想結束目前的分裂局面了,中國確實需要統一,集中全國所有人力、資源,進行快速發展。
現在有了這個藉口,冉明就打算正式發動徵南戰役,準備一戰消滅晉國以及各方不臣勢力,形成統一的局面。只有擁有一個統一完整的國家,冉明纔可以好好會會沙摩陀羅笈多,會會這個印度歷史上的拿破倫到底有什麼真正的本事。
衆將軍匆匆離去,爲冉閔送行的百姓也感覺到了氣氛不對勁,接着人羣中就散發出一條消息,晉國趁魏國國喪期間,居然對南陽發起了偷襲,並且成功奪取了南陽郡三城,如今兵圍宛城,戰鬥正酣。
百姓們和文武大臣恨得牙齒都癢癢了,可是他們明白,這是冉閔的喪禮,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讓冉閔入土爲安,接下來就是跟晉國好好算帳了!
弘始元年正月二十三日,魏國新君冉明正式登基的第二天,既公元三六六年,頒佈皇帝大詔,詔令魏國全國幽、平、營、冀、並、兗、青、豫、洛、朔、雍、秦、涼十三州一百零五郡,一千三百六十七縣進行武裝動員。
“蒼天有好生之德,朕也心存仁念,恪盡職守,謀求魏國長久和平發展。但,晉國欺人太甚。趁先帝駕崩,國喪期間,出兵偷襲我大魏豫州南陽郡,殺我將士,屠我百姓,是可忍,熟不可忍。朕雖然不忍輕起刀兵,唯恐天下生靈塗炭。然而,晉國卻把朕的忍讓當作軟弱。今,朕不打算忍下去了,魏國將以最強硬姿態,應對所有一切挑戰。凡我大魏臣民,適齡男子一旦接到帝國的徵兵令,必須立刻報道入伍,加入帝國軍隊,爲了帝國的未來而戰!……”
冉明這篇戰爭動員令,通過華夏商盟的各加盟商號的夥計,通過已經更名爲《帝國時政要聞》的明報,《華夏商報》、以及各地官府的邸報,以及各地公告欄、酒樓進行公示。通過各種手段,讓各地百姓在第一時間聽到皇帝的聖諭。
魏國軍隊正規軍包括邊軍和中央禁軍,共七十個營,光戰兵就三十五萬餘人馬。其實攻打晉國,不需要戰爭動員,光抽調安北軍大部,中央禁軍,配合鎮西軍、徵南、鎮南軍就可以集結至少二十萬人馬,也足以打下建康了。可是冉明的用意並非一個建康,獲得名義上的統一而已,他需要的則是更多。
歷史苻堅南征,其實完全不必動員全國兵馬,只需要派遣幾個大將,十數萬軍隊就有可能一戰而下。可是偏偏苻堅卻動員全國,組織了九十五萬軍隊,其目的就是爲了不可而勝。當進攻一方的軍隊人數與守軍人數相當時,只要不太廢物的守將,都有信心堅守下去。可是當進攻一方的人數超過守軍一倍,甚至十倍、數十倍時,恐怕就算是當世名將也得避其鋒芒,或者抱着殺身成仁的死志。
冉明的戰爭動員令其實就是爲了真正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抽調二十萬軍隊南下,這個戰爭有可能會打很久,雙方傷亡都會非常慘重,這對魏國的統一大業,或是長遠發展都非常不利。所以,冉明想要一勞永逸,也想以最小的代價拿下晉國,完成天下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