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鎮西軍突破

“可是,林都尉嘴笨舌拙,恐非王文度的對手!”王簡道:“臣恐失體統!”

冉明擡眼望了望道:“林黑山,你知道怎麼做了嗎?”

林黑山大聲道:“臣絕對弱了魏國的威風!”

“不錯,這纔對嘛!”冉明哈哈大笑道:“說不過他,咱就動手,朕倒要看看是王坦之的嘴厲害,還是你林黑山的拳頭厲害。”

王簡一聽這話,頓時暗道冉明高明。王坦之的利嘴,放眼魏國,恐怕難以找出可以比過他的人,冉明偏偏不走尋常路,找了一個林黑山與他談判。林黑山大字不識一籮筐,這是舉國皆知的事情,就算是真做出了什麼出格的事情,這也不算丟人。如果林黑山僥倖辯勝了王坦之,恐怕這個心高氣傲的王坦之也沒有臉在鄴城待下去了。

林黑山就是一個典型扮豬吃老虎的人,他雖然不識字,但是絕對不算笨。否則他也活不到現在。冉明對林黑山非常喜歡,這裡因爲林黑山就像唐朝李二的程咬金一樣,外表粗鄙,實則狡詐。他其實聰明,當然知道冉明這是拿下以下駟對上駟的主意,拿我這頭死豬去澆開水來着,不過作爲冉明的心腹,林黑山自然願意去幫冉明做這件事情。

隨後,王簡又把溫輝和石越聯合署名的奏摺交給冉明御覽。

冉明看了看奏摺,大腦飛快的運轉着。汝陰郡是因爲糧食危機,所以發動的流民叛亂。可是在汝陰郡流民叛亂之前,冉明已經接到了十九起大小規模不等的叛亂。有的因爲糧食太少,也有是因爲幫閒辱罵流民,還有婦女被玷污,更離譜的是一次陳郡流民叛亂,他們的起因居然是分發食物的時候,有一個流民因爲拉肚子,沒有趕上飯點。結果沒有吃到飯,就鼓動鄉族二百餘發動了叛亂。這些叛亂雖然都被鎮壓了下去,但是這零零總總共造成了上萬人傷亡。

如果一次兩次是偶然現象,可是接連發生這次多次叛亂,冉明就是不用腦袋想,用膝蓋想也知道這其中肯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冉明輕輕的放下奏摺,向王簡問道:“王尚書令對待此事如何看?”

“臣,臣!”王簡略作思索說答道:“臣以爲,這肯定是晉國的陰謀,這些流民中肯定混入了晉國的細作,爲了避免浪費糧食,魏國應關閉邊關關隘,杜絕流民過境。”

“此舉不妥!”冉明搖搖頭道:“一旦我們採取這種辦法,就會讓天下渴望過太平日子的百姓失望。民心若失,再想挽回就難了。”

“可是晉國百姓大量涌入魏國,如今已經接近百萬人口,其中還有大量百越、蠻獠土著,這百萬人口,耗費的糧食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王簡朗聲道:“如今南征在既,到處都需要耗費物資,這些晉人涌入魏國,一心小心就會釀成民災。望陛下三思!”

“朕已經三思過了,糖衣炮彈,糖衣朕留下,再把他們的炮彈打回去!”冉明玩味的笑道:“跟朕耍花招,司馬聃太嫩了一點!”

隨後冉明召集皇家內衛校尉張平,張平自然清楚冉明找他是因爲何事,因爲他的失職,如果魏國混入了多少晉國細作,他不清楚,連續發起了十九起大小規模不等的叛亂,雖然都已經被鎮壓了,可是這些流民叛軍造成的損失卻不小。

看到冉明,張平認錯的態度非常好,直接將帥印交給冉明,請求冉明嚴懲。

冉明當然不會懲罰張平,畢竟這個流民數量太多了,皇家內衛剛剛完成整編,一切還沒有走向正軌,這個時候免掉張平,他的內衛恐怕在南征過程中,都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了。

冉明道:“張將軍對此事你有什麼看法?”

張平比劃道:“臣的意思是,把晉國細作甄別出來,全部砍了!”

“不妥!”冉明搖搖頭,如果這百萬人是異胡,就算全部殺光冉明在心裡也沒有什麼壓力,可是這些大部分都是漢人,冉明心中就反感屠殺了。

張平是這個時代的人,他信奉的觀點,就是叢林法則。對於殺人,沒有任何壓力,可是冉明不同,冉明是一個後世之人,他不想沒有意義的殺人。

“甄別,還是需要的。”冉明邊說邊考慮着,語速很慢,道:“就是可以確認的細作也沒有必要殺了,就連土著,我們都可以免除殺戮,只要可以確認他們細作身份,就把他們整編起來,在軍隊的監視下,進行修路,南征之重,還是物資運輸,我們魏國與晉國的道路年久失修,路況很差,朕打算趁這個機會從北向南,修一條高速公路。”

張平卻反對冉明的這個做法,急忙用手語道:“可是陛下,一旦細作沒有甄別乾淨,那些隱藏在流民中的細作,仍是一個巨大的隱患,如果這些細作得到機會,恐怕會製造更大的亂子!”

