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戰呢還是和呢

“聽說陛下準備在全國一千四百零二個設立縣學,所有縣學學生,學雜費全免,而且個別家庭困難的學生,還可以申請到皇家助學金。”

一個穿着青色儒衫的仕子模樣的人道:“林兄所言,這倒屬實。不過,巖也聽說,這個科舉制度再五年後正式實施,現在只是試行。”

“方兄,你給說說,這個科舉制度還要進行哪種改革。”灰色儒衫的林姓仕子道:“不問門第,不問出身,量才適用,難度這個原則要摒棄?”

“非是如此。”方巖道:“巖聽說,陛下要在全國一千四百零二縣設立每縣至少一所縣學,全國一百八十八郡,至少每郡設立一所郡學,全國二十一個州,每州至少設立一座州學。科舉制度適用人羣,在五年後要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所有考生,必須具備五年期縣學結業證書。”

林姓仕子急了:“難道各家族族學的學生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嗎?”

方巖道:“也不是如此,縣學學生有一個結業考試,無論有沒有在縣學學習,都可以參加縣學結業考試,如果成績合格,也可以獲得縣學學歷證書。自然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了。”

林姓仕子道:“不知這縣學考試是考哪些內容?”

“縣學考試內容較爲簡單,和科舉考試內容一樣,學習內容包括各種經、史、以及六藝。”方巖道:“其中滿分爲一百分,其中經佔二十分,史佔二十分,六藝各十分。”

聽到這話,衆仕子沒有了顧慮,開始在高談闊論起來。事實上,冉明對科舉制度,以及後世的應試考試製度,都不甚滿意。所以,冉明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全民脫盲基礎教育,既縣學,也相當於後世的小學,分爲五年期,學習基礎文化知識。至於郡學和州學,這都是走精英教育的模式。

不是冉明不希望來一個全民教育,而是這個弊端太大。比如後世天朝把大學門檻降低了,甚至每年畢業八百多萬大學生,一百七十多萬研究生,加上博士,差不多擁有千萬高素質人才涌入社會。然而,這些大學生素質讓人不敢恭維。低得讓人髮指,除了會弔書袋,其他一無是處。當然不是貶低大學生,而是他們端着架子,把自己看得太高,無法融入社會,反而因爲工作壓力,怨天尤人,形成非常不好的影響。

冉明可不想像明朝皇帝那樣,把讀書人捧起來,然後讓他們指着自己的鼻子罵。全民教育,只是提高國民基本素質,讓他們識字,明理,懂點簡單的算術知識,在生活中方便自己。同樣也可以增加魏國的整個國力。

至於郡學,冉明瞄準的就是後世的中學,當然是初級和高級中學合二爲一,在學校期間,不僅要教育他們經史文章,更重要的是培養預科知識。比如機械理論,物理和化學知識。而且科舉制度也不是全部都讓他們當官,魏國全國只有一千四百零二個縣,不設副縣長,反正縣令只需要一千四百零二個。郡也就一百八十八個,這些郡級官員,根本就不是一個剛剛結業的學生可以勝任的。

可是國土在不開拓的情況下,其實每年需要的官員非常有限,充其量幾十人了不起就是上百人就足夠換血的了。衆多學生註定無法在通過科舉之路,成功化身官員,大部分學生也需要養家餬口,也需要生存。所以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也是冉明考慮的問題。

官員增加非常容易,可是如果裁撤阻力非常大。官員的俸祿,也是國家財政支出的大頭,像後世中國每年七萬億的行政管理經費,佔世界第一。這七萬多億分擔在每一個國民頭上,將是每個人繳納五千塊的稅。魏國此時還沒有後世那麼臃腫的行政管理機構,可是冉明卻極力避免後世那種官多如牛毛的現象。

縣學畢業生,在科舉考試中,肯定拿不到什麼像樣的成績,除了極個別的可以出人頭地,其他都是庸碌無爲。既然官員不需要那麼多,國家也沒有必須培養那麼多人才,無論是什麼資源浪費都是可恥的,人力資源浪費更甚。

此時,在無錫城外的惠山山口,孫泰利用了司馬晞當初的舊軍營,立下了帥帳。此刻,孫泰陰沉着臉,而在孫泰的下首則是站着其前師將軍周勰,後師將軍徐馥,右師將軍孫弼,左師將軍盧悚。還有孫恩、盧循等幾個心腹。而這些人也和孫泰一樣面帶沉色,其中少數幾個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他們臉上的擔憂之色。

帥帳裡沉默了許久後,孫泰擡起頭來看着衆人朗聲道:“魏國那邊留給我們的時間可不多,這到底是如何回覆諸位可都有什麼意見?”

