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章應有的榮譽

“不知道,反正我也不懂他們的鳥語!”

“我聽懂了,他們好像在說殷地安。”

“是啊,我也聽懂了,可是你知道殷地安是什麼意思嗎?”

“不知道。你看他們可憐巴巴的樣子,應該是遇到了風暴,可能是需要幫助吧!”

和阿茲特克人談判,事實上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這其實和言語無頭,只是人的秉性。習俗這個問題,是千百年習慣養成,讓他們改變是一件非常難以接受的事情。大明亡了,漢人百姓不介意誰在他們頭上當皇帝。然而隨着那道野蠻而又滅絕人性的“剃髮令”遭到廣大漢族人民的反對,觸發了江南地區江陰、嘉定、蘇州、四川等地的抗清鬥爭。僅因此就被屠殺掉了三千餘萬人。

特別是整個四川都被殺光了,四川兩千萬冤魂的債就被按到了張獻忠頭上,事實上張獻忠雖然嗜血好殺,只不過殺了四萬餘地方團練武器和鄉兵,就算把因爲飢餓而死的四十餘萬百姓全算到張獻忠頭上,張獻忠手上的手命也不足瀟瀟屠戮漢人半成。王丁其實依靠自身力量打敗阿茲特克帝國並不太困難,因爲阿茲特克人太不擅長戰鬥力。裝備粗劣,又沒有血性之勇的人,天生就是別人盤中的肥肉。

可是,阿茲特克人事實上並不願意成爲華夏人,因爲崇尚神靈至上的阿茲特人認爲他們如果背叛神靈,就會受到神罰,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地獄。

阿茲特克堅定的道:“我們不能背叛神明!”

王丁笑道:“成爲魏國人,我們負責保護你們的安全,讓你們永遠遠離戰爭威脅。”

羽蛇神大祭司道:“我們信奉羽蛇神,如果再信奉其他神靈,在神靈眼裡,我們就是背叛,將會受到來自神明的懲罰,整個阿茲特克帝國,以及所有人將被神明的吼火摧毀。”

王丁又道:“成爲魏國人,你們將免除飢餓威脅,將有吃不完的食物,將擁有華麗的服裝,可以住上漂亮而又堅固的大房子,爲你們擋風遮雨。”

聽到這話,太陽神大祭司張了張口,沒有再說什麼。如果說戰爭的威脅,可以讓他們勉強承受,因爲阿茲特克帝國周邊也僅僅只有一個咄咄逼人的蒂卡爾帝國,其他一些部落和城邦,根本不足爲慮。更何況,作爲鄰居,這些阿茲特克人都非常清楚蒂卡爾帝國的真正實力,蒂卡爾帝國雖然四處擴張,可是他們的戰士不過一萬餘人,需要防守那麼大的地方,一次性能抽調的兵力不過五千人。然而,擁有城牆的保護,缺乏攻城器械的蒂卡爾人很難攻克阿茲特克人的城邦。這一次只是例外,只是因爲亞星艾姆的背叛,所以蒂卡爾軍隊才能長驅直入,直逼城下。

這樣的事情,太多了偶然因素,阿茲特克人也不是傻子,他們肯定以後會防備着蒂卡爾人繞道奇襲,也就是說蒂卡爾人奇襲的機會只有一次,失去了也就失去了,因爲要聚集這麼多偶然因素非常不容易。

可是聽到有充足的食物,這些祭司們不得不慎重對待了。阿茲特克人擁有美洲特產的玉米、紅薯,還有馬鈴薯。然而由於種植技術落後,而且缺乏保存技術,馬鈴薯和紅薯只有三個月的保質期。而玉米雖然可以長期保存,然而產量太低了。諸位不要以爲玉米就是萬金油,有了玉米可以解除糧食威脅。事實上這是一種非常荒謬的觀點,後世玉米產量高那是經過一代一代的人種育種,科學種植,這才擁有較高的產量。如果有誰不信,可以做個初驗,同樣的種子連續種植七八年之後,種子基因就會退化,產量會低降至畝產八九百斤左右。至於紅薯和馬鈴薯,事實上明朝中後期,因爲西班牙人,這些種子已經開始慢慢在明朝種植了,只是當時因爲產量有限,所以纔沒有被真正推廣開來。而清朝恰恰是佔了明朝人的便宜,因爲連續百年種植,反覆優中選優,種子已經被培育的差不多了。

而阿茲特克帝國馬鈴薯和紅薯雖然是他們的食物來源之一,但是他們並沒有學會種植,玉米倒是會種,可是耕種方式還停留在刀耕火種時代,產量能高才怪。儘管來自美洲大陸的大自然饋贈非常豐富,但是飢餓威脅仍是懸在他們頭上的一柄利刃。

太陽神大祭司語氣軟了下來:“我們不能背叛神靈!”

王丁道:“你們的神靈不會怪罪你們的,因爲你們的神靈其實我們的神靈都是一體的,你們從華夏遷徙而來,神靈同樣遠離故土,即使是神靈他們也想着回家。你們難道就不想返回故土,去看看我們共同的老家嗎?”