“殺人不是目的,更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冉明道:“很有可能,我們殺掉的人,正是我們需要用的人才,你也知道,我們魏國對人才的需求很大。朕連羅馬人,或者那些土著、各部胡人都能容忍,又豈會容不下晉國一些人呢?”

張平苦苦思索,仍沒有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就在這時,冉明突然有了主意。他朗聲道:“先把流民分別關押,然後煽動那些流民揭發流民中的細作,如果審查屬實,對於揭發人員進行獎勵。”

其實冉明這也是借鑑文革中的作風,在文革中,各級革委就是採取提幹、入黨等各種政治優惠的誘惑,蠱惑那些普通百姓揭發身邊的“反革命”份子。冉明也是採取同樣的做法,只要給予他們一業的好處,那些流民在利益的誘惑下,肯定會出賣晉國那些禁衛軍細作。

張平得到了冉明的授意,很快組織精幹力量,在各地駐軍的配合下,進行審查甄別活動。流民向魏國逃亡大部分都是以宗族爲單位向魏國逃亡的,很少有單身人員。即使有個人,那也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在造冊登記之後,這個範圍就小了非常多。

作爲搞細作情報出身的張平,對於細作的基本異常行爲非常熟悉,所以在利益的刺激之下,很容易抓到一部分細作。

禁衛軍雖然是司馬聃的忠誠衛隊,可是他們畢竟不是真正的細作,也沒有細作的相關培訓,很多細作都多少在人前人後露出了馬腳,在張平的甄別之下,那些沒有受過訓練的細作,很容易被審訊出了同夥,即使有硬骨頭,也承受不住張平的審訊手段。

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內,張平共計揪出了一千六百餘名細作,可能有漏網之魚,但是絕對大部分不是冤枉的。反正這些細作也不是直接殺掉,而是充當苦力,出了不發工錢之外,和民夫的待遇差不多,倒也沒有引起什麼亂子。

隨着幾十支新組建的宣傳隊南下,冉明開始移駕了。冉明御駕親征,預示着晉國與魏國的全面戰爭爆發了!

以“天聾地啞”和“天眼”爲基礎建立的皇家內衛,其實還秉承着他的傳統。既不對殘疾人士歧視。殘疾人士事實上比正常人更渴望得到認可,他們更希望有人可以僱傭他們,讓他們可以自食其力,養活家人。

儘管皇家內衛的工作性質甚至比正規軍部隊更加充滿危險,可是那些有幸成爲皇家內衛的殘疾人士都爆發了自身的潛力。皇家內衛漸漸走向了正軌,效率也慢慢提高了很多。在僅僅半天多月,就瓦解了晉國的滲透行動。在這個時候,張平和杜聰把皇家內衛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對晉國的情報偵察方面。有時候殘疾人士比正常人更適合地下工作,僅僅幾天功夫,冉明的案頭就放上了晉國各地的詳細情報。

在東路、中路、西路南征大軍中,謝艾就是一個另類。作爲武將,謝艾不會騎馬,甚至連一石弓都拉不開,更別提準頭了。雖然謝艾爲鎮西大將軍,可是從他成爲將領以來,還沒有親自殺死過一個敵人,他身上的劍,就是一個擺設,根本就沒有飲食過敵人的鮮血。

作爲一個由文入武的將軍,也是一儒將,謝艾最厲害的地方就是知人善用,很有擔當。知人善用這四個字就是領導者魅力的詮釋,任何一個肯上進的人,都希望在這樣的領導者的帶領下,建功立業,發揮自己的才能。

此時鎮西軍前鋒兩萬餘人馬已經抵達了江油城。江柚城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上游,龍門山脈東南,東臨梓潼縣、劍門關,南接涪陵,西連安縣、北川縣,北抵平武縣、廣元市青川縣。距涪陵七十里,成都三百二十里。

作爲金牛古道的必經之處,江柚的地位位置非常重要,同時也是劍門關的後勤補給物資中轉基地,也是成都的外圍屏障。歷史上鄧艾走陰平滅蜀,如果克江柚不下,事實上鄧艾必敗無疑,可惜蜀將馬邈不戰而降,鄧艾一戰名揚天下。