孫泰說罷後,下面的前師將軍周勰站起來道:“天師,勰的意思還是和剛纔說的一樣,魏國那邊已成大勢,加上晉國已經投降,桓溫的蜀國縱然還有心抵抗,但是絕無抵擋魏國的統一大勢。再者以魏軍那多達一百多萬軍隊,其實就光抵達建康的徵南軍、以及從臨海過來的討逆軍、陌刀軍,還有鎮國軍、北府軍等的部隊,魏軍要平定江南話,斷然不是我們可以抵擋的。”

孫泰其實也明白,別看現在他所部人馬足足四十萬冒頭,看數字非常嚇人,但是實際上能戰之兵並不多,周勰和徐馥二人的親信家丁兵各有一千餘人,這些兵力迅速擴充後,可得兩萬餘能徵之兵,甲冑和兵刃也齊全,算是精銳。其次是以孫弼爲首的道教信徒,這批人滿打滿算一萬八千餘人,至於盧悚,他麾下十數萬人馬,僅僅其親信弟子充當軍官的萬餘部曲算是精銳,其他都是湊數的。

更何況周勰和徐馥都是江南士族,二人雖然不算一流豪族,但是卻是正兒八經的士族出身,哪怕他們二人僅僅獲得中下品出身,和孫泰他們絕對不是一條心。

徐馥也道:“天師,咱們這點人馬,真不夠看的。打肯定是打不過魏國,前天末將麾下一支遊騎哨,遭遇了魏國討逆軍的一支斥候隊,他們僅僅只有十人,可是末將這百騎斥候僅僅逃回來不到一半。馥也不是吹牛,馥麾下的遊騎兵可是我們的精銳,當初可是憑着八百騎把吳興太守丁羨麾下三千甲士,一擊而潰。但是他們卻在以多打少的情況下,連招架之功都沒有。”徐馥說到這裡,右師將軍孫弼轉頭對孫泰道:“天師,這江南雖大,但是如果我們頑抗的話,魏軍一旦大肆進軍,到時候怕也無我們的立足之地啊!”

這時,盧悚道:“天師,末將昨晚上接到了魏國皇家特衛的秘使,魏國爲了拉攏末將,也是真夠大手筆的,不僅要封末將爲蕩寇將軍,末將所部還給了一個軍的編制。魏國軍隊和晉軍不一樣,雖然魏國軍隊中一個軍也是下轄兩個營,一萬戰兵,還包括一個輜重、器械以及醫護等輔兵,全軍共一萬四千人。末將對天師可是忠心耿耿,這個密使已經被末將綁了,就外營,天師若是要見,末將這就把人弄來。”

除了這幾大心腹將軍,當然其他心腹也人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的說着,有的說頑抗到底的,也有的說想要向魏國妥協,以向魏國詐降,全軍接受魏國改編,獲得魏國的精良裝備,再反他孃的。也有的人說要聯合桓溫,一起聯合抵擋魏軍的南進。而聽着這些話非但沒有讓孫泰定下心思,反而是心中更猶豫了起來。

和其他野心家一樣,孫泰也是一個打着宗教旗號的野心家。孫泰的崛起之路下鋪滿了屍體,能在歷史上留下名號的人,沒有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都不是簡單的角色。孫泰原本趁晉朝在江南橫徵暴斂,痛失人心的機會造反,打定的注意就是反造東晉的反,然後接受魏國的招安,然後完成從草莽到官員的脫變。

只是計劃雖然好,但是在實際行動中有了偏差。孫泰在短短三個月內佔領了東晉最繁華的八郡之地,擁兵四十餘萬。掌握着上百萬人的生死榮辱,特別人那陸、顧、朱、張、王、謝等平時讓他不得不仰視崇拜的貴族小姐,現在卻在他向下強顏歡笑,這種感覺太美妙了。權力這個東西,簡直比白粉更容易讓人上癮,償受權力妙處的孫泰,怎麼也無法放棄這手中的權力。

只是孫泰其實也明白,他的軍隊都是烏合之衆,戰鬥力甚至連晉都不如,在歷次的戰鬥力,他根本沒有采取什麼有效的戰略戰術,而是直接用人堆,把數量優勢發揮到極致,把晉軍那微弱的質量優勢給輕易抵消掉了。

可是現在的對手換成了魏國,這個數量優勢就無法發揮了。魏軍軍隊士氣高,在統一全國的最後關頭,所有將士都卯足了勁準備立功呢,在這個時候誰會掉鏈子?

魏國以軍功首級分田地,可是卻沒有規定腦袋是誰的,至於漢人或胡人,在魏軍將士心中都沒有區別,只要是魏國的敵人,只要不殺良冒功,他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拿到賞賜。至於殺良冒功,那就想都不用想了。

無數御史還有士兵委員會的人都盯着呢,誰嫌命長儘管殺良冒功,而且這個罪名可會剝奪之前所取得的軍功。

當然,對於孫泰魏國還有一個想立功想瘋了的劉召,劉召早就瞄上了孫泰所部,事實上不止盧悚,包括周勰和徐馥在內所有的孫泰將領,都接到了劉召的拉攏密使。至於周勰和徐馥二人都爽快的答應了魏國招降條件,現在二人軍中都已經有魏國情報聯絡官員進駐,詳談投降改編事宜。