王丁相信,此時的大魏,對於這個處於奴隸制時期的阿茲特克人有着莫名的吸引力。對於越是原始的羣體文明的吸引力越大。只要這些人願意跟着王丁返回魏國,他們一定會被魏國的華夏文明給融合掉。

世上事,不過一個利字。阿茲特克帝國併入大魏,很顯然他們會失去自主權,寧爲雞首莫爲牛後的道理讓特拉洛克等人非常不情願。但是和魏國交惡,代價也非常高。在王丁口中,魏國擁有一萬阿茲特克帝國那麼大,人口比他們也多萬倍。現在他們能過來三艘船幾百人,來日肯定過來百千艘,也並非沒有可能。一旦魏國人大舉而來,絕對不會這麼客氣。

況且,併入魏國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魏國強大,可以保護他們,不受欺負。魏國富足,可以讓他們過好日子。魏國先進,可以製造精美的器皿和堅固的甲冑,還有精美的衣服美味的食物。

特拉洛克也在反覆考慮之中,在世襲制度產生之前的禪讓制度,每一個首領都無一例外,都是德高望衆之輩。作爲一個品德高的人,他們通常都不會太自私。即使損害的是他們幾個人的利益,卻可以惠及整個帝國所有百姓。熟輕熟重,其實非常好選擇。

在魏國胡蘿蔔加大棒的威懾下,特拉洛克選擇的妥協。最終壓跨他的還是因爲殷福布族人的出現,殷福布族人反覆追問王丁等人是不是來自天國。王丁告訴他“他們來自天朝上國大魏!”殷福布人告訴王丁他們是殷人。特拉洛克一聽這話急了,魏國人到這麼遠的地方來就是爲了尋找他們的族人,帶着他們的族人過上好日子。殷福布族他也聽上過,這是一個非常小的部落。全族老弱加在一起不足千人。如果魏國人把所有的好處都給了殷福布人,可就沒有他們阿茲特克人什麼事了。

特拉洛克道:“我們也是殷人後裔!”

聽到特拉洛克承認,王丁笑開了花。接下來王丁就在阿茲特克帝國和殷福布族中開展編戶工作。在這個時候,其實阿茲特克帝國是採取的那種非常粗放的管理方式,他們建立了城市,只在意城市裡的一切,對於城邦之外,幾乎不管不問。阿茲特克帝國與特斯科科、特拉科潘兩大部落,慢慢形成了統一的文化和價值觀,這也可以視同阿茲特克帝國的一部分。阿茲特克帝國名義上的領土也不算小,東西兩面幾乎墨西哥灣和太平洋沿岸。

領土的問題其實很好解決,王丁的意思是,只要是阿茲特克人和特斯科科人、特拉科潘人所到達過的地方,都是其領地。現在沒有能力奪回來,以後再說。反正魏國最不缺少的就是兇悍的勇士。至於人口,阿茲特克帝國擁有五十九個大小城邦,二百餘萬人口。經過調查,王丁悲哀的發現,阿茲特克人根本不在意血統,特別是與特斯科科人和特拉科潘人通婚的現象非常普通。

用一句不好聽的話說,阿茲特克人就是一個雜種民族,幾乎八成以上的百姓都擁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血統。其本人是阿茲特克人,其祖父就是科拉科潘人,其曾祖就是特欺科科人。甚至很多人都說不出自己是什麼血統。

王丁這才發現,其實阿茲特克就像當初秦末年漢初一樣,無論是秦人、或是燕人、再或者是楚人,都可以統一稱爲漢人。爲了方便省事,王丁在整編戶籍的時候,統一定義爲殷商後裔飛鷹族人。

而殷福布族人則改爲烏兔族人。隨着王丁在阿茲特克帝國和尤卡坦半島活動,異常大方的王丁帶着魏國探險到處宣揚“阿茲特克人和殷福布族人是大魏殷商遺民,是大魏同宗同源的族人,任何試探進攻殷福布人或阿茲特克人,都視爲大魏帝國的敵人。”

然而,真有不開眼的人,與阿茲特克帝國南方霸主蒂卡爾帝國關係較好的契契梅克就不信心,他們一支約百人的狩獵隊進入了阿茲特克帝國東南部的科拉科潘人的領地,與其科拉科潘人發生的戰鬥。

王丁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二話沒有組織阿茲特克人和殷福布人勇士共一千餘人在魏國探險護衛隊一百五十人的帶領下,急行軍五百餘里,殺進契契梅克的領地。直接把這個擁有兩千餘人的部落給消滅了。按照阿茲特克人的傳統,所有的戰俘統統用來祭司神靈,婦孺都成了戰利品,被迅速瓜分。

在經過契契梅克事件之後,阿茲特克周邊部落頓時大震。世界民族之林,向來都是物竟天擇,強者爲尊。在魏國探險隊的一力促成下,阿茲特克帝國與殷福布族結成同盟。大有誰敢不服就揍誰的架勢。就連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虧的蒂卡爾人也裝聾作啞。這讓這些小部落也聲稱,他們也是殷商遺民,和魏國人同宗同源。