有道是兵雄雄一個,將雄雄一窩。真正的良將之才卻可以化腐朽爲神奇,把部隊的戰鬥力提升一個檔次,謝艾恰巧就有這種素質。

鎮西軍的前鋒部隊主力以秦州軍姜協所部爲主,這是經過冉明調教的一支精銳部隊。雖然是精銳部隊不過,一路七百里山路走來,部隊的士氣也下降很快,爲了避免被蜀軍發現,謝艾嚴令部隊不得升明火做飯,連續半個多有的強行軍,部隊都是吃乾糧。魏國的行軍主要乾糧,絕對不是美味可口的罐頭,而是炒麪,那種摻雜了鹽巴和牛油的炒麪,用水一拌,黃吧拉唧就像一陀大便。至於口感,絕對稱不上美味。

如果只是累點,苦點,吃得差點,能征善戰的秦州軍也不會掉鏈子。可是陰平古道太難走了,歷史上鄧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此時鄧艾仍是兵法所稱“懸軍”,無根的軍隊,已無退路,也無增援的可能。去程可以從山崖滾下山來,但回程無法由山腳滾上山;去程無人阻擋,當然可行,回程若在追殺中逃逸,攀爬山崖正好成爲箭靶。過了一百多年,陰平古道不再是罕無人跡,不過卻是同樣的險峻。七百多裡山路,光掉落懸崖,屍骨無存的就多達五百餘人,至於碰傷、撞傷多達兩千餘人,還沒有與敵接觸,失去戰鬥力的就小三千了。

這點損失兩萬餘秦州軍還承受得起,只是士氣下降得利害。況且江油可不是後世四川的一個縣城,在這個朝代卻是郡城級別的城池。擁有南北各一個甕城,城樓、女牆、馬面牆、羊馬牆等一應俱全,敵樓(團樓)、戰棚、弩臺、並設置牀子弩、八牛弩、投石磯、滾木擂石等重型摧毀兵器和器械,形成重點防禦。

如果讓魏國主力戰兵,全副武裝,對付這樣的城池其實並不費力。可是謝艾麾下的鎮西軍前鋒,只是一支輕裝步兵爲主,既沒有重型壓制性的八牛弩、也沒有弩炮車和火箭彈。既然謝艾所部來到城池下,他們也對攻克江柚城不抱什麼希望。

要知道江柚城距離北川、文縣、梓潼都很近,距離最近的涪陵只有七十里,基本上可以做到朝發夕至,況且從涪陵至江柚的的道路路況不錯,輕騎抵達,最多小半天功夫。別說其他士兵,就連姜協也心裡沒底。

看着姜協沒有信心,謝艾笑道:“姜將軍不必沮喪,此戰我軍必勝。”

姜協自然不是好糊弄的人,他以謙卑的語氣,衝謝艾抱拳道:“末將愚笨,請鎮西大將軍爲末將解惑!”

“此戰我軍有三勝!”謝艾不以爲然的解釋道:“江柚城扼守涪江天險,守江柚城必先守涪江,然本將軍觀之,其水師港口外圍的警戒船隻不足,沒有起到及時示警的作用,以致我軍可趁虛而入,這是第一勝,而蜀軍官兵輕易離船登岸。反應不及,就是第二勝了,這些都是水師行軍用兵的常識,蜀軍的水師軍將不可能不懂的,他如此驕狂大意,無非是自恃江柚爲蜀國腹地,我軍不敢來打他。”

姜協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將領,在姚萇時期,爲其參軍,爲姚萇建立後秦功不可沒。作爲優秀將軍,戰略眼光是非常敏銳的。他顯然是發現了謝艾的意圖。

“大將軍欲攻其水門?”

“然也!”謝艾笑道:“我軍遠來疲憊,亦缺少攻城器械,若偷襲不成變爲強攻,就會功虧一簣。我們只有一次機會,蜀軍水師極爲懈怠,經常將其水師戰艦置於岸邊,而不留守衛,這是我們唯一取勝的機會。本將軍已經士兵打造木筏,我們將於深夜經涪江向江柚城偷襲,兵分兩路,一路負責用火攻江柚城水寨水門,一路負責搶奪其水量舟船。一旦攻破其水門,就用搶來的水師戰船運輸將士從水門進入江柚城。”

略一思索,姜協就感覺到了謝艾的膽大。這樣不是沒有成功的機會,相反機率非常大,只是非常冒險,無論是火攻水門的士兵,或是搶奪敵船的人員,都必須把握住絕對的時機。否則就會功虧一簣。

姜協問道:“大將軍說了前面兩勝,那第三勝是什麼?”

“第三勝,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蜀軍將領沒有重視艾!”謝艾道:“這個世界上,無論是誰,只要輕視艾的下場,他的下場一定會很慘。”

面對謝艾這麼說,姜協有點很無語。這個謝艾用冉明的話說,就是一個非常自戀的人。

不過也沒有選擇,否則兩萬大軍一旦天亮就會無從遁形。經過士兵緊張的打造,四十多個大木筏、竹筏終於在二更天時分打造好了。謝艾把自己的鎮軍將軍旌旗插在其中一個大竹筏上面。

竹筏是特製的,這個竹筏長五丈,寬兩丈,用上百根毛竹綁紮製成,再立起一面風帆,就能在涪江上往來穿梭,承載能力不亞於戰船,充分體現了因陋就簡的務實風格。當然適用的竹子不是那麼容易砍伐的,大多數還是溼木木筏。溼木的浮力遠小於竹筏,不過謝艾讓人用羊皮睡袋改裝成了羊皮氣囊,用來增加木筏的浮力。

木筏沒有也是加裝了風帆,但是沒有點燈,趁着黑夜,順流而下。隨着魏軍鎮西軍敢死隊四百餘人的四十餘支大筏子抵近,很快就被江柚水門上值守的士卒發現了,水門上的蜀軍士頓時亂成一團。

示警的銅鑼響徹夜空,那些住在岸上營房裡的蜀軍水師官兵急忙從營帳裡跑出來,只是非常可惜,魏國鎮西軍敢死隊成員比他們快了一步,將水寨裡的戰船弄走了。望着空蕩蕩的小碼頭,這些水師官兵都不知所措了。謝艾從望遠鏡裡看得很清楚,一名蜀軍水師將領帶着十幾個親兵幕僚姍姍來遲,足足花了大半柱香的時間,才氣喘吁吁地跑到岸邊,他看到所有的船都已經離了岸,氣得破口大罵。

負責進攻水門的木筏和竹筏,終於靠近了水門。江柚城的水門是採取瞭如同碗口粗的鐵心木製作的,經過沉浸在水中,既不易點燃,也很難被劈砍斷。可是謝艾卻集中了手擂彈,用上百個手擂彈去炸水門,顯然是準備一舉炸開。

一百多枚手擂彈捆綁在一起,光黑火藥就將近百斤,用百斤黑火藥要炸江柚城的城牆,或許不可能。或是如果只是炸區區一道水門,顯然是很容易的。

就在這時一隻如同小孩手臂粗的牀子弩向謝艾飛來,巨大的弩箭帶着尖厲的呼嘯聲,幾名甲士欲舉着盾爲謝艾防箭,謝艾推開了盾牌手。像一根柱子站在帥旗下,一動不動。

牀子弩和八牛弩的弩箭威力極大,夯實的城牆都能插進去三尺,更何況是盾牌。只要在六百步距離內,牀子弩可以無視任何盾牌,就連重盾也不例外。

謝艾這是在賭,也是在拼,爲什麼要躲?自己冒着風險親自衝鋒,就是爲了鼓舞士氣,哪怕被蜀軍的弩箭擊中,也不能狼狽地躲藏逃命,再說了,這艘竹筏上沒有什麼安全地帶,躲到哪裡都是一樣,是生是死全看老天爺的意思了。

有道是將不畏死,兵何以死懼之。看到謝艾如此膽大,果斷,周圍的敢死隊成員更加不在意陸續飛來的弩箭和各種弓箭。

“十步,五步,三步,兩步,”

終於那艘載滿了一百多顆手擂彈的木筏撞向了水門,隨着最後一名操作木筏的敢死隊成員拉了引弦,跳入冰冷的江水中。

“轟”的一聲巨響,一百多顆手擂彈爆炸了,火光閃耀,水門洞的周圍幾十米的蜀軍全都消失了,水門,還有水門上方門樓上的牀子弩全都被摧毀了。

大地似乎都跟着顫抖,一瞬間耳朵裡面全是嗡嗡之聲,什麼都聽不到了,甚至有人的耳朵已經流出了鮮血。

謝艾也同樣被炸得七葷八素,不過他知道這時候不是猶豫的時刻,敢死隊成員捨命爭取的機會,絕對不能錯過。

長劍出鞘,謝艾奮力向前一揮:“衆將士,跟本將軍進攻!”

趁着蜀軍士兵被炸彈炸得七葷八素,沒有回過神來的時候。敢死隊成員駕着木筏,從水門涌入江柚城。近戰搏殺,那是秦州軍的強項,即使是兇悍的鮮卑人,吐谷渾人,羌人、吐蕃人,在秦州軍士兵面前都是不堪一擊的土雞瓦狗。

衝進去的敢死隊成員瞬間像決堤的洪水,一下子衝向江柚城。蜀軍江柚城守將急忙從抽調士兵試圖奪回水門,把魏軍驅逐出去,只是可惜,蜀軍士兵哪裡見過如此悍不畏死的敵人,匆忙之下,不僅沒有驅逐魏軍士兵,反而被魏軍士兵殺得節節敗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