面對,討逆軍、鎮國軍、陌刀軍以及北府軍的步步緊逼,孫泰心中擔憂無比。其實他心底裡也是知道要硬抗魏軍是不太可能的,但是魏軍開出來的條件實在讓他難以接受。

四師將軍各封將軍封號,他們能接受,但是孫泰不成,因爲魏國給孫泰的只是一箇中條山道觀觀主之位。這和孫泰想要的繼承葛洪爲道教教主,護國天師,區別太大了。

近來葛洪身體不好,而葛洪的四大入室弟子,每一個人都只繼承了葛洪的一個方面,而且沒有威望服衆,而自己則想成爲下一任道教教主,魏國護國天師。要知道這個魏國護國天師葛洪的地位非常高,位比丞相,就連冉明見了葛洪也要恭恭敬敬的施禮,稱“仙翁福安。”而且作爲道教教主,管理着全國宗教事務,現在魏國道教發展成了七大塊,其中一支就像後世的心理醫生,專門爲信徒解惑。在各大道觀中,設立一個小暖閣,然後給信徒排憂解惑。這種道士雖然權力不大,但是收入卻非常高。另外一支就像後世的基督教隨軍牧師,專門爲陣亡將士主持亡祭。還有一支則是以外科醫生爲主。這兩支道派都是享受國家正式公務員待遇的,每月都有俸祿可拿。像最高的隨軍醫師,都享受副尉級待遇。這可是相當於漢代比兩千石大官。

其次就是化學煉丹派和傳統靈符派,這兩派出纔是真正的道士。但是不可否認,在魏國道教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光在冊道士足足有三十多萬人,其中醫師最多,多達十餘萬人,其次是煉丹派,這一派也有至少七八萬人。

現在一旦接受魏國的招降條件,孫泰還不如現在呢。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孫泰自然不願意投降了。

其實冉明發展道教,可沒有想在頭上找個爹的心思,在羅馬沒有教皇加冕,皇帝都不具備法律效益,而且爲了宗教進行了長達二百餘年的宗教戰爭。冉明可不希望一支不可控制的宗教在自己手中誕生,更何況道教就是一個靠造反起家的宗教,爲了自己,致國家和民族利益不顧。

後世全真教丘處機,這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漢奸,蒙古滅宋,在隱線戰場上,他功不可沒。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冉明根本不可能把野心家孫泰放在道教教主的位置上,這就是一個瘋子,如果在他鼓動下選擇造反,魏國樂子就大了。

其實道教,最初並不是一個宗教,而是一個學派,在諸子百家中,道家採納了陰陽、儒、法、墨等學派的觀點,形成了黃老思想學派,在歷史上並且佔據了一定地位,雖然道家不及儒家影響深遠,事實上道家崇尚的無爲而治,漢初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漢武帝之前。西漢採取黃老的無爲而治,國富而強,爲武帝兩徵漠北夯實了基礎。

所謂的黃老無爲而治,並非字面意思上的不作爲。而是主張君主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公正無私,恭儉樸素,貴柔守雌,通過無爲而達到有爲。即使現在看,這樣的學說思想,也是無可挑剔的。當然,這對保皇派來說,肯定是不可接受的。

可是後來道家卻因漢武帝獨尊儒術而慢慢淡出歷史政治舞臺,這讓道家非常不滿,從而誕生了一批造反爲目的的宗教組織,如東漢末年的太平道,天師道等。在冉明和葛洪的整合下,道家這才形成了宗教,有了完善的宗派教義。當然在這個時候,冉明根本不可能讓道教脫離掌握。雖然葛洪年老體弱,時日不多。(歷史上應該亡故,爲了情節需要特意延長了時間。)事實上道教雖然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而且在唐、宋、明大部分時期都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但是卻沒有形成世界性的宗教,其實和道教的理論派系龐雜是分不開的。比如葛洪,事實上他是道教中的玉清派,尊元始天尊,而上清派則尊靈寶天尊,至於太清派則尊道德天尊。冉明爲了不分彼此,直接一氣化三清,在神靈排位過程最高的昊天,然後就是三位尊。這個時候,冉明準備讓上清派祖先楊羲成爲葛洪的繼任者。

這個楊羲,字羲和。少好學,工書畫,自幼有通靈之鑑。及長,性淵懿沈厚。與許邁、許謐交往甚密。《真誥》、《清微仙譜》等稱其爲上清派創始人之一。永和五年(349)受授《中黃制虎豹符》;六年(350)又從魏夫人長子劉璞受《靈寶五符經》;興寧二年(364)受《上清真經》,並託神仙口授,製作大量道經秘笈。楊羲在文學和醫學甚至化學方面的成就是遠遠比不上葛洪的,但是不可否認,在道教中他本身就擁有不俗的威望。至於孫泰,冉明壓根就沒有考慮過,如果是孫泰之師杜炅投降冉明的話,冉明還有可能考慮一下,只是非常可惜,杜炅不願意降冉明,究其原因,還是自恃甚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