這種淺演民族有一個特徵,就是統治階層號稱是什麼族,其族民也就被冠以某族的名號,而且經過一二代人以後便會形成自我認同,不過這種自我認同又十分脆弱,要是再來一個更加強大的征服者,統治個幾十年後,同樣血脈的人又會變成雖外一個民族。王丁卻不管不顧這些問題,這些願意歸附的民族,統統稱爲華夏殷商遺民。

黃帝紀元四七九八年六月,王丁攜帶大量美洲農作物種子,裝載阿茲特克、殷福布、科拉科潘等三十九部族代表共一百八十三,滿載而歸,踏上歸程。

任何一個新鮮事物,被人們接受都需要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特別是魏國的蒸汽機火車,在魏國一度被人們認爲是一個怪物。然而,漸漸的這個擁有着“怪物”稱號的蒸汽機火車開始被人們接受,並認可。

魏國第一條鐵路通車是從不其至鄴城的鐵路,這條鐵路全程六百八十三公里。即使是魏國目前載重輛最大的六輪馬車,滿載貨物運輸量是三萬斤約合十五噸。可是這樣的一輛馬車從不其至鄴城也需要六天半的時間。同樣爲六輪載客馬車,可以搭載十六個人,三天時間抵達鄴城。

可是火車卻大大不一樣了,魏國目前輸出功率最大的蒸汽機火車可以拉動二十五節火車超標準廂,每節車廂可以載重四十噸。就是足足一千噸。一千噸相當於魏國最大的載重型六輪馬車六百多輛的運輸量。至於速度則更加快了,貨運火車除了沿途需要加水和燃煤,進行必要的維護保養,最多十個時辰就可以抵達鄴城。

火車的優勢一下子震撼了所有知道火車的魏國人,這下無論官員還是商賈都對火車青睞有加。一個火車頭可以拉動一千噸貨物,如果用來運輸糧食,一列火車就可以一次性運輸二十萬石糧食,即使鄴城擁有百萬人口,也足夠鄴城人吃上足足二十天。採取火車運輸還可以減少沿途的消耗,要知道如果採取六百多輛載重型馬車,就需要配備將近兩千名車伕,三千多匹駿馬、兩萬多匹備用駿馬。事實上一次運輸下來,光駿馬所消耗的糧草就是一個小數目。

可是火車卻沒有這個問題的擔憂,火車一列火車只需要一百六十餘人,其中一百二十人龐大的設備維修工,如果魏國的火車設備技術成熟以後,這個龐大的維修設工技術工人就可以大大減少。運輸費用不足馬車運載的一成,而運輸效率卻可以增加數百倍。

自從鄴城通了火車之後,無論是來自江南或中南半島的大米,還是南洋的香料,都是經過不其港轉運,現在不其港距離火車站有四十餘里的路程,現在民間和官方都有非常高的呼聲要求把鐵路直接修到港口。

原本魏國朝野對於冉明大力修建鐵路,是採取一個漠視的態度。現在冉明這個皇帝在朝野的威望太高,反對冉明的人,都無一例外被扣上了奸臣的帽子。所以這些魏國大臣也好,士紳百姓也好,他們既不反對,也不支援。

可是看到了火車和鐵路的好處,魏國對修建鐵路的熱情突然增高了。當初冉明在修高速公路的時候,就是採取公私合營的模式進入修路,這也算是輕車熟路。要知道鐵路可比高速公路投入大多了,魏國第一條鐵路僅僅六百八十三公里,結果投入進去了一千餘萬金。

如果換算成每公里將近兩萬金,折算成銅錢就是兩億錢,二十萬貫,光銅錢的重量就多達一百二十餘萬斤。這纔是真正名副其實的金路,儘管魏國朝廷有錢,但是卻也沒有辦法填滿鐵路這個耗金大窟窿。

預計黃帝紀元四七九八年年內即將全線通車的三京鐵路,就是以不其爲起,聯通鄴城、洛陽和長安魏國這一座首都和兩個陪都,這條鐵路全長兩千七百餘里,這條縱向鐵路是魏國鐵路動脈戰略中計劃最重要的部分。但是總投入已經超過三千萬金,幾乎是魏國殖民收入的過半都投入了修建鐵路的工程中。

當然,魏國在戰略大動脈中,可不僅僅是一條三京鐵路,還有從鄴城向東北經冀州平原郡、幽州北平郡轉而向東過遼西、遼東、昌黎、龍城直達樂浪郡平壤。以鄴城爲起點,向西經上黨,然後轉而向北,經樂平、太原郡持續向北過盛樂進入大漠。當然,還有以長安爲起點,沿着絲綢之路過河西五郡進入北庭持續向西、經疏勒、過葛羅嶺經俱蘭、怛羅斯直達碎葉城的西線大動脈。後續計劃還有聯通長安,經漢中進川的